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更深刻地理解【攻殼機動隊】?

2015-11-19影視

(本答涉及部份劇透)


【攻殼機動隊】(後面都簡稱【攻殼】),英文名叫【Ghost in the Shell】。 確切來說它不是一部動畫,而是像【復仇者聯盟】和【海賊王】那樣的,擁有從漫畫、電影、TV版、OVA等一系列作品的總稱。


你不知道【攻殼】沒有關系,但肯定現在滿街的真人電影地鐵廣告了。

早在2008年,夢工廠和史帝芬·斯皮爾伯格就看上了【攻殼】,並且竭力爭取到了【攻殼】翻拍的版權,開始準備拍攝同名真人版的電影。

但是令粉絲們抓狂的是,這一等就是8年。電影的開拍由於各種原因一拖再拖,終於在2016年初開始制作,並定於2017年4月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對,沒錯,就是這幾天。

如果你看電影版的宣傳短片,第一印象肯定是:

哇噻,又是一部科幻題材的好萊塢動作大片。

穿著緊身衣擁有S身材的女特工單挑各種黑勢力,從恐怖分子一路打到裝甲戰車。 而且那個女特工還是黑頭發版的「黑寡婦」,還會幾乎全裸出鏡?

真人電影版的女主角由性感女神斯嘉麗·莊遜主演,訊息一公布就成為了電影版的一大看點。

然而真相是,在這些官能刺激的表象下,【攻殼】其實是一部極其燒腦的作品。 而我這次寫的這一篇,正是想帶著大家進入【攻殼】的燒腦世界。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

我們不妨從作品的名字開始講起:

「攻殼機動隊」是直接挪用的日語,意思是「裝甲機動防暴警察」。 表面上來看,故事的主線也的確在講述擁有機械身軀的女主角草薙素子帶領同樣由機械軀體組成的超級特工戰隊「公安九課」,執行各種消滅犯罪的特殊任務。

這種把血肉之軀經過有意升級改造而成的軀體在【攻殼】裏叫「義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 「義體」在【攻殼】的世界裏變得極其普遍,甚至出現了除了大腦和記憶,全身都由機械構成的「全身義體人」。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連腦部都是電子化的,移植的只有記憶和被稱為「Ghost」的靈魂。

作者從最開始就給【攻殼】的英文名【Ghost in the Shell】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所謂「裝在殼裏的Ghost」,就是指「義體」裏的靈魂。

如果全身都是機械,那我還是人類嗎?

如果連記憶都是數碼化的,那我還活著嗎?

如果一個機械人能宣稱自己擁有記憶,那我們又應該把它視為人類嗎?

隨著【攻殼】劇情的展開, 這些原來只會出現在哲學課本裏關於靈魂和肉體,關於技術和社會的話題,都得到生動的展開和探討。

而素子最終發現, 這個「傀儡師」竟然是從政府秘密情報部門偷跑出來的機器人程式。 這個機器人程式因為不斷連線網絡不斷前進演化而最終擁有了自我意識,它偷跑出來故意讓素子和九課抓住是想獲得庇護,宣示自己作為人的自主權利。

我們作為生活在2017年的人,如果不是在過去的2016年剛剛發生了「AlphaGo」橫掃圍棋界這樣的大事,如果不是霍金、馬斯克等科技大牛不斷發出對人工智能超速發展的警告,很多人還會覺得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是天方夜譚。

然而上面這些劇情和截圖,出自1995年的【攻殼】電影版。而【攻殼】最早的漫畫作者,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1989年就開始連載。1989年,相信不少讀者還沒有出生呢。

【攻殼】作為科幻作品的其中一個偉大之處,正在於超乎尋常的前瞻性, 士郎正宗當年的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劇情,正一步一步成為我們當下的現實。


「科技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是這句話的含義卻在【攻殼】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1995年的電影版裏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配樂【謠】。

