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V字仇殺隊】裏有哪些暗藏的細節?

2016-03-26影視

影迷朋友們大多都知道,【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2005)這部曾在央視六公主播放過的知名影片已於兩年前的2020年8月在國內遭到封禁,此後豆瓣電影刪除了該片的詞條,豆瓣讀書關閉了原著頁面的評論區,各大社交網站和影視類app也都禁止了關於這部電影的關鍵詞搜尋。

恕本人愚鈍,至今我都不知該片被封印的原因,但或許你們會找到自己的答案。上述因素讓我寫這篇影評時頗為猶豫,不知關於這部影片的文字能否得以留存,又或是能夠留存多久。

知乎是少數還能討論這部作品的平台,我想要向這裏致敬,正是這裏最終給予了我寫下以下解讀的動力與勇氣。回想影片中的幕幕場景,爭取言語的權利與自由的意誌,不也正是「V」向世人所傳遞的理念,以及敲響喚醒沈睡眾人的鳴鐘嗎?訴說這部電影本身,正是對影片所倡導的核心思想最好的回應與致敬。

眾所周知,這部由占士·麥克特格(James McTeigue)執導的影片,改編自著名影像小說作家、編劇阿蘭·摩爾(Alan Moore)原作,知名漫畫家大衛·勞艾德(David Lloyd)作畫的經典同名原著漫畫。盡管電影對原著作出了一定的改編,但為了更好理解影片故事的內核,本文仍將引入原作漫畫一同進行解析探討。

鑒於主題本身的敏感性,這篇影評也只能點到即止,還望見諒。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簡單聊聊【V字仇殺隊】中的那些點滴細節吧。

(圖片上的字幕若看不清楚,可點選載入圖片放大觀看,特別說明,如若未看影片,請不要閱讀本文,否則將嚴重影響日後品味影片神髓的觀影體驗,也無法體會本文精髓。)

創作不易。本文已進行版權確權,並已授權委托維權騎士進行版權監控並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請勿抄襲、洗稿,違者必究。

影片開場,故事便用簡短的篇幅交代了英國歷史人物蓋伊·霍士(Guy Fawkes)與著名的「火藥陰謀案」的相關歷史。

生於英格蘭城市約克的蓋伊·霍士由於不滿當時英國的皇權統治,於1605年的11月5日,和同夥一起在倫敦國會大樓的地窖裏隱藏了三十六桶炸藥,企圖炸死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James Stuart)。就在議會會議召開前的幾個小時,詹姆士一世的衛兵發現了看守地窖入口的蓋伊·霍士和炸藥,隨即對他發起了猛烈進攻,並最終將其逮捕,破獲了這起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火藥陰謀案」。這一陰謀實際上是由羅拔·凱茨比(Robert Catesby)策劃,由一群英格蘭羅馬天主教共謀者一同實施,蓋伊·霍士其實並非事件的主謀,但他卻是負責點燃火藥引信的關鍵人物,也是這個計劃最堅定的支持者。1606年他被宣判叛國罪,隨即被處以絞首的極刑。

1981年,阿蘭·摩爾和大衛·勞艾德在創作【V字仇殺隊】時,設計了影片中那個戴著露齒冷笑面具,身披黑色鬥篷,頭戴尖頂禮帽的神秘怪人「V」,作為反抗英國集權政府的鬥士。 而「V」臉上所戴的那枚著名面具,正是根據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中勾勒出的蓋伊·霍士當年受刑時的表情設計出的。受到這部經典作品的影響,主角「V」所佩戴的蓋伊·霍士面具被人們賦予了反抗的含義,蓋伊·霍士不畏犧牲的抗爭思想與對抗強權的執著精神也深深地影響了故事中「V」的抉擇,從而使得這枚面具成為了現實世界裏各國反抗運動中最受歡迎的裝扮。「蓋伊之臉」也從此紅遍全球,成為反抗不公與強權的標誌性象征。

盡管影片中沒有明確提及,但根據電影裏展現出的種種細節,我們還是能夠推斷出故事中的未來世界發生了空前慘烈的核戰爭,並徹底改變了人類世界的格局,而這也與漫畫原著中的設定大方向保持了一致。

結合影片中的諸多細節與原著漫畫中對故事社會環境的描繪,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影片背景的由來:

21世紀初,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從沖突升級至熱戰,並隨之爆發了局部核戰爭,最終引發了新一輪的世界大戰,美蘇陣營都被拖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核戰爭導致地球環境發生了巨變,大型自然災難頻發,未受到汙染的潔凈水等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變得匱乏,各國都開始采用水票制的限量供給制度來定量配給資源。

