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星際大戰:亡命之徒】率領育碧的股票沖向谷底

2024-09-07遊戲

怪物馬戲團 | 文

有時候,當你做出一件蠢事的時候,是要為此付出代價的,比如我預購【星際大戰:亡命之徒】。

前幾天我寫B報時,說育碧的星戰看著還行,要不是我玩【黑神話】停不下來,肯定會預購的。誰知那天晚上,我就鬼迷心竅把這遊戲給預購了,想著沒準我還能寫篇測評說說這遊戲,然後,就開始了我的吃屎之旅。

當時我想著,育碧做了這麽多罐頭開放世界,那哪怕隨便找一個復制過來,套皮加個星戰主題,也能達到一個不錯的水準吧。

再說了,這遊戲媒體Metacritic評分可是有76呢,【黑神話】都只有82,我覺得這群媒體再怎麽瞎打分,那基本的職業素養,也應該讓這分數不那麽失真吧?就算真實水平達不到76,那66我也能接受,這總可以了吧?

好家夥,誰知這貨是個56到46的水平,惡心的部份怕不是直接沖刺0.6。遊戲基本上就沒有沒問題的地方,主打潛行,潛行機制卻無聊老套且沒多少引導,很多技巧要麽靠自己研究,要麽去論壇裏自己搜。

最重要的是,遊戲還有一堆強制性的潛行任務,被發現就立刻失敗,連槍都不能掏。而且每次失敗就從十萬八千裏外的存檔點重頭開始,所有撿到的東西都等於沒撿,體感比【黑神話】還像西天取經。

所有這些加上那爛到仿佛賽博草包的AI,和完全不講合理性的敵人位置分布,讓整個潛行體驗極為惡心,在育碧遊戲裏可能是倒數第一的水準,比我08年第一次玩【刺客信條1】還落後,讓我懷疑這鬼遊戲實際上也是這破AI開發的。

然而恰恰,它又是個重潛行的遊戲。正面戰鬥系統不止無聊,且難度很高,制作組美其名曰「不想讓玩家拿一把狙幹掉所有據點」,於是給了大家一把小手槍。

總而言之,這個我原本想為它說點好話的遊戲,實際體驗一坨大便。但它有多爛這一點,我就不說了,現在已經有太多吐槽這遊戲的影片和文章,而且我被臭得壓根沒法玩下去,所以也沒資格聊太多遊戲內容。

但是,我們還是能看看這遊戲對育碧的沖擊有多大——它像是一個老年癡呆版的拿破侖,直接帶著育碧的股價沖到了谷底。在2021年,它的峰值為84.6歐每股,而在今天,它的股價是15.24歐。

這是什麽概念,育碧是個有38年歷史的老遊戲公司,但短短三年時間,它股價打了兩折,這可比育碧大促銷時候打的骨折還要猛,就連他們最爛的遊戲,哪怕阿凡達,也不至於在三年後賣成這種低價啊。

5天跌了差不多12%

路透社還報道說,遊戲發售後,摩根大通的分析師把750萬份的半年銷量預估,下調到了500萬份。但我真的懷疑,就這遊戲的質素,半年真能賣到500萬份?如果售價也打兩折,那可能可以吧,畢竟星戰的IP還是很有統治力的。

但無需質疑的是,育碧肯定不好受了。因為星戰雖然在歐美是個超大IP加成,但這加成可不是白送給育碧胡造的。達斯米奇在2012年,從盧卡斯手裏買下星戰和奪寶奇兵IP的時候,花了40億美金,就算不考慮通貨膨脹都能做60個【黑神話】了。

而且,迪士尼買下星戰後,是提高了授權成本的。因為當年EA做的【星際大戰:前線2】質素太差還加入微交易系統,被罵得狗血淋頭,氣得達斯米奇連夜收回了原本10年的授權合約,開始提升授權費,另尋他家(找上了育碧)。

有多貴呢?這種商業細節是不公開的,但有人分析過生產星戰玩具的孩之寶,為星戰IP付出了大概多少授權費——從2010到2015年,大概是2.6億美金;而在直到2018年的21年中,他們應該一共支付了15億美金的授權費。

不要忘了,這些錢裏大部份,是在2010年,甚至2000年以前付的,考慮到通貨膨脹的話,還要翻不少。

所以育碧的【亡命之徒】確實會因為星戰的加成賣出不少,但他們真會因此賺錢嗎?我很懷疑,沒準甚至會比做一部原創仆街作,虧得更多。

哎,但真的只能說,育碧這是自作自受。我覺得像我這種還在預購他們遊戲的人,已經是少數中的少數了,是說出來會被群嘲活該的那種,但他們這破遊戲也是真的不把我們這種粉絲當人看。

這次就連育碧以往擅長的東西,都做得一塌糊塗。育碧自己的Snowdrop引擎,是做【全境封鎖】的,按理來說它根本不該在畫面和最佳化上出問題。但這遊戲不僅最佳化爛,畫面表現甚至不像育碧遊戲,有時一些金屬板的貼圖質素,讓我都懷疑是不是我遊戲沒載入完全。

至於總是被噴醜的女主,我也是沒脾氣了。都不說臉模好不好看的問題,因為不能拿臉模的精修藝術照和角色的日常狀態對比;其實在預告裏,她在我看來是能被分到好看的那組的,但在遊戲裏是真的醜。

育碧你就照著自己的預告捏,都做不到?

而且這個醜,給人感覺是技術崩潰導致的醜,她的臉型不對勁不說,說話時的面癱表情還像壓根沒做面捕一樣,有時候甚至有點骨骼繫結都在出問題的情況,一大股恐怖谷味,就好像她是個外星生物套了張人皮,而且要暴露了。

這面捕水平你特麽在逗我??

說真的,我沒在任何一部刺客信條,任何一部孤島驚魂裏,見過這麽糟糕的面捕。我甚至懷疑真是因為面捕演員和實際角色的臉差別太大,導致面捕過程出毛病了。

2012年【孤島驚魂3】的角色神態,都比這遊戲領先10年

星際大戰的開放世界遊戲,屬於躺平都能贏的情況,誰知育碧不躺平,它非要拿個鏟子往下挖,帶著股票一路跟著挖出來的洞掉到谷底。

現在,育碧自然是寄希望於【刺客信條:影】能救他們一命了,但實際能不能救,我覺得在座的各位懂的都懂,就像是除了索尼,任何人都知道【Concord】會死一樣。

不瞞你說,在預購星戰前,我還準備預購【刺客信條:影】,但現在還是算了吧。幾年前育碧如果被維旺迪收購,沒準真能更體面一些,至少那樣,育碧會像那些27歲就英年早逝的搖滾明星一樣被人銘記。

而現在,育碧即將變成遊戲界的Crunkcore音樂巨星——什麽,你說你從來沒聽過什麽是Crunkcore?

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