這首帶著濃厚禪宗神秘主義色彩的配樂,夾雜了鐘聲、鼓點,和經文般的吟唱,整首曲子所呈現的是一種【空】和【靈】的氛圍。

是的,這就是宗教。

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宗教似乎從我們一出生開始,就代表著落後和無用。煞有介事的儀式、逢年過節的禮數、自我安慰的手勢、不懂科學的愚蠢又或是老人家最後的寄托…… 然而,宗教不僅僅是指佛教或者基督教或者印度教,宗教關乎的是信仰的問題。

信仰和人生的意義是強烈地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我們觀察很多創業者的想法,會發現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否則為什麽不炒股炒房呢?創業者相信,透過創業,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的產品,滿足很多人一直在期待被滿足的需要。

創業可以透過破壞性創新打破壟斷,讓經濟和社會朝著不斷更新的狀態發展。這一整套的故事和觀點,構成了追求創業的意義、方法和自我認同。因此,創業在當下逐步具有了「準宗教」的特點。

信仰,就是你對世界理解的總和。

那麽,如果你生活在【攻殼】的未來世界裏,肉體不朽,人機難辯,你的信仰又會是什麽?

【攻殼】這段充滿禪宗意味的配樂【謠】,配合的是主角草薙素子的「義體」逐步組裝和「生成」的全過程。


從滿布金屬零件的骨骼,到最後光滑透亮的裸體,這並不是簡單的福利,而是對機械美學與人體美學之間張力的展示。

無獨有偶的是,當年的文藝復興, 正是透過對人體結構的發現和展示來沖擊舊有的宗教權力禁錮,來喚醒人們對自我的關註和發現。 (如果你還記得達芬奇舉世聞名的【維特魯威人】)

所以【攻殼】裏對草薙素子身體的展示,也不是現在賣肉番裏的巨乳或黑長直,而是非常有意地去展現精確的人體結構,比如略帶彎曲的小腿,突出的背部三角肌等等。 這種細致的精確所造就的人體美學,又與精密零件的細致刻畫所構成的機械美學形成張力,最終在主角草薙素子身上交匯融合在一起。

草薙素子這個角色,與其說是美女特工隊長,不如說是人類和機械的雙重巔峰。

(此處劇透) 如果看過所有動畫版內容的粉絲就會知道,素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隱藏設定:

她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身義體人」。因為雙親遭遇車禍,還在母親子宮裏的素子在離留之際,被移植到了機械軀體裏。 所以她從來到世界上的第一刻開始就沒有自己的「肉體」,機械軀體就是她的肉體。

想象一下,如果從一出生你就在打角色扮演的電子遊戲,而且從來沒有結束過,沒有從遊戲回到現實吃飯睡覺上學。那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

然而,科技和網絡的發展讓我們越來越趨向這種人生體驗。用教育專家的話來說: 「現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裏有虛擬感,在網絡世界裏有現實感。」


巨大的飛機,以香港為藍本的高樓森林,茂密得像枝葉的廣告牌。這種現代城市的壓抑感,對照的是網絡虛擬世界的寬廣、無限和暢快感。

如果說換頭換身不是人人都能負擔的奢侈消費,那麽上網打遊戲不已經是人人參與的「全身義體」了嗎?

這不是什麽細思極恐,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技術極權和陰謀政治

而在這種科技高度發達,機器人可以幫忙做任何事情, 手腳斷了也能輕易更換成機械的未來世界,人類就獲得幸福了嗎?