作為北約成員的英國為了在極端戰爭和惡劣氣候的環境中得以生存,主動拆除了美國部署在英國境內的核設施,向蘇聯陣營表明了自己無意卷入戰爭的態度,戰火短暫燒到英國後就迅速熄滅,而這也讓當時堅決要求拆除核設施以避免卷入戰爭的保守政黨「北方之火」(Norsefire)獲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自此嶄露頭角,勢力迅速擴大,獲得了威脅時任政府的力量。

隨著世界戰爭的持續與消耗,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蘇美的政治體系逐漸崩潰,兩國先後解體。解體後的美國成為了內部派系激烈爭奪權力而導致戰火持續不斷的動蕩地區,被人們稱之為「前美國」。另一方面,隨著內部戰爭局勢的發展和當地衛生與醫療條件的不斷惡化,這裏逐漸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麻風病患者集中地,完全喪失了在世界上曾經叱咤風雲的影響力。解體後的蘇聯地區也同樣孱弱不堪,處於類似茍延殘喘的境地。

與此同時,避免了戰火波及的英國國內,「北方之火」的勢力已經足夠龐大。為了擊潰當權政黨,獲得國家的統治權,黨派首領亞當·薩特勒一方面積極向民眾投擲各種誘人的政治承諾和社會改革舉措來收買人心,另一方面卻在人們的背後開展陰謀。「北方之火」在拉克希爾建造了一個拘留營,並以保障國家安全的名義研制生物武器,亞當·薩特勒對外的解釋是核彈將摧毀一切,可是生物武器不僅能夠保護國家,還能在扼殺敵人的同時又讓敵人的財富得以保留,最終能夠被英國所吸納利用,可謂是能讓英國重返黎明的重要研究,因而獲得了國內的廣泛支持。

然而這一切只是「北方之火」的表面說辭,這個披著保護國家外衣的計劃,其真實目的實際上是為了權力。拉克希爾拘留營裏秘密開展的其實是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為的是研制出一種致命的病毒,並開發出解藥。「V」就是實驗者中極少數五個對病毒表現出免疫力的特殊實驗體之一,並最終僅有他一人存活。當病毒研制成功後,實驗室又從「V」身上提煉出的抗體成功研制出了疫苗。不久後「V」逃出了監牢,燒毀了拘留營,並最終逃出生天。

此時,「北方之火」的高層,成為了唯一掌握這種病毒解藥的人。他們為了權力,轉而就將病毒秘密投放到了英國國內,「北方之火」選擇了三處病毒投放點:聖瑪麗學校、三河水廠、維多利亞地鐵站。隨著病毒的擴散,在英國引發大量民眾死亡,因此這種病毒以最初爆發地的聖瑪麗學校為名,被命名為「聖瑪麗病毒」。

彼時的英國當權政府面對突然出現的聖瑪麗病毒束手無策,病毒的淪陷沖擊波即將橫掃英國全境,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恐懼和驚惶在英國迅速擴散,整個國家都為之震動,民眾普遍對當權政府無法有效遏制病毒侵襲的無能感到失望與憤怒。

就在這時,「北方之火」利用黨內高層人物路易斯·普洛特洛幕後控制的維爾多克斯制藥公司生產出了大量疫苗,聲稱他們安排醫學專家團隊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初步研發出了得以應對病毒的解藥,並隨即開始在英國國內將疫苗分發給各地民眾,病毒導致的恐怖疫情最終得以壓制緩解,「北方之火」也就此成為了英國的救星,人民的救星。

此後,「北方之火」炮製了恐怖分子最終遭到逮捕、認罪並被處決的戲碼,為受害者們修建了紀念碑與紀念館,這一系列舉措為「北方之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名聲與支持率,該政黨瞬間崛起,首領亞當·薩特勒在當年的選舉中支持率碾壓前政府首相,成功當選英國的新一屆領導人。

亞當·薩特勒當選後,「北方之火」逐漸開始暴露自己的真實面目,他們並沒有兌現此前對民眾的承諾,而是開始采取高壓政策,在英國建立起了一個集權政府,用極其嚴酷的律法和令人恐懼的制度開始實行恐怖統治。【V字仇殺隊】的故事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此展開了拉開了序幕。

