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慮人類各民族特點,只取最大公因數,以及橫向對比人類在各科幻作品中的表現的話,這三個特質很適合人類。
善於適應:人類借助自己創造的工具可以在地球上各種氣候環境下生存,但最喜歡的還是溫和氣候星球,原版的九種星球在地球上都能找到對應的氣候環境。
遊牧:早期人類從非洲遷移到地球各處,雖然農業誕生後人類開始在肥沃的河流流域附近定居建立城市,但直到進入近現代前人類還有一部份民族以遊牧漁獵為生。
浪費:進入現代後,人類的浪費是有目共睹的。
和智慧相關的特質:人類很自覺的知道自己不是銀河中很聰明的那一檔,而且我們還沒見過外星文明。
和生理強度相關的特質:人類很自覺的知道自己有可能是銀河中肉體強度較弱的那一檔,人類不借助工具就打不過母星上多數和自己體型相當的動物,受過訓練的飛行員也只能抗9G(安東星另說)。至於壽命,人類最初是按照只能活30年而前進演化的。人類也不像特別能生的那種。
生產能力相關:大多數人很懶惰,什麽種地、挖礦、發電、做生意之類的活也不像是特別精通或熱忱。
至於什麽先天靈能、釣魚佬、不住空間站不舒服、石頭人,那更是聞所未聞。
————
但是我想P社之所以 無意間 給了人類這三個無關緊要的特質,可能是因為人在文藝作品中是作為基準存在的。
隨意想象一下奇幻作品中常見的三種種族:精靈、矮人、獸人。
精靈:智慧、魅力非凡、生育率低下(還有日本特色的特色精靈);政體可能會采用那個不和人打交道&享樂的那個。
矮人:強壯、適應力強、挖礦、傳統、生育率低下。政體采用手工業大師和采礦工會。
獸人(非戰錘系):強壯、適應力強、吵鬧。政體采用蠻族掠奪者和尚武文化。
創作這些的是人,受眾也是人,人以自身為基準,為那些幻想的種族安插好的或壞的標簽,借他們講故事。
當然群星中的很多物種都是基於地球上已有的物種設計的,我們可以參考它們在地球上的特點給他們設計種族特質。
至於什麽特質最適合人類,可能只有等我們真的見過銀河系裏的外星文明後,才能得出答案吧。
————
順便一提,我理想的社會結構是人類占據統治者階級;矮人當契約工人,擔任除執法者和士兵外的所有工作;獸人當戰鬥仆從,只擔任執法者和士兵工作;精靈當家政女仆,把星球的便利度補充到市民人口+20%幸福度(市民人口當然只有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