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觀上,根本不應該影響大。
李玟老公的背叛,按照事物運轉規律的「道」的層面上講,它只是催化李玟輕生的眾多因素中的其中一個,而且還不是最主要的。
它只是一個事件構成中平鋪直敘的白描要素,並不是決定這件事情的跌宕起伏,和最終結果的核心。
結果,現在大眾對她的老公一律口誅筆伐,這離不開李玟輕生後,李家向大眾釋放的李玟生前困於婚姻問題的輿論。
但其實理性分析就可知,一個人的認知才是決定他所有行為最核心的東西。而不是他人對他的態度,也不全是他的原生家庭,只有他成長的原生家庭裏養成的人格模式下所導致的認知模式,才是他與自己,與他人,與這個世界,發生關系的本質所在:
他的認知模式是決定他所有命運的核心所在。
從這個符合事物運轉的底層邏輯的根本宗旨層面講,她老公的背叛對她的輕生不構成致命而直接的影響。
因此影響不大。
因為如果論起她老公對她的背叛,遠不及她原生家庭對她的綁架,對她的施壓造成這麽多年來,她一直要背負家人的命運這個沈重的殼去活對她的傷害來的徹底。
她原生家庭對她造成的致命影響,可以說遠不是被外界詬病的bruce可比的,這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李玟之所以找到她的老公bruce,實際上的底層出發點,也是因為她在原生家庭當中的捆綁讓她窒息,她想脫離開來為自己的內在找一個釋放的空間,可以讓自己與內在的自我自恰地發生交集。bruce是李玟眼裏深度自我的一個延展。
實質上,bruce最初是李玟脫離她的原生家庭,向外求救的一個彈板,但不幸的是這個彈板後來並沒有發揮它被期待的作用。
一個特別直接的點,你就可以看到說李玟老公bruce的背叛對她輕生的重要的偽命題所在了:
連生她給她生命的,她的原生家庭,她的媽媽對她都沒有給予那麽真的負責的愛。
她媽媽考慮的一直是一個大家庭的利益,多年來一直在pua李玟,占有李玟的價值維持整個家族的運轉,那麽憑什麽一個世界上和李玟沒有血緣關系的bruce就該被期待比她媽都對她好呢?給她自己生命的媽媽都靠不著,還能靠一個男人嗎?
所以那些把李玟輕生一股腦歸到bruce頭上有點太牽強,過於情緒化了。
而現在大眾的論點,其實已經把她輕生問題以一種上帝視角代入李玟去審判了。也即,這個問題的答案:
從李玟的主觀上,bruce的背叛對她輕生影響甚大。
但這是在李玟錯誤的認知下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李玟錯誤放大bruce的重要性,成為她輕生催化劑的一種,不能歸咎於bruce頭上。
這個是她的無意識,也是她令人心痛之處。
正是因為她對於她本身出現問題的根本所在——「認知模式」這個致命的點上沒有感知,她在養成的完美主義和討好型人格加身的認知模式下想掌控一切,想極力維持她此前帶給世人的完美形象,進而把自己拖入了深淵,被吞噬到一點不剩。而她根本都認識不到她身上的問題,基點是出在原生家庭沒有切割的這種扭曲的生活及利益共濟形式,而錯誤的把自己最後對世界的求救希望寄托在一個兩性情感上。
這種認知才是她身上最要命的地方。
所以說自李玟輕生事件從平台產生的提問和大家的觀點導向當中,都可以看出現在主流還是認為他人該為李玟的不幸負責。
這種大眾以此種認知誤區去看待此事件的思維,實則不可取。
這是很可怕的。
如果不把解決問題的精力放在控制自己,而是放到企圖控制他人達到自己理想結果的這個模式軌域上,那日後李玟類似的輕生完全是理所應當的不可避免。
因為不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寄於自己,而寄希望於外界,然後又在發生問題之後很坦然的站到道德制高點,指責他人用來寬恕自己,選擇主觀回避真正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免於自責,用以為自己坦然脫責,是真正的不對自己負責。這種思考模式,不只是在走出抑郁這個事情上它達不到結果,而且是在處理所有的與自己,與世界,與他人的所有一切自己涉及的事情上都會得不到理想結果。
因為這個認知從根本上都出現了問題。而錯誤的認知是帶不來正確的解決辦法。所以說,討論bruce對李玟輕生的影響,甚至要他為李玟的不幸負責是偏頗的。
整體說來,李玟輕生的根源在她的原生家庭。
李玟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但最終輕生,還是自己想不通,悟不透,看不開。
每個不幸的人,追究根源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但至於最終是不是化身「不幸」的那個果,還在於自身的緣法。
被「捆綁」「重壓」,李玟的原生家庭是有些令人窒息的。
可以說,李玟的輕生,和她原生家庭的關系是「 其不殺伯仁,伯仁卻因其而死」。始終是原生家庭磨了那把利刃,交到了孤弱無依的李玟手上。
很多人解讀李玟輕生,都是如同新聞輿論的導向論調一樣:她生前困於婚姻問題。
但是,這真是李玟輕生的根源嗎?