影片中一直追捕「V」與艾維的秘密警察被稱為「手指」(Fingerman),是因為「北方之火」建立的恐怖集權政府「新秩序」內部執行的組織機構都是按照人體構造的指揮系統進行設計的。

元首亞當·薩特勒是政府的大腦;羅傑·達斯寇姆領導的宣傳部門所代表的BTN電視台是政府意識形態的宣傳與發聲工具,對應政府的嘴巴;布萊恩·埃斯泰利奇領導的監控部門慣用網絡攝影機影片監控和音訊監聽系統來監視民眾的一舉一動,是政府的眼睛和耳朵;艾歷·芬奇領導的警察部門長期偵察、破解影響政府運轉的各種案件,象征著政府的鼻子;而彼得·克里蒂領導的秘密警察部門一直是該政權實行恐怖統治的劊子手和執行人,是政府的雙手,因此該部門中的所有秘密警察都被稱為政府的手指。另一方面,秘密警察擁有集審判與行刑於一身的權力,因此也可以將「手指」理解為他們是集權政府的「爪牙」。

在「北方之火」集權政府的統治之下,英國實行夜間宵禁制度,超過晚上11點未經政府特許的任何人都不得出門;街道上隨處可見監視網絡攝影機,四處行駛著監聽車輛,隨時監控著大眾的一舉一動;就連黨派內的高層人物都長期處於政府的監控之下;身著便衣的秘密警察隱藏在每一條街道上,任何一個角度之中,密切註視著整個社會的動向。這一切都導致全國民眾長年生活在恐懼與高壓之下,久而久之人們普遍變得怯懦、麻木與認命。

「V」之所以取名為V,是多個緣由綜合的結果,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讓他得以重生的一切、讓他領悟生命意義的一切其實都與字母「V」有關。

在拉克希爾拘留營時,他被關押在標誌為拉丁數碼「V」的五號牢房中,這個地方成為了改變「V」一生的分界線。

在監牢中始終給予他生存信念和精神支撐的瓦萊麗的事跡中,瓦萊麗最喜歡的花名為「維奧萊特·卡森」玫瑰(Violet Carson),而這種玫瑰此後也成為了「V」最鐘愛的花朵,並成為了代表他身份的名片。「維奧萊特·卡森」玫瑰,以英國女演員、鋼琴家維奧萊特·卡森命名,是1963至1964年透過雜交薔薇科屬的萊昂·庫奈女士月季和斯巴達玫瑰培育而成的稀有玫瑰花種,這種花的英文名為Violet Carson,花名的首字母正是「V」,這也是「V」將這種玫瑰當作自己名片的另一個原因。

可惜的是,影片中將這種玫瑰更名成了「斯佳麗·卡森」(Scarlet Carson),即「猩紅卡森」,目的是想讓這種玫瑰的名字與花瓣的顏色掛鉤,以使得它作為「V」的標誌性名片——其顏色在觀眾眼裏能夠更加顯眼和一目了然,更具辨識性,因此忽略了原著中玫瑰花名源自人物的設定,電影中玫瑰花名的英文首字母也不再是「V」,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V」的座右銘是「"Vi Veri Vniversum Vivus Vici」,他把這句話鑲刻在了自己的梳妝鏡之上,這句話的意思是「憑借真理的力量,我,有生之年,得以征服整個宇宙」,這句話每個單詞的首字母都以「V」開頭,它向來被認為是浮士德的名言,但其實它是臭名昭著的英國神秘主義者阿萊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的口頭禪。

除此之外,原著漫畫中,「V」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杜文·品欽(Thomas Pynchon)的長篇小說【V.】,這本書不僅名字叫「V」,而且它的故事中有著現實與歷史兩條不同的時間線,最終書中主人公們對物化世界的抗爭使得兩條時間線殊途同歸,匯聚到一起,構成了字母「V」。書中故事蘊含的精神與「V」的理念恰好契合。

「V」所崇拜向往的強權抗爭者蓋伊·霍士死於11月5日,因此他選擇一年後的11月5日炸毀英國國會大樓作為抗爭的標誌,期望借此帶給民眾以信念和力量。

11月5日,這兩個數碼,如果放在時鐘上,指向11的時針與指向5的分針也將形成一個「V」字,因此「V」選擇11月5日炸毀國會大樓還有著這第二重含義。

在原著漫畫中,「V」總是喜歡用鋼琴自彈自唱一些古典老歌或民謠,透過歌詞諷刺當權者與社會風氣,而這些曲目如果在五線譜上將各音符點對點進行相連,都會形成字母V。

電影裏其實也暗中采用了同樣的手法,影片中的很多音樂都是邀請的作曲家特意創作的原創曲目,因此在音樂裏也暗藏了與漫畫中相同的元素。在艾維躺在牢房裏閱讀瓦萊麗信件時出現的鋼琴獨奏曲,或者是「V」推倒多米諾骨牌形成一個大大的V字時的背景音樂,如果將這些主題音樂的五線譜音符相互連線,也會形成一個個字母「V」。

