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這位國際名導,腦袋裏全是藝術

2024-08-23娛樂

2024年6月14日到2024年6月23日,法國著名導演 陳英雄 在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擔任了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評委會主席。

6月22日,他在影節與嘉賓、觀眾和媒體進行了一場大師班對談活動。

陳英雄非常平易近人,作為影節的記者,我們時不時就能在上影節主要的活動主辦地酒店大堂碰到他,跟他打招呼,他也會笑呵呵地回應。

但是每次談到電影,他都會一絲不茍,並且從來不想讓自己成為關註的重點,他總是說重點應該是電影才對。

「對我來說,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語言。

無論你是中國人、希臘人,還是土耳其人、法國人、英國人,當你們拍電影的時候,說的是電影的語言。

電影的語言大家都可以使用,各個國家之間是沒有不同的。」

陳英雄

總有人問電影要怎樣才是一個有意思的作品?

那就是要創造出一些有情感、有意義的作品,而且是只有電影,而不是其他的藝術形式能夠創造出來的。

只有做出了這樣的作品,才可以說你作為電影人真正掌握了電影所獨有的語言。

電影語言的特殊性是很重要的,因為每一種藝術都有獨特的承載物、獨特的原材料,而作為電影人要集中註意力,做出電影獨有的產品。

比方說我經常聽到人說,電影是繪畫、戲劇、文學、音樂、舞蹈混合的一種碰撞。

對我來說,這種概念是錯誤的,如果說你懂這些藝術形式就覺得自己可以入門電影。

然後用其他藝術的表現形式來做電影的話,我覺得你可能走錯路了。

我們要準確地甄別出電影作為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有怎樣獨特的內容。

我希望今天一個半小時之後,大家走出這個廳,可以說我接下來會做電影了,我今天的 目標就是這樣。

■ 我們先從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開始,2011年你曾擔任過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闊別13年後再次來到上海電影節……

陳英雄

先停到這裏,我們一定要用有限的時間來說電影,而不是說我個人的經歷,個人的經歷沒有什麽意思,大家不感興趣,和其他很多人的經歷是相似的。

我直接自己開始吧,說電影就好。

因為最重要的不是說為什麽我要做電影,我個人的經歷是什麽,而是說怎麽做電影,怎麽拍電影。

無論你是評論家、電影愛好者或者是導演,我要說的應該對你們有用,這才是今天來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電影對於一個導演來說最困難的一點,或者說與小提琴家不同的是,導演沒有所謂的樂器,他沒有辦法每天都來做練習,小提琴家如果要做演出,他可以幾個月不停地練習。

但是導演沒有這樣常態的伴隨他的團隊或者物件,他沒有辦法不停地練習。

所以說拍處女作的時候,第一天開拍,到了攝影棚一說開拍,第一個鏡頭一定要擺好。

這是電影導演行業當中非常獨特的東西,每一刻都很重要,每一刻都要做出好的東西。

所以說訓練,對導演是很難實作的。

我個人找到了怎麽自我訓練的辦法,也是一種我想要做電影開始我本能知道的東西。

這也是我想給大家提的建議,如果大家能做到這點,哪怕每天做這點,兩年以後,你可以成為一個全新的人了,可以掌握完全不同的分析能力。

這樣一種練習是沒有辦法從別的途徑做到的,這也可以給大家節省20年的時間。

而且最重要的,這也可以給大家找到正確的道路,去思考電影到底是什麽,電影獨特的語言是怎樣的,這樣大家才可以真正有能力地在觀眾身上引起共鳴。

現在可能說得太晚了,當我的父親教我這點的時候,我才10歲。

我父親對我說,對自己要 誠實 ,絕對不要欺騙自己。

第二要有 耐心

我父親跟我說,你要找個火柴盒,然後切小紙片,把小紙片從1到100編上號,把火柴盒放到你的枕頭下面。

每天早上醒來把盒子開啟,往裏面吹氣,然後一個一個按照順序,從1到100,再重新把這些小紙片排列好,重新放到火柴盒裏面。

我這樣子不停地訓練了一段時間,這讓我找到了平靜的耐心,提高了註意力。

我其實從來不是一個電影愛好者,我從來沒有對電影有特別深的愛好。

尋找電影語言是我做電影的初衷。

當我開始找到對電影的興趣,決定要做電影人的時候,每次想要做電影的時候,我都會準備一個信封,在信封裏面存一只鉛筆和一些小紙條,然後放在我的口袋裏面。

看完一部電影,我就找個地方坐下來,在這些小紙片上記下電影裏面覺得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

我看這部電影學到什麽,我就會記下來。

為什麽放在信封裏面?