絕對不是。
一個人會困於婚姻問題甚至都到了輕生地步,這份足夠看重「婚姻」背後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原因。而絕不是婚姻本身。
我們都知道,愛情,甚至是一切情感,都是人對幼年缺失之愛的自我補償。
所以,一個什麽人,或者是人到了什麽情況,才會把愛情這種兩性情感作為在這世界的最後救贖?答案是:孤立無援,一無所依的人。
這相當於,人到了病急亂投醫的地步,覺得藥石無醫,開始求神拜佛了一樣。
人的原生家庭出現問題,感覺不到愛,或者身上的責任感重到不容喘氣,那,希望尋求一個可以解脫出來的天地,就是人趨利避害本能下的選擇。
而,bruce ,就是這種情況下成為李玟救贖的。
他成為了她幽閉沈重的人生裏,唯一的光。為什麽她深信bruce堪當此任?
他曾一度真的成為了她可見的光。
不同於她此前感情裏稍縱即逝不堪信任的男友,bruce夠紳士,又是父親身份。
慢慢地,這讓李玟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成熟男人魅力。
這種成熟魅力,恰恰就是李玟內心深處,潛藏的對父愛的渴望。
而,愛情,畢竟是愛情,我們只可能愛上如父親一樣的男人,還是屬於親密關系範疇,是深度自我的補償。
這背後,推匯出來的結果:
更確切來說,bruce是李玟心裏自以為的深度自我的延伸。即,本質上,李玟覺得bruce和她是一樣的人:
善良、純粹。
一個足夠善良純粹的人,是這世界足夠寶貴的寶貝,也是可以減少世間一半苦難的神器。
李玟自己是,而她以為有幸碰到的bruce也是。
同時,她的視角裏,bruce因為和自己是一樣的人,所以也是能很好貼合滿足她內心需求的人。
於是,她把自己徹底敞開向了bruce。
這是她把bruce視做最後救贖的底層動機,甚至,哪怕最後bruce出軌成性,她也一度隱忍的原因所在。她,不敢面對。
但,這是軟弱嗎?
絕不是!
一個可以把事業做到如此優秀,骨子裏的毅力不輸世間男子的李玟,哪怕到最後的輕生,都絕對和「軟弱」一詞扯不上半點關系。
她的自強、堅韌,名如其實。
而,相反,她對bruce的出軌隱忍,不但不是軟弱,反而是在最後頑強求「自救」。她想牢牢抓住bruce,守好這張最後的救贖,不至於讓她一夕信仰崩塌,再無活命空間和求生動機。
這看起來很矛盾,一個真的堅韌的人,為何求生動機出在他人身上呢?
人,都是綜合條件的產物,雖缺憾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人活著都需要有念想,看的見希望。
而這份情感念想,和希望碎片編織的生活境遇希望,勢必涉及自己以外的人。
也即,對他人極度的退讓背後,一定是對他人的極度需求。
表面看是自己對對方的退讓,實際是對方是自己達成目標需求的工具。也即,李玟退讓的,不是世俗眼裏女人當自強,碰到男人出軌就一定要離婚的權益爭取,而是,這時的bruce已經成為了李玟治愈自己極度需求的工具。
原本這個思維沒錯,要自救,要煉化他人價值用以吸收。只是,錯在她的認知從源頭出現了問題:
自覺退無可退,抓住bruce才能活
可世間易變是人心,人如何能在世間最高難度的事上輕易取得成功,或者能取得成功?
