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如何評價韓寒執導,劉昊然、沈騰等主演的電影【四海】?

2022-01-31娛樂

飛馳之後,後會有期。

韓寒的電影,又在春節檔上映。

我很喜歡韓寒電影一直以來給我帶來的感覺。

感覺是很玄的事情。

可解釋為影像風格,也可解釋為文本氣質,但更恰當的形容,可能是電影中的一些瞬間。

或許是一陣風、一朵浪、一片葉、一笑一顰、一車一人。

我始終認為,韓寒做導演最大的優勢並非是他身為作家對文本的掌控力,而是他與生俱來的出色審美。

當然,我必須說明的是,審美是很私人的事情,喜歡他這一路子的人,自然會喜歡。

說回正題。【四海】當然是部很「韓寒」的電影。

有幽默有熱血有感動,你會被很多個瞬間感動到,也會不時地被戳中笑點。

他講述的仍然是一個少年逐夢的故事,這是他電影的母題,他始終在用自己的故事詮釋Bob Dylan歌詞裏那句: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影片中劉昊然所飾男主角阿耀的故事,帶著點憂傷與孤獨,也不缺少勇氣與堅韌,他與自己所處的世界交手,失敗過也成功過、歡笑過也落寞過。

但不管怎樣,看完電影的人不會否認,阿耀的人生沒白活。

他的故事算不上轟轟烈烈,甚至有些蕭蕭瑟瑟,但足夠精彩,對於觀眾來說,也有太多可回味的地方。

片名中的「四海」,我們用這個詞,通常指的是「世界」,但對於影片中的阿耀來說,「四海」的意義也許只是指「四面環海」,他成長在南澳島上,是海島青年,其實也是海島青年。

換句話說,他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

而且,父親的浪蕩一定給他的童年留下了不小的陰影,影片中尷尬的父子關系背後,其實是一個少年無法開啟的心門。

但還好,他有一技之長。

摩托車讓他擁有了自己的世界。傲人的車技讓他可以依靠摩托車脫穎而出,雖然只是在島上的年輕人裏小有名氣,卻已經足以讓他擁有成就感,讓他敢於去稍微憧憬一下未來。

他有喜歡的女孩,有喜歡做的事情,雖然沒多少錢,沒有所謂的大事業,但對於一個少年來說,這已經足以讓他心滿意足了。

但電影不是童話書裏的故事,波折會出現,阿耀逐夢的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

夢想能實作嗎?並不重要。

經歷就是成長,阿耀在電影中成長,韓寒在拍片中成長,觀眾裏的少年也在一年一年中變成了中年人。

如此來說,【四海】又是部很私人的電影。

它關乎於夢想關乎於愛情我關乎於你我,影片中傳遞出的真摯情感能讓觀眾共情,就像韓寒自己說的,「看著熱鬧其實孤單」,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最終會是很私人的感悟。

我特別喜歡影片中有個俯拍阿耀站在海裏的鏡頭,那一瞬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個男孩挺孤獨的,但他仍然在尋找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解的方式。

對於阿耀來說,摩托車是種出口。

而對於導演韓寒來說,傳遞自己內心中最想表達的情緒,他最擅長也最願意使用的,就是賽車。

從類別上講,【四海】可以算作是「半部賽車片」。

我很欣賞影片中兩場重要的賽車戲,韓寒的視聽語言用的夠純熟,精彩刺激極了,尤其是第二場阿耀和陳小春飾演的高手對決,陳小春加速時韓寒給了個他用指尖彈走蜜蜂的鏡頭,一個小細節,速度感就出來了,稱得上是妙筆。

賽車帶來的體育類別元素讓影片熱血又燃,而喜劇片的內容又讓電影有很多笑點,沈騰的每次出場都讓我忍不住想笑,而韓寒慣有的那種類似「普通豹紋阿姨」式的「獨家爛梗」也總是能讓我在楞住一秒後笑了出來。

但最重要的還是韓寒骨子裏的文藝氣息,他電影中的人物總是帶點孤獨有點驕傲,拍著挺憂傷的現實,而底色卻仍是溫情的,看似對生活戲謔,實則對人生有認真的思考。

影片中的阿耀,給觀眾的第一感覺是純真與孤獨。

他的世界是透明的,雖然有些難掩的憂郁與迷茫,卻也有著對夢想與愛情足夠的單純。

影片進行到後半部,少年成長了,他變得成熟,學會了人情世故,但他仍然是單純的,這種單純不是幼稚,而是對夢想與愛情不變的信念感。

他相信這個世界是他想象的那樣,哪怕無數事情告訴他,這個世界不是那樣,但他還是願意相信。

少年之所以是少年,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有些傻氣的相信。

和成熟與否無關,成長之後,依然可以是少年。

而韓寒本人,也在這麽多年中完成了轉變。

曾經,他是那個用網誌舌戰群儒的少年作家,鋒芒畢露,如今,他是擁有很強票房號召力的年輕導演,春節前那場四海歌會,看著他仍帶著少年感清瘦的臉,我不禁有些感慨。

拍到第四部,他變了嗎?

變了,變成熟了,他不再執著於句句是金句,也不再故作深沈。

曾經的他,會用金句解釋愛與喜歡,借著角色之口說出:

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

現在的他,借著角色之口又問出了那個問題:

愛與喜歡的區別是什麽?

而他的答案變成了:一樣吧。

這樣的答案,反而更像是深水炸彈,電影一旦有了後勁,就更挑人。

或許有人會說,看韓寒的電影就是不來電,喜歡不來。

但這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

說回來,韓寒也沒變,他拍的東西,內核始終都是自己的經歷與感受,不管是父子關系還是少年逐夢,都一定和他自己內心的體悟有關。

有些觀眾能被韓寒的故事打動,對於一個導演來說,就已經成功了。

其實,【四海】中最戳中我的是韓寒的一處選歌。

他在片中用了李敖作詞的【只愛一點點】。

曾經,李敖批評過年輕的韓寒。

而如今,年過四十的韓寒用了這樣的方式,向已經身故的李敖致敬。

讀過他們文字的人都明白,李敖和韓寒,不論年紀,都是熱血難涼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