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dlc為什麽會被叫做資料片?

2024-06-30遊戲

這兩個名詞可以追溯到一些歷史:

主機遊戲早期載體都是ROM(唯讀儲存),也沒有硬碟之類的內建儲存,沒辦法增加新內容。廠商如果想販賣同款主機遊戲的新關卡、新地圖等內容,會直接發行續作/外傳,加幾個系統改改UI就是新遊戲了。

後來,遊戲主機有自己內建儲存空間了,為主機遊戲添加擴充套件內容提供了硬件支持。有些主機遊戲就開始販賣專門的擴充套件內容盤,日本叫做追加データディスク(data disc),台灣把數據叫做資料,光碟叫做光碟片,引進時就轉譯為追加資料片(大陸使用的很多遊戲術語都來自台灣)。這類盤會單獨販賣,但必須有原版遊戲才能遊玩。

(註:日本一些多CD遊戲會把盤分為プレイディスク和データディスク,即遊戲盤和數據盤,可能是「資料片」一詞的最初來源)

另一邊,歐美廠商主賣的是PC遊戲,而PC一直都有自己的儲存空間,所以很多遊戲發行後還會繼續添加新內容,如新關卡、新地圖、新戰役、新劇情甚至關卡編輯器等等,這些新內容會單獨售賣,售賣時就叫做某某遊戲資料片(台灣沿用了日本側用語),也叫擴充套件包(歐美用語expansion pack的直譯)。知名度比較高的有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星際爭霸母巢之戰等,它們和主機遊戲的同行一樣,需要安裝在原先的遊戲本體上才能遊玩,無法獨立執行。

(註:也存在單賣且獨立可玩,內容不同但玩法和本體一致的「資料片」,這種也叫「獨立資料片」,例如英雄無敵3歷代記)

日本PC遊戲受遊戲主機影響很深,基本不會為已發售的遊戲制作擴充套件內容,但一些廠商很精,會把新內容和本體一起打包賣。所以市場上也會看到某某遊戲的威力加強版、水晶綠寶石版、G版等,實質上就是添加了擴充套件內容的遊戲。

一些日本PC遊戲(主要是Galge)會販賣Fandisc(一種面向遊戲粉的周邊內容光碟,包括音樂、桌布、外傳劇情等內容)或早期特典光碟,內含能安裝在本體上額外內容,體量很小,一般不被當做資料片,而是直接叫「特典」。

網絡普及後,軟件可以透過網絡下載了,但考慮到防盜版(當時防Dump是主要反盜版手段),本體是不能直接給下載的,於是PC遊戲廠商就把一些小體量內容,以更新修補程式為主,掛官網供玩家下載。

遊戲主機也普及網絡支持後,一部份遊戲(主要是網遊)會透過內建的下載服務來增加擴充套件內容。另一部份遊戲主要是日本廠商,開始把服裝包、皮膚包、遊戲內道具等更新做成下載包,隨雜誌附送下載兌換碼,或者隨豪華版送,或者幹脆掛官網免費給。這種內容一般叫追加內容,但因為需要下載,有時也會被叫成下載內容(download content),也就是DLC。

再後來,PC發行廠商和主機都做了線上平台,支持線上付款了,於是之前會做成更新修補程式、特典、道具服裝皮膚等追加內容的小體量內容可以登入平台一鍵下載和購買,這些普遍被稱為DLC,此外,原本會做成資料片的內容也被做成可線上購買和下載(也有免費的),於是也被當成了DLC,如果這部份體量較大,很多人就會叫它「大型DLC」或者「大型更新」。偶爾也有線下可購買的,那麽先行販售的港台廠商就會按約定俗成叫它「資料片」。

現在雖然也有黃金國的伊拉這種可以獨立執行但玩法基本遵循本體(異度神劍2)的「資料片」,但黃金國的伊拉也是可以作為本體的DLC購買下載的,所以這兩個詞事實上已經混用了,可能只有是否必須下載的區別,最起碼DLC名義上還是叫做「下載內容」。

240703修改:考慮到データディスク很可能是「資料片」一詞的來源,調整了全文順序,但沒有找到初代光碟主機的data disc作為論據(個人印象裏最早的資料片是96年的PC遊戲隱秘行動),姑且先寫在原文中,希望能得到反例或論據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