當bruce朽木不可雕,一切不可挽回時,李玟如此思維視角哪還有生機呢?
所以說李玟輕生是困於婚姻,是不究原因只論結果的表面文章。
如果可以,誰不想不至於到了要視愛情為命的地步,而是有足夠多元的愛,能看到,愛情,實則和親情,友情一樣,不過都是感情的一種,並不特別,也不優於其他感情。
從而從出生上就是本自具足沒有缺憾的人。
所以,勘破表象後,識得李玟輕生真正成因——原生家庭的致命性,才是我們避免不幸最要緊的事。
生命誕生於原生家庭,也毀於原生家庭。自營自毀,有時候,是殘忍的宿命。
但這背後,生死轉換間,實則藏著「求生」救命密碼,而這,需要所有父母自省,如何健康養育,也更需要抑郁癥人群自省,如何自救。從而哪怕生於不幸的「原生家庭」,也不至於真化身那個「不幸」的「果」。
原生家庭的捆綁
和一般原生家庭的困頓和窒息不同,李玟的悲劇,甚至可以追溯到給她生命而從未謀面的一方——她的爸爸。
「把老三送人吧,一個女人怎麽養活那麽多孩子」。
這些聲音,是李玟出世後,來自她身邊最親近之人對她的評價。
可以說,她似乎是帶著「罪惡」來到這個世界的。就只因,她是「遺腹子」。
而,既然李玟可以在綜藝說出那番親戚勸媽媽把她送人的話,就知道這些話,她小時聽了不少遍。
這,更是照見了些許她小時的生活場面。
因為沒有爸爸,因為爸爸責任和價值從她及她家人生活中的消失,讓她的出生,在當時,只是加劇了家庭艱難的存在:
看到她,媽媽瞬間能想起早早離世的丈夫,看到她,不得不想到一個人面對養大三個女兒的生計愁悶。
於是,李玟一生始終擺脫不了的自我「罪惡感」,就是從這裏就埋下了伏筆。多麽讓人痛心。
一個本來就沒有爸爸的孩子,敏感弱小的心裏,更加無依了。
所以,為了擺脫自身「負罪感」,顯得自己有價值,於是「不是負擔」這件事就成了李玟成長的執念。她16歲參加選美比賽賺錢,媽媽不同意的男人就不交往,甚至為了賺錢供姐姐讀書她放棄自己的學業。
都是她盡所有的努力融入這個家庭,提供自己最大的價值避免被家人「拋棄」的直接體現和底層動機。
可是一個人怎麽可以不為自己活,而全部為了別人打算,成為徹底被磨滅自我,一直被犧牲的那個人?
這是誰都受不了的。
所以後來李玟在這種自我加身的責任感之下,被壓的毫無喘息之機。
這是家庭對於她重如泰山的枷鎖。
她身上的責任感太重了,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始終在用自己孱弱的身軀支撐那麽多人的人生,可以說,她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所有家人的人生。
這換到哪一個人身上,都是不可想象的壓力和窒息。
而如同一個成年人於世間只有一件根本的任務——謀生存一樣:
腿疾的復發,是推動她輕生的根本現實點。她無法再像以前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大體終結了職業生命後,她還能以何種力量去扛起自己的人生呢?
更遑論她扛了半輩子的家人的人生呢?
前半生一直在扛,後半生也要扛,才能讓她好不容易在曲折縫隙裏找到的生存平衡之道,不會瞬間崩塌,不至於信仰蕩然無存,為自己尋得生機。
因為人性不變的話,她身上的這些桎梏,自己沒有意識打破,靠自然而然的力量,便是永遠破不了的魔咒。
而當維持勉強平衡局面的一種外部條件改變,留下的局面就剩無力再續一地雞毛。一個要強優秀的人,失去了在世界立足的驕傲。
而她扛了半輩子的責任,她努力了半輩子的動機,她半輩子以自己的價值交換自己不被「遺棄」的內心需求,那之後要以什麽去延續滿足,讓自己可活呢?