很可能並非如此樂觀。

雖然技術進步了,社會發展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身處其中的人就一定能獲得快樂和自由。 如果說20世紀以來,對人類個體生存和自由最大的威脅是極權主義,那麽【攻殼】描述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另一種可怕危機: 技術極權

現在我們說的極權,主要指的是一種混合了過渡膨脹的政治權力和官僚系統的政治體系,主要後果是個體活在恐懼、不安和失去自由又無力反抗的痛苦之中。這種自由既是行動上的,也是思想上的。

技術極權則稍有不同。技術極權的「邪惡大boss」不再是政府政黨或者被崇拜的領袖, 而是由資本和技術構成的龐大的控制體系。

道理其實不難懂。既然把肉體換成了機械軀體,那麽這個機械軀體肯定是某個公司生產的產品。在身體「升級換代」的背後,是把各種的介面、標準都交給了這些公司和資本。哪怕「義體」是免費的,可是保養維護可不是隨便自己能做的。而一旦進入了這種狀態,所有的自由也就掌握在了擁有技術的人或集團那裏。

這就是所謂技術極權。

如果覺得難以理解,不妨想想微信。

微信已經掌握了你幾乎所有資訊的入口。 它掌握了你的通訊錄和朋友關系網絡,它掌握了你的銀行卡,甚至越來越多的套用以微信平台為基礎後,它掌握了你的血壓,掌握了你家裏的電器開關。

所以如果微信進行升級並廢棄舊的版本,你只能跟著升級。

表面上,微信是一個不斷讓你各種工作和生活更方便的工具。 但事實上,當你發現你不認同微信的一些邏輯或者做法,你跳出、拒絕或選擇的余地已經幾乎沒有了。 如果這個工具真的只是用來聊天的還好,問題是,當你生活的每個環節都依賴這個工具的時候,它就不是微信,而是事實上的「政府」了。

這不是技術極權是什麽?

更可怕的是, 技術極權是一種幾乎沒有辦法反抗的更終極意義上的極權。因為技術和程式碼的力量超越了肉體的局限。 如果說宣傳部的審查命令還能透過賄賂來通融,也有人在執行的時候傳遞速度慢、標準不一,留下空隙;那麽,技術的套用則是無差別和不講理的。

比如某黨要傳播領導人思想還需要開會,還需要強調學習會議精神;而如果微信想讓某種東西永遠從互聯網上消失不被提及,卻只需要改幾段程式碼然後釋出。 數十億網民就全部自動無條件接受了。

當然,人類社會也可以制訂法律或用其他的手段來約束這種技術極權,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技術對我們自由和生存重大的侵蝕和挑戰,不明白已經失去的或即將失去的自由,那就永遠不可能從中孕育出抵抗和行動。

而這一點在【攻殼】裏是透過草薙素子和「公安九課」追求獨立和正義的過程不斷描繪的。

雖然是政府的特務機關,但是從課長九鬼荒卷,到被稱為「少佐」的草薙素子,在調查和行動的時候,始終不是單純地聽從於政府或命令。

相反,當他們發現犯罪的蛛絲馬跡甚至指向官員和政府的時候,會一邊與來自上方的官僚壓力周旋,一邊爭取時間查出真相然後先下手為強。

可以說,這種對獨立式正義的追求,才是整個「公安九課」霸氣又炫酷的魅力所在。

全身機械和壓倒性的武力,並不是英雄的本質特征(很多變態和科學怪人也是全身機械啊),而這種出入戰場和權力場都遊刃有余的駭客戰士,卻正是處在技術極權奴役下的人民最希望出現的獨立力量。

這一點不是我的妄想,如果我們觀察【攻殼】裏的「犯罪」,就會發現有趣的特點。

因為這些「犯罪」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是政治陰謀。

(此處有劇透) 比如第二季的TV版裏,看似恐怖活動的「個別的十一人」刺殺行動, 最後竟然是一小撮官僚為了解決難民問題而想出來的嫁禍和屠殺的方案。 而在劇場版「S.A.C. Solid State Society」(又叫「晶體管社會」)中則是面對老齡化的社會, 有人想出了誘拐兒童,洗腦後過繼給無後的老人的可怕手法。

這兩個案件,都是到了最後關頭才勉強被主角們識穿和挽救。最令人心寒的是,提出並實施這些犯罪的政府官員都振振有詞:

策劃滅絕難民計劃的合田認為這是國家擺脫難民包袱,讓國家重新走向繁榮的唯一辦法。

而「晶體管社會」的設計者質問素子,把兒童從虐待他們的父母那裏解救出來,然後讓無後代的老人家拿出遺產,給予這些孩子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日後為國家做貢獻,這樣的三贏有什麽錯。

