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憶一下我從小到大吃過的饃:
(疊個甲,至少我身邊習慣把「一定厚度的面制品」統稱為「饃」,饅頭,燒餅,荷葉餅,甚至花卷在完成了「夾」這個動作後也可以被稱為饃嘎嘎)
排名不分先後:
臘汁肉夾饃(俗稱肉夾饃,一般說肉夾饃預設是它)
潼關肉夾饃(饃/餅金黃酥脆)
辣子夾饃(版本頗多,這裏列舉我印象深刻的三個版本:)
——補充,在我比較刻板的印象和淺薄的閱歷裏辣椒制品大概分為:辣椒醬,辣椒油,辣椒粉,川渝火鍋裏的辣,生辣椒等,西北的「油潑辣子」是把幹辣椒研磨成粉後熱油澆汁而成,後文的辣子就指這個了。
————純油潑辣子夾饃
————綠辣子夾饃(辣度更高,口味更豐富)
————油潑辣子衍生品夾饃(比如加點醋調和一下,我小學中午午餐怕孩子們吃不夠,額外會準備饅頭和一疊辣子,就是這個玩意兒,好吃到我們一堆人不吃飯去搶著蘸饃吃,後來逼的老師說只有吃完飯的人才能再吃辣子加饃,經常因為吃的慢吃不到靠北)
菜夾饃(早飯之一,形式是自助式的各種涼拌菜你有能耐隨便加,泡菜絲,紫甘藍,蘿蔔絲,薯仔絲,豆制品等等一堆堆)
花幹雞蛋夾饃(一般和臘汁肉夾饃同時出現,小攤小戶一鍋臘汁肉裏會順帶壓點花幹雞蛋進去增加賣點,大一點純做臘汁肉夾饃的店幾乎沒有——點名王魁肉夾饃)
臘牛肉夾饃(清真食物,和臘牛肉唯一的區別就是多了饃,更貴,也很好吃,看店家,做的難吃的味同嚼蠟,做的好吃的怎麽說呢,我兄弟家樓下有一家,只要我讓他請客基本就是吃那家,每天半早上開門,下午一點前就賣空的存在)
鹹蛋黃夾饃(目前只在回民街附近吃到過,有花生米,鹹蛋黃emmm忘了,就愛裏面這倆樣哈哈哈哈)
粉蒸肉夾饃(字面意思,一般是粉蒸牛肉和荷葉餅的組合,每次我都想多肉少粉)
籠籠肉夾饃(至今我都覺得它應該和粉蒸肉夾饃內容差不多哈哈哈哈,是在很小的屜子裏蒸出來的肉,也是荷葉餅)
芝麻醬夾饃(小時候我真的很愛,菜市場旁邊大機器鮮榨的罐裝芝麻醬,把大白饅頭掰開,拿勺子挖一勺均勻塗抹,如果饅頭涼著饅頭渣子就會粘在勺子上 芝麻醬也抹不幹凈,這個時候我就可以狠狠地嗦一口勺子,幹吃芝麻醬感覺無比美味——小時候總覺得這玩意兒有甜味)
裏脊肉夾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早餐小販現煎的那種三片鮮裏脊肉,可以同事和土渣燒餅,雞蛋灌餅出現在一個攤子上,還有一個我只說三個字——鼎香坊,吃過的都懂嗷)
薯仔片夾饃(我小時候肯定沒這玩意兒,高中那會兒忽然多了起來,就是薯仔片和一些菜過水燙熟,再用菜去蘸上辣子等調味料塞到饃裏,我不喜歡——因為沒肉)
鹹鴨蛋夾饃(和臘牛肉夾饃一般同時重新整理,賣肉丸胡拉湯的店一般這兩個都有,要一個泡胡拉湯的餅要一個鹹鴨蛋就能解鎖)
臊子夾饃(把肥瘦肉丁透過「復雜」的烹飪手法——因為我不會所以復雜,做出來的食物,只有油和肉丁,吃面的時候挖一勺當澆頭就是葷腥,剛剛炒出來的臊子可以夾饃)
10/7補充
怎麽把孜然夾饃忘了!孜然夾饃是炒制的豬肉加青椒佐以孜然底味,不辣但是含油量更高(所以西安人也能接受饃裏有青椒但是你想在西安吃有青椒的肉夾饃我看困難,外地朋友說不加青椒太膩我覺得和肉夾饃的品控有很大問題)
評論區補充:
豬頭肉夾饃(我吃涼拌菜攤上的豬頭肉多一點,也會夾饃)
鹵牛肉夾饃(鹵出來的牛腱子肉配上熱乎饅頭,半大小夥拿著路上當早飯吃一個一早上不餓,我媽甚至會在學校組織研學—類似春秋遊,的時候給我裝兩個,後來在我表示饅頭涼了報吃的結果後改成飯盒裝純牛肉)
腐乳夾饃(王致和的腐乳 和王致和臭豆腐一樣的罐裝,西安很少吃王致和臭豆腐吧我感覺……腐乳和臭豆腐相比沒有太刺激的氣味,表面有紅色的風味物質,偏鹹,筷子夾一塊抹開在饅頭裏——我很少能抹勻稱了,也是個技術活)
涼皮/搟面皮夾饃(和花幹雞蛋夾饃大概率同時重新整理,用的同一個饃,說起來我更喜歡搟面皮,米皮吃起來,太精致)
另外菜夾饃的內容在評論區也有補充哈
上面是我記得的比較官方的夾饃,歡迎大家補充,再來幾個「限定版」(我吃過但不太見過的)
以紅燒肉夾饃為代表的家常菜夾饃,豐儉由人,還有梅菜扣肉夾饃等
各類醬夾饃,如香菇醬夾饃(點名放心早餐)
菜湯夾饃(嚴格來說不算夾,蘸饃哈哈哈哈)
感覺饃饃確實是比較方便的主食,相較於需要蒸煮的米飯面條,疲憊一天後懶惰的人們沒有理由拒絕饃店大屜子裏剛剛蒸出來冒著熱氣的熱乎饅頭叭(雖然過了六點就很難看見熱乎的了哈哈哈哈四五點開屜賣的挺快)
想到了再補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