這樣重大條件變量發生變化,沒有這個「資本」去交換自己不被拋棄的命運,隨之兒時被「拋棄」的隱憂痛苦記憶湧上心頭,她瞬間就像一個孤兒。
漂泊在海上,睜眼一看,四處茫茫,唯獨不知道怎麽回家。這是一種深深的絕望和無力,她真的沒有力氣再繼續活下去。
而說李玟在家裏始終覺得不自在,只有自己有價值時才心安不會被拋棄,有人可能會反駁:
明明她在家裏很受寵啊。
但,從她媽媽那裏有答案。
嚴厲到嚴苛的媽媽
根據李玟【金星秀】訪談,李玟立體地還原了她的媽媽。
「像個老師,很嚴肅」
「不準和男生說話的」
「感覺媽媽管自己那麽嚴,這輩子都沒機會結婚」
所以,一個甚至嚴格到嚴苛的媽媽,就是小時李玟不得不面對的生存環境。
當金星問到「媽媽最看重你們身上什麽」時,李玟匪夷所思地脫口而出「努力工作」。
也即,那麽多年,媽媽對她最大的要求就是「努力工作」。
如果說她媽媽要求她自立自強,女人要努力工作沒毛病,但是問題是作為一個媽媽,她那麽多年看中孩子的最大因素一直是「努力工作」,這就太功利性了。要知道,李玟參加這場訪談,已42歲了。
工作本來就是為了生活,可無論生活條件好壞,看中孩子的始終是「努力工作」就太匪夷所思了。人到中年,也有足夠資本好好生活,為什麽「努力工作」還要被媽媽排第一?
說到這,有人可能又要反駁,這個要求不是對所有孩子的嘛,所以有啥好計較?
而我們知道,要對一件事下結論,一定要看語境,而放到實際生活中,這個語境就具體表現為「三姐妹的實際生活現狀差異」。
大姐是學霸,是醫生,二姐是李玟經紀人,而李玟是藝人。
根據我們真實收入國情,再加之李玟媽媽從小灌輸給她們「你們三姐妹是世間最親密的人,要互幫互助」的教育理念,就可知:
誰才是家裏那個真正被翹首以待期望「努力工作」的人。
是李玟。而這,大致也揭示著李玟在家裏的真實地位——錢袋子。
她更像是那個提款機。由此多多少少,在李玟記憶深處,還是幼年時,在李玟媽媽的心裏,也同樣覺得李玟的到來是不那麽被歡迎的,是壓力。
成年後,李玟多年照拂家庭,明明是先天有腿疾的缺憾,本該是家裏最該被照顧的那個孩子,卻一直帶著腿疾向滿世界綻放她「健康」「熱血」的魅力。
媽媽的這種種心思何以不再度反饋到那個幼年李玟身上,從而奠定她一生的命運格局?
所以李玟輕生本質悲劇,究源頭,在於她出世後面對的第一個,也是這世界上最親關系的人——媽媽對她出生所營造的「不積極」和她成長中又總犧牲她的「偏心態度」。而這份「偏心態度」,和李玟在【金星秀】另一番話也相互印證。
當金星問道「媽媽就管你這麽嚴,還是對姐姐們也這樣嚴厲」?
李玟笑笑「她們不聽啊……我從小到大是比較……還蠻……我從小到大都是非常聽話的孩子」。
這笑意背後,「聽話」何曾會是一個令人幸福的詞呢?心酸!