此外,只要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影片中出現的「V」元素可謂是數不勝數,不勝列舉,甚至就連艾維被警察打傷後,額頭上留下的疤痕都是V的形狀。

在「V」與艾維首次見面時,他向艾維介紹自己的獨白也是以「V」字開頭和結尾。並且他自我介紹說出的短短五句話中,卻包含了四十九個以「V」開頭的單詞,可謂是「V」對自己最完美獨特的寫照與剖白。

「V」的暗影畫廊(Shadow Gallery)裏收藏著諸多繪畫、書籍、音樂,然而這些物品都是集權政府「新秩序」嚴禁民眾私藏的違禁品,因此這也是暗影畫廊名字的由來。

由於「北方之火」的集權政府采取高壓統治手段限制言論自由,禁錮民眾的思想,故而一切凸顯個性與可能激發民眾獨立思想、意誌的藝術相關物品都被政府視為違禁品,一律遭到封存或銷毀,政府一旦發現民眾私藏這些物品,相關違法者將會立刻被裁定為重罪,並遭到極刑。

可是「V」代表了向集權政府抗爭的覺醒意識和先鋒人物,是自由意誌與獨立思想的象征,因此他的暗影畫廊中收藏了大量被政府視為眼中釘的藝術品,以此向他心中的恐怖政權與墮落制度表達反抗到底的決心。

在暗影畫廊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國現代前拉斐爾派著名畫家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夏洛特夫人】(The Lady of Shalott)、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青春期】((Puberty)、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代表畫家提香·韋切利奧(Titian Vecellio)的【酒神和阿裏阿德涅】(Bacchus and Ariadne)、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尼德蘭細密畫家楊·凡·艾克(Jan Van Eyck)的【阿諾菲尼的婚禮】(The Arnolfini Portrait)和【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Bride)、英國浪漫主義版畫家威廉·比歷克(William Blake)的【上帝創造亞當】(Elohim Creating Adam)等等不計其數的世界名畫珍品。

電影開篇,「V」在艾維面前炸毀了稱為「老貝利」(Old Bailey)的英國中央情報法庭和正義女神像,拉開了整個故事的序幕,也完美還原了漫畫原著中的相同場景。

「V」之所以選擇炸毀「老貝利」,代表他正式向「北方之火」的集權政府宣戰,而毀掉這個政府重要的地標性建築則有著向強權抗爭的標誌性象征意義。

除此之外,他特意選擇先炸毀建築上的正義女神像,是因為此舉對「V」個人而言有著特別的含義。

「V」在成為「V」之前,曾無比崇拜與篤信著代表法律與公理的正義女神,將其視為守護人民的典範。然後隨著「北方之火」的掌權,正義女神所代表的法律和制度便開始完全倒向了集權政府,成為了集權政府實作恐怖統治的重要工具。直至此時,「V」才發現,原來正義女神象征的法律和制度從來不曾有過自由意誌,也從未對人民忠誠過,她不過是當權者手中的利劍,誰掌權都能夠以保護民眾的名義肆意利用她,而她卻從未代表過普羅大眾的利益。為了解放民眾遭到禁錮的思想,釋放人們在高壓統治下被長期壓制的勇氣,「V」選擇首先炸毀這個舉著「正義」旗幟迷惑人們的權力吉祥物,作為自己追求獨立思想與自由意誌的宣言。

「V」在BTN電視台提前向公眾預告自己將於次年11月5日炸毀英國國會大樓,也有著與炸毀「老貝利」相似的期望和意義。

選擇摧毀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政權建築,其象征意義猶如激勵世人奮起抗爭的宣言與號角,將喚醒那些沈睡麻木的民眾,給予人們勇氣和力量。當響應的人們形成了浪潮,改變世界的腳步也就將不可阻擋。

影片中多次出現了1934年版經典影片【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1934)的相關畫面,這是「V」最喜歡的電影。

實際上,【V字仇殺隊】的電影情節與大仲馬的這部經典小說【基督山伯爵】非常相似,兩個故事都圍繞著從監獄苦難中逃脫的人物展開,他們逃離黑暗的牢獄世界後,試圖向所有應為他們牢獄之苦負責的人復仇。

