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經典詠流傳裏曹軒賓的【別君嘆】?

2020-02-05影視

如同這個節目的主題一樣,經典的流傳需要與時代相適應的載體,才能生生不息。個人並 不排斥 對古詩詞 合理化 的現代改編,舊曲翻新聲,古來有之,只要結果是能吸引到更多當世人來關註、喜愛並且傳承。

但一首好的古詩詞新編,其實是相當難做到的,泥古則吸引不到今人的共鳴,過於現代又韻味全失。所以,這首歌的出現簡直驚艷:無論是作曲、配器還是演唱,以及續詞的意境和歌者的演繹,都稱得上上乘之作,有古典韻味,同時不乏令大眾更易接受的當代風格。

起首用單純的古琴配合古詩清唱,聽者一下子便被帶入一種古典的離愁別緒中。
接下來是續詞的第一遍完整呈現,西洋古典樂器鋼琴及大中小提琴的主伴奏,打破單調,層次更豐富,曲子的旋律就非常清晰入耳了,加入的古琴和簫(尤其是間奏時變為主樂器)又很好的平衡了作為一首古詩詞歌曲的現代感。泠泠七弦上,簫聲咽。

(此處觀眾有掌聲,不知道是不是以為全曲終了了,誰知接下來更有大殺器,同樣的旋律憑借有變化的演繹,非但不覺重復,反而令聽者的感受更進一層。)

後面的部份運用了這首【送元二使安西】自古以來的標準配樂結構,陽關三疊,分別從「車馬縱兮雁飛翔」和「莫問莫觀你莫惆悵」處各重復一次,重要的就在這裏, 明顯可以聽出三遍的情緒是層層遞進變化的 :由送別友人一開始的黯然神傷(人聲是深情淒婉但清越悠揚的),到依依不舍情緒爆發的嘶吼(這裏人聲的變化特別贊,悲切但不暗啞),最後是「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平復心情後無奈分別,凝望友人離去的背影漸行漸遠(最後一句不僅用了念白的方式,還加了一點顫音,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不愧是學院派的作品(節目裏說了,和同樣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古琴演奏家趙家珍是校友),從歌曲本身到演唱都極有感染力,即便並沒有什麽痛徹心扉的類似經歷,一樣會被打動,聽到落淚。

方言和戲曲腔調的運用是神來之筆,有一種抑揚頓挫的韻律美。值得稱道的是戲曲特色融入曲調本身,而不是簡單粗暴加一兩句戲曲唱詞那種,整體就自然合理多了。整首歌蒼涼但不粗糲,畢竟還是在臨近京都的渭城而不是陽關之外,是送別詩而不是邊塞詩,因此同時兼具典雅大方,契合唐詩的氣質。

糾結是不是真正唐時古音的就沒意義了,知乎裏也有語言學的相關問題,這種「唐宋的中古發音就是 現在的 陜西話/河南話/粵語/客家話/閩南語……」的問題基本就是民科甚或盲目自大狹隘的地域狗們搞出來的偽命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