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北京小夥在美航母服役4年,退役回國見到遼寧艦,說出兩國差距

2024-08-18娛樂

意想不到,北京小夥竟然在美軍航母上服役四年,還獲得了「最佳海員」榮譽稱號。

當網絡上大吹中美差距的時候,這位北京小夥見到遼寧號後直言:「中國根本就不用懼怕美國!」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所有的一切,可能還得從他去美國留學說起……

2012 年,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服役,訊息一出,舉世矚目。此刻,遠在大洋彼岸的羅雪心情難以平靜,他受邀回國參觀這艘承載著民族希望的鋼鐵巨獸,思緒萬千。

時間仿佛倒流,回到了多年前,那個滿懷「美國夢」的青年羅雪,心懷對強大海軍力量的向往,遠渡重洋,最終登上了美軍的航空母艦。

置身於世界最強海軍,目睹著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實力,羅雪內心既震撼又充滿復雜的情緒。一方面,他為人類軍事科技的進步而感到驚嘆。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祖國與已開發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一種莫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隨著時間推移,思鄉之情與對未來的迷茫逐漸湧上心頭,羅雪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是繼續留在美國,還是回到祖國,為中國海軍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2002年底,羅雪選擇了退役,此時的他,已獲得「美國最佳海員」的榮譽。但他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回到了祖國,回歸初心,追尋藝術夢想。

他將這段特殊的經歷寫成書籍【我在美國航母當大兵】,希望借此讓國人了解美國海軍,並反思中國海軍建設。

資訊源:我在美國航母當大兵,2013年01月04日,新民晚報。

回國後,羅雪並沒有直接進入影視圈,而是選擇先沈澱自己,他用文字記錄下那些年在美軍航母上的所見所聞,以及內心深處真實的感受。

這本【我在美國航母當大兵】出版後,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好奇,有人質疑,但更多的是對羅雪經歷的感慨和對中國海軍發展的關註。

當羅雪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親眼目睹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中國海軍力量的快速崛起,他內心感慨萬千。

曾經,他遠渡重洋只為一睹世界最強海軍風采,如今,祖國的航母已巍然屹立,劈波斬浪,這讓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參觀遼寧艦的那一刻,羅雪百感交集,他仿佛看到了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也看到了一個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他知道,中國海軍雖然在航母數量和作戰經驗上與美國還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驚人,這種差距正在快速縮小。

羅雪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國人,中國海軍更加註重近海防禦,而美國則著眼於全球存在,兩國海軍發展方向不同,不應簡單比較。

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而不是為了與任何國家進行軍備競賽。

「也許我晚生20年,真有可能在遼寧艦上服役」,羅雪的這句話,道出了多少海外遊子的心聲,也說出了無數國人的心願。

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歷程,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走向強大的縮影,也是一個時代變革的見證。

1972年的北京,一個普通家庭迎來了新生命,取名羅雪。彼時的中國,離改革開放還有幾年,像無數個同齡人一樣,羅雪的童年是聽著紅色故事,懷揣著軍人夢長大的。

然而,命運的種子卻在不經意間悄然埋下。隨著年齡的增長,羅雪對繪畫、音樂、電影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著迷於那些光影交織,講述著世間百態的電影故事。

他開始嘗試著用家裏的老式攝影機拍攝短片,用影像記錄生活,表達自我。這在當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社會氛圍下,顯得格格不入。

時間來到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也吹進了羅雪的心裏。高考在即,同學們都在為未來奮鬥,羅雪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高考,專心學習電影。

這個決定在當時無異於一顆「深水炸彈」,在親朋好友間激起千層浪。面對質疑和不解,羅雪內心卻無比堅定,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定義。

為了學習更先進的電影技術,羅雪將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國,並成功收到了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傳媒系的錄取通知書。

然而,現實的困境接踵而至,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碼,1991年,羅雪懷揣著僅剩的400美元和一腔孤勇,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航班。

迎接他的,是完全陌生的環境、文化和語言。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身段,穿梭於餐館、超市、建築工地,用汗水換取微薄的收入。

一邊是繁重的學業壓力,一邊是艱苦的打工生活,這段半工半讀的經歷,磨礪了他的意誌,也讓他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羅雪深知,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負自己,不辜負家人的期望。

1998年,羅雪終於迎來了大學畢業。然而,還沒來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悅,新的迷茫又湧上心頭:是選擇回國,還是繼續留在美國?

回國,意味著要放棄好不容易獲得的美國綠卡,意味著要從零開始。留美,意味著要面對更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正當羅雪在出租屋裏反復踱步,為未來焦慮不安時,命運的齒輪再次轉動。

那天,一位身穿筆挺海軍制服的黑人士兵敲響了羅雪的門。他此行的目的是招募新兵,並向羅雪詳細介紹了加入美國海軍後的各種福利待遇,包括快速獲得美國國籍。

羅雪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決定參軍。憑借著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刻苦訓練,他順利透過了各項考核,成為了一名美國海軍。

羅雪被分配到了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成為航空母艦上的一名引導員,負責指揮引導飛機安全起降。這份工作看似簡單,卻責任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一次執行任務時,羅雪親眼目睹了一架戰機在海上風暴中失事,機毀人亡。這次事故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也讓他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從此,他對待工作更加認真嚴謹,一絲不茍,並積極幫助和指導新兵,贏得戰友們的尊重和認可。

在美軍服役期間,羅雪目睹了種族歧視,也體會到作為一名華裔軍人的復雜心境。盡管美軍為羅雪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和晉升機會,但他始終無法割舍對電影的熱愛,也無法忘卻對祖國的眷戀。

2002年,羅雪選擇了退役,帶著「年度最佳海員」的榮譽和一身戎裝,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

回國後,羅雪將他這段難忘的軍教生涯寫成了書籍【我在美國當大兵】,這不僅是他人生經歷的記錄,更是對夢想和奮鬥的最好詮釋。

帶著對電影的滿腔熱情,羅雪選擇重拾夢想,開啟人生新篇章。他用鏡頭記錄時代變遷,用影像講述中國故事,最終實作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羅雪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夢想、抉擇和奮鬥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只要堅持夢想,勇於拼搏,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