只有心酸。
那是過早早熟,卻又因為過早早熟,內心的小孩終生會補償童年,一輩子都拒絕長大。那也是遇事鉆牛角尖,碰壁要麽懷疑自我,要麽就是有「人定勝天」念頭的兩種極端。
而無論是哪種,都是在熬幹自己心血。
這體現的都是不夠被愛而煉就的堅韌之上的色厲內荏,也即堅韌是真的,但這種堅韌卻是又是「過剛易脆」的:這只是為了最終結果翹首以盼憋著一口氣的死扛,而不是真的看透結果,既能做最大努力,也能接受結果無常的坦然前行。
真的做到堅而又韌。
顯然,這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第一個堅韌容易因為結果不理想而泄氣,而第二個堅韌因為沒有明顯的匱乏缺憾,所以反而無畏,因而是真正的堅韌。
而顯然,李玟因為原生家庭和接受的教育影響,她無緣成為第二種充滿愛的「堅韌」。
只是李玟身上的「堅韌」,是把這份「堅」捶打了上千次,讓我們看到了她那樣「夠堅」,以為她還可以無數次「堅」,這就是又堅又韌是「堅韌」,而不知,她只是足夠「堅」,「堅」到讓世人認為這就是「堅韌」的模樣。而忽視了,她只是咬牙一個人在那條荊棘路走過了千百次。
可能隨時就會因為再也沒力氣咬牙了,便幹脆栽在荊棘路上好了。
但,就算是到這,其實也不影響她身上的人格標簽裏一定缺不了「堅韌」這一條品質。因為把「堅韌」放於實際生活場景和大數據樣本來看才更有意義,而不是空談「概念」。所以,她的這份「剛」和「堅」已經超越了世間絕大多數人,只是在這裏把它較真歸為「堅而不韌」,是由果究因的純粹心痛別類。
但始終,在愛裏長大的孩子才會無畏無懼,在愛匱乏裏長大的孩子始終易折。
不是過剛易脆,就是過柔易糊,而李玟還是第一種。
這是最糟糕的情況,又要強,又敏感結果,所以最終承受不了人生滑坡,丟了生機。
可以說,她媽媽嚴苛的教養,是催化李玟輕生一切悲劇的底層因素。
而這,還更加涉及一個延伸問題:
承擔她人人生的扭曲教育
李玟似乎詭異地扮演著姐姐們的「媽媽」角色。明明是最小的,她卻賺錢為供姐姐讀書而自己放棄學業。
這可不只是「孔融讓梨」似的千古傳頌美德,而是一種面對家庭剝削習以為常背後的無意識。
李玟面對這種個體權益的無邊界被侵犯,不但沒試著保護自己,反而呈現出一種麻木的全盤接收狀態。
這非常可悲。
而這,是她媽媽教化的結果。
李玟成長環境的特殊,更見她媽媽當時付出的艱辛,加之現實情況下成年的「李玟」就是家裏最有出息的那個孩子,所以裏外裏,她媽媽都把李玟放在了家裏「犧牲者」的位置。
如同所謂「能者多勞」這句話,背後推導的是:
李玟長久以來從「個體利益」和母愛感受度差異上受到了侵犯,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來講,這種情況下她心裏不可能豪無波瀾。而可能說到這,又有人反駁,那她媽媽也看中她們善良的品質了呢?
是啊,善良是剝奪她人還是讓個體權益歸其所得?
要是沒「善良」做基,李玟也不會把自己逼到輕生了。
這不是否定她媽媽教育「善良」的初衷錯誤,而是,這善良的「純度」值得商榷。
同樣,在這期【金星秀】裏,伴隨這句話而來的,還有一句「要孝順」。
於是,一個她媽媽的立體教育畫像緯度出來了:「要努力工作」、「要孝順」、「要善良」。
這能推匯出什麽呢?
除了她媽媽骨子裏也有的善良外,是對生活壓力下的「焦慮」和「功利」。
因為要帶大三姐妹,所以生活的毒打,讓她尤其知道工作的要緊,所以看中她們「努力工作」。
而離不開上世紀「孝順」背後「養兒防老」理念的「自私」:
李玟媽媽身上,有強烈維護自身利益的痕跡:
她早早看到自己失去丈夫,未來年老恐獨木難支,所以在三姐妹的成長裏早把「孝順」這份「私貨」夾帶了無數次。而恰恰是這份她懂得要「自保」的背後,可知她不會是對「利益」無謂,對「享受生活」無感,而就是要無私勞碌的人。
但是,既然她自己都很懂如何回護個體利益,就不可能真的看不到三姐妹在家庭這個殼子下的「被供養」和「犧牲」差異。
而為什麽,總是有人一直「犧牲」,又有人一直「被供養」呢?
這是她站在「媽媽」角度根本不會觸及的點:
因為她的利益發心是孩子們都好,而不是某一個好,這勢必和「個體」的利益切入角度不同。正常來說,而哪怕父母會偏愛某個孩子,會剝奪其中一個孩子的勞動價值去幫補另一個孩子,這雖然可恨,但也非常常見。
但是大多父母不至於離譜到完全讓其他的幾個孩子的人生趴在另一個孩子的背上活,這是非常罕見的。
這太可怕了。
李玟往深了說,這一生都被家人冠以「孝順」「懂事」pua。人誰想要孝順懂事?