因為你必須要在小的空間裏面,把你想要表達的意思用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來,一個信封足夠了。

大家接下來要做的一件事很重要,就是要把它扔掉,為什麽?

因為你要有信心,自己學到的以及你用語言在這張紙條上面表達過的內容,會在你的心裏面、腦裏面記住,會成為你永遠都留存的肌肉記憶,這些很重要。

這些詞語、這些語匯就是你作為導演的基礎,如果你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它就不存在,它就不是真實的。

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每次感受到什麽、體驗到什麽,都要想辦法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因為這是你對這種藝術的敏感性,也是作為電影人日常素養的訓練。

無論你做哪一門的藝術門類,都很重要,我多年以來都保持著這樣的訓練。

當你喜歡一部電影的時候,一定要多看幾遍,之後用你的想象力把這部電影再想象一遍。

你睡覺的時候,把這部電影很多的細節,在這個時刻發生了這樣的事件,然後有這樣的背景聲音,用你的方式重新去演繹一遍。

把電影聲音切掉,只看畫面看一遍,然後你聽一遍,把畫面關掉,聽裏面所有的聲音、所有的對白。

尤其是偉大的電影傑作,大家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學習,而不是看那些質素差的電影,不要浪費你的時間。

一個感人的故事,討論的可能是某一重要的話題,一個熱門的政治議題或社會問題,但是他所用的電影語言是貧瘠的,可能裏面用的電影技巧是零。

只是因為講故事的方式、討論話題的方式清晰明了,讓觀者很容易地理解了他的意思,從而產生深刻的共鳴。

這是非常成功的一部電影,但它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傑作。

如果你在電影中看到一對夫婦失去五歲的小孩,你肯定會產生共鳴,你會哭泣,但不見得這部電影它能夠帶來某一種電影上的價值。

如果它只是把故事講明白了,只能說明電影很好地反映了某個真實事件,但作為電影來說,這是不夠的。

孩子的過世,如果在電影當中所用的電影語言和表現形式是隱晦的,卻能夠讓你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其父母的悲哀的話,極具有沖擊力,那就說明電影能把你帶到另外一個層次。

以簡單故事敘述為基礎,有深層次的昇華,這才是電影真正的魅力。

它不只是簡單地講故事,要用電影的語言來表達,能夠在情感上面,引發深層次的共鳴,這是我對電影的信仰。

如果大家能夠按照我剛才所建議的去練習,去日常訓練,你就會更深地理解電影、了解電影,會豐富你的感受力。

這種感受力慢慢地就會發酵成你的第六感。

對於電影人來說,第六感的重要性在於,拍攝的過程當中,時間是最寶貴的。

我們爭分奪秒,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花錢,這時候你要有很好的決策力,要快速決定哪些好哪些不好,這時你只能用自己的第六感,用你多年素養的積累。

你和偉大的電影,中間可能就差這樣一個第六感。

我們用第六感來執導,能匯出一部傑作,有可能第二部也很棒,第三部不行了,為什麽呢?

有可能是過度地依賴於自己的第六感,你還要依賴電影的知識,要把你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進行細化,達成自己的風格。

■ 還有什麽是你認為作為電影人必須要具備的素質?

陳英雄

導演並不是要一直關註劇本,它不是電影的主題,演員的表演同樣不是。

你把過度的專註度放在演員身上,最後可能演員的表演很出彩,但是整個故事並不清晰,你一定要有對鏡頭切換的專註度,這部份非常重要。

一個鏡頭到下一個鏡頭到底要如何切換,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說,在一部電影中,有各個不同畫面之間的銜接,當你從一個畫面切換到另一個畫面的時候,連線點就特別重要,這是你作為電影人存在的根基。

在一個場景中,你把它切成各種不同的鏡頭,來創造出一幕,當你從一個鏡頭轉到另一個鏡頭,這就是你作為電影人、作為導演存在的意義。

[三輪車夫]

