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勞拉的【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到底講了什麽?難道大部份電影都是故意以男性視角去拍攝的嗎?

2019-06-05影視

1975年第3期【銀幕】( Screen )雜誌上面發表的勞拉·穆爾維(Laura Mulvey)寫作的【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引起了電影理論界的矚目,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一篇經典的女性主義電影理論文章。

這個回答主要是簡單梳理一下勞拉·穆爾維的這篇文章的邏輯思路。

在【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這篇文章裏, 勞拉·穆爾維采用的理論資源是對電影研究影響深遠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發明的「精神分析法」 ——

本文旨在使用精神分析法 ,去揭示那些預先存在、並在個人主體和塑造它的社會機制之內發生作用的運作方式,是在何處並怎樣強化電影的魅力的。 [1]
精神分析理論在這裏被挪用來作為一種政治武器,以便闡明父權社會的無意識怎樣建構了電影的形態。 [2]

在勞拉·穆爾維看來,「 精神分析理論至少可以促進我們對現狀以及我們仍然身陷其中的父權秩序的理解 [3]

透過對精神分析的運用, 勞拉·穆爾維先是分析了菲勒斯中心主義(phallocentrism)的悖謬,探討了父權制下對於女性形象的塑造 ,從而得出結論——

女人在父權文化中是作為男性的另一個能指,被象征秩序所約束。 而在這一秩序中,男人可以透過把他們的幻想和成見強加於靜默的女性形象上,透過話語的命令維持他的幻想和成見, 而女性卻依然被束縛在作為意義的載體而非意義的創造者的位置上。 [4]

在序言的第二部份「解構快感作為一激進的武器」 [5] 裏面, 勞拉·穆爾維開始對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進行批判,鞭辟入裏地探討了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將女性形象放置在父權話語裏 ——

無論好萊塢怎樣試圖變得具有自我意識和反諷意味, 它始終把自己局限於一種反映電影主導意識形態觀念的、規範的場面排程之內。 [6]
好萊塢風格(包括一切處於它的影響範圍之內的電影)的魔力,充其量不過是來自它對視覺快感的那種技巧嫻熟和令人滿足的控制,這顯然不是唯一的,但卻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無可爭辯的是,主流電影把色情編碼加入了主導的父權秩序語言之內。 在高度發展的好萊塢電影中,只有透過這些編碼,那些異化的主體(在其假想的記憶中,他已經被失落感、被幻想中對潛在缺乏的恐懼所撕裂)透過電影形式之美和對自身造型的迷戀,才得以找到一絲滿足。 [7]

在這部份,勞拉·穆爾維也表明了自己的鮮明的寫作目的和鮮明的立場——「據說,對快感或美進行分析,就等於摧毀它。這正是本文的意圖。 那迄今仍代表著電影歷史制高點的自我滿足和自我強化,必須受到攻擊 [8]

在文章的第二部份,勞拉·穆爾維首先探討了電影提供的諸多快感裏面的重要一個——「 其一是窺視欲(scopophilia) [9] 。勞拉·穆爾維從電影自身的造夢機制以及電影院的環境來探討這種「看的快感」是如何生成 ——

但是絕大多數主流電影,以及其中有意發展出的成規,都描繪了一個極度封閉的世界。 它無視觀眾的存在,而是魔法般地展現出來,為他們創造一種隔離感,並激發他們的窺淫幻想。 此外, 觀影廳的黑暗(它也把觀眾們彼此隔絕)和銀幕上移動的光影圖案的亮麗之間的極端對比,這也有助於促進觀眾獨自窺淫的幻覺。 雖然影片確實是放映出來給人看的,但是放映的條件和敘事的成規卻給觀眾一種觀看隱秘世界的幻覺。除此之外, 觀眾在影院中的位置顯然抑制了他們的裸露癖,並把這種被壓抑的欲望投射在了銀幕上的表演者身上 [10]

在B小節裏, 勞拉·穆爾維開始論述電影是如何制造「對人形的著迷」 ——「電影滿足一種追求視覺快感的原始願望, 但它還進一步發展了自戀式的窺視欲一面。主流電影的成規將註意力聚焦於人的形體上。景別、空間、情節全都是擬人的(anthropomorphic) [11]

值得註意的是,在進行這一部份的論述的時候, 勞拉·穆爾維借助了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Jacques Lacan)的映像理論 ——

對於本文來說,重要的是這樣一個事實,亦即是一個影像構成了想象界的基質,構成了認知/誤認和認同的基質,以及由此構成了「我」和主觀性的第一次應和(articulation)的基質。這就是較早的對觀看的著迷(明顯的例子是看母親的臉)與原初的自我意識的模糊觀念之間產生沖突的時刻。由此,這就誕生了在形象與自我形象之間那種漫長的愛戀/失望。這在電影中得到了強烈的表現,並且引發電影觀眾愉快的認知。 [12]

在此處,勞拉·穆爾維還稍微用映像理論分析了一下「明星制」盛行的本質之一——

同時, 電影在創造自我理想方面的特點尤其體現在它的明星制度之中。 當明星們在表演相似與差異的復雜程式時(迷人的扮演著普通人), 他們既是銀幕在場的中心,又是銀幕故事的中心。 [13]

