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三國演義】中說張角是一個不第秀才?

2021-07-18影視

這說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年代,距離那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

在這一千年裏,中國社會雖然仍屬於封建社會,但是在很多細節上都已經發生變化。

所以對於羅貫中而言,很多事情與三國對不上很正常,其中問題也不止不第秀才這一點。

比如說我小學讀三國的時候一直分不清漢代有多少個州,不知道三國演義這個位面裏漢朝有多少州,因為我首先知道中原有九州,然後再看三國演義,就產生了迷惑的地方。

比如說劉備鞭打督郵之後投代州去了,這個代州是哪裏?好像沒聽說是九州之一。

再比如說碧眼兒坐領江東,座下有六郡八十一州,其實我知道他應該是八十一縣的意思,但當時我不清楚的地方在於,州是比郡大的行政單位,怎麽會突然又歸在郡一級下方了。

直到我高中開始參與網文寫作,開始搜集素材的時候,才逐漸明白過來。

漢代有十三州,各領數郡,但是隨著中央集權的發展,不斷的分設新州,使得州的地位不斷下降,到隋唐時期,從原本的第一級行政單位降低為第二級行政單位。

再到羅貫中生活的元明時期,州的地位進一步下降,成為第三級行政單位,地位相當於但略高於縣。

基於這種情況,羅貫中才會在書中說,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因為在他看來,州和縣就是對等的行政單位。

而秀才一詞屬於古今異義,我們現在的秀才指的是科舉考試中透過縣、府、院三級考試,進入縣學、府學的生員。

但在漢朝仍有秀才一詞,也是這個詞的出處,即優秀人才,基於察舉制選拔舉薦為官的人才,後避劉秀諱,改為茂才。

所以羅貫中使用秀才這個詞完全合理,畢竟當時的讀者也不能找出東漢末年冀州地區歷年秀才名諱這樣的實錘來反駁。

但是這個詞仍然有問題,問題在於不第兩個字。

不第的意思是科舉落第,那麽不第秀才中的秀才就應該指的是科舉考試中的秀才一詞。

而在羅貫中那個年代,給一個造反文人最有可能安排的背景就是科舉不第。

假如非要說是察舉制下的秀才,反而讀者們會疑惑是不是羅貫中寫錯了。

其實與羅貫中相比,現在的創作者是幸運的,考古工作者和歷史工作者為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讓我們比起歷史上任何一刻都離過去更近,互聯網的發展也讓我們更便利的獲取到各類資料。

與其糾結於一兩個時代局限導致的無傷大雅的問題,不如自己親自動筆,感受創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