真實的人性裏,人都是想要自身利益的放大化:
坦率做自己,也獨享創造價值。
所以,一個家庭裏,一方始終處於價值創造者,而其他方始終處於被供養者,這是一個極易產生矛盾和怨懟的地方。
不是說親情可以遮蓋一切利益的深究,每個人始終有個體的立場。哪怕他富可敵國,但是打下家業背後付出的心力、身體損傷卻是消耗,這必然會使自己心疼自己的辛苦,珍惜自己的成果。
所以,有他人來長期分享如何心理平衡?
而作為家裏看似公平的家長,他們的立場少有真和孩子同步的。
經常聽到的那句話「賺的錢你用還是兄弟姐妹用有啥區別」完全是混賬邏輯。
親子間時常都會因為錢財問題出矛盾,何況要從父母端pua下把自己的財富過手其他兄弟姐妹。
原因是:
這背後是父母剝奪自己的價值幫補其他子女,會推匯出自己不被愛的心理感受,以及回護自己利益的逆反心理。如果真的公平,那就各憑本事。
所以,新聞輿論裏一直塑造李玟是一個足夠懂事,足夠願意分享自己利益給兩姐姐,她還甘之如飴,我對這個是有些保留的。
人,始終有人性,而違背人性的東西,背後,都有文章:
是壓抑人性!
是釀造悲劇!
而來自媽媽這種放任承擔她人人生的「團隊」教育,實在是叫人多了幾分膽寒。
可以說,李玟這生真的太缺愛。而從家裏得到的愛越少,作為補償自己缺失的愛,就更把bruce拽的更緊。
越拽得緊,越容易因錯將價值構築在他人之上,勢必迎來感情崩盤後的全面崩盤而愈發因在家裏價值創造的減少可能獲得的愛又越少,於是從此周而復始形成惡性迴圈。
而這一點,和李玟輕生的新聞報道中說她去了衛生間後幾個小時沖出來求救這一點,其實可以相互印證。
明明是一個抑郁癥重癥患者,為什麽家裏人可以放任她一個人獨處那麽長時間,這背後推匯出來的結果不會是她家人足夠重視她。這是李玟的可悲之處。
而李玟始終是在此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
作為一個對她的出身有負罪感,家裏的親人對待她的看法也是處於消極的認為她是家裏多出來的那個孩子的情況下,李玟還養成了一種對她個體既不負責又特別無奈的人格。
討好型及完美型交叉人格
李玟似乎始終是家裏的那個被犧牲的孩子,她的這生短暫,雖事業做到璀璨,但於個體上卻是遍體鱗傷。
她從小為了在那個有自我負罪感的沈重家庭長大,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那個事事要討別人開心求生存的人。
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她的想法,只是一味的討好迎合。
因此她綜藝裏說她喜歡逗人發笑。
她是家裏從小到大都非常聽話的那個孩子。
這些都是和她的討好型人格一一印證。而一個討好型人格都不能坦誠地做自己,她的人生始終像被處罰後的人生,她何以不悲從心來呢。
加上最後她的腿疾不愈,無法再次站上舞台,重現事業巔峰,又因為他那個渣男老公bruce長久出軌,成為外人眼裏的笑柄。
而她自己沒了事業傍身,中年失婚,沒有孩子,還有身體病痛,湊齊了一個人最悲慘的所有要件。
而正常情況下,如果是在一個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她會有自救的能力。
但是作為李玟在這種被不公平教育,長久被作為犧牲方的家庭長大,討好型人格加身,帶來的伴隨她的價值感走低,她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會相應走低的趨勢,她的人生好像真的沒有退路退。
進無法在市場上拼搏,再次獲得家人的另眼相待,退無法從兩性情感當中找到自己的支撐,她活的真的很辛苦。
而這份辛苦背後是對她生機的再一次圍剿,而且最要命的是:討好型人格往往和完美人格這是一對雙胞胎。討好型人格之所以出現,就是為了在事情發生當初尋求解決之機時,自我尋找到的一種自認為完美的解決方案,從而以後人生按照這套解決方案而執行下去所形成的結果。
所以說有討好型人格,背後對應的必定就是完美人格。而李玟多年在事業上拼搏奮進,不容易絲懈怠,這背後對應的是她對事業的完美追求。
她想掌控自己命運,想做到事業,愛情,家庭全盤優秀。
她始終在出謀劃策,奮力達成自己心中的那個完美自己的樣版。但事事不如人意,所有的崩塌來的如此之快,當一切摧枯拉朽向她襲來,外界的風暴不斷卷入沖向她,而她作為一個從小在冷酷家庭長大的孩子,內心極脆。
面對這場風暴,簡直是寒風呼嘯,她心裏便再也沒有了那份溫熱。
心都不熱了,還如何活下去?
