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親歷康城電影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7-05-15影視

自2019年,也就是在那個還未被疫情席卷的世界,圍觀【寄生蟲】【痛苦與榮耀】等影片閃耀康城;行至今年,康城75周年,風影電影仍委派影評人鮫人河參與其中,為我們帶來前線的觀影報告。

本屆康城,我們推薦這些電影: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

導演: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


作為本屆康城首批亮相的主競賽電影,【柴可夫斯基的妻子】的精彩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也突破了觀眾對於一部傳記片的期望。

本片是俄羅斯導演謝列布連尼科夫( 【盛夏】【彼得羅夫的流感】 )的新作。關於柴可夫斯基的婚姻悲劇,坊間流傳無非是因為「同妻」問題,造成兩人的悲劇故事。但在本片中,導演完全聚焦於「同妻」安東尼娜,柴可夫斯基反而在片中戲份不多,在後半段甚至近乎於隱身。電影也在後三分之一進入高潮,成為一部真正的「大女主電影」。

安東尼娜的扮演者阿廖娜·米哈伊洛娃,表現非常出色,片中大部份鏡頭都聚焦於她。觀眾不由自主地對她共情,並慢慢代入這個角色。她所有的偏執與瘋癲都似乎是那麽合理,就像是經歷了一場來自十九世紀莫斯科的沈浸式交響曲,而交響曲的主調卻是壓抑著瘋狂的鋼琴獨奏。到最後,導演如放飛自我般,加入了不少虛實幻夢的元素,讓整個電影從悲哀女人的獨奏小調,變成盛大的絕唱。

作為並不了解柴可夫斯基生平的我,一開始似乎並不理解安東尼娜的偏執。他們無愛的婚姻本就是個無解的死局。在我看來,安東尼娜這個角色已超越了「同妻」的範疇,不能簡單用這兩個字去描述她的身份。

電影細膩地描繪了她不同時期的心理畫像,新婚的欣喜/得到「妻子」的身份後的滿足/失去丈夫後的瘋癲/對男性的排斥與厭惡… 她似乎想過離開,想過做一個普通人的妻子,但那最終無法成為她逃離悲劇命運的出口。言語無法刻畫的細節,都化作了影片裏女演員出色的演繹、精細考究的服飾,以及「林布蘭式」布光設計。

【無限悲情】

導演: 魯賓·奧斯特倫德


奧斯特倫德的新作,與當年的【方形】一樣,會是康城結束後仍舊將話題度延續一整年的「超強娛樂性爆款電影」。個人還挺喜歡的,當然,這部片子在媒體中的評價也比較兩級分化。

影片的故事講述了一對情侶坐豪華遊輪去度假,船上的客人皆上流階層,隨著旅程發生了一系列對有錢人問題的討論與諷刺,以及底層與上層間的階級顛覆。

本片的情節性太強,所以也不適合劇透太多。算是本屆康城的一部爽片,即使是拋開對階級與社會的討論,片中的一些巧思細節也會令人忍俊不禁。

【八座山】

導演: 菲力斯·範·古寧根 / 夏洛特·馮黛梅爾許

放這樣的電影進主競賽,不免令人稍覺失望。【八座山】講述了兩個男孩跨度長達三四十年的友情,Bruno 是一直生長在鄉村的男孩兒,認識了每年夏天去鄉村度假的Pietro。因為成長軌跡的不同,他們的人生岔口也有截然相反的選擇。從兒時、少年到青年,電影換了三對演員來演繹,其中青年時期占了大部份比重。兩人遇到各自的伴侶,遇到不同的人生困境,即便兩人的生活如此不同,也無法改變他們之間堅固的友情。

電影以1:1方形構圖來呈現景觀,讓觀眾領略到鄉村四季的美景——門前溪流、高山雪景、爐邊烤火,有遠離塵囂的治愈感。但從電影本身來講,我並不喜歡導演講故事的方式,劇本零散,人物動機總是以獨白形式解說,這種手法顯然並不高明。

【驢叫】

導演: 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

驚喜之作。【驢叫】以一頭驢的視角展開拍攝,是部實驗性比較濃的電影。看得出來,導演在攝影層面有著野心不小的探索。一頭叫EO的驢,是電影的主角,或許是因為它有了名字,所以也就有了「人性」,到哪兒都顯得格格不入,哪怕是在它的同類中間。

電影有很大的解讀空間,我們永遠無法想象動物眼中的世界究竟如何,而導演則試圖用影像呈現出他對動物眼中世界的理解——動物與人、與自然的關系。

【胸花】

導演: 瑪麗·克魯澤

【胸花】的中譯名並不準確——「Corsage」是我們經常在19世紀歐洲宮廷戲中看到的女性塑身內衣,背後的綁帶會由女傭不斷抽緊,從而讓女性呈現更好的體態。正如現代生活中,有人認為鋼圈內衣是對女性的一種束縛。電影以此為片名和主題,實是取之內意。

本片由女演員Vicky Krieps獨挑大梁,她飾演伊莉莎伯,一位臨近四十歲的奧地利貴婦人。在十九世紀,四十歲的女性意味著步入老年。但伊莉莎伯並不服老,放飛自我般打破種種社會的束縛。電影精致卻又奔放,簡單且克制,有非常強烈的女性意識,整體上漸入佳境,能讓如今的觀眾達成共情。

【核磁共振】

導演: 基斯頓·蒙吉

蒙吉發揮穩定。在當下的敏感時期,於一個地理位置十分微妙的社會背景下,去討論復雜的移民問題,【核磁共振】(R.M.N.)是一部特別紮實的現實題材影片。

電影發生在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的一個小村鎮,男主因兒子而選擇回到這裏,自己的家鄉。他的女友是一家麪包工廠的管理者,為外來的移民提供工作機會,卻引起了當地本土居民們的不滿,矛盾一觸即發。

男主是個木訥沈悶的人,甚至有點「政治冷感」。而他的女友則恰恰相反,她為外來移民找住宿,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與居民們唇槍舌戰——「這個世界是自由的,每個人都可以去想去的地方。」

對於兩個人物、兩條故事線的相連,個人認為稍有點割裂。而結局的一個隱喻,則似乎把每個人的故事與社會層面都融合到了一起。目前為止,對於本片留有懸念的結局,有著各種解讀的空間。甚至有記者在媒體釋出會上問了蒙吉關於結局的問題,導演也並沒有正面回答,他希望大家有自己不同的思考。

【世界末日】

導演: 占士·格雷

一部特別四平八穩的作品。格雷用一種古典/古板的方式拍攝,欠缺驚艷的發揮。劇本背景設定在八十年代,但於如今的2022年來看,這個簡單的家庭故事實在太過陳舊了。

電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Paul的成長歷程,他與父親的關系,與黑人男孩的友情,其中還包括一些種族問題和政治諷刺。固然,種族歧視的問題至今仍存在,但導演在影片中對此的處理太過簡單。所有關於黑人問題的橋段,都好像在曾經的電影中看過多遍,欠缺新意也無法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