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達音科 Titan S2 入耳式耳機與 DTC480 小尾巴體驗

2024-05-31數碼

DUNU-TOPSOUND Titan S2 Dynamic IEM & DTC480 Portable DAC - TDS REVIEW

ドゥーヌトップサウンド Titan S2 ダイナミックイヤホンど DTC480 ポータブル DAC 搭載アンプ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與 TDS 無心快語全部基於 TDS Studio 評分標準以及內容說明 V202402 進行。

本文所涉及型號在當時市場背景下的 KT MARK:

DUNU Titan S2: V (Excellent)

DUNU DTC480: V (Excellent)

這是達音科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現的第六、七個產品。

在2022年底的高亮榜裏,300-500元檔的「年度入門級耳塞」獎項第一次出現了空缺,原因是很難選。當時300-500元價位成為了繼千元級後新的內卷價位,在短短幾個月內各家都推出了價位區分密集、聲價比總體進步的產品。如今這些產品普遍有了近兩年的生命周期,也該是換代的時候了。當時我們所列舉過的達音科 Titan S,就屬於那個時期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上海展上,我聽到了它的第二代,這就是本文的主角 Titan S2。一同出現在本篇文章中的還有達音科近期的小尾巴新品 DTC480,上次使用達音科小尾巴還是 DTC100 時期,讓我們看看它們有什麽進步。

Titan S2:包裝與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Titan S2 的包裝使用了很大比例的紅色作為主色調,結合這個字型設計,給人一種挺「運動風」的觀感。值得一提的是,似乎達音科在新產品線上開始區分定位了,之前川的包裝上印著一個「Hyper」,而 Titan S2 則寫著「Delicate」,不知道是新動作還是之前就有而我沒發現。開啟盒子之後類似 Alpha 3 的形式,大部份內容都在收納盒裏放著,下方為耳套配件盒。

雖然包裝體積比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川小不少,但是配件種類卻並沒有明顯縮減。包裝內附帶了一個拉鏈抗壓包、一個線夾、兩個 Q-LOCK Mini 結構的替換插頭、四種共十三對不同的耳套。

抗壓包和 Alpha 3 等產品提供的一致,體積相對比較大,足夠塞進去兩條 Titan S2 外加一條 DTC480。外側的織物表面有一定的防潑濺能力,內部的植絨也能夠保護拋光腔體。

耳套的配置豪華程度依然是配件大廠的傳統風格,量大管飽,啥樣都有。重復部份參照川的文章吧。

三對糖果套 Candy Eartips,這種糖果套采用了導管稍硬、開口較小的結構,有點類似 AET 系列的耳套,但是外層要更加柔軟一些,導管與耳帽側的連線也更加牢固,就我在其他耳塞上長時間的使用下來的感受,基本不會產生 AET07 老化後容易在拼接處開裂的問題。

四對 S&S EarTips,通體一體成型,無論是導管處還是耳帽處,均為接近於圓柱的直筒形狀,可以加強直達聲傳導,降低管內反射——這也是取名為 Stage & Studio 的原因,聲音更加直接。這種直壁筒套的材質也加強了與耳道的接觸力。

三對均衡灰套,材質相對硬一些,開口相對適中。和川不一樣的則是氛圍增強套,管壁為高飽和度的橙紅色,開口較小,比均衡灰套的耳帽部份稍軟,對於低頻響應有所最佳化。

三對糖果套、四對直壁筒套、三對均衡灰套、三對氛圍增強套——這就是 Titan S2 的十三對耳套組合。

Titan S2:設計、佩戴表現與聲學結構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Titan S 陸續有過三個量產版本,即鏡面銀、鈦灰色和砂巖黑,而目前 Titan S2 正選的配色則是融合了一代兩個版本的外觀特色——類似鏡面銀的主體加上類似砂巖黑的紅圈。S2 的外觀設計乍一看和一代相當像,但類似 Titan 3/5 與 Titan 6 那個時期的操作,S2 在大體框架上有所繼承的同時,做出了很多結構與外觀最佳化。

首先,通體金屬材質的腔體是 Titan 系列一直以來都在用的,S2 上目測用的應該是鋅合金或是鋁合金,有一定的分量感但是由於腔體本身不大而沒有什麽墜耳感。表面為了防劃傷,做了一層鍍鉻處理,不僅提高了表面硬度還能實作很高的光澤度。Titan S2 實際觀感非常亮,對於光線的反射能力相當強。前後腔體之間的縫隙比較均勻,粗細程度適中。

那麽繼承自砂巖黑的元素體現在哪了呢?原先 Titan S 面板上標誌性的結構是類似濾網的東西,其中砂巖黑的版本則使用了紅色作為那個結構的顏色點綴。S2 直接使用了那個紅色作為導管的顏色,而那個特殊的結構如今看上去則封閉性更強了,換成了一個紅色的蓋板。不太清楚內部的結構是否有進行過重新設計,總之目前的狀態是被動隔音還不錯——這就要講講它的佩戴了。

