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中國有沒有像血戰鋼鋸嶺之類引起轟動又寫實的電影大作?

2017-01-20影視

很長時間以來,國內的年輕觀眾們對於國產電影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這種感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透過國外各種類別的影片來和國產電影對比,其中經常被提起的莫過於戰爭片。為什麽【集結號】,【八百】等影片會在上映的時候掀起軒然大波。原因就在於國內的年輕觀眾們普遍認為國產戰爭片不能看。不能看的主要原因在於國產神劇太多,大大拉低了國產戰爭影視作品的整體質素。且神劇大多是帶著主旋律面具的糟粕,以至於國內年輕觀眾對於國產戰爭片的認識越來越狹隘,後續,被【集結號】,【八百】等電影吸引也就不足為奇了。

拋開那兩部電影的整體創作思路不談,為什麽國內觀眾普遍認為國產電影在戰爭片領域做的不好呢?原因還是在於價值觀體系的認識。常年接受西方電影,尤其是美國大片中,戰爭片潛移默化洗禮之下,國內觀眾對於戰爭片的認識就逐漸的平面化了。他們的認知中,只有將戰爭同人性結合起來才是絕佳的展現形式,任何宏大的敘事反倒被鄙夷。然而真正的戰爭,本身就無法避免宏大敘事,如果因為鄙夷而將其拋開不談,那對於一部戰爭片的公平論斷也就無從談起。

說這麽多為的就是引出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系列電影【大決戰】,這是國內電影史上數一數二的戰爭電影,本片規模之大,投資之高,演員陣容之強大實屬罕見。在中國電影史上,尤其是戰爭片領域,【大決戰】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而且大概率後無來者。這樣一部兼具史詩氣質的歷史題材戰爭片,卻並不為國內影迷們熟知,這就有點遺憾了。

【大決戰】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在抗擊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的內戰時期的戰略反攻階段,發起的三大戰役,因此,本片分別劃分為【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統稱為大決戰,同時這也是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決定性戰役,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徹底的失去了與共產黨抗衡的能力,蔣介石也因此敗退台灣。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影視作品,而這樣的影視作品如果給西方人拍,那一定會將目光聚集在人性關懷而忽視其整體性與戰略性。這是西方對於戰爭電影的一種特色理解,但這種特色理解卻不能被當作戰爭電影的總體核心。戰爭本身就是一個因小見大,因大見小的整合。任何形式的單純的小,或者是單純的大都不是完整的戰爭電影的表新形勢。這一點可以肯定。

那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氣勢恢宏的【大決戰】屬於一部怎樣的戰爭電影呢?這是一部宏大敘事的戰爭片,但卻沒有將目光完全的放在單純的大場面上面。作為一部建黨七十周年的紀念性質的作品,本片系統且全面的分析了解放戰爭時期的這三場重大意義的戰役的決定性作用。為什麽會有這三場大戰役,在這三場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的統帥們是如何謀劃的,具體的每一場戰役時如何進行的,上至指揮官,下至普通的戰士,他們在這場戰役中分別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參加這三場戰役的普通民眾們都有什麽感觸,同時,敵方人員,國民黨的指揮官,普通的士兵們都帶著什麽樣的心情去看待,去參加這三場戰役的。

從上述各方面,本片給出了非常全面客觀的答案,雖然本片屬於紀念性質的電影,但不同於以往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旋律影片單純的表達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的英勇神武,從而弱化國民黨軍官以及士兵的孱弱。本片全方位的分析了三大戰役的起因經過結果,且事無巨細的分別從民眾,敵我雙方等三個視角全景展現了這三場戰役中,所有人的認知變化,這一視角,堪稱一絕,且今後少有作品能居其上。

從敘事上說,本片難找到敵手,從規模上講,本片更是空前絕後。作為獻禮片,本片采用的是多位導演組團拍攝,因此,【大決戰】系列的每一部都不會流於導演個人的主觀情緒當中,這一點,老版的【三國】就已經證明了。而且本片在拍攝期間,當時的軍隊給予了最佳的待遇,不僅僅派出了解放軍軍官參與拍攝,而且動用了當時能呼叫的各類軍事資源。

如果這些還不能讓很多影迷感覺到震撼的話,那麽片頭的題字就是最後的撒手鐧了。在鄧公的關懷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為本片的片頭題字,這個榮譽放在現在幾乎不可能。而成片上映後,鄧公評價本片內容真實可信,拍的不錯,這更是一個電影人最高的榮譽。如果這些都不能被認為是國產戰爭電影的巔峰榮耀的話,那麽對影迷們評價戰爭電影的衡量標準就會被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我們曾經有優秀的戰爭片,但為何卻沒有影迷真正的為其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