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怎樣才能寫好影評?

2015-09-07影視

謝邀。

影評和觀後感,完全是兩個東西。

寫觀後感的,不要硬說自己有本事寫影評,然後嘩眾取寵來收廣告費,這是對專業影評的侮辱。

寫一篇影評,要死很多腦細胞的。

——題記。

我是學新聞傳媒的,研究生階段得過一次全國大賽冠軍。

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夢·教育夢"征文評選結果

得這個比賽冠軍的,當然比不上什麽新概念叫喚得厲害,不過也就是新華社評論員、中科院院士、教育廳廳長,上飛老總這一類的人物罷了。

自我感覺文筆還算通順,優美不優美看心情。

然而,寫影評,重點現在不是在嘴巴,而是在腦子。

我對那些不出幹貨,只賣弄文字和感覺的人,一般歸類為「裝什麽犯」。

寫影評的人應該了解影視方面的基本理論。

這個看起來很文科的東西,其實是很嚴謹的。

影評,影視作品評論(或批判)是非常講究專業性的,然而國內大多數影評都是YY。

你截幾個圖,把故事敘述一遍就叫影評了?

呵呵,你那個叫小學生讀書筆記。小學老師還沒把你整煩嗎?

在國外,導演是怕影評人的,影評人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國內麽,呵呵。

一個影評人首先要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以及專業教育,應該對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和全域的了解,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至少應該是符合主流文化傳承或者符合當下社會主流趨勢的,就好比世界鋼琴大賽,不可能找個做菜的去當評委。國內一向不重視影評,所以出現了很多濫竽充數的影評人,上來就胡謅謅,這簡直就是對這個行業的侮辱。

一個影評人首先要有作品儲備,沒有刷片一千部以上的,根本談不上有資格去評論。能做的只有裝逼。而這一千部,註定不是【廚戲痞】、【泰囧】這類的片子。

我博士階段在大學裏每周刷片3部,一刷就是兩三年,上至默片時代的片子,下至還沒有公映的,導演本人帶到學校裏來宣傳的。我們全部是規規矩矩坐在放映廳裏看,看完了討論,導師點評。

如果說你連【羅馬不設防】、【你逃我也逃】、【雨天迎神會】、【大地】、【卡巴雷舞廳】、【羅維雷將軍】、【猛虎過山】、【白鬃野馬】、【諾斯費拉圖】這些都不曾刷過四五遍,對羅西裏尼、劉別謙、裏芬斯塔爾、拉莫裏斯、伍迪艾倫這些人的生平及作品做到滾瓜爛熟和如數家珍。那麽你真的對電影藝術,只能算是知道個皮毛,你還處於電影院爆米花的圍觀級別,就不要寫影評獻醜了。

每一次影展上,導師點評的,都比我們想的高三五個檔次。

有一次看伊朗影片【白氣球】,影片最後,有一個賣氣球的阿富汗小孩剩下的氣球只有一個白色的。

老師就問,你們知道為什麽他剩下這個氣球是白色的嗎?

於是全班開始裝逼。

最後老師說,因為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彩色氣球,所以彩色氣球都被賣光了,只剩下白色的了。同時這個白色氣球和這個不知道路在何方的阿富汗小孩也是深深地隱喻,但是因為我不是很了解中亞文化,所以我們請伊朗同學來說——

然後我們班學霸開始給我們掃盲。

還有一次看【以玫瑰之名】,城裏的女孩透過城堡排垃圾的通道爬上城堡,透過和神職人員媾和,來換取食物。博導說,這個地方其實是個隱喻,那高高的,與民眾隔絕的城堡就象征著當時那個社會的高層,而這個女孩象征著被教廷壓迫的底層,底層的人透過進貢把食物交給高層,高層的消費過後,把糟粕和垃圾排給底層,而這個底層的女孩不甘於享用這些糟粕,於是沿著這排泄管道,上升到高層,利用自己的姿色,透過出賣肉體和高層交換,來享受高層所享受的物質。

城堡的塔樓裏面有很多木樓梯,像個迷宮,導師說,參見波赫士的【巴別圖書館】。這像迷宮一樣的圖書館,知識之塔被教廷封鎖起來,不讓民眾接觸,教廷透過控制知識的話語權,來控制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這就是黑暗中世紀的寫照。

.......

