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國這個大IP,大家耳熟能詳的「梗」真是數不勝數。無論劉關張、諸葛亮、曹操、呂布、袁術,還是上將潘鳳、邢道榮等都有自己的「名場面」。
然而下面這位卻是網絡上三國世界中認可度最高的第一「梗王」,有請主角登場——
「大魏吳王」、「合肥戰神」、「孫十萬」、「渣權」、「孫柯基」……你能猜到這些都是誰的外號?大家好,今天的主角是曹操看了會沈默、劉備見了會流淚,天下英雄都想生的「別人家孩子」——孫仲謀。
在介紹孫權的諸多「名場面」之前,有必要先簡介一下孫堅、孫策和孫權三父子。
孫堅驍勇善戰,外號「江東猛虎」,當過破虜將軍,人稱「孫破虜」,封烏程侯;
孫策更是勇猛無敵,二十多歲橫掃江東,人稱「江東小霸王」,當過討逆將軍,封吳侯(註意:吳侯不是孫權);
孫權則做過討虜將軍,封南昌侯。父兄的武勇基因孫權也沒少遺傳,大家應該聽過蘇東坡「老夫聊發少年狂」那首詞,其中有一句「親射虎,看孫郎」——說的便是孫權常常乘坐私人客製的「敞篷射虎車」,遇到撲車的老虎猛獸都以親手搏擊為樂!為此沒少挨張昭罵。
孫權這一生也算是「三朝元老」,東漢丞相曹操冊封他為大漢的南昌侯,魏文帝曹丕冊封他做大魏的吳王,最後他自己建國稱帝,謚號「吳太祖大皇帝」(簡稱「吳大帝」),「大」這個謚號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也是獨一檔了(挺別致)。
那麽孫權究竟有哪些「梗」呢?
1、「大魏吳王」的由來
在以魏國為正統的【三國誌】中,魏武帝曹操去世稱「崩」、漢昭烈帝劉備去世稱「殂」,都是皇帝專用詞匯。輪到孫權卻只用了諸侯的「薨」,原因其實很簡單——公元220年曹丕稱帝,221年劉備稱帝,孫權一看也著急了,但苦於沒有稱帝的依據。曹丕是正兒八經走了禪讓程式的,劉備是效仿劉秀延續漢室正統的,而孫權的官職只是漢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雖然割據一方,卻連王位也沒有,更不用說稱帝。於是在劉備稱帝的同年,孫權遣使請求成為魏國藩屬,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自此孫權成為魏國屬臣,被戲稱為「大魏吳王」。
2、「合肥戰神」「孫十萬」的由來
孫權父兄戰績彪炳,而吳大帝本人的軍事能力就有點堪憂了。自208年起,孫權五次親征合肥全都無功而返,多次被張遼、臧霸、滿寵狂刷經驗,但其屢敗屢戰、堅持不懈的精神令世人動容,因此獲封「合肥戰神」的美譽。
而「孫十萬」的外號則是來自第二次合肥戰役——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此戰,大帝孫權率領東吳全明星陣容及十萬大軍進攻合肥,對陣張遼的七千兵馬,可謂占盡優勢。
但沒想到的是,張遼精挑細選了800人敢死隊,直接沖擊東吳10萬大軍,一直沖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吳軍潰敗如山倒,最後孫權僥幸依靠他的馬奮力跳過斷橋才得以逃命。張遼800破10萬一戰成名,威震逍遙津,從此「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3、「渣權」的由來
「渣權」的綽號有很多緣由:
(1)第一是不講武德,魯肅死後孫權在魏蜀之間見風使舵、搖擺不定、反復橫跳,尤其是背刺關羽、偷襲荊州,妥妥傷害了數量最多的蜀漢粉;
(2)第二點剛才提過,軍事統帥能力差,妥妥戰五渣;
(3)第三是「善待」功臣。B站UP主「星彩她爹講三國」統計過,孫權上位後,對孫權有威脅的東吳第一將領幾乎全部莫名死亡,依次是舅舅吳景、嶽父徐琨、弟弟孫翊、藩屬太史慈、二堂哥孫輔(終身監禁)、大堂哥孫賁、孫堅第一將程普、孫策第一將周瑜,直到真正的心腹魯肅上台才終結。盡管陰謀論氛圍很重,但孫權對張昭一會兒拔刀質問、一會兒用泥土封住張昭家的大門、一會兒又放火燒張昭家等等這些都是史書記載的。
(4)第四點也是最被人詬病的,即孫權晚年昏聵濫殺。太子孫登死後,孫權立三子孫和為太子,但因偏愛四子孫霸,同年又立為魯王,促使「太子黨」與「魯王黨」的形成。無論是由於昏聵還是故意挑起黨爭打壓士族,直接的結果都是造成慘烈的內鬥,幾乎把孫權的子女、東吳四大家族以及朝廷重臣全部卷入其中,最後廢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下獄、流放、處死、滅族者甚多,也為孫權死後東吳一系列的宮變內鬥埋下伏筆。丞相陸遜也在這場爭鬥中憂憤而死。
4、「孫柯基」的由來
這個外號有多個出處,都是形容孫權的長相。【江表傳】記載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有精光」。【獻帝春秋】記載張遼在逍遙津追趕孫權時,問吳軍俘虜「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紫髯其實是指孫權長了一臉絡腮胡,看上去很威武,並非真的有紫色胡須。至於【三國演義】說的碧眼紫髯則是虛構,綠眼睛就不是黃種人了。
「長上短下」是說孫權上半身長、下半身短。除了張遼外,在裴註【三國誌】中,劉備也說「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去過江東的漢朝使者評價孫權「體態魁偉,相貌奇特,骨架不凡」。張遼、劉備和使者劉琬都看到孫權坐著時顯得很高,學者黎東方認為孫權站起來矮、坐下去高,這「長上短下」的身材不正像短腿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