事實上,這種邏輯的政治討論經常充斥在當下的現實裏。 只不過【攻殼】把很多政治家敢想不敢做的事情,模擬了一遍。

(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就預想到了難民問題,作者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這種想法不是政治家的瘋狂,而是普通人也有的想法,是人性的一種。(如果不以為然,可以開啟我們的軍事論壇和世界政治新聞,遍地都是這種論調)只要結果對自己有利,或者結果對某個集體有利,那麽這種處理就是對的。 我們可以把這種思考方式稱為「結果主義政治」。而這種顛倒黑白又不乏支持者的陰謀,正是「攻殼機動隊」撥亂反正的焦點。


塔奇克馬和陀古薩

最後要給大家介紹看【攻殼】最不容錯過的兩大萌物:塔奇克馬和陀古薩。

塔奇克馬是九課研發的人工智能思考戰車。平時會作為交通工具和配合作戰為隊員們提供火力支援。

塔奇克馬有不同的版本,從早期說話有點結結巴巴的紅色和綠色,到後期最終成型的藍色版。

塔奇克馬不僅有一台,而是有很多台。 他們每一台都有獨立的人格(甚至有名字)那麽他們可愛到什麽程度呢?

雖然老夫不是蘿莉控,但是看著這樣手勢和這樣的童音,還是招架不住啊啊啊。

如果說素子是探索人類機械化的後果,那麽塔奇克馬就是反過來,當機械逐步擁有智能的時候,會表現出怎樣的人性和可塑性。

有趣的是,塔奇克馬逐步長大的過程,卻是一種越來越像小孩子的過程。 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好奇心,會貪玩,會吐槽,也會替人著想。

如果說【攻殼】不全是陰暗和嚴肅的劇情,基本上就是靠塔奇克馬來盤活。因為太萌太受歡迎,制作方甚至專門推出了名為【塔奇克馬的日常】的小劇場。

另一個不容錯過的是陀古薩。

他原來只是一個普通刑警,被草薙素子挖掘以後特地調到了九課。在「全身義體」幾乎成為標配的九課,身體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機械改造的陀古薩是戰鬥力最低的一個,也是最後才入隊的「新人」。

每次戰鬥都被虐到懷疑人生的陀古薩曾經問素子,為什麽要他這樣一個廢柴入隊? 素子的回答是,保持隊伍的多元性很重要,再厲害的東西也會因為過於單一的很容易滅亡。

也不知道是不是素子慧眼獨具,每次案件,陀古薩總能在最弱雞的條件下,找到關鍵的蛛絲馬跡,成為破案關鍵。然後在即將被滅口掛掉的時候,看著趕來的少佐和巴特,一副「你們真的不是故意虐我的吧」的表情。

或許,顧家好男人的陀古薩, 代表的是人類保有肉體的價值,以及以柔克剛的希望所在。 陀古薩的呆萌和塔奇克馬的純萌,構成了【攻殼】獨特的風景線。

總的來說,【攻殼】從劇情、思想深度到畫面和制作都水平極高,而且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部部頂尖。

它繼承了科幻小說的核心精神和核心追問: 「科技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麽?」、「人類要追求的是怎樣的未來?」

精細的機械,超前的特效,豐滿又獨具魅力的人物性格,撲朔迷離又步步緊扣的劇情,都是這部動畫優秀的保證。

圖片!

如果你想領略【攻殼】真正的魅力,我建議你看真人電影之余,必須看看之前的各大動畫版。



作者:涼意 @ 有點涼意 - 知乎

原文【技術極權與政治陰謀,攻殼的正確開啟姿勢】為NGOCN原創,正選於NGOCN微信公眾號(ID:ngocn05),如需轉載,請發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獲取授權。

關註NGCON,公益視野大不同。點選關註NGOCN知乎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