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買投影機還是大螢幕電視?

2019-10-19數碼

先說結論:大螢幕電視有這不可動搖的優勢,尤其是畫質,相同價位可以說秒殺投影。但是投影也有著電視無法替代的賣點,因此兩者不存在誰必定取代誰的關系,而是你的需求是什麽?哪種產品更契合你的需求。

那投影和大螢幕各自的優勢、賣點和使用場景分別是什麽呢?容我慢慢道來,相信看完這篇,你應該就知道哪個更適合你了。

關於家庭觀影選擇電視還是投影的論戰在網上從未停止,作為一名家居博主,我自己入手親自體驗過3台電視、2台激光電視、3台燈泡投影機、7台Led投影。

現在家裏客廳依然用著大法電視

主臥是激光電視

二樓客廳預留電動幕布+LED投影

書房也配了一台電視和一台便攜式投影

對於每種產品的優勢、不足與使用場景有著較深刻的認識,畢竟用過才有發言權,也想客觀跟大家聊聊這一敏感的話題。

01.畫質?NO!

很多廠家的宣傳還有網上的測評都有一個誤區,就是喜歡過於強調投影的畫質。

但是目前投影的畫質處於一個什麽水平呢?且不說大部份投影機依然將1080P作為賣點;哪怕是4k,八成也是個「抖4k」。

真4K的投影有麽?有!但是真的貴……萬元以下幾乎難覓蹤跡。

反觀電視呢?公認的業界一哥「索尼大法」,65寸的9500H不過8000塊!這畫質哪怕是四五萬的三色激光電視,也不敢說必勝。

更不用說還有一眾OLED電視的降維打擊。

要談畫質,投影只有昂貴的三色激光能夠一戰,還是存在於理論上,受環境影響較大,比如環境光、幕布質素等。

原圖↓

三色激光電視↓

索尼8500G電視↓

至於Led投影,就更不用說了,哪怕是做到2400ANSI的,在陽光下依然泛白,只是相比其它競品要提升很多。這也是網上所說的「見光死」,不遮光根本沒法跟電視比。

總結起來一句話,同價位:電視完勝投影!對,沒錯,就是完勝。

02.尺寸?Yes?

這話放在五年前絕對是成立的,那個時候的大尺寸電視的價格還是高高在上的,於是就有了投影的錯位競爭,雖然我畫質不行,但是我大啊!

2000塊的投影就可以投出100-150寸的大屏,但是2000塊卻連一台像樣的電視都買不到。

我還記得第一次在咖啡館用投影看世界杯、打X-box,大屏帶來的震撼感!

大即正義!大尺寸帶來的沈浸感與震撼感,是小尺寸永遠無法比擬的。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開始投入投影的懷抱的原因。

想想電視的發展史,基本上就是尺寸由小變大的前進演化史,從幾十年前的13吋,到十幾年前的三四十吋,到五六年前的五六十吋,再到今天的65-75吋,連畫質的提升都是為了在大尺寸觀影時,不至於出現明顯的顆粒感。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更是因為國產彩電的強勢輸出,電視已經由曾經的「奢侈品」飛入了尋常百姓家,65寸電視三千元以內大把可選,甚至跌破了兩千元。

百吋電視也進入到了2萬元以內,大屏也不再是投影的專享,於是消費者們又開始了糾結。

03.那是什麽?想投就投的可能性!

電視可以將尺寸越做越大,可以讓價格一降再降,但是它有一點永遠也做不到,就是:便攜性!

無論是座裝還是壁掛,動輒十幾公斤的重量,讓你輕易絕不會想去移動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還在二層添置了一套電視落地移動支架,但是尺寸在那擺著,並沒有想象的那麽方便。

而Led投影的出現,給我們的使用場景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你需要可能只是一面墻↓

哪怕它是斜的↓

哪怕是天花板↓

或者只是個帳篷/櫃門↓

不論你是技術宅還是租房黨,這種體驗是電視永遠無法帶給你的!電視的使用場景是有門檻的,而投影不是。

我覺得這才是投影存在的意義!想投就投的可能性,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探索,才是我們要的!

