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周迅改劇本?陳坤在劇組逼人下跪?為什麽老戲骨頻頻被審判?

2024-07-04娛樂

【大如傳】還沒學會,

又來了部【大坤傳】?

審判的風一吹,

吹散了周迅的靈氣,

陳坤的「好演員」濾鏡如今也快保不住。

時隔6年,他主演的【天盛長歌】接下【如懿傳】這一棒,成為吐槽區的重點關註物件。

其中的一段表演被拎出來公開處刑,一句情緒激昂的「我怕了」瞬間升級為爆梗。

#品品影片片段 👇

評論區也是銳評不斷:

老藝術家晚節不保?

很快,陳坤就以一句「大家開心我也開心」表態⬇️

這番玩得起的態度稍微阻止了輿論走向,

不過瞅了瞅稱贊陳坤高情商的評論區,

顯然沒有太多人買賬…

爭議蔓延到表演方式上,

又是一次對老戲骨的公開處刑。

在【天盛長歌】中,陳坤飾演了一個才略過人但失勢的皇子,不得不隱藏鋒芒來自我保全。

想表達人物不諳世事、天真單純的形象,

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在網友看來是擠眉弄眼、嘟嘴賣萌⬇️

被辣評「感覺說話都是現學的」、

「以為是在故意惡心他父皇」。

後續逐漸露出人物步步為營、城府極深的一面,

表演方式也被評價為「用力過猛」⬇️

網友們再一深扒,發現除了表演之外,似乎還存在著加戲、改劇本的爭議。

【天盛長歌】改編自大女主權謀文【凰權】,

原著圍繞著女主視角與成長路線而展開,

前朝遺孤背負著血海深仇向上攀爬,

一步一步登上權力頂峰。

但到了劇裏,大女主劇成了大男主劇。

讓渡出人物高光,

成為男主的掛件,

最後還得在男主喜提皇位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這樣的改動也迎來新一輪考古,

發現【天盛長歌】整個籌備過程中就不太安寧。

大女主劇開拍前,先是跟男主團隊磨合了接近兩年⬇️

倪妮也在采訪中透露,戲在開拍前就沒有特別完整的劇本,幾乎邊拍邊寫⬇️

導演後來表示,這部劇的確把明顯的大女主戲改成了男女主平衡。

其實作品在開拍前創作團隊與演員磨合溝通實屬正常,

不完全遵循原著做出合理改編也是常態。

只是小說改編更換了整體立意,

導演依然相信會有書粉力挺,

造成的輿論對角色和演員都是致命的。

如此改動對於原著作者來說當然是掙紮的,沒有作者會希望自己的大女主變味。

作者在參與編劇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不愉快,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心血被蔑視,

最後在拍攝期間被迫結束了編劇團隊。

而後作者本人還經歷了被舉報泄露劇本、公務員兼職寫作,

作品連帶著家人都經歷了一番言語詛咒。

只得留下一句:「我也幾乎沒有參與宣傳,我早就想過,它若有榮光,與我無關,它若零落成塵,大概就還是我的鍋。」

#放個作者原文⬇️

滑動檢視

這部不太安寧的【天盛長歌】,特地被放在湖南台的黃金時段播出,但最後播出效果是創下了電視台同時段最低收視紀錄。

演技、劇本改動、收視創新低過後,

下一輪審判來到了「人品」這一關,

陳坤在拍攝【天盛長歌】期間的一段采訪也被翻了出來。

聊到和劇中女主倪妮的相處模式,

他表示因為不熟,

倪妮一開始還對自己很尊敬⬇️

相熟後就開啟懟人模式,

稱呼也從「坤哥」變成了「坤叔叔」⬇️

為了「回饋」倪妮,

他借角色之便,

在對戲時利用楚王身份讓倪妮跪下⬇️

不準倪妮站起來⬇️

出於劇中人物關系,

倪妮雖有不服還是照做了,

只是拍完之後回擊了一下陳坤。⬇️

隨著兩個人越來越熟,

陳坤還「警告」倪妮:

