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發個聲明,我所討論的氣傳導是指常規耳機,而非打著骨傳導2代的那種掛耳式外放小喇叭。也許有人需要那樣的形式,但我個人並不認可,漏音?它就是為漏音而生!音質?反正找個半入耳都直接幹翻它。所以,我拒絕討論它,咱還是討論點正經內容吧。
音質的區別主要來自於傳導介質不同造成的頻率損失差異。
氣傳導(普通耳機)是常用耳機,所以在做音質定義的時候,不論是人腦的聽音習慣,還是音樂檔本身的調教,目前都是以此為基準的,所以這決定了,氣傳導耳機在目前的狀態下音質是占優勢地位的。而這裏面,人腦的聽音習慣是絕對的最大因素。
骨傳導的聲音介質是骨頭,比起空氣來剛性強了很多,意味著他對高頻率的響應非常好,傳導效率高,而低頻率則衰減嚴重,甚至是附加了很多幹擾頻率出來。
試想,一條鋼片,當裁定它的長度,使得它會議1HZ(一秒一次)的頻率來回晃動,撥弄它的時候,用高速相機捕捉,會看到它在1Hz宏觀振動的基礎上,再疊加它的材料特性頻率,這個和形狀、厚度,材質等都有關系,這對於喇叭來講其實就屬於雜音了。
上面說的,其實就是音色的問題。不同材質對音色的影響不同。
那麽骨傳導應該怎麽做才能讓人感受到更好的音質呢?
高頻部份是它的優勢,無需多理,低音部份是其弱勢,那就要適當加強。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講,轟頭是非常重要的音樂體驗(無貶義,年輕人喜歡搖滾等無可厚非),所以在處理單元上就應該提高低音增益,達至聽感上所想要的三頻均衡也好,低音增強也好等效果。
這應該就是主要差異和原因吧。
現在的骨傳導基本針對這些方面都做了最佳化,所以在音質感受上已經開始接近氣導,這一點在安靜環境下感覺明顯。嘈雜環境中因為其耳道開放的特性,外部聲音幹擾下對於音質較難做出準確比較。
對了, 如果想用骨傳導偶爾、暫時欣賞音樂,可以戴上一幅耳塞(即便安靜環境下),那麽耳道作為共振腔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好的音色調整。
推薦一個性價比最好的選擇。
不遊泳的話。南卡cc3有兩種選擇,一種不帶儲存,一種內建儲存,是絕對的性價比之選,藍芽5.0,漏音控制,音色補償,防水防塵各方面都同價水平最好。韶音同類差不多貴200吧。當然了韶音號稱專業有其道理,但入門款實在不必要多花2、300去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