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索尼為什麽要做 Hi

2022-07-18數碼

很好的問題。

首先解釋下題主說的「為什麽還要死守hifi這種冷門的小圈子?」

hifi圈確實小,要不近3000人規模的森海也不會頂不住,光靠HD600、650的利潤要養活整個企業顯然不現實。要知道,2019年森海消費級產品部份的銷售額接近4億歐元,有哪個純hifi廠牌能做到這種體量?

然而需要註意的是,索尼的部門構成和森海並不一樣,森海的消費級產品裏,耳機占大頭,包括有線耳機和藍芽耳機,但在 索尼內部,與hifi品類相關的音訊部門,規模比例並不如想象的那麽大。

索尼消費電子產品類主要分遊戲、影像、音訊三大塊

如果說森海是hifi耳機巨頭,那麽索尼應該叫消費電子巨頭,音訊產品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存在感顯然不如PS和影像部門。而在音訊產品大類裏,索尼還劃分了 「家庭音響產品」、「便攜音訊產品」和「高解析度音訊器材」3類 ,點選「高解析度音訊器材」後你才會找到 索尼定義的「hifi產品」,即都是千元起步的相對高價位音訊產品 。怎麽辨別?看右上角的hi-res小金標就明白了。

幾年前和某位前任索尼員工聊過天,他說過一個可信度較高的段子:「在索尼有3個部門是完全不用愁的,一個賣CMOS的、一個賣專業攝影機的、還有一個就是賣錄音筆的。都可以躺著接訂單。」很多人都知道索尼在攝影和廣播級專業器材領域的壟斷地位,但肯定沒想到不起眼的錄音筆也能賺得盆滿缽滿,當年玩hifi的燒友肯定知道PCM-D50這個型號,就是這款產品,直接被一幫燒友當成了hifi播放器使,大幅擴充套件了市場,養肥了這個索尼很不起眼的部門。那個朋友說,D50賣得最火的那幾年,辦公室那幾位都是橫著走的。所以, 對於小部門來說,一個爆款,就夠了 。不然,索尼也不會出PCM-D100。

另一個索粉好友拍的D50、D100兩代錄音筆合照

對於hifi廠牌來說,目前市面大體有兩種:

第一種體量規模較小、主做中高端「嚴肅hifi向」產品,比較典型的有日本的Stax和國內的樂彼。

Stax只做靜電耳機,雇員僅有12人,加上法定代表人目黑陽造一共13人,早在2011年就被國內的漫步者收購了,作價不到1000萬。作為靜電耳機的發明者,Stax的歷史甚至比森海都早,雖然產品極其優秀,優秀到漫步者的老板都是它家粉絲,奈何靜電耳機品類過於小眾,叫好不叫座,研發生產成本又太高,導致連年虧損,只能找大資本接盤,自己繼續「守著初心做靜電」,最新旗艦SR-009s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耳機之一。

樂彼也是另一朵奇葩,國內只做hifi播放器的「國磚廠」代表,堅持純粹音質流路線,目前所有產品都采用非安卓系統,起步型號2000左右,其他相對知名的型號都在五位數以上:第一款頂級限量國產DAP,賣15999的LP5LTD199;世界上第一款全分立R2R便攜DAP,賣19888的P6;以及有史以來賣得最貴的「國磚」——人稱「樂四萬」、賣39800元的LP6Ti。據說樂彼整個團隊一共就二三十個人,沒比Stax多多少,叫「小作坊」一點不為過。

堆料王「樂四萬」——樂彼LP6Ti

第二種是體量規模較大、主做中低端「輕hifi向」產品,比較典型的是相愛相殺的國磚廠飛傲和山靈。

所謂「輕hifi向」就是配置比入門級產品更高端,但價格不會過於離譜(3000內)的音訊產品,這樣的產品能走量。飛傲比山靈進場更早,而且是最早拓展海外市場的先行者,目標據說是奔著上市去的,無論是產品線的「長尾程度」,還是綜合產品力的「成熟度」,在國磚圈甚至整個國內音訊圈都是名列前茅的。整體實力足夠強,品牌認可度也很高,盡管沒有單項效能頂尖的產品,但有很多受市場青睞的產品,比如本人買過5個的入門藍芽耳放uBTR、中端串流媒體國磚代表M11、國外賣得飛起的千元桌面一體機K5 PRO等等。可以說, 飛傲是最懂市場、最會做市場的國內廠牌。