如果你不把精力放在這上面,你什麽都不是,你只是在表現主題。

那樣想要成功,只能依賴於主題。

當今的世界發生了這麽多重要的事情,所有電影節在選擇影片的時候,都會關註主題,但過度關註主題,電影本身的質素說不定會很差。

我作為導演,拍電影的時候,不關心觀眾想要看什麽,不關心觀眾愛看什麽,不去過度擔心你們想什麽或者票房會怎樣。

對我來說,作為導演最重要的是給觀眾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必須超越觀眾的期待,能夠讓觀眾覺得票有所值,而不是覺得浪費了錢。

[青木瓜之味]

當你去書店裏買19世紀的一本經典作品,你付出的那筆錢,對這本作品的價值來說,其實是微不足道到可笑的程度。

作品這麽偉大,你付的錢卻這麽少。

而我在做電影的時候也想要做到這點,當你們花錢買票來看我的電影,我也希望你們能夠得到遠超過票面價值的收獲。

不管評論怎麽說,當你自己看到我的電影,馬上就覺得我的電影是好的,這才是我最看重的。

拍電影是要給觀眾送一份禮物,喚醒他們身上的那些敏感性,豐富他們的體驗,這樣你就無所畏懼了。

[夏天的滋味]

我剛才說到,一個導演存在的意義,是從一個畫面跳到下一個畫面。

當你寫劇本的時候,你應該把劇本作為一個基礎,只有劇本的時候,你的電影還不是一個成品。

當你真正開始拍的時候,你應該把劇本扔進垃圾筒,因為電影並不是展現劇本,劇本只是一個工具。

它可以告訴你,你已經做好了準備,有一個可以講清楚的故事。

開拍了,就要把劇本忘掉,你要有信心,確信自己已經掌握了主題,掌握了故事。

[青木瓜之味]

畫面的切換,一般是兩種方式。

第一種,透過對比來進行畫面的接轉;

第二種,透過和諧的連線,從一個畫面跳到另一個畫面。

我在很多電影裏看到很多畫面,這些畫面都很像大家拿手機拍的照片一樣,平民大眾日常拍的照片和電影當中的畫面區別並不大,區別在哪裏呢?

很多人會把日常生活和藝術混淆起來,生活是經驗,生活是你一生當中發生的事件的持續,其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你的父親逝世了,這本身也是沒有意義的,你會因此而感覺到痛苦,但逝世本身,沒有意義。

但是在電影中,當一個人物逝世了,它會激起一種特別的意義。

所以說生活是經驗,藝術是表達,要透過藝術來表達生活是什麽,這才是藝術的意義。

[夏天的滋味]

當你拍電影的時候,你想要尋找的不是要模仿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經驗,而是要表達經驗。

也就是說,用電影的語言表達出來,用電影的方式把生活的經驗表述出來。

你不是模仿生活,不是簡單地呈現生活當中發生了什麽。

大家對生活本身無所謂的,看電影不是要看生活本身。

個人的經驗的確會帶來個人情緒,但是在拍電影的時候,要把這種情緒表述成為一種電影語言,這才是在創作中最困難的一步,這才是非常有技術性的概念。

就是怎麽從一幅畫面切換到下一幅畫面當中去,就是要透過對比。

比如說這一幅畫面是一個廣角鏡頭,下面一個畫面你就要用近景。

上一個鏡頭越遠,下一個鏡頭越近,對比就越強烈。

如果這個鏡頭是靜默的,下一個鏡頭應該更加吵鬧、喧囂。

上一個鏡頭是冷色調,下一個鏡頭你就要用暖色調。

上一個鏡頭是紅的,下一個鏡頭就要用綠的。這就是對比。

但想要做得很出彩,很難的,為什麽要強調對比?

因為有對比,才可以激起興奮,才可以有情緒突破,讓觀眾有興奮點。

抓住他們的興趣和註意力,讓畫面之間變得更加有生命力,讓人振奮,每一刻都有事件在發生,這是對比的意義。

[愛是永恒]

對一些故事創造出來的情感,你則需要透過畫面的轉變,更和諧地表述出來。

比方說你上一幕激起了一種情感,接下來有另一個畫面,你想要繼續延續這樣一份情感,你要讓觀眾身上的這種情感持續下去,隨著你畫面的延續或者下一幕、下一景都保持這樣的情感,這時候畫面的跳轉就需要和諧。

[愛是永恒]

和諧是什麽呢?

並不意味著說你這一幕是近景,下一幕一定要是近景,或者說一直是暖色調。

你要透過自己的方式,去找到鏡頭的一致性。

二者結合,鏡頭就可以有一種流動性,電影也就變得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