當時我們就被驚艷翻了。

有一次課堂上,符號學老師放【齊澤克教你看變態電影】看完齊澤克評論的那些經典之作,你真的只會覺得哇,原來還可以這樣子搞?然後就是唾棄——國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創作和評論都是嘩眾取寵。

看了兩三年電影,我現在基本上已經發展成了不需要看台詞,不需要看本子,坐在那裏就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麽了。

比如速度與激情告別片上映的時候,我就一路吐槽,一路劇透,我說你看嘛,一會兒他們要把那個裝手雷的包裹扔上去掛在飛機上,然後拿格林打......

過了五分鐘結果也就真是這樣了。

只有看【白日焰火】、【第四十四號孩子】這些,才突然覺得有點意思,因為編劇和導演都沒按套路出牌。

一個合格的影評人除了有文化儲備,還要有關於電影的專業理論儲備,不了解編劇、鏡頭語言、剪輯、對白、道具、場景、攝像、色彩、音樂、燈光等全部或者其中之一的人,能做的也就是裝逼。你連這個畫面結構是什麽,內容是怎麽出來的,為什麽出來,應該出來多久,下一個和前一個怎麽過度都搞不清楚,那麽你拿什麽來評?

一個影評人應該了解市場,因為影評既是寫給專業人士看,也是寫給市場看的,怎麽把專業領域的表達淺顯易懂地詮釋給市場,又怎麽用市場得訴求去提醒專業創作,是影評人重要的責任。然而,今天大多數影評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都還習慣於裝神。

影評要專業化,不是意識流,你要說編劇就好好說編劇,要說表演就好好說表演,要說剪輯就好好說剪輯,不要上來就哎呀影帝簡直太帥了,這是腦殘,不是影評。

影評不能帶有個人情感,影評人要非常冷峻,理性的抽絲剝繭,從結構,內容,表達,隱喻上來重新詮釋,甚至重新解構這一段多媒體話語的意義。那麽你不了解文化,不了解視聽語言,不了解剪輯,真的寫不出什麽有內涵的東西。

我個人覺得,電影畢竟是一項藝術,然後再是產業,最後才是商業,中國恰恰是反的。原始積累的初級階段嘛。但是你不能怪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初級階段就不好,現在我們一樣有叫好又叫座,藝術又商業的導演和作品。比如老謀子、賈樟柯、周星馳等。



如果要從專業角度來評價一部電影,作為藝術作品,作為工業產品,好不好看,那麽順序是這樣的——

1.結構
即本子寫得好不好。
不管它是小說改編,還是劇本改編,還是意識流,在最長不超過4小時(一般都是90分鐘,但是像意大利的【豹】這樣的史詩巨著有三個多小時,美國的【亂世佳人】233分鐘)的時間內,敘事是要講方法的,不能導演在那邊流水賬,這邊觀眾已經睡著了。有些東西非常重要,比如是否在合適的時間倒敘、插敘,是否運用了新的結構,比如【布達佩斯】大飯店裏面的套娃,比如【蝴蝶效應】裏面的重復等來創新等。
一個好的本子是講究韻律的,一切是恰到好處,絕不多浪費一秒菲林,不多花演員一句話,一個動作,但是又能充分的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吸引其註意力。為什麽說星爺是天才,為什麽老謀子的東西老能得獎,你看人家的每一部劇,絕對沒有一張菲林是多余的。
結構一般是分為傳統和現代,傳統的自然就是戲劇理論的三一律,或者三一律的變種了。這樣拍出來很有戲劇舞台效果,觀眾看起來最不難受。畢竟電影這個東西,是源於舞台的。現代的可以有意識流啊,亂入啊等等。