從隨身到台式、從前端到耳機,生態鏈十分完整

山靈沒有飛傲那種體量,不過由「大叔之友」轉型為「學生之友」還是挺成功的,徹底放棄m2、m5這種中年油膩向「打火機」造型,加濾鏡開美顏瘦身成小鮮肉——山靈m0簡直成了中學校園裏的「新nano」。看到了飛傲的成功,山靈也立即跟進,推出了定價、功能重疊度都很高的產品,銷量也不錯。這幾年hifi隨身圈風口轉到了手機hifi以及無線音訊,山靈就迅速補充了藍芽耳放、TWS耳機等產品,以致於很多新燒都忘了人家是做台式音響起家的。 要說圈內最「返老還童」的廠牌,非山靈莫屬。

無線化、小型化、年輕化的山靈音響

介紹完兩類廠牌,是為了說明: hifi這個概念早已模糊化,即使有明確定義,絕大多數消費者也不care 。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是比較有錢的愛樂者,只是想買個相對高檔的聽音玩具來滿足消費心理,更享受地聽歌;還有一類少數派,是追求極限配置、整天對比參數、聽試音碟多過商業唱片的發燒極客。不存在對與錯,個人有個人的興趣所在,只是人群基數差距很大。Stax和樂彼,更偏極客向燒友,以及極少數預算非常充足的土豪級愛樂者(通常已經有高端音響器材了);而飛傲、山靈更多側重大多數愛樂者,他們很少會AB,音質能比手機+配塞好就可以滿足了,哪怕聽不出來區別,還可以開開腦放,起碼這倆牌子在國內也算大廠,而Stax和樂彼基本只有玩家才知道。 索尼賺的,絕非資深玩家的錢,而是那些不太care hifi,但很care逼格的大多數。這部份人真的少嗎?你覺得喜歡聽歌的有錢的年輕人、中年人會少?

幫助索尼反超Beats的功臣之一:WH-1000X系列

所以你會看到,有人買了1000多的索尼藍芽頭戴會覺得這耳機特hifi、音質特好,比如我剛剛工作的堂妹,周杰倫老粉,在bose和索尼之間徘徊後還是買了1000XM3,人家就連個手機通勤、出差聽聽apple music裏的周董歌單,以前根本沒用過超過1k的耳機。

所以重點來了: 這種被索尼歸類到hifi(hi-res)高解析度音訊類別的產品,本質上和AirPods Pro沒區別,只是高檔消費級耳機。 同價位隨隨便便挑一副全尺寸有線hifi頭戴,都可以輕松勝出,但勝出的僅僅是音質而已,品牌、佩戴、顏值、降噪功能等等都是索尼大幅占優,至於看起來很重要的音質,索尼需要做的只是把bose、beats、b&o幹掉,這樣它就贏了。

人家的主要競品是bose,根本不是「小小」的森海

所以,索尼收割的利潤大頭,是那些 「披著hifi外衣」的「高溢價消費級藍芽耳機」 ,借著無線的東風,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生產制造能力,獲取先發優勢、搶占使用者心智,成為品類爆款、獲取最多利潤。這些「偽hifi產品」才是索尼要堅持做音訊的最大理由。

而索尼真正稱得上hifi級別的音訊產品,只能說競爭力不差、總體可以掙錢(其中也有IER-M9、小Z1R這樣的好產品),但資源投入和市場反饋無法和無線產品相提並論,影響力也很難回到上世紀8、90年代Walkman黃金時代的巔峰水準。但做高價hifi硬件器材的戰略意義還是有的,像Signature醇音系列那樣, 守住索尼的「高端專業形象」,讓更多不太懂的消費者保持對索尼是高音質標桿的印象。 一旦把這條產品線砍掉,索尼音訊形象就會崩塌,中低端利潤型號也會大受影響,只能像AKG那樣靠著一堆所謂經典吃吃老本。在群龍無首的hifi渾水池,你可以不行,但不能沒有。

關於索尼hifi耳機的具體分析,可參考之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