然而在【V字仇殺隊】中,當復仇的火焰從「V」身上一次次爆發後,他漸漸發現復仇並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自己的苦難並非個人恩怨造就,而是眼前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權力與制度所導致,這讓「V」幡然醒悟,他找到了新的道路——只有喚醒沈睡的人民,帶領大家一起向這個畸形的強權政府、扭曲的制度系統反抗,還大家以思想、權利與勇氣,才能真正拯救改變這個原本屬於人民的世界。

如果仔細觀看完這部影片,你會發現電影的故事中,「V」和艾維之間有著一種宛如對稱般的雙重性,這讓兩人這段最重要的人生中充滿了仿佛宿命般的默契。

在電影的開場部份,「V」和艾維在深夜出門前的同一時間,都坐在梳妝鏡前精心整理著自己的容妝,鏡頭甚至從「V」的面前,穿過了兩人的鏡子,來到了艾維的面前,暗示兩人的命運早已註定相連。

故事中兩人都遭到了毀容,「V」在大火的灼燒中傷痕累累,而艾維額頭上則留下了V字形的疤痕,頭發也被剃光了。

「V」從火焰中覺醒,看清了自己的前路,象征著復仇與淪陷;艾維則是在暴雨中獲得了重生,領悟了自己的道路,象征著寬恕與重生。

影片結尾以「V」的死去結束,預示著仇恨與苦難的終結,為艾維最終獨白中的寬恕留下了繼續成長的空間,讓她與這個國家的人們再次獲得了重生。

電影的結局中,當人們紛紛摘下臉上的面具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張面容中包含了那些已在電影中死去的人物,此刻他們再次站在了迎接未來的人群之中,其中包括了戴眼鏡的女孩、哥頓·迪特歷克、瓦萊麗和她的愛人露絲。

這一幕表明了以他們為代表的犧牲者們所進行的抗爭事業和革命記憶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繼續滋養激勵著後來更多的人們。

請原諒本人的癡愚,我始終認為這部影片或許是由於過於暴力血腥的動作表現場景才遭到封禁。但畢竟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不同的哈姆雷特,看到下面的劇照和對白,或許你會對這部影片被封印的原因找到屬於自己的不同答案。

值得順便一提的是,「V」在約旦塔上向全英國民眾發表的那段宣言,完美復刻了漫畫中的相同情節與場景,堪稱影片的點睛之筆和第一幕高潮。

他在宣言中所說的話,相信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聽到後,都將不分國度、不分語言、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同樣感到發人深省、振聾發聵。

