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發聲技術,我是否可以理解為換能器,在這裏也就是指各種類別的喇叭。
還有就是怎麽理解技術進步,是效能提升這種進步,還是大的突破?後者據我所知是沒有的,所以就說說前者就好了。
近十年如果是指的2010年到2020年這段時間的話。
我們前面說在此之前已有類別的喇叭,後面講這段時間新出現的喇叭種類兩部份。
並且分為音箱套用和耳機套用兩方面。
首先是動圈:動圈的套用一直不乏各種材料,套用,設計等方面的創新,在效能上確實有顯著變化或者提升的也有很多。音箱方面現在的高水平設計或者高端材料的套用大多十年以前也都有了,雖然也有一些改良,但效能提升顯著的主要還是一些不那麽貴的東西。耳機方面這十年在材料套用,磁路和結構設計上比十年前來說高端和普通的都可以看到很多提升的地方,從高端品(並不是說定價)來說效能改良比較顯著。不過這些是否談得上技術進步我不敢說。
靜電:靜電音箱感覺好像沒看到什麽變化很大的新品……靜電耳機基本上就我個人而言STAX的產品效能和水平還是依舊很拔尖,009依然很能打,懂的人都懂。但是前年開始出現了用於耳塞的"靜電"高音單元,由聲揚開發,可以稱得上是新的形態,效能方面比其自家的高頻動鐵單元沒有什麽效能上的優勢,可以看作聽起來有特點的新東西,至於技術進步?見仁見智吧。
平板:音箱用的平板高音感覺沒什麽特別的提升,不過倒是被漫步者做得很便宜了,你現在可以以很低的價格買到聲音不錯的帶有平板高音的有源音箱,感謝一下這家上市公司。我倒是覺得這十年平板耳機效能提升很顯著,一個奧蒂茲一個HIFIMAN把平板耳機的水平從以前的邊緣產品一下子拉到頂級水平,尤其後期HIFIMAN的某些產品,材料和工藝方面以及效能都做到了別家都做不到的,要啥有啥,並且同時出現一大堆公司開始跟著搞平板單元但沒看到幾個效能得很好的,我覺得這也算是一種技術的進步。
鋁帶:使用鋁帶高音的音箱近來也不乏精品,前段時間某羅姓同事也搞了一對,便宜,而且確實不錯,不得不說近年來的一些有源音箱做得是真的好,雖然單元方面技術沒有大的進步但是水平一直在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開始出現了鋁帶耳機這種新鮮事物,我們也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類產品有它們的明顯硬傷,但是其優秀的地方也是特別優秀,這種創新我覺得算是一種技術的小進步,雖然說還看不出能有什麽大面積套用的潛力,但在眾多新的嘗試裏難得是能在優勢方面發揮那麽好並且可以看到效能上的潛力的。
動鐵:這個是基本上僅套用於入耳式耳機和助聽器的換能方式(別跟我提潘朵拉),動鐵的前輩是N年前村口廣播用的舌簧喇叭,音箱方面的套用據我所知也就但那裏了。而入耳式耳機領域,動鐵單元本身的效能提升來看,現在的型號和十年前就有的比起來是有一些高頻和低頻專用的單元效能提升比較顯著,別的好像也沒什麽了,值得一提的是,耳機制造商使用動鐵單元制造成品的套用水平在這十年可以說行業整體水平進步顯著,但個人認為在動鐵套用方面最有水平也最明白自己要做什麽的還是一家名叫音特美的公司。說起來還有一個日本公司搞了一種新型的動鐵單元,其效能表現不能說可圈可點,但讓動鐵單元這種東西呈現出另外一種形態和特征,應該算是一種特定目標的改良。
(不得不說這個東西很戳我G點)
氣動高音:這種形態的單元說大眾不大眾,說小眾也不算小眾,從音箱到改裝汽車高音頭都在用其優點是聲壓大,缺點是頻寬……這個東西自誕生起就沒有什麽變化,基本上一直也是那個構造,材料套用上也沒有什麽特別新奇的,效能的調整也主要透過參數修改和制造模具的改良。這幾年來有個很有意思的名叫Obravo的公司用氣動高音混合動圈來制作了頭戴式耳機和入耳式耳機,雖然聲音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風格並且價格不菲,但確實是很有新意的套用……技術進步?我覺得應該算是一種新的套用思路,考慮到工藝不算特別復雜且理論上還有提升空間,或許具備一些套用潛力。
暫時想到那麽多。
另外也有一些人進行了單元套用的新的嘗試。比如前段時間出現了一種靜磁式單元,復合動圈作為高音使用,也有宣傳把它宣傳為低壓靜電。我們也好奇得要來了這款單元的文件資料,發現其實是一種舌簧喇叭的結構制作的高音單元,前面也提到這是動鐵的前身,理論上Q值和THD會高於普通動鐵,不過我們沒有實際測量過也不知道。
現在各種換能器琳瑯滿目,很多廠商為了產品更有由頭而套用或者設計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單元或者新結構,但大多沒有起到效能提升的作用,好一點的可能是舍近求遠,壞的情況效能堪憂,大多時候花那麽多功夫去創新其實效果遠不如在已有的成熟類別上進行效能改良來的顯著,動圈能制霸喇叭領域那麽久也是有原因的。
雖然這麽說,雖然強行創新結果不太好,但創新的精神是要有的,不管是小的套用還是大的變革,都來源於對新想法的嘗試——當然這其實應當建立在論證為前提的基礎上,像一些想想就知道會有大缺陷的新鮮東西我是想不到為什麽會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