上文已經講了,既然想投就投的可能性才是投影存在的意義所在(家用環境),那麽傳統投影的一些操作顯然背離了這一初衷。

一般情況下,中高端的led投影和燈泡機的投射比可以做到1.1-1.2,大概需要2.6m投出100吋大屏,這已經是很優異的表現了,不過這也就意味著,這類投影需要放置在房間的中間位置,比較礙事。

或者犧牲便攜性采用吊裝埋線的安裝方式,但這得在一開始裝修時就做好。

而且吊裝之後,相當於直接放棄了投影的便攜性,這樣就只能去跟電視去拼畫質、拼尺寸,重新陷入到之前的怪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廠家們想到了使用側投+梯形校正來解決。但是這種方案存在兩個問題:

①尺寸和畫質的損失

正投的投影機,每一個像素都在顯示有效的影像資訊;而對於常需要側投的投影機,在使用側投並梯形校正時,實際上投影出的畫面仍然是一個畸變畫面,僅是在畸變畫面中裁剪出一個16:9的矩形進行顯示,其他的區域保持為黑色像素而使得肉眼不可見。

②側投在每次使用時都需要進行設定校正,超級麻煩!

艾洛維的四角梯形校正,需要四個角落一個點一個點的調整↓

為了提升使用者的體驗性,廠家也在逐步提升校正操作的體驗:

堅果J9的水平梯形校正+垂直梯形校正↓

堅果J10的全自動四角梯形校正+Rolling梯形校正,即使機器不水平,也能自動投出四平八穩的正矩形。任意角度、畫面方正,隨意擺放、畫面均可保證水平,大大減少了人工操作的難度。

但是這些依然是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措施。

而激光電視的解決方案更小的投射比,用更短的距離投射出更大的畫面(距離墻面14-49cm即可投出80-150吋的畫面)。依然存在兩個問題:

①高昂的價格

起步就要一兩萬,相比電視真的沒有什麽特別的優勢。用來嘗鮮倒是不錯的選擇。

②喪失便攜性

要搭配抗光幕使用,同樣需要對焦偵錯↓

需要使用專用電視櫃或托盤來調節激光電視的投影距離,從而實作靠墻放置↓

這樣折騰下來,基本又和電視一樣,只能固定位置使用了。

透過上文的分析,一款理想的投影機其實不就是「超短焦的Led投影」麼?

超高的性價比和便攜性是LED內建的內容,但是為什麽遲遲沒有超短焦面市呢?

經過請教業內人士得知,投影鏡頭變成短焦或者超短焦不是簡單「更換鏡頭」,而是牽涉到非常復雜光學設計。尤其在體積小巧的智能LED投影的產品上,把其做到超短鏡頭設計,這不僅要顧及到亮度成像、光路內部結構的精致以及散熱等多個核心技術指標的「均衡」,更要確保這些指標達到一定的「合理平衡」後,還要能在成本上相對合理、在技術指標上滿足充分的畫質體驗需求。

無論怎樣設計光路,超短焦都意味著要克服「更為復雜的光學結構和鏡片數量」(自由曲面鏡片)的設計難度,以及「光學結構復混成後的畸變、色散」 等問題。同時,短焦距鏡頭也意味著更長、更粗的「鏡頭結構與體積」。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超短焦距鏡頭不僅技術偵錯有很大的難度,而且還意味著是將會是極大的提高成本(一台超近距投影的成本,比一台同規格普通投影的成本高了30%以上)。要把一款超短焦智能投影要做到確保效能優異、價格合理等各個維度都趨向平衡,目前許多廠商很難實作。

正是因為如此,當智能LED投影領域頭部玩家堅果4月推出首款「堅果智慧墻O1 超近距投影」時,無疑給業內投下一顆重磅炸彈,預售期間短短幾日便售罄,一機難求。我也是托了好多關系才好不容易搞到一台,看看表現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