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家居

兩梯四戶為什麽不取消連廊設計提高私密、采光和通風?

2019-09-05家居

謝邀:

補充:我所說的「瞎噴高層的連廊」是在知戶看到很多人,不知道是房地產相關什麽專業的,就說這設計不好,甚至有人覺得建築師的腦子有問題。正如其他答主所說,這種設計並不是建築師頭腦一熱而想出來的糟糕創意,而是經過了很多年的研究和創新,發展成這樣。

---------------------------------------------------------------------------------------------------

第二次補充:

最近評論區有很多建築師(我初步了解應該是南部城市的一些建築師),反映題主給出的這種兩梯四戶連廊布局,沒有見過或者沒有設計過。我簡單查閱了一下網上的資料,衛星圖也掃了一下,在中國最南部的一些地區,例如廣東地區,確實沒找到這種樓型的案例(我只是簡單的掃一下,沒有細致的去挨家檢視)。

對於文章中的觀點,從此點看,我確實是以偏蓋全,再次特別解釋,希望南部建築師能夠給予充分理解。

在華東地區,這種(高層住宅)樓型是非常常見(普及)的,由於地域社會環境差異比較大,氣候差距也不小,所以本文觀點,針對華東大部份地區而言, 不代表全國均是如此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個人經歷也非常有限,請大家友好諒解!確實有很多樓盤至今還有在售戶型與題主給出樓型的設計理念相同,最近很多知友咨詢買房問題的就有很多是這情況,以下添幾張在售樓盤的相關資料,共賞。(申明:沒有廣告成分,只是業務技術交流用)

第一個,上海靜安府(單價8.3萬/平方米)鳥瞰圖,有兩幢高層(初步判斷)采用了這種樓型。

第二個,蘇州 悅蘢雅苑 (單價3.1萬/平方米)戶型圖,采用了這種樓型。

第三個,南京 璟悅名邸 (單價2.6萬/平方米)鳥瞰圖,采用了這種樓型。

第四個:合肥 金隅金成府 (單價1.8萬/平方米)鳥瞰圖,采用了這種樓型。

第五個:鄭州 和昌盛世城邦 (單價0.9萬/平方米)鳥瞰圖,采用了這種樓型。

第六個:濟南 海爾雲世界 (單價1.65萬/平方米)鳥瞰圖,采用了這種樓型。

第七個:武漢 天縱禦景灣 (單價0.96萬/平方米)鳥瞰圖,采用了這種樓型。

再次申明:以上舉例,沒有廣告成分,也不是推薦,也不是比價,只是說明該樓型在華東地區各種不同城市,各類不同價格層次的套用廣泛度。

給不同地區的建築師做一個簡單匯報,也希望大家多提建議和意見,但不要針對我,呵呵。

如果有對以上樓盤有判斷失誤(我僅僅憑建築外形和我所查的戶型特征,給出了判斷),也請及時給予指正!

同時放一個南部地區的樓盤( 我個人覺得在售比較典型的 ),以示地域不同,住宅建築的差異化。也不是比較,完全是提供交流資料。

深圳 鴻榮源壹成中心花園 (單價6.3萬/平方米)。

補充完成。

感謝南方諸位建築師提出的不同見解和意見。

-----------------------------------------------------------------------------------------------------

剛在知乎就看見一堆人瞎噴高層的連廊,我就想攙和進去的,後來忍住了,正好又碰到這問題,我來給大家普及一下(我盡量說簡單一點,希望大家能看明白):

2000年以前,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發展問題,很多新建的房子的層數是6層(及以下)。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城市發展的需要,房子被逼的越來越高,從普遍的6層先上升到11層,根據我們國家住宅設計規範,6層以上就需要加電梯了,所以7-11層住宅在那個年代都是一梯兩戶,這種布局是從6層的戶型布局結構演變而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住宅層數推向了18層。當住宅建築超過11層的時候,就需要加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以及防煙前室,也就是說用於豎向交通的面積增大很多很多,起初還是有不少一梯(樓梯)兩戶的,但是公攤面積太大了,實在是不經濟,所以演變出一梯三戶,當然也有一部份一梯更多戶的出現。

時間再向後推移,18層根本就不行了,因為土地價格越來越高,城市需要更多的財政收入,所以就又出現了要往18層以上發展的需要;當住宅建築超過18層的時候,那就需要兩個樓梯和兩個電梯,以及更多的消防前室管道井等面積。如果做成兩梯三戶,那基本上公攤沒法看了,正好遇到房價的不斷上漲,套型也越來越小,就開始做出兩梯四戶。

