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看電影和看書哪個能更加提升自己?

2016-01-17影視

最初,電影和書籍都是文本形式,資訊載體。

人類的資訊傳播,最初是聲音,然後是肢體語言,比劃,符號,這些東西固定下來,有了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開始變成標準模版傳播,則需要載體,甲骨,石刻,泥板,莎草紙,羊皮卷,竹簡,紙張......

當紙張可以大量普及的時候,印刷技術成熟的時候,最開始能夠大規模高效率傳播資訊的是報刊雜誌和小說。

有了無線電以後有了收音機,後來有了攝影術,加上收音機技術有了電影,再後來有了電視,這些被稱為多媒體。

再到後來有了網絡,把前面所有這些傳播形式交融起來。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書籍,屬於原始的印刷媒體,傳播文字和圖片,電影屬於更高級的多媒體,傳播影像,聲音,文字等等。

今天你用一個u盤拷幾十個小電影,可能等於白紙黑紙放一間屋子。

這就是這幾種媒體的區別,後者具有更大的資訊容量和傳播效率。

所以說,如果接受接收資訊的內容是一樣的話,看電影比看書更有效率。

但是又要考慮——

第一,資訊的發送者是否在好好發送知識資訊。

因為任何媒體都是有成本的,都是要賣錢的,電影菲林比紙張貴,所以電影票就比小說貴,電影票貴了就意味著單位時間內資訊傳播量要足夠大,簡而言之,就是,好電影,要在90分鐘內抓住觀眾註意力把想說的都說了還要讓他們不無聊,不離開。

所以電影越來越追求極致的效果,感官刺激,就要放棄掉對思想和知識的傳播說教的功能。所以你看90分鐘英語語法,和看90分鐘愛情片,獲取的知識是不一樣的。90分鐘英語你記住了哪怕兩個單詞,一個語法,是終身受用的知識,而看90分鐘愛情片,除了多巴胺分泌,未見得學到了知識,就算是學到了撩妹的知識,很可能是不接地氣的,電影導演逗你玩的。

第二,接受者是否能接收。

如同上文,很多知識在腦海中形成框架,是需要反復的理解,記憶和訓練的。就是一本書可能要翻來覆去地看。這就是為什麽高等數學,是一本書,大家上一學期,無數天來學習,而不是90分鐘電影過一遍你就會了,那就不是正常人,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天才。

在今天這個做什麽事情都需要價值回報的時代,有人寫書或許是為了傳播思想和知識,但是大多數人拍電影,一般都是為了賺錢回本。因為動輒成本就上千萬的器材,人員,道具,發行,情懷不起。

所以看書提升知識。

而有一些理論或者思想觀點,當他和你生活經驗結合的時候,會進入你的意識,徹底改變的思想,也就是榮格說的——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到你的意識的時候,那就是你的命運。

那麽意思就是,懂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人生,是因為你的道理沒有和你的意識結合。而電影往往是濃縮的道理,所以多看電影,多體驗別人的人生,說不定就有一段和自己的人生經歷契合,那一刻,你可能就頓悟了。

所以好電影帶給人更多的是智慧與人生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