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新【紅樓夢】被北京日報點評,言辭犀利,句句說到了觀眾心坎裏

2024-08-21娛樂

文 | 木然

編輯 | 三元

今年暑期檔的熱度全讓沈馬組合的【抓娃娃】占了。

原來以為徐崢的【逆行人生】,陳思誠的【解密】,上映近半月才拿下了3億票房已經很慘淡了。

沒想到胡玫的新電影【紅樓夢】上映五天,僅有450萬的票房,堪稱票房慘案了。

但像【逆行人生】、【解密】這類電影,宣傳給力,或許還能再吸引一波觀眾。

然而,【紅樓夢】卻是斷無翻盤的可能了。

影片上映後差評如潮,也使得【紅樓夢】根本沒有口碑發酵,助力票房大升的空間,圍繞著這部電影展開的一波又一波的話題討論,也全都是負面的。

作為導演的胡玫為電影發聲,也成了沒有自知之明的反擊。

不光觀眾坐不住了,就連北京日報也忍不住下場點評,言辭犀利,句句說到觀眾心坎裏。

一,劇情,選角全面翻車,導演主演無一幸免

這部影版的【紅樓夢】還沒上映之前,就率先暴露了選角的短板。

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角色都沒選到觀眾心裏去。

雖然是千挑萬選才從幾萬人中選出來了這幾十人,但先前出席活動時,把這些演員放在一起看,就能玩消消樂了。

長相沒有辨識度不說,也很難讓人感受到她們與角色適配的氣質,配角這樣也就罷了,就連主角也是如此。

因此,大家一開始就不看好這部影版的【紅樓夢】。

但胡玫顯然對自己選演員的眼光很自信,認為是精益求精選出來的,面對大面積的質疑,胡玫的回應就是不往心裏去。

並且在影片上映之前表現的也很淡定,對影片的票房一點也不在乎。

然而,如此慘烈的票房成績和口碑,卻讓胡玫裝不下去了,說好的電影16號上映,17號就去美國,但19號發的動態就在廣東了。

不管是不是因為電影的原因著急忙慌回來了,但看胡玫的動態就知道,她對【紅樓夢】遭遇全面差評完全沒有預判。

即便不少觀眾明確表示,張渺怡飾演的林黛玉不符合期待,胡玫的回應也是認為那些說張渺怡不好看的,都是在進行人身攻擊和侮辱。

並且認為差評是別有用心,有人專門在幾個月前註冊好賬號,就為了攻擊她的電影。

該說不說,這些導演們平時過的都是怎樣與世隔絕的日子,一部電影而已,只是為了發表幾個差評,幾個月前就專門註冊好賬號,誰會這麽閑啊!

看不下去給差評的,相比胡玫口中的黑粉要多得多。

與其用黑子給自己挽尊,倒不如總結一下這部電影失敗的原因。

從選角上來看,完全沒有按照原著中的人設選演員,張渺怡、邊程、黃佳容等,僅僅只是在年齡上契合,外形氣質根本撐不起寶黛釵。

從劇情上來看,大量的名場面拼湊到一起,導致劇情十分散亂,以寶黛釵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線,卻拍出了青春疼痛偶像劇的即視感。

從人設上來看也是絲毫沒有考慮實際,像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怎麽會將各種蠅營狗茍的事都放在明面上呢?紅樓變青樓,真不怪觀眾要求高。

戲裏的問題已經很明顯了,戲外的問題也是越扒越多。

胡玫曾經提到選完了演員之後就花時間給他們培訓,但培訓專案似乎不包括讀【紅樓夢】和細致的剖析人物。

比如飾演林黛玉的張渺怡,在接受采訪時,還曾經提到林黛玉是個離經叛道的人,直接暴露了她對【紅樓夢】的理解有多麽離譜。

已經不僅僅是淺顯了,怕是一點也不了解林黛玉吧!

任何一點拿出來就夠大家吐槽一陣子的了,何況是這麽多問題一股腦的湧出來,影版的【紅樓夢】怎麽可能毫發無失真拿高票房呢?

二,北京日報犀利點評,只字未提新紅樓,句句揭開遮羞布

對於新版【紅樓夢】出現的問題,或許看不清的只有導演了吧!

北京日報針對新【紅樓夢】給出的評價,直言審美不是行銷文章吹出來的。

這無疑是抓住了新版【紅樓夢】被大家群嘲的根本原因,就是審美的不同。

在胡玫的心目中,張渺怡就是林黛玉的不二之選,但在觀眾眼裏,87版的珠玉在前,只有陳曉旭才能稱得上是林黛玉本玉。

包括後續幾版【紅樓夢】裏選擇的林黛玉,雖然沒有陳曉旭的適配度,但起碼有人喜歡,不至於全面崩盤。

而胡玫選擇了不符合大家審美的角色,又透過大量的行銷宣傳,試圖讓觀眾相信,這些演員確實是萬裏挑一才被選中的。

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北京日報還提到,有些作品讓人兩眼一黑,選角離譜,演員形象氣質與原著描述八竿子打不著,制作粗糙,華麗場景被奇葩濾鏡拍成「影樓」質感。

還有主線七零八落,融入大量露骨香艷鏡頭等問題,只字未提這是新版【紅樓夢】存在的癥結,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說的就是新版的【紅樓夢】。

不僅如此,北京日報還犀利點評,有些人為標榜自己的創作能力和獨特審美,熱衷於對原著大加拆解,但藝術造詣力有不逮。

還有自以為了解年輕觀眾的喜好,把劇本改成強沖突性的,拍攝刺眼畫面,將流量特效當賣點,給作品套上一個偶像劇的殼子。

看看胡玫的一系列操作就知道,耗時18年拍出一版【紅樓夢】,覺得自己已經對得起【紅樓夢】了,這不正是北京日報指向的那類自以為是的人嗎?

結語

用北京日報的話來說,真正理解「辛酸淚」,用心表達「其中味」,才能經得起討論和審視,最後成為經典深厚的一抹亮色。

如果都像影版【紅樓夢】這麽拍,已經不是致敬經典,而是魔改經典,毀經典了!

與其跟觀眾打嘴仗,試圖用一個接一個的動態扭轉大家對演員和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倒不如大大方方接受自己的失敗,對待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你覺得北京日報的評價中肯嗎?你對新版【紅樓夢】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