但是,從一梯三戶到兩梯四戶都沒有解決中間戶型的南北通風問題,那種不通風的中間戶型,從建築的物理效能上來說是絕對的反人類,沒有住過那樣房子的人不知道,住過的會深有體會,非常難受,你家房子一輩子不通風,是什麽概念,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想象的到。開發商這時候也害怕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房子不通風是多麽大的問題,所以在2010年左右,高層戶型開始出現兩邊有連廊給中間戶型通風的戶型。由於連廊是算一半面積,所以在公攤上的增加是非常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建築設計發展到這個時候,已經解決了物理問題,但是沒有解決心理問題,這樣的布局對於中間戶來說,私密性很不好,因為兩邊的連廊是邊戶回家的必經之路,人員流動相對比較大,中間戶型雖然解決了通風問題,但是又帶來私密性戶型。所以沒多久(大概1-2年的時間),就出現了中間連廊戶型。公攤上增加了百分之零點幾而已,但是大大的解決了私密性問題,不說絕對的解決,至少連廊上的交通量縮減了60%以上,有的住宅一個星期連廊上都不會有人。

早期剛出來的時候,交通組織是這樣的,兩邊各自有樓梯電梯,中間是一個有門阻隔的走道。

後來因為消防規範的修改,才改成了中間沒有門阻隔,就成了提問者看到的這樣子。

住宅建築設計思想發展到這裏的時候,解決了住宅層數由低到高的幾大問題:

第一:公攤問題;層數越高,公攤越大,一般的兩梯兩戶公攤面積每戶35平方米是很正常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買個100平方,你算算戶內還能得到多少?你能接受麽?

第二:解決了中間戶型不通風的問題。戶型通風是大多數人的需求,是硬指標,之所以以前的交通核形式被淘汰就是這個原因。一輩子不通風,估計中國家庭能接受的很少(能接受的我絕對服氣),都是因為房價問題被迫選擇了不通風的戶型而已。

第三:解決了中間戶型北側連廊使用頻繁的問題。大家都擔心私密問題,所以就適當的進行了解決。這個解決方法帶來了北側敞開面更大的好處,也加強了采光和通風的物理效能。當然沒有完全解決,但是也是想好的方向發展了不少。

所以現在看到的兩梯四戶就是這麽來的。可能將來隨著政策和設計規範的改變,住宅設計也會有所改變。只會隨著生活質素的不斷提高而提高,不可能是在退步的。

寫在最後:

因為我以前是做住宅設計研究的,我去過國內外很多地方,深刻思考過在不同的國情和地域文化下住宅的設計問題,相比之下,中國的住宅設計發展還算不錯,拋開別墅先不談,大家常羨慕的南韓,可以自己去轉一圈,看看首爾江南大部份破舊的房子,以及千篇一律的大高層住宅,也可以了解一下日本,大通廊的形式,哪有什麽私密性,通風可言?全靠器材進行物理效能提升!至於氣候比較好的新加坡,就那麽幾個商品房小區,也是一梯多戶,大部份組屋和日本沒有區別,也是大通道,香港更不用說了,100平方都叫壕宅,台北地區也沒有發現住宅有什麽亮點,最多也就和廣深差不多,一梯多戶之類的也非常常見。歐美地區,確實私有化條件好,別墅也很多,但是(城市)公寓方面也沒有好到哪裏去,甚至不給晾衣服在陽台上。所以說,在中國,嚴格的各種規範和管控下,建築設計師和開發商不管是處於想多賺錢還是想造福百姓的目的,都希望房子越建越好,不會有人傻到把房子建的全是缺點(個別傻B開發商的傻B行徑,我只能默默祝福他們能或過2019年)。至於我個人來說,我能夠比較中性的看待這個問題,誰都希望自己的房間想全朝南日照好,又想通風好,又想有私密性,又想有性價比,但是建築設計領域的工作人員已經很努力了,他們不會比一些從來沒有翻過建築設計規範,從來沒有認真傾聽客戶心聲的外行噴子節操更低。我也奉勸那些啥都不懂的噴子,不要搞個什麽帳號就來知乎或者微信瞎噴,建築設計的門檻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麽低,只是大家還給你留了點顏面而已。

要相信,住宅(普遍性)一定是會越來越好的,至於是不是越來越貴,那就看命吧!

關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