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家居

不粘鍋塗層是真的有害嗎?對環境有害可以理解,對人健康呢?

2015-05-05家居

你吃過微塑膠嗎?你知道,我們人均每周可能吃下一張信用卡那麽多微塑膠嗎?

在我們的糞便當中,早就能檢測到大量微塑膠顆粒了。可你卻不清楚自己是怎麽吃下去的,也不知道具體危害。那麽不如看看最新的研究:不粘鍋塗層上的小劃痕釋放出百萬級微塑膠。

01 微塑膠的危害

生活中隨處可見塑膠制品,可那些人類肉眼看不出來的、體積很小的塑膠粒子,就是微塑膠。

由於微塑膠能吸附重金屬、汙染物等有毒物質,且吸力超強。一旦體內長期堆積,對身體容易造成 血管栓塞、器官系統的急慢性炎癥等等。它還可能使得蛋白質變性,從而發生致癌突變。

兒童自閉癥:早在子宮內就接觸到了PFAS

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發病率由2009年的88:1,上升至現在的54:1 。背後的誘因又有哪些呢?

科研人員透過收集的母體血清樣本後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接觸到PFAS,兒童自閉癥的患病風險就更大。

腎臟:發現PFAS是腎臟致癌物的證據

美國的國家癌癥研究所、國家環境衛生中心聯合哈佛大學團隊,進行了相關研究。

在一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了 血清PFAS濃度越高,患上腎細胞癌(最常見的腎癌形式)風險越大 。即使做出調整,關聯依舊存在。

這些科研成果指向了一個結論: 它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人體健康!

危害這麽大的微塑膠,是怎麽入侵人體的?難道我們天天啃塑膠袋嗎?

熱水一沖,使用聚丙烯奶瓶的嬰兒平均每天暴露在 一百多萬個 塑膠微粒當中。長此以往,這些不可降解的化學合成物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沒有良好的影響。

成人呢?愛使用袋裝茶包的人,茶水可能含有 116億個 微塑膠顆粒。正常吃個海鮮?因為海洋汙染,它也有超出我們想象的微塑膠因子。

除此之外,超市裏賣的食鹽、啤酒、瓶裝水等等產品都含有這些粒子。世上能有幾個人可以逃脫微塑膠?那得先找到一片沒有環境汙染的凈土!

02 新研究:不粘鍋塗層也是塑膠?

看過我之前科普的很多寶媽默默更換了奶瓶。塑膠奶瓶長時間接觸熱水並不好,不少父母對這一點是有心理預期的。

可是萬萬沒想到,不粘鍋的塗層竟也是一種合成塑膠PFAS。作為「永不降解的化學物質」,它幾乎無法排出體外!

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的一篇論文【Raman ima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flon microplatsics and nanoplatics released from non-stick cookware】,就做了相關研究。 不粘鍋的塗層是特氟龍或聚四氟乙烯。 這種物質的熱穩定性很好,不然也不會拿來當作廚具塗層。可是,塗層跟鍋鏟一摩擦後破損了,事情就不一樣了。

家裏不粘鍋上的劃痕,有的肉眼可見,有的並看不清。這些劃痕,所釋放的微塑膠進入每一盤熱氣騰騰的菜肴,顆粒數量也超出我們的想象。

澳洲的科研團隊為了量化不粘鍋劃痕所釋放的微塑膠,他們采用了拉曼光譜掃描了不粘鍋表面。之後,進一步收集光譜矩陣數據。

研究人員采取了同品牌的兩種不粘鍋:新鍋和使用兩年的舊鍋。在實驗過程中,模擬日常使用,之後觀察不粘鍋塗層的破損。

在肉眼之下,不粘鍋塗層的破損幾乎不可見!研究人員甚至需要結合拉曼影像,掃描電子顯微鏡影像去觀察破損塗層。幾毫米的破損塗層,居然能釋放約 二百多萬個聚四氟乙烯的微塑膠

老的不粘鍋更加「傷痕累累」,肉眼可見/不可見的劃痕更多,往往釋放出更大且更多的塑膠碎片。

更可怕的是,研究人員的模擬烹飪過程 僅僅持續了30秒 。如果是我們在家正常燒菜呢?加熱時間怎麽可能只有30秒?那麽釋放出來的微塑膠數量豈不是比實驗數據更可怕?

Dr.X說

健康風險就藏在我們的衣食住行當中。一個不註意,就被這些肉眼不可見、偷偷積蓄在人體內的化學合成物質所侵害。

參考文獻:

[1]Luo Y, Gibson CT, Chuah C, et al. Raman imag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flon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released from non-stick cookware. Sci Total Environ. 2022 Dec 10;851(Pt 2):158293. doi: 10.1016/j.scitotenv.2022.158293. Epub 2022 Aug 27. PMID: 36030853.

[2]Oh J, Bennett DH, Calafat AM, et al. Prenatal exposure to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associatio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the MARBLES study. Environ Int. 2021 Feb;147:106328. doi: 10.1016/j.envint.2020.106328. Epub 2020 Dec 30. PMID: 33387879; PMCID: PMC7856021.

[3]Shearer JJ, Callahan CL, Calafat AM, et al.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and Risk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J Natl Cancer Inst. 2021 May 4;113(5):580-587. doi: 10.1093/jnci/djaa143. PMID: 32944748; PMCID: PMC8096365.

[4]Ding N, Harlow SD, Randolph JF Jr, et al. 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ovary. Hum Reprod Update. 2020 Sep 1;26(5):724-752. doi: 10.1093/humupd/dmaa018. PMID: 32476019; PMCID: PMC7456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