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好萊塢電影中必有一個黑人角色是因為政治正確麽?

2019-02-15影視

1963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了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推向高潮。

1964年,民主黨總統登·莊遜簽署【民權法案】,自此之後,非裔美國人就基本轉向支持民主黨了,而好萊塢一直又是民主黨的鐵票倉。

之前懂王當選的時候,好萊塢一片哀嚎,也可見一斑。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好萊塢與少數族裔,尤其是黑人,是天然的合作者。

那麽,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很多黑人演員,自然也沒有什麽奇怪的。

(這個問題,也可以換一個思路,對比之前詬病「清宮戲」太多的原因。)

在好萊塢最輝煌的八九十年代, 美國白人人口占比75%,黑人人口占比12%, 亞裔3% ,拉丁裔12%。

如今,這個比例是白人人口60%,黑人人口占比12%, 亞裔6% ,拉丁裔18%。

作為一個具有龐大人口數量的族群,還不像亞裔和拉丁裔的移民歷史較短一樣,幾乎與美國建國時間一樣的非裔美國人,自然更加深入各行各業。

好萊塢主要的類別片:歌舞片、喜劇片、動作片、犯罪片、科幻片、西部片、恐怖片和動畫片,歌舞片近些年除了一部【愛樂之城】之外,已經盡顯頹勢,喜劇片屬於演員核心,西部片如果把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算在裏面,又是必然要涉及到黑人的。

所以,最起碼在西部片、動作片、犯罪片、恐怖片這幾個大類上講,即使以最險隘的角度去想,也確實適合出現黑人演員。

(如同陳佩斯在小品裏講的那樣,單看外形,小偷小摸啊、不法商販啊等等。)

至於具體到商業利益的考量,其實好萊塢並沒有多大規模的推進。

別看好萊塢被批評了這麽久,什麽漫威、DC準備推出黑超人、黑人英雄一類的,但基本都是局限在漫畫領域。

真正做出行動的,也就是迪士尼的【小美人魚】。

之外,引起比較大爭議的,是英國歷史劇【安妮·博林】裏的黑人王後。

但電影與電視劇、動畫、漫畫的最大區別,可以參考內娛。

流量們在電視劇領域,不管演的有多爛,都能持續拿到資源,就在於這種選角,對於平台來說,壓根算不上試錯。

哪怕連撲幾部,也不影響什麽。

因為平台與觀眾的關系,就好像養魚一樣,觀眾屬於已經被撈到了池子裏,不論反感與否,收益都已經產生,所以平台可以肆無忌憚的試錯。

但電影就不行了。

再大的流量,撲一部電影,也會被迅速被淘汰。

所以電影領域的流量退潮,比電視劇領域早的多。

再回到好萊塢,像【黑豹】本來漫畫如此,一直熱炒的【小美人魚】,從投資與陣容方面講,其實並沒有見得投入多少,撲了也沒有多大影響。

真正顯露意圖的,是看什麽時候好萊塢真的把黑超人這種搬上熒幕,那才是值得一說的,否則的話,就當是好萊塢自己制造流量熱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