在第二部份的最後一節,也就是C小節,勞拉·穆爾維對之前的兩個小節的論述進行了總結和進一步的闡述——

第二部份的A小節和B小節闡述了傳統的電影情境中看的快感結構的兩個相互矛盾的方面。 其一,窺視欲,它是來自於透過視覺而使用另一個人作為性刺激的物件所獲得的快感。其二,是透過自戀和自我的建構發展起來的、它來自對所看到的影像的認同。 因而,用電影術語來說, 一個暗示著主體的性與認同與銀幕上的客體是分離的(積極的窺視欲);另一個則透過觀眾對於類似他的人的著迷與認知來要求自我和銀幕上的客體認同。 [14]

到了第三部份,勞拉·穆爾維開始深入探討女性形象在電影裏是如何被看、被凝視。 首先,勞拉·穆爾維提出自己的觀點——

在一個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在主動的/男性和被動的/女性之間發生分裂。 [15]

由此可以看出, 在勞拉·穆爾維的分析裏,男性的看是「主動的」,而女性的被看則是「被動的」。 在這種「不平衡」之下,在勞拉·穆爾維看來,「 決定性的男性凝視把它的幻想投射到相應風格化的女性形體上 [16]

在論述的過程裏,勞拉·穆爾維提到了 這種「不平衡」是如何推動著「敘事性電影」去構建敘事 ——

在常規的敘事影片中,女性的在場是被看奇觀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然而她的視覺化出現,往往會妨礙故事線索的發展,就在成為色情註視的時刻,凝固了動作的流程。於是, 這一格格不入的在場必須被整合進敘事的內聚力動力之中。 [17]

勞拉·穆爾維還犀利地指出女性在傳統影像裏的處境——

傳統上,被展示的女人在兩個層面上起作用: 作為銀幕故事中的人物的色情物件,以及作為觀影廳內觀眾的色情物件 ;因此,在銀幕兩邊的觀看之間存在著不斷變換的張力。 [18]
一個女人在敘事故事中進行表演,觀眾的凝視和影片中男性人物的凝視就巧妙地結合起來,而不會破壞敘事的逼真性。 因為在那一時刻,正在表演的女人的性沖擊力把影片帶入了它自己的時空以外的無人地帶。 [19]

在第三部份的B小節, 勞拉·穆爾維探討了「兩性分工」是如何影響了電影的敘事結構 ——

根據主導的意識形態原則以及支持它的精神結構,男性人物不能承擔性之客體化的負荷。 [20]
當觀眾與男主人公認同時,觀眾就把自己的觀看投射於其同類身上,亦即他在銀幕上的代理人,從而使男主人公對事態的控制權與色情觀看的主動權相結合,這兩者都提供了一種全能的滿足感。 [21]
男性主人公自由地掌控著舞台,這舞台是一種空間的幻覺,在那裏,男性主人公引導觀看,創造動作。 [22]

在第三章的C1部份, 勞拉·穆爾維進一步點出兩條關於更深層次問題的理解路徑,從而引出「戀物化」、「虐待狂」的影像敘事邏輯,解釋男性是如何在這種影像敘事邏輯裏去避免「閹割焦慮」 ——

這第二條路經,戀物化的觀看癖,塑造著物件的身體之美,將之轉變為自身即可滿足的某物。而第一條路經,窺淫癖,正好相反,它是和虐待狂聯系著的 :快感存在於對罪行的確定(立即與閹割聯系起來),透過懲罰或寬恕來對有罪之人施加控制和征服。這種虐待狂的方面非常適合於敘事。虐待狂要求一個故事,它取決於要使某種事情發生,取決於迫使另一個人產生的變化,取決於有頭有尾的線性時間之內一場意誌和力量、勝利/失敗的鬥爭。另一方面,戀物化的窺視欲也可作為僅僅聚焦於觀看的情欲本能,存在於線性時間之外。 [23]

到了C2小節, 勞拉·穆爾維結合著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和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兩位導演的具體作品去論述他們是如何透過編織敘事或認同的過程來展示「戀物」與「窺淫癖」。

在第四部份,勞拉·穆爾維對以上論述進行了總結、歸納,並且給出了理論和方法去挑戰傳統的、為父權秩序提供視覺快感的電影——

首先(也作為結束),窺淫—窺視癖的觀看是傳統電影快感的關鍵部份,它本身也可以被打破。 [24]

如果想要更深刻地理解勞拉·穆爾維的思想理念和【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建議去看一下勞拉·穆爾維參與創作的電影作品,從而去認識勞拉·穆爾維是如何透過電影實踐向「過去的」電影發出挑戰。

給自己的新書打個廣告

參考

  1.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2頁。
  2.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2頁。
  3.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3頁。
  4.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3頁。
  5.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3頁。
  6.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3頁。
  7.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3頁。
  8.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3頁。
  9.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4頁。
  10.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4頁。
  11.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4頁。
  12.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5頁。
  13.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5頁。
  14.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5頁。
  15.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6頁。
  16.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6頁。
  17.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6頁。
  18.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6頁。
  19.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7頁。
  20.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7頁。
  21.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7頁。
  22.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7頁。
  23.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28頁。
  24. ^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範倍、李二仕譯,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5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