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那麽多人骨子裏的善良為何要被戲稱為「聖母」呢?

2024-05-12娛樂

人會靠詆毀和諷刺自己無法到達的德行標準以自安,人也會因能洞見善意的盲目和不可持續而自驕,自安與自驕均能催生出多種匪夷所思的行為。

當善舉出現的時候,總有人試圖繞到行為背後去探測動機,當純度不可測/行為不透明時,就有人不憚將探測直接改為臆測,並將想像中的"動機的惡意"拉到最強。

惡意被拉高後,臆測者就更不吝給善行者冠以該領域的各種偉大稱號以求反向效果,此類行為的本質是替對方拉仇恨,籌謀制造一種捧殺,即先以誇張的溢美引起公眾註意,激起更多的調查質疑,再透過行為人與聖賢的對比,激起更多的"他不配"。

由於歷史原因和群眾基礎問題,後來人是很難匹對前人的,聖人之聖硬如磐石,而普通人不過是雞蛋,拉誰去跟聖人比,就等於認證該雞蛋為石質。

聖人的存在已成過去,所以是塊虛石,而這虛石周圍站滿了一群相信石頭硬的雞蛋人,看誰拉來一個新雞蛋並宣稱這雞蛋是石質,雞蛋人們就會挺身而出讓對方先碰自己,看你的名倒底配不配位,符不符實。

被質疑,被群起攻之,被碰瓷,拉仇恨的目的就達到了——你做慈善成本很高,我舍不得,又不想在良心上過不去,那就引大家來反對你,反對的人多了,我就不孤單了,就證明了你的行為有問題/善意不可持續,如果大夥找到你搞小動作的證據,那我就更輕松了——果然世上騙子多,果然那個境界太高上不去,我又可以慶幸沒上當,繼續在道德窪地賴恩心摳丫泥。

有些"聖母"的行為確欠考慮,比如救了貓,鳥會遭殃,保護了狗,又傷了合法經營者的權利,當事人看不透的旁觀者清,這時來一句"聖母"不如拿出方案甚至下場解決問題,但遠水難解近渴,加上事不關己,評價容易,調侃成本最低,還是當個樂子人秀完就撤,輕省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