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大明王朝1566】裏面,嚴嵩說:「歷代造反的都是種田人,沒幾個經商的去造反」,這是為什麽?

2018-10-28影視

弄清楚商人的含義這才是理解這句話的關鍵。

嚴嵩老謀深算,這句話可以是說出大明王朝高層所有人的心聲。不能夠逼反了底下種田的人,這是朝廷上面所有人的底線。其實不光嚴嵩,甚至公忠體國的胡宗憲、一心為民的海瑞也是類似的看法。當初胡宗憲就這樣說過:

「不願借糧的以囤積居奇問罪!逼他們,總比逼百姓造反好!」

為什麽胡宗憲不願意按照嚴世蕃的意思改稻為桑,因為這樣做會弄出了民變,加上倭寇又在入侵,會危及到大明的安定,都頭來誰都脫不開幹系。

海瑞為什麽要一心維護治下的老百姓,不惜豁出性命和上面對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海瑞知道這這是維持大明王朝安定的關鍵,並且自己願意踐行。歷史上的海瑞多是維護底下窮人的利益,他治理的時候但凡窮人和富人打官司,他都是偏袒窮人的。他這種做法和後來雍正朝的田文鏡是有點像的。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雖然打著織造局旗號,但是到頭來他還是把自己的糧食用來賑了災。最後,朝廷卻把他的家給抄了,還把他逼死了。當初海瑞得知沈一石被抄家,他也為沈一石抱不平,覺得士農工商都是朝廷的子民,這樣處理沈一石違背法律和天理。但是譚綸一句話立刻讓海剛峰啞口無言了。

歷來國庫虧空,要麽打老百姓的註意,要麽打商人的主意。

譚綸這句話和嚴嵩這句話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弄清楚嚴嵩是在什麽情況下說出這句話的。

當時嚴世蕃毀堤淹田,希望趁著「天災」去壓低田價,賤買災民的田地,完成改稻為桑,賺得銀子來補朝廷的虧空。裕王身邊的徐高張等人也希望借著這件事情扳倒嚴嵩等人。沈一石便是因為這件事情而陷入朝廷的鬥爭之中。他在鄭必昌何茂才的逼迫之下,不得不打著織造局的旗號去賤買災民的田地。為此,嚴嵩嚴世蕃被嘉靖罵的狗血淋頭。

改稻為桑肯定是黃了,朝廷自然還是沒了銀子。正如譚綸前面所說的,大明國庫沒有錢,要麽打老百姓的主意,要麽打商人的主意。改稻為桑便是打老百姓的主意,現在老百姓總算是在海瑞王用汲等人的抗爭下保住了,可是沈一石這樣的商人自然就保不住了。

胡宗憲正在前線和倭寇作戰,著急等著銀子來做軍需。所以嚴嵩這些人自然會把這個大明朝的浙江首富家給抄了,用他家的錢來補虧空。這一點,胡宗憲早就事先分析出來。同時,嚴嵩也是怕災民活不下去,便這樣對嚴世蕃說:

「買災民的田不能夠夠買光了,沒受災的縣份也要買。田價不能太低,太低了就會激起民變。」

嚴世蕃反問:

「要是那些買田大戶,不願出這高價怎麽辦?」

嚴嵩冷冷回復到:

「那就讓官方出面去壓呀,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商人能鬧翻了天。」

看到沒有,嚴嵩所說的商人和我們所理解的商人是不一樣的。嚴嵩口中的商人是那些買田大戶,像沈一石一樣的浙江首富,能夠一下子買幾十萬畝田地的人。這樣的商人,放到今天,都是能上各種富豪排行榜的。

弄清楚商人的含義這才是理解這句話的關鍵。所以嚴嵩的意思是說歷代造反的都活不下去的窮人,那些有幾十萬畝田地的大戶人家是不會造反的。無論他們是大明的浙江首富,還是大明的首富,朝廷想動他們還是動得了的。大明當時的巨富沈萬三家族,清朝的胡雪巖家族都是很好的例子。

海瑞也說過類似的話。因為王用汲害怕海瑞劫富濟貧,畢竟王用汲家裏也是有幾百畝田地的人。海瑞這樣說的:

「抑豪強也抑不到你這個幾百畝的小田主身上。」

很多人看到這裏可能會為這些巨富惋惜,覺得他們的財富也是憑本事積累。說實話,在大明朝,像王用汲這樣幾百畝的小田主可能是因為家人努力,勤儉治家積累的。像沈一石這種,能養活整個大明浙江官場的人,單靠自己的勞動又怎麽可能做到呢?沈一石二十年一共織造了綢緞四百余萬匹,按照市價至少也有三、四千萬兩的銀子。

裏面有一句台詞,「 官做大了,便沒有書生。

其實,「 生意做大了,便沒有商人。

大家牽制在大明的官場之中,不能說鬥爭失敗了就覺得自己委屈。花錢、置地、買女人的時候為什麽就沒有這樣想過?

對此問題你有什麽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註 歷史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