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同樣是走電影工業化的道路,為什麽徐克血虧,【流浪地球】卻大賺?

2023-02-15影視

徐克電影為啥不賺錢啊?賺多少的問題。

事實上徐克的電影【狄仁傑】系列和【龍門飛甲】只是運用電影特效和3D電影技術而已,對電影工業化壓根兒就沒半絲的幫助。

舉個特效上的例子,徐克拍【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時候,宣發宣傳的是南韓特效團隊制作的。

但事實上在10年的時候,國內的動畫和特效從業人員已經超過韓日了,如果是06/07/08那幾年高考的朋友應該知道,那幾年很火的一個專業就是「動畫設計」,再加上房地產的火爆(需要室內設計人員),因此各種動畫培訓中心如雨後春筍。

動畫遊戲設計師
潛力指數:★★★★☆
2006年,動畫遊戲產業被社會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
現在國內一個普通的動畫遊戲設計師月薪一般在4000元左右,而高級設計師的收入平均每月能達40000多元。從經濟角度看,網絡遊戲制作及動畫制作在國內正成為快速崛起的產業,從事這個行業制作的人,收入十分可觀。
目前從事動畫遊戲制作的人員已經成為最為搶手的人才, MAYA、3D MAX等電腦動畫工具功能日益強大,動畫遊戲制作人員在遊戲創作領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現在國內達到專業遊戲動畫工程師人才水平的只有8000人,而市場需求目前最少有20萬人的缺口。
2008年動畫設計師培訓異常火爆,各種培訓班廣告見諸於主流網絡,甚至大學裏也開始開設動畫遊戲設計專業。木林樹人動漫學院教學部稱:2009年大批接受專業培訓的學員們將步入社會,從事遊戲設計,因此明年將是遊戲設計人才備受關註的一年。

但是後來這些學生都找不到飯吃:

為啥?一是因為沒有國產動畫生存的土壤,二就是因為徐克這幫所謂的大導演。

徐克這幫大導演,包括張藝謀拍的【長城】【影】(宣傳好萊塢特效團隊),馮小剛拍的【集結號】(宣傳南韓特效團隊),陳凱歌【無極】(好萊塢特效團隊),【鮫珠傳】(好萊塢特效團隊),【戰神紀】【好萊塢特效團隊】,【阿修羅】(好萊塢特效團隊),最近馬上上映的【上海堡壘】(南韓特效團隊)等等,太多了,只要能跟特效粘上邊,都得宣傳是國外的特效團隊,說的好像咱們國家沒有特效公司一樣,久而久之觀眾和投資者就不信任自己國家的團隊了。

事實上,【影】的大部份特效都是國內做的,只有少數美國和澳洲的團隊參與了部份鏡頭。

而好萊塢大片中的很多特效鏡頭都有國內公司參與:

好萊塢的很多動畫和特效公司都被國際上的這些更加便宜,技術卻又不差的公司和小工作室擠倒閉的差不多了:

我本人就是學動畫設計出身的,雖然最終沒搞這一行,但同學和朋友之間從事這一行的還有一些在堅持,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他們這一行雖然看起來不景氣,從業人員都快吃不上飯了,但是還有很多人在堅持,從業人員的數量依然僅次於美國,遠遠大於日韓澳洲,技術水平更是不差。

同時與這一行相關的,如美術原畫,從業人員數量甚至要高於美帝,說是全球美術設計業的半壁江山也不為過,他們很多都是懷揣著動畫電影的夢想進入這一行,比如我曾經一個同事,在上海工作時,接國外的外包給他們畫電影概念圖,一天最多出十張,卻由於夢想不能當飯吃,後來轉行搞遊戲行業,反正遊戲行業也需要美術原畫,UI等,一樣吃飯還賺更多。

但是,誰不想中國的動畫電影更好啊?

所以,不是咱們技術水平不行,是缺少資本的投入和懂行的電影導演、制作人等,郭帆導演這樣才是中國電影工業的希望,吳京那些話才是讓無數從業人員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明白的人自然明白,我也不替他們這個行業的人多說什麽了,說多了像是多管閑事。

電影工業化最重要的是模式,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流水線一樣的模式,當你不差從業人員和技術後,其實就是差的一個整合,把不同的機器拉進同一家工廠,讓後來者進來就能用,清晰的知道什麽工種幹什麽:市場做好調研,制片人做好預算拉來投資,編劇寫好劇本,導演做好故事板,美術畫好概念圖,道具做好道具,搭綠幕的搭好綠幕,演員演好戲,攝影拍好鏡頭,燈光架好燈光,後期特效做好後期特效,剪輯做好剪輯,配樂配好音樂,大家各司其職。(詳情可參考 @陳創 答主的答案)

所以好萊塢流行制片人制度,因為拍電影都模式化了,再也沒有比懂市場又有人脈的制片人適合整部電影的制作了,反正其他都不需要他操心。

雖然我們都有這些從業人員,但不要小看這個流水線的模式化,據我所知,像國外的電影,光準備期就得化許久的時間,比如被媒體稱為真正實作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流浪地球】,就是按照這一流程執行的,光概念圖就畫了幾千幅,然後出了設計圖後,開始做道具,裝甲道具是跑國外找國外做的,這都是前期準備工作,這才是做電影的態度,如果按照工業化來運作,一部電影確定立項後,可能相關的工作就馬上可以展開了,道具、概念圖、角色設計、導演的故事板等等都要提前準備好,故事板確定了,還要跟特效負責人討論如何搭綠幕,需要哪些器材等等,準備工作一多,電影最終效果就會提高,而不是像很多草台班子那樣蠻幹,比如陳凱歌拍【無極】那樣,把拍好的素材交給特效公司,人家特效公司都懵了,說你拍這沒法做特效啊。

像【上海堡壘】這樣的,先不說拍的好不好,但這種方式是不能指望它整合並提高咱們自己的電影工業了,人幫外國友人去提高電影工業化進度去了:【上海堡壘】居然真的用了外國特效團隊【steam吧】_百度貼吧

希望更多的導演可以考察考察我們自己的特效團隊,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這些懂技術的能夠及早的參與到電影制作中,而不是像接外包那樣根據別人的需求做純粹的後期工作,這樣給他們資本和機會,不僅讓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實力,也可以繼續堅持下去,有更多的資金和時間投入技術研發中,畢竟我們技術不比國外的差,還更便宜,能讓你們多賺些。

畢竟,優秀的從業人員才是中國電影工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