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你好,李煥英】開頭李煥英不認女兒?

2021-02-18影視

單說「也穿越了」其實是沒能投入到導演設計的故事環境。

影片中煥英和小玲的「穿越方式」是不同的,媽媽煥英只是靈魂進入了舊的身體,女兒小玲卻是整個人靈魂和身體都回到了舊的時代,是兩種穿越方式,因此導致了兩種不一樣的選擇可能性。

母親在被張江提醒「你不也是個大姑娘嗎?」之後感嘆「我返老還童啦?」,是一個疲憊勞累的中年女人內心真實的反映,以為自己拋下了為自己所累的一切,能重新開始新生活了。可以說,劇中的母親是有私心的,只不過這樣的私心逐漸被化解,在劇中體現為:看到「從天而降摔下來」的自然母性、「配合」女兒種種為母親高興而采取的行動、女兒酒後吐真言「下輩子我做媽」的感動。

於是即便煥英有機會獲得新生,卻依然在酒後談心之後選擇了「重蹈覆轍」,只因健康活潑的豬羔子那種天真純潔的愛,選擇去兌現「下輩子,還是我做媽」的承諾。說白了,故事的邏輯就類似於「閱盡鉛華,仍然是你」的真摯、豪邁和純粹。到了故事的結局,母親和女兒都發現這個世界不是新生只是夢境的時候,更加增添了這種真情抉擇的可貴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不舍。

情感的傳達很完整,尤其對於一個體驗過被養育和養育的成年人來說,這種感動更為真切,它傳達出對於每一個愛人者和被愛者都篤定的信念:

「愛,不是值不值得,而是願不願意。」

但由於是源於生活的創作(畢竟生活中大概率沒法穿越),因此在角色設定的細節有些小小的矛盾,只不過作為一部新年檔親情主題的電影,這些都無傷大雅,8/10不過分。

估計有朋友會問,所以以下是一些影片的缺陷,即便這不會改變它是一部很好的春節檔影片的事實,但如果你感興趣聊聊它們,我們可以繼續看下去。但是註意,個人感受,不做爭辯,一旦不爽,你說得對。

1)基於生活經驗的母親「意外身亡」,為了達成穿越條件而捎帶腳加上了賈玲自己,但賈玲毫發無傷,真的是毫發無傷,穿越過程又十分扭捏拖沓,這些被迫而生的設計讓人過早產生「這片子胡扯」的荒誕感,也許會沖淡觀眾對全片幽默表現的耐受度。

2)老煥英在知曉電視機的好處時選擇與王琴競爭,但在價值重要的排球賽上卻不做爭取,兩件事情敘述上是緊挨著,但兩種選擇態度上與想「重獲新生」立場卻是截然相反、是矛盾的,這受限於對女兒賈小玲「讓媽媽開心」的角色設計,只好讓母親在人格上反復橫跳。

3)「那個字念西」「執誇子弟」這樣的錯別字梗為搞笑而存在,預設了觀眾的文化水平,效果不穩定不討喜,也存在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隱患。

4)光林排節目的場景就搞了兩台戲,而貫穿煥英感情線的光林卻被全片出場兩次的「賈父」突然踢出局,角色塑造的筆墨輕重失衡導致最後情感翻轉造成割裂感十分嚴重。故事感官碎片化,這也是笑星做導演拍電影很突出的特點,影片會呈現出段子集合的狀態,這讓人在歡樂的節奏上應接不暇很應春節景很討喜,但作為故事片在講述節奏上卻造成了拖累。

做慣舞台劇和小品節目的導演,相比專業的電影從業者,因為作品表達方式和節奏完全不同,所以可能容易在情緒表達的尺度上拿捏不準,畢竟當你在看他們其他作品的時候,只要那一句關鍵包袱叫響了作品就成功了,聲音大、態度突出、表現滑稽……這就是觀眾對待以為的「正常節目」中發生的意外尷尬的一般反應,如同光林的二人轉出場一樣冷。但習慣了娛樂表演的觀眾會因為容量短小所以其中的荒誕不必去追究也不足以推敲,一旦拉長到電影這兩個小時的戰場,「叫響」的打法就捉襟見肘了。

這種感受就像是冷不丁讓中小學生去寫幾萬字文章一樣,情緒也許有,說法也許對,但一聽他講出來就是有點不是那麽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