最後,我想用故事中瓦萊麗那封信中的文字來為這篇影評收尾,正是這封信同時改變了「V」與艾維的人生。

盡管影片已經最大程度還原了漫畫原著中瓦萊麗在信中的一言一語,可我依然想采用原著中瓦萊麗的原話來講述關於她那段令人心碎又教人領悟的故事,希望以此來總結這部影片的核心,也希望看到這篇影評的人們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個講述「V」的故事,以及它曾帶給我們的感悟與思考。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請相信我。我無法說服你相信這不是他們的詭計之一,但我不在乎,我就是我。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愛你。
我僅有一支小鉛筆,小到他們無法察覺。在內心深處我仍是個女人,或許我沒有機會再寫些什麽了,所以這是一封涵括了我一生的長信,也是我僅有的自傳。上帝啊,它居然寫在衛生紙上。
我出生在諾定咸,也在那裏長大,那裏經常下雨。我透過了11年級的考試,順利升入女子文法學校,我想成為一名演員。
在那裏我邂逅了第一位女友。她叫莎拉,她14歲,我15歲,但我們都在沃森小姐的班裏。她的手腕,她的手腕非常迷人。我坐在生物實驗室,盯著玻璃瓶中的兔子標本出神,赫德先生說這只是每個人必須跨過的青春期騷動…… 莎拉跨過去了,可是我卻沒有。
1976年,我不再偽裝,我把一個叫克麗斯汀的女孩帶回家見我父母。一周後我搬去了倫敦,到戲劇學院上學。母親說我讓他們傷透了心…… 但是坦誠相見不也很重要嗎?這太自私了嗎?雖然它並不值錢,卻是我們僅有的。
這是我們擁有的最後一寸領土…… 但在那小小的一寸裏,我們是自由的。
倫敦,在那裏我擁有過美好時光。1981年,我反串了【灰姑娘】中的丹蒂尼,這是我的首次登台。聚光燈後工作人員來來往往,世界看起來如此迥異又匆匆碌碌。它如此激動人心,卻又令人如此孤獨。夜晚降臨,我流連於一家家夜總會,卻依舊形單影只,得不到關心與溫暖。
我看過無數動人的場景,卻從未感到共鳴,有那麽多人只是想成為矚目之人,那是他們的人生,他們的渴望,他們口中談論的一切,而我想要的卻不是這些。
不久後,我的表演得到了賞識,我得到了幾個電影裏的小角色,然後接到的影片越來越大。1986年,我主演了【鹽田】,雖然叫好不叫座,但我遇見了露絲,我們彼此相愛。
我們開始了同居生活。情人節她會送我玫瑰。上帝啊,我們曾擁有過那麽多。那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1988年,戰爭爆發了,此後再也沒有了玫瑰,所有人都一樣。
1992年,新黨派上台後,開始圍剿同性戀者和任何異見者。露絲在出門添置食物時被他們帶走。
他們為何如此懼怕我們?
他們用煙頭燒她,逼她招出我的名字。她簽了一份聲明,說是我勾引了她。
我不怪她。天哪,我愛她,我不怪她。
但她卻責怪自己。她在牢中自盡。她無法忍受背叛我的內疚感,無法原諒自己放棄了她的那最後一寸。噢,露絲。
他們很快將我逮捕,他們告訴我,我參演的所有影片都將被燒毀。他們剃光我的頭發,把我的頭按進馬桶,拿女同性戀開玩笑。他們把我關起來,在我身上用藥實驗,我已經感覺不到我的舌頭了,我已說不出一句話。
另一位被關押的同性戀者麗塔在兩周前去世了。我想著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
沒想到我的人生竟會在這樣一個可怕的地方結束,但曾有過那麽三年,我擁有許多玫瑰,也活得問心無愧。
我會死在這裏。我的每一寸都將腐爛消亡…… 除了一寸。
那一寸。雖然微小,脆弱,卻比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值得擁有。我們永遠不能失去、出賣或者放棄它。我們永遠不能讓他們奪走它。
我不知道你是誰,男人還是女人。我將永遠無法見到你,我也無法擁抱你,陪你一起哭,與你一同醉。但我愛你。
我希望你能逃離這個地方。我希望到時,世界有所改變,生活變得美好。終有一日,人們能再次聞到玫瑰的芳香。
我多麽希望能夠親吻你。
署名:瓦萊麗

其他一些回答,歡迎評價探討:

1W贊回答:

如何評價電影【師父】?

【午夜兇鈴】系列電影講的到底是什麽故事?

如何解讀【咒怨】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單純是為了嚇人嗎?

8千贊回答:

如何評價電影【守望者】?

4千贊回答:

一部電影會失傳嗎?

如何評價古裝喪屍韓劇【王國】(Kingdom)?

看電影1000部以上,是種什麽體驗?

3千贊回答:

電視劇【甜蜜家園】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如何評價電影【X 戰警:天啟】?

如何評價漫威電影【美國隊長 3】?

2千贊回答:

如何評價【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在科幻電影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

1千贊回答:

電影【咒】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中,男女主真的是 100% 合拍的靈魂伴侶嗎?

電影【教父】中有哪些易被忽略卻令人深思的小細節?

【星際大戰】系列的最佳觀影順序是什麽?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是想傳達什麽?和茨威格又有什麽關聯?

你看過的電影裏最絕望的死法是什麽?

其他一些特色類回答:

B級片和cult片的本質是什麽?如何界定兩者?

動畫裏有部份成人題材,往往反映某些哲學思考或人性現實,為什麽會有這種類別動畫的存在?

【羅曼蒂克消亡史】中有哪些值得留意的細節?

是哪部電影開創了喪屍片的先河?喪屍片盛行的原因又有哪些?

如何評價恐怖電影【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

電影【閃靈】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有哪些嚇死過人的鬼片?

跪求漫威大咖們總結一下漫威宇宙觀看順序。請總結所有電影電視劇,並按情節發展時間排序,別按上映時間排。?

有什麽好看的賽博龐克風電影?

有哪些蒸汽龐克風格的優秀電影?

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美術指導」的工作職責是什麽?他們具體需要幫助劇組完成什麽工作?

恐怖電影【靈媒】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命運石之門】除了遊戲和動畫外還有哪些衍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