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為什麽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

2012-05-30健康

有一句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丁肇中說過:「一個天才,和一個神經不正常人中間的距離是非常短的。」而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曾講過:「沒有一個天才不是帶有幾分瘋癲。」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很多天才,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比如說:

  • 梵高,具有高超色彩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傳奇畫家,也是一個會將自己耳朵割下來的男人;
  • 海明威,20世紀最知名的作家之一,然而難逃家族自殺厄運,62歲時飲彈自殺;
  • 川端康成,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最後卻用口含煤氣管的自殺方式離開了人世;
  • 當然,這個名單可以拉很長:

    博弈論創始人約翰·拿殊;作曲家舒曼;詩人巴朗、海子、顧城;作家維珍尼亞·伍爾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三毛、嚴歌苓......

    這些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往返於天堂和地獄的「天才病」

    「天才病」最典型的病癥就是「雙相情感障礙」。

    3月30日,是國際「世界雙相障礙日」,這一天,更是印象派大師梵高的生日。

    如果問你知道的世界上最知名的畫家是誰?

    估計很多人會說「梵高」。

    確實,這位後印象派大師的作品風靡全球!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梵高是個有名的「病簍子」,可以說差不多被診斷出所有人類已知的病癥,還遠遠不止,包括:癲癇、精神分裂癥、梅尼埃病等。

    梵高的一生只賣出去一幅作品,他在當時的藝術界並不受人追捧。

    半路出家的畫家;窮困潦倒的生活;割下左耳的暴烈舉動;兩次出入精神病院;最終以開槍自殺的離世方式……

    這些關鍵詞構成了梵高灰暗與明亮交織的人生。

    去世之前,鄰居眼裏的梵高,是一個渾身骯臟、衣著淩亂、令人心生厭惡的人,他面目醜陋、性格易怒易沮喪,是個對苦艾酒上癮的酒鬼,給人缺乏教養、行為粗俗的印象。

    然而,梵高卻深受病魔的困擾。

    有人說他遺傳了家族癲癇病,有人說他罹患三期梅毒導致了精神病的發作,最新研究發現,梵高其實是一位「躁狂抑郁癥患」者。

    「雙向情感障礙癥」又叫「躁狂抑郁癥」,簡稱「躁郁癥」。顧名思義,這個病,時而抑郁,時而躁狂。

    患此病的典型表現就是,躁狂時,覺得自己處於世界之巔,精力過人,抑郁時,卻有感到墜入黑暗深淵,抑郁、孤僻想要自殺。

    狂躁和抑郁交替出現,就像坐上永不停止的過山車,從興奮的巔峰跌入絕望的谷底,心境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充滿了戲劇性。

    梵高在十年創作期間,留下來大量的作品,都是在他周期性的躁狂發作期間創作的。

    彼時的他創作情感高漲、思維奔放,淩晨五點便外出寫生,中午頂著烈日繼續作畫,直到精神崩潰。

    抑郁期間,他則墜入無盡的黑暗,自傷、甚至自殺,不止一次產生離開人世的想法,並付諸行動。

    梵高被割下左耳的行為藝術,更是眾說紛紜,但沒人知道真相。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梵高精神不太正常。

    終於,在他37歲的時候,舉起獵槍,朝著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

    天才和瘋子的秘密關系

    那麽天才和瘋子之間是真的有相似性,還是人們想當然的以為呢?

    英國心理學家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透過現代精神病病理學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類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 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顯的精神病癥狀,如希特勒、林肯;
  • 科學家中占18%,如安培、哥白尼、法拉第;
  • 思想家中占26%,如羅素、盧梭、叔本華;
  • 畫家中占37%,如梵高、畢加索;
  • 小說家和詩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達46%,如勞倫斯、普魯斯特、福克納。
  • 透過這一研究,他認為,天才的創造性才華和精神病人的病態心理,確實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系。

    那麽,天才和瘋子的秘密關系是什麽?我們以「天才病」的典型「躁郁癥」來分析。

    (1)躁狂發作多在春秋季

    第一個聯系,稱之為「節奏的契合」。

    躁郁癥,有著獨特的周期性疾病節律的變化,與自然界的迴圈往復和藝術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死亡與重生」、「黑暗與光明」的更替,有著驚人的相似!

    早在2000多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觀察到:雙相情感障礙多發於春秋兩季。

    有人曾列舉,梵高的創作高峰總出現在夏秋兩季。

    還有一個藝術家的例子,就是德國作曲家羅拔·舒曼。

    有人總結了舒曼這一生的藝術創作情況後發現,他的情緒狀態和他的創作,在數量上有明顯的相關:

    最抑郁時創作量最少,躁狂時創作量驚人。

    (2)躁狂發作時會展示驚人天賦

    生理學上。

    用最新的核磁共振掃描技術看躁郁癥患者的腦結構掃描圖,抑郁狀態下的大腦,會呈現陰冷凝滯的深藍、暗紫和墨綠色;躁狂狀態下,大腦則會像聖誕樹一樣閃亮,呈現明亮的紅色、黃色和橙色。