2.表演
這包括對白,動作,表情。
這就要看演員的功夫了,而導演的作用就是給演員詮釋,讓他們很好的理解原著和劇本。一句話的抑揚頓挫,一次嘴角的抽動,在眼眶裏打轉的眼淚,欲言又止的隱忍,一聲嘆息或者拍案而起等,過了則假,輕了則乏善可陳,必須恰到好處。
很多出生劇場的演員演起電影電視劇來是有腔有調,駕輕就熟,而很多沒有劇場歷練過的演員,就顯得輕浮,駕馭不住劇情和角色。。
3.鏡頭語言的運用。
有人說張藝謀是搞攝影的,所以色彩和鏡頭很棒,但是敘事(也就是本子)不行,李安是搞本子的,所以鏡頭一般,但是很會講故事。確實能夠把本子理解好,又把攝影理解好的導演不多。但是在國外這就是基本功了,比如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比如艾拔·拉莫裏斯的【紅氣球】都是兩者兼顧的。還比如費利尼啊、希區柯克啊。
我的博導曾經給我講,從默片到有聲,從有聲到彩色中間有一個階段,片子是一幀一幀塗成彩色的!塗成的!塗的!
所以這時候看很多四五十年代的外國老片子,會覺得那個顏色看著很舒服。
鏡頭語言包括了拍攝時候的光線,角度,畫面構圖。這些都涉及對光影的套用,可不是你隨便拿著一個攝影機,想什麽時候搞,就什麽時候搞的,要求有多嚴格?有時候好萊塢為了保持畫面光線的一致性,會花巨資搭建和真實場景完全相同的studio,整個劇都在室內人工光線的條件下完成,演員可以隨便NG,因為不用擔心過了下午6點光線就不足,人物就發黑了。
鏡頭語言也可以包括後期的剪輯,剪輯montaje可以說是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再好的片子,剪輯不好,也可能前功盡棄。

4.其他。
包括道具、服裝、場景真實不真實。說實話這個屬於硬件了,其實就是個錢的問題。錢多砸出來的。你看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搞東西真得不得了,那可不,當年拍攝【兄弟連】的時候,全美一共就搞得到三架還能飛的C47,老湯叔硬是都搞來了,而且讓他們反復飛,然後做特效做編隊.......土豪有錢燒。
中國這邊嘛......只有娛樂靠球,思考靠腦子。但是你也不得不稱贊中國人的智慧,外部條件不足,就室內吧!有專家統計,老謀子拍【有話好好說】,一共就不超過十個主要場景,還基本上都是完全封閉室內——書店、趙小帥家、安紅樓下、安紅臥室、餐廳、警察局、幾條街巷。然而張藝謀僅僅就用台詞,劇情,玩得那麽轉,可能好多人現在都還想得起——「我想你想得想睡覺」。還有李安(這仁兄和國內無關)拍攝飲食男女,基本的矛盾節點全部都在餐桌上。
什麽叫大師,這就叫大師。



還有呢,始終不要忘了初級階段,不圈錢,就沒有錢,沒有錢,就沒有投入,沒有影視基地,沒有攝影棚,沒有攝影機,沒有特效,沒有演員,沒有技術人員,沒有道具,等等等等。
現在我們處在的是圈錢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現在的玩法就是——
新貴們有了錢開始附庸風雅,但是又改不了資本家的脾氣,不是在欣賞和資助藝術,而是在強奸藝術。有了錢我就是老大,在這種態度下搞出來的玩意兒,王婆說沒有鍋氣,新貴們才不管你鍋氣不鍋氣,必要的時候,殺了王婆都可以。
怎麽沒有節操,怎麽吸引眼球的東西,新貴們就怎麽大把大把的投資。食色性也嘛。
先把錢砸下去,一大半用來鋪宣傳,搞行銷,一小半拿給你搞創作,這中間還有一大半是明星大腕帥哥大胸來分,還能給本子、攝影、剪輯剩多少呢?最後選個好檔期圈錢就OK。藝術?我老板不懂,你們老百姓也TM不太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騙你的錢,你騙小妹妹,大家各取所需唄。
這是藝術嗎?不是,這就是生意罷了。不是生意不好,只是新貴們的吃相還比較難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