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大家覺得元宇宙旅遊不好,有些人為什麽不接受,阻礙發展的主要原因?

2024-01-20影視

沒必要,瞎花錢。以下的文章和元宇宙一個道理。

欄目 | 文旅商業觀察

領域 | 景區

首圖 | 旅界實拍

01

剛過去的周末,有個華北某地做景區的朋友過來找我吃飯,言辭間喜悅溢上眉梢,他說,「你知道我們景區摘牌了嗎?現在已經不是A級景區啦!」

浸淫文旅行業多年,我其實大概能理解他的興奮點。

朋友在這個景區是副總,從營運到銷售,再到政府接待,多多少少都要負責,景區升A後帶來的「麻煩」始終是心頭刺,他的日常訴苦理論如下:

首先,朋友景區定位森林公園,由林業部門負責監管,工商、消防、公安這些部門也都是常年座上客,本身就一堆「爹」了。

「升A」以後,又開始要接受當地旅遊部門監管,今天防火,明天防汛,後天安全講座。

原本景區就經營不善,人手緊張,還被這個「新爹」天天牽著鼻子,搞得極其被動...

玉龍雪山/旅界實拍(與文章無關)

朋友嘆了口氣,「旅遊部門對景區的監管,皆因我們是4A級景區,現在這個帽子摘了,反而大家都踏實了...」

其次,朋友披露,當初景區參與評A也是政府給了些許壓力,然後老板當時腦子一熱,為了評A「運作」,裏外裏確實花了不少錢,當然這也是行業裏「懂的都懂」的事情。

只是為了「評A」燒了這麽多錢,甚至搞得景區負債累累,卻完全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歸根到底,朋友認為,除了拿到一塊牌子,景區本身硬件、軟件並沒有得到實質性提升,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傻,復遊率極低,除了剛掛牌時迎來送往幾波旅遊團,現在門可羅雀,不僅比不了掛牌前的勉強自負盈虧,甚至不如周邊那些「無星景區」。

「所以,你說我們這些年到底是圖什麽?」朋友苦笑道。

聽過朋友吐槽,突然想起去年年底有個新聞:

山東省22個4A級旅遊景區由於年度覆核檢查嚴重不達標或存在嚴重問題,被予以摘牌、降級、限期整改等處理,其中不乏知名景區,引起了業內關註。

實質上,這樣的新聞幾乎每年都會重來一次,只是在數據上會有些許細微的變化。

僅以山東地區為例,2019年、2021年、2022年,山東分別有21家、25家、17家4A級景區受到旅遊部門摘牌、降級、限期整改等處理。

有業內人士指出,地方透過摘牌、降級等手段倒逼景區提升服務質素。

「倒逼」了這麽多年,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在旅業復蘇的去年,山東景區摘牌的數量甚至要高於疫情期間的2022年。

摘牌的多,新增掛牌的A級景區更多。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A級旅遊景區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底,中國A級旅遊景區數量達到14917個,較2021年底增加721個,增速為4.83%。

騰沖/旅界實拍

A級景區每年新增大幾百,其中又有多少景區在A級金字招牌背後苦苦掙紮?

說起來,這世上最過不去,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02

文旅部門對A級旅遊景區的評定在早期的確促進了很多地區旅遊消費。

然而,近年來,隨著大量5A、4A景區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湧現,許多景區事實上已經違背離了最初設定的景區意義和標準。

曾經的評5A、4A是為了靠這塊金字招牌給景區招攬更多生意,現在的景區評A是為了完成政府部門的政績、拿補貼、融資租賃。

和為了勾地、拿地的五星酒店類似,景區不再僅僅是景區,景區評A成為一門地地道道生意,身上被捆綁了太多不應該存在的「概念」。

朋友營運景區多年,他直言,現在看一家景區營運是否成功很簡單,主要還是看散客人流量,一個景區如果平時旅客寥寥,只靠團建湊指標,那這個4A、5A已經沒有意義,只能說明經營管理者的無能。

泉州/旅界實拍

畢竟4A景區也好,5A景區也罷,這套觀光旅遊的標準體系已經越來越不符合年輕人的「審美」了,真正檢測一個景區的含金量,唯有市場。

而一些評A成功的景區為了「撈回」當初的巨額投資,往往選擇竭澤而漁。

比如,由於門票有管制不能隨意定價,只能透過觀光車、纜車、電瓶車、坐船等輔助性業務收回成本,從而衍生出景區大門修建得離實際景區相距甚遠,造成遊客體驗感進一步下降,以腳投票。

同時,當下「腦後有反骨的」年輕人出遊「弱景區化」趨勢愈發明顯:睡到自然醒,酒店吃外賣: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佛系」旅行,讓一些「掛羊頭賣狗肉」,除了A級牌匾,啥也不是的「忽悠型景區」沒有了生存空間。

