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回答明星片酬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有提到過。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講藝人的職業素養問題,用此回答題者的提問。
先說結論:我們國內的藝人人設容易崩塌的根本原因是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認知不夠。
為啥呢?三點!
分別來說:
中國的藝人模式的特性主要參照的是以歐美模式為主的藝人策劃模式。相關對比看表如下:
這三個地區模式截然不同。下面我就簡要評述下本表的結論:
1、歐美地區: 歐美藝人走紅路數是飛快的,幾周之內不能火基本上就歇菜。這個火不需要爆火,但十分關註受眾人群的定位和數量。這是由於歐美資本需要迅速回收的客觀要求決定的。在這種模式下,對藝人的投資也會迅速到位,也會很大。對藝人自身的成熟程度要求也會變大。這種模式下,特點就是:一切圍繞市場。因此,私生活這些事情,只要不過分,隨你。但工作你必須做好。至於人設,有的,不重要。比如著名的羅賓威廉士。曾經就以壞小子著稱。因此,歐美地區的走法是,只要不是特別原則問題,藝人有時候有些行為還會被用於商業炒作。無所不用其極,或許在我們這裏看,會覺得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些下流。但這都是資本驅動下的價值收割帶來的認知不同。
2、日韓地區: 日韓地區的藝人發展模式和歐美截然不同,他們特別註重養成和市場包裝。也就是我們說的養成人設。這不是說日韓地區對資本收割的渴求度低,反而是因為他們的認知中喜歡做長線。當然他們也知道藝人爆火及衰落的周期性規律,但在日韓文化中,確有另一種其他地方少見的情況發生,那就是幾十年始終如一的追一個明星,哪怕他不紅了,還是喜歡。因此你會發現,日韓藝人往往在經紀約中會有一個養成條款,也就是會有一個長期的規劃。這種心態是對剩余價值的徹底剝削。也由於客觀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存在,日韓地區對於這種經紀模式的風險把控往往來自於黑幫勢力的掌控。財閥和黑幫的勾結,一方面在對賭藝人的成長,一方面也嚴格的把控了藝人價值兌換的路徑。這樣一來,明星的人設有時候就少(不代表沒有)有翻車,多見突然間就沒聲音了。簡而言之就是人設把控。
3、中國地區 (不包括港台)國內模式主要還是迅速價值兌換和市場包裝為主的。什麽概念?一邊工作,一邊建立人設。我見過不止一家公司,一批藝人,他們正要出道,或者已經出道了的,但依舊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人設的。中國事實上的經紀思維還是趨向歐美的,但核心問題是大部份公司之所以走的路數趨向於歐美,本質上來說還是自身資本和體量不足帶來的問題。另外中國思維中喜歡賺快錢也是真的。我們選拔的,大部份是有市場潛質的藝人!這意味著,我們的不要求藝人自身成熟。(尤其是專業和心理)也意味著,我們的淘汰機制是在工作中逐步開展的。我們的核心思路是「普遍撒網,集中捕撈」。因此在藝人的培訓上,培養上,其實我們沒有具體的流程和體系,也沒有完善的課程機制。因此,這種趨勢下,藝人會突然爆火,然後不明不白,根本不知道法則和規則。我們的職業素養也就建設的不夠。
總的來說,我們太需要賺錢了。我們需要迅速兌換價值。因此我們關註的點是價值本身,而忽略了藝人的素養建設。當然,環境對藝人的態度也不是很友好。不火會被罵,火了沒人管!這是大部份的現狀。(PS。有人會杠我,說我們還是看重他們的專業技能的。不是的,唱歌不好可以修,演戲不好可以練,演油了就好了。跳舞不行可以學。現學現用,這才是實質。)
兩句話搞定:國內藝人的經紀人水平層次不齊,認知不同!國內藝人對身份背後的認知是膚淺的,是條框機械的。(特別針對年輕的藝人們來說,尤其恰當)
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帶來了大眾對職業認知的不同。我們人設崩塌的問題就在於對職業,對自我的認知度太低。太把自己當回事兒!這後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藝人整體文化修養的重視程度不夠。年紀稍長的藝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發現我說的這個真理,於是開始補課。而年輕的小藝人,往往會進行自我消耗,和盲目膨脹。中國的藝人環境相對來說是寬容的,很多人不同意。我們的政治準則和底線是清晰的,要註意我們設定的是底線,不是高線。這條線低到法律的層面,而不是在人設和藝人素養的層面。因此,我們的藝人在一定階段上就會自我放逐,自我膨脹。
哦謔哦謔
這裏只是分析為什麽會這樣的不良原因。但薩特的「存在既是合理」也是有道理的。我們的路數不盡然都是差的,也有很好的。這裏講的只是大部份情況。在一些很好的經紀人的帶領下,一部份藝人也是真心OK的。
小弟個人閱歷的見地,有實事不足的點,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