    科學用色彩無比精準地抓住了兩大特點:抑郁期的冰冷死寂和躁狂期的生動亮麗。

    在大腦「地震」的躁狂期,人的心智會獲得力量和敏銳,獲得從未展示過的天賦。

    比如,詩歌、辯論、音樂和繪畫的天賦,以及在各個領域卓越的藝術獨創性,都常常與這種瘋癲狀態有關。

    這時候的思考過程會產生兩個很大的改變:思維流暢敏捷,也會產生獨特的構思和聯想,這邊是我們說的創造力。

    【重口味心理學】中講過這麽一個故事。

    有位心理學家碰上了一件兩難又充滿諷刺意味的事。

    一個人,被診斷為躁狂癥而住進了醫院,這個人不善於交流,但是,他可以透過畫筆,簡單明了地把自己的狀況描畫出來。

    平日裏,這位患者畫出來的圖案主要就是簡單的方塊、圓圈、叉和鉤。
    但當他躁狂發作時,隨便就能畫出一個三維立體的盒子,並在裏面畫滿了琳瑯滿目的水果。當醫生讓他還用畫方塊和圈來交流時,他全然不顧,受奔騰的想象力的驅使,他會在原有的畫作上盡情舒展、發揮,很快畫出一些光怪陸離、詭異誇張、莫可名狀的畫面……

    這種強烈的藝術表現性,就連不懂藝術的普通人也被深深觸動。

    再舉個例子。

    以下文字,你能分辨出是來自普通人還是藝術家嗎?

    翠鳥頸部和翅膀上前進演化出色彩鮮艷的魚鱗般的羽毛,是由於它們長時間停在水邊,盯著水面下的獵物——那些遊動的魚所造成的。青魚有著雲紋般的背部,是水分子的運動在它身上的體現。骷髏蛾翅膀上之所以有這樣的圖案,是因為這種蟲子經常進入刑場和墓地,並在屍體上產卵。花和動物互相錯認並交換外形……

    答案:這是出自一位躁郁癥普通病人之口。

    一直在摸索,從未被摸清

    那麽為什麽那麽多天才藝術家都有精神疾病?

    心理學家也一直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

    答案不外乎三種:

  • 躁郁癥提高了人們的創造力;
  • 富有創造力的人更容易得躁郁癥;
  • 其他原因提高了人們的創造力,同時也提高了躁郁癥的易感率;
  • 發表在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一項超過15萬人參與的研究表明:

    藝術創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癥和躁郁癥,有著相同的基因基礎。

    有研究者對患有躁郁癥患者後代的終身創作力進行了測量,結果發現:

    雖然他們中有一部份人遺傳了父母的躁郁潛質,但並沒有發病,可是創造力還是顯著高於常人。

    簡單說就是:躁郁癥患者的後代,創作力高於常人。

    2011年,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者西蒙·雅嘉(Simon Kyaga)等人則報告了瑞典官方登記的精神分裂、雙相情感障礙和單相情感障礙者及其親屬從事創造力相關職業——科研、視覺藝術相關職業和非視覺的藝術相關職業的比例。

    這項研究發現,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近親屬,從事創造力相關職業的比例,要明顯高於正常人

    而單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及其親屬從事相關職業的比例與常人無異。

    類似的探索從未停歇。

    冰島基因公司deCODE的科學家們分析了冰島86000人的基因數據,試圖分析精神疾病相關基因與創造力之間的關系。

    得出結論:精神分裂和雙相情感障礙的風險得分越高,其預測創造力也越高。

    研究者分析,其他疾病(如阿茨海默癥、乳癌等)的風險分數和創造力的關系,發現無顯著關聯。

    一句話總結。

    關於天才創造力和精神病之間的聯系,心理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卻從未被摸清。

    躁郁癥會不會讓人生更幸福?

    BBC紀錄片【躁郁人生】有一個引人思考的問題:躁郁癥會不會讓人生更幸福?

    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弗萊在片中憑借自身躁郁癥的經歷,與許多有過同樣經歷的人或者家庭進行交談。

    他多次拋給觀眾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個按鈕,按下它,躁郁癥的所有方面都會消失,並且不會抹殺這些年的快樂,你會按下它嗎?」

    大多數人因病受盡苦難,仍然不願改變這種狀態。

    這裏要說明的是。

    我們雖然在這裏討論「天才」,但千萬不能忽略了雙相情感障礙的危害。

    一些患者在服用治療躁郁癥的藥物後會失去躁狂的狀態,生活的乏味會讓迷戀躁狂時期創造力的患者選擇停藥。

    但實際上,很多患者在科學的治療下,都保持著較好的工作狀態和生活質素。

    停藥或選擇不治療都是危險的,容易走入失控的境地,患者的生命會在情緒兩極的轉換中消耗殆盡,釀成自殺悲劇。

    如果你患有躁郁癥,一定要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寫在最後

    我們的大腦,是自然界構造最為精密也最為復雜的器官。

    沒有人能夠完全地開發自己的大腦,在那些溝溝壑壑的皺褶中,我們所啟動的只是很少的一部份而已。

    換句話說,大腦對於我們而言,依然是一個潘朵拉魔盒,神秘且充滿未知。

    References:

    [1]Yao Yao, taste psychology: our inner monster, Hunan Literature and Art Press, 2019-5.

    [2]Waddell, C. Creativity and mental illness: Is there a link? Can J Psychiat 1998; 43(2): 166-172.

    [3]Kyaga, S, Lichtenstein, P, Boman, M et al. Creativity and mental disorder: Family study of 300 000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1: 1-7.

    [4]Power, RA, Steinberg, S, Bjornsdottir, G et al. Polygenic risk scores for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predict creativity. Nat Neurosci 2015;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作者:KK排版:KK

    點選下方卡片,關註【解X心理】

    聽說這屆小學生,快把【孤勇者】盤爛了||解X

    談「死」很晦氣?這部爆火電影告訴我們:人生除死,無大事 || 解X

    解X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