不難看出,A級景區的尷尬點莫過於,黃果樹瀑布、長城、故宮、東方明珠、哈爾濱太陽島這些真正的一流景區掛不掛5A招牌,遊客生意照樣興旺。

但對於一些中小景區,掛牌A級景區以後實際營收未必增長,對遊客的拉動作用也極為有限,高額的「升A」投資不一定能收回,造成地方財政和企業的巨大負擔。

旅界曾經報道過陜西的5A景區法門寺,為了評A將一座小廟變成一個大公園,借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寶雞市政府才摳摳搜搜擠出3000萬,景區建成後,有人計演算法門寺總投資達到了32億元,而這些錢,幾乎都是各種渠道融來的,需要承擔高額的利息。

這樣的景區即使身背5A級招牌,也早就喪失了銀行再融資的功能,成為沈重的地方債務。

國企景區尚有地方政府東拼西湊兜底,若是民營景區為了評A「撒」出大把銀子就有些得不償失,稍有不慎就會墜入萬劫不復之境。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朋友感慨,景區「升A」這些年,最「高光的時刻」就是摘牌這幾天引來的一波媒體關註,甚至比掛牌A級景區時給媒體車馬費發稿還要積極。

03

不僅一些4A、3A景區摘牌以後復牌動力不強,2015年至今,在國內4個被摘牌的5A景區裏恢復率也僅有50%。

公開資料顯示,曾被摘牌的河北秦皇島山海關、長沙市橘子洲現已恢復「5A」身份,這些景區重獲 5A級景區資質後,都做過一輪輪鋪天蓋地的宣傳,似乎格外珍惜自己失而復來的「招牌」。

但旅遊業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行業,我們看到的通常都是想讓你看到的「逆襲案例」,背後往往還有無數個摘牌後消聲匿跡的景區。

比方說,重慶神龍峽、山西喬家大院兩個被摘牌的5A景區卻至今「無A」。

再比如這些被批次摘牌的4A、3A景區,有某山東景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並不意外。」

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

從結果倒推,一方面是某些景區被摘牌後並沒有展現出被所謂「倒逼提升服務、景區硬件質素」的魄力,反而一蹶不振;另一方面,景區們也在重新思考「升A」的成本與利益回報。

潮州/旅界實拍

事實上,這種抵禦風險能力較差,或者說沒能力再重新耗費巨資「升A」的景區,並不能像帝國時代遊戲裏的建築一樣「修舊如新」。

它們大多數除了在修建過程能夠給地方帶來短暫的GDP和就業,還有在建成之初給當地人帶來短暫的新鮮感後,便處於長期的閑置,甚至荒廢,如今再讓他們重新「升A」,有心無力。

何況這些年,遊客的感知與景區評級並不相符,景區評A後反受掣肘,究其原因,景區當初「砸鍋賣鐵去升A」的決策固然有著很大的問題,而這種評價體系更存在著隱憂。

我們說對於一個分級的認證體系,其內部體系應該呈金字塔形,級別的提高方向應該是由金字塔的底層往頂端,同時數量呈遞減趨勢。

也就是說,A級景區的合理結構應該是:處於金字塔最底層的1A級景區應當數量最多,然後越往頂層級別越高,但數量越少,依次應該是2A級、3A級、4A級、5A級。

越高級別的景區,標準越高,自然數量應該相對較少,景區高價值才能體現,遊客的感知才能與評級相符。

無論是肉眼可見,抑或旅遊局資料顯示,評定的各A級景區年度平均數量2A級景區最多,這些年3A數量也不少,反而1A級景區鳳毛麟角。

「掛個1A還不如不掛...」旅遊圈子裏大抵是這樣一個看法,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景區評級體系一開始根基就不牢靠。

此外,4A景區、5A景區頂端膨脹過快,底層增長緩慢,以至於打破了穩定的金字塔型的認證結構,導致許多低質素景區混跡在高質素景區隊伍中,認證體系的分級功能被大大弱化了。

潮州/旅界實拍

最簡單的例子是同為5A景區,之間差別也是大了去了,做不到像聯合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的公信力,從而使遊客對認證體系產生了懷疑,認證專案公信力被削弱。

即使,如今的【旅遊景區質素等級的評定與劃分標準】有了明確的摘牌「指標」,但一個本身就有些臃腫、畸形的先天產物很難靠小修小補改變,需要一次大的「手術」。

2024年,A級景區還在乎摘牌嗎?

當這個問題在行業裏討論愈來愈多,管理者們也該重新思考如何給同業們的疑慮一個滿意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