所以悲劇也就自然發生,這是李玟的悲劇,也是所有教育有失公平,一味強調成功的功利型家庭教育產生的惡果:
這足以讓所有父母自省,也足以讓我們從另一個方面洞察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而洞察這份不足,不是去追求一個完美的自己,而是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努力,它就會有結果。
坦然接受,這也是一種有缺憾的完美。而這種,才是真正地可以讓我們以健康心態去面對人生的姿態。
我們只要做盡努力,便可對結果不問西東。
李玟輕生的背後成因裏面,其實可以一一對應拆解出來抑郁癥患者面對的一些困境:
無非是分自身的和外界的。
外界的無非是對她的不友好。
這種不友好體現在情感事業的多個維度:
情感方面,比如就像李玟的兩性親密關系不暢,找不到愛與歸屬。
家庭方面感受到的是冷漠,也沒有愛與歸屬。
事業方面和人際關系方面,如果再遭受一些摧殘,面臨滑坡的情況,也失去了「歸屬」。
可以說那作為客觀的外界的這一面,已經全線崩塌。
而,原本,人活著不必執著於「愛與歸屬」,這份「愛與歸屬」別人給不了,可以不要,甚至你自己可以自給自足。
所以,到外部客觀條件全線崩塌情況下,那作為內心層面入手,其實她還有得救的。
就是我們轉換看待問題的認知角度:
要去看到事件背後的運轉邏輯,要去了解世界執行的規律和本質,要去看到自己抑郁的全貌:自己抑郁的結果是由哪些方面構成。
而不是限於自己無限悲傷的抑郁情緒裏不可自拔,無法看到事情的全部,一葉障目。
只見局部,不見整體,從而覺得自己的悲傷是世界上最悲的悲劇無力消解。
但,如果真的願意靜心分析,深入認知,就能知道:
人生的絕境,往往來自認知的絕境。
問題,多試著去解決,一味陷於問題無力思考解決辦法,不可取。
毫不誇張,李玟這生是個沒被厚待的天使:
她善良、大方、善解人意,但是唯獨為他人承擔太多,為自己考慮太少,始終沒有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
希望這個悲劇背後的原生家庭的致命土壤,能被你們看見,並不要用於孩子身上,再生悲劇。
「讓個體人權歸於個體」,是解決世界一切問題的核心方法:
讓他只需要痛快承擔自己人生,不必背著兄弟姐妹人生一起活;讓他不必成為討好型人格的完美主義,事事做到完美無所不能;讓他不必懼怕威嚴的父母,可放心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心意,能坦然做自己。讓他始終能看到自己,任何時候無條件第一順位愛自己。
而這份李玟以生命作為代價送你的臨別禮物,全是對你滿滿的愛與期望。希望同為抑郁癥的你收好:
以後,但凡一有輕生念頭,把它拿出來看看,試著體會下她給你的愛,和世界上還有其他人願意給你這種愛的希望。「不是沒有,而是你還沒有遇到」。
你不妨大膽往前走,鮮花和陽光就在路上了。
它渾身散著熱和光,暖成一塊頒發給勇敢者的勛章,就等你過去戴上了。
所以,你要無論如何,邁過去、趟過去、跳過去,怎麽過去都好,你先讓自己過去,再狠狠握住這塊給自己的獎勵。以後不會更糟糕了:
未來的每一天,都是向上的日子。
希望你早日正常回歸人群,有人在翹首以盼你的回歸。
起碼,你自己得永遠做你的頭號忠實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