你要好好珍惜跟我拍戲,因為下一部戲的時候,我會找比你年輕的女演員拍,因為你年紀也大了。

這通發言免不了一通strong審判,

不過兩個人並沒有在【天盛長歌】之後減少聯系,

還會幫忙宣傳作品,

成為了鄰居互稱兄妹⬇️

一起參加由陳坤創立的公益專案「行走的力量」⬇️

私下被拍也是有說有笑⬇️

二人關系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糟糕。

只是這一連串下來,

難免會影響觀眾對陳坤的觀感,

審視之下,

「老藝術家」濾鏡幾近破碎,

演技與人品都頗有「晚節不保」之勢。

有人將陳坤與前段時間因【如懿傳】飽受爭議的周迅放在一起比較,

表示周迅被討伐還有以前的作品和獎項作為支撐,

陳坤也許只能挨著了。

但要說他完全沒有作品和實績倒也不見得,

當年憑一部【像霧像風又像雨】一躍成為當紅小生,

開播即拿下當天電視劇排行第一的成績。

之後在【金粉世家】裏飾演的金燕西一角,

再次創造收視奇跡,成為央視兩年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2006年憑一部【雲水謠】躋身影壇,

提名了當年百花獎和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

拿下了華表獎影帝稱號⬇️

之後,在【畫皮】【龍門飛甲】【狄仁傑系列】【尋龍訣】各種大導演大制作的電影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主演電影票房至今已有83億⬇️

都能作為他「紅」過的證明。

只是近些年來,

不管是電影作品還是電視劇,

陳坤所呈現的作品似乎都難以服眾。

電視劇【風起隴西】開播平均收視不超過0.61%,

成了當年央八的收視倒一⬇️

主演的電影【侍神令】,

在春節檔上映但只拿下了2.73億的票房⬇️

加上最近的爭議,

風評近乎跌入谷底。

過往的一切都能被翻出來嚴刑拷打。

明明都有過輝煌時刻,也留下了能稱為經典的角色。

但幾十年過去口碑竟然能扭轉過來,淪為群嘲物件?

這一代的藝人被起底審判的現象,

或許跟他們走紅時期較早有關。

由於時間久遠,早期的代表作品與代表角色於當下年輕人而言比較陌生,有著天然隔閡。

於年輕的觀眾而言,

對這一代演員的認知大多來源於主流聲量,

以及從出道至今積累的圈內地位,

多多少少會有一層「時代濾鏡」。

但由於當年的位於神壇的「小生」「小花」,

近些年出演的電視劇作品中,

呈現出來的演技和作品質感與認知裏的「靈氣」「戲骨」等標簽並不那麽匹配,

而這樣的不匹配造成的「幻滅」效果是成倍的: 從前的作品與演技被全盤否定,一棒子打翻所有實績,再獲得獎項也難以服眾。

比如周迅在爭議之後拿下了白玉蘭最佳女主角,

哪怕從前是三金影後也免不了被質疑「配不配」⬇️

加上這幾年大眾對於藝人的高收入逐漸有了認知,

尤其是對這些地位高、戲齡長、有話語權,

因此片酬跟著年份水漲船高的老藝人,

時代代溝之下,

作品又難以服眾,

讓「老戲骨」們逐漸陷入了騙局爭議。

當觀眾不再迷戀於演員地位、

作品的制作班底,

不再信奉哪位導演、編劇能百分百起到力挽狂瀾的效果,

只以最終呈現效果作為標準,

哪怕之前是榮譽滿身的演員,

出演了不合適的角色,

還是難以得到觀眾的支持。

影視劇市場最近做出了改革,

騰訊影片開創了「市場價+後驗激勵」模式的合作機制⬇️

換言之,就是制作公司也背上了KPI,需要對電視劇的播出效果負責。

如此一來制作公司從劇本打磨、演員選角、後期制作各個方面,都需要更多考慮觀眾的體驗,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對平台方負責。

這也意味著演員的實際片酬極有可能在市場的推動下,最終和播放效果掛鉤。

但播放效果的衡量標準如何評估,還要打一個問號。

標準之下又如何定義作品中每個演員帶來的實績效益,也未可知。

導演、編劇、攝像等等對作品的質素及播出效果也會產生影響,這一部份依然難以定奪。

陷入群嘲的根本原因,

還是宮鬥劇不宮鬥,

大女主變大男主,

期間摻雜著對劇情、台詞、人物設定的變更,

最終呈現效果好的話是「有想法」,

效果不好難免會因為「越俎代庖」從而引起眾怒。

就目前來看,

一個演員過去的實績不見得能成為他永恒的養老保險,

當下的一部作品就能決定近半年的輿論走向。

但輿論總是在變的,

待到來年交出不錯的作品和演技,

風評扭轉過來可能就是一部劇的事。

最後一句

咱也不知道這審判的風下次要吹到那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