Titan S2 的腔體大小相對是克制的。盡管看上去有很多切面,顯得棱角分明。實際佩戴好之後你會發現它基本就是比耳甲腔稍大一圈的樣子,比常見的類客製公模腔體要小不少。小耳廓可能會讓腔體尾部的棱角頂到自己的耳廓邊緣,對於大耳廓人群來說佩戴的舒適度還不錯。內側並不是嚴格按照耳朵結構來適配的,所以貼合性比較一般。側躺不太建議佩戴,雖然它的腔體厚度並不高,但是由於內側的結構和稍微突出一些的紅色面板結構,會不太適合這種有東西頂著它的佩戴場景。總體上,它的佩戴可以被認為是相對穩定,但是並不嚴格貼合的。

腔體表面的常規開孔共有兩處,均位於腔體內側,一處靠上,一處位於導管基座附近。單元沒有氣壓平衡問題。

Titan S2:線材、喇叭配置與功率需求 | Cable, Driver & Power Demand

Titan S2 上搭配的這根線材看上去就不像是500元以內可能會搭配的那種。標稱材質為單晶銅與單晶銅鍍銀混編,四股編制。分線器以上的灰色線皮摸上去稍有一點阻尼感,編織緊密程度適中;分線器以下的主線則有額外的防震尼龍網覆蓋,進一步提升遮蔽效能。

可換線結構基於 0.78mm 2PIN 平座,且母座有大約 1.5mm 深的下沈,適當地可以兼顧相容性和保護性。實際測試下來對於常規方形外殼的平座插針、凸插針都能夠相容,插針緊密程度較高。

可換插頭結構基於達音科自有的 Q-LOCK Mini 系統。與在川上出現的 Q-LOCK Plus 相比,它沒有了自鎖裝置,但是體積變得非常小巧,以至於在預設狀態下你很難看出它是可以更換的。帶有防呆槽的四針式結構結合螺旋鎖緊,整體的結實程度很高。包裝內預設附帶了 3.5mm 單端和 4.4mm 平衡插頭可供使用。包裝內也專門有一張說明書以圖示進行了安裝與更換指導。

單元配置上,Titan 系列一直是單動圈的天下。Titan S2 搭載了直徑為 10mm 的異質復合振膜動圈單元,振膜球頂剛性偏高而懸邊註重柔性和長行程。雙腔體雙磁路的結構也在如今外腔體設計五花八門的當下顯得很必要了。

阻抗 16Ω,靈敏度 107dB/mW(125dB/Vrms),達音科標註雙單位的靈敏度這點好評。Titan S2 屬於相對比較好推的類別,除了後文會介紹的 DTC480 以外,500元檔的絕大多數小尾巴以及以上器材均能夠很好地推動它。更低價位的 Audirect Atom 3、Atom Mini、竹林鳥 X1 Pro 等也問題不大。個人建議平衡驅動發揮更好潛力,實際搭配下來也是平衡下的空間感更令人滿意。

接下來的聲音描述基於原線 4.4mm Q-LOCK Mini 插頭平衡驅動、原始氛圍增強耳套(因為出廠預設就是它在上面安裝著)的搭配進行,已經滿足驅動功率要求。

Titan S2:聲音主觀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低頻量感適中,厚度和飽滿度稍顯突出一些,可能是氛圍增強耳套的緣故,Titan S2 的中低頻聽上去相當地飽滿紮實。彈性不錯,有著非常出色的下潛,在500元檔顯得可圈可點。收放速度適中,不算低頻特別淩厲的類別,殘響收得還算幹凈。有一定的氛圍渲染能力,稍帶些暈染感,不會特別濃郁壓抑。基音位於中下盤的樂器有輕微的前傾。

中頻,人聲的距離相對較近,口型大小合適,不會出現血盆大口的問題,精致程度在500元檔是屬於比較高的。Titan S2 對於人聲質感和線條的平衡上相對會更加註重質感表現,線條稍有突出但是更換耳套前後會有不同的突出程度。男女聲之間的傾向性也不算明顯。整體的人聲順滑程度還不錯,顆粒感聽上去有一定的保留,對於粗厚聲線的相容性還不錯。音色渲染比例不高。Titan S2 的人聲聽上去是稍微線條有點硬,但是通透程度很好的比較精細的路線。喉音位置比正常稍微高一點,氣聲比例稍多,齒音有輕微保留。

樂器方面,質感和線條之間沒有特別明顯的傾向。弦樂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都有著比較紮實但是飽滿度不會很突出的質感表達,拉撥弦細節量足夠,稍有突出感。大提琴的形體感比較結實。銅管類的氣勢感不錯,需要亮感的小號等有著稍微加強的亮度。木管類紮實程度良好,不缺空氣感。樂器的泛音量適中。打擊樂器有比較明顯的存在感,刺激感輕度。

高頻的亮度適中,有一些尖峰存在來提升「解析感」不過並沒有特別過分。極高頻的延伸相較於一代有了明顯提升,滾降不會過早過快。中高頻的整體通透程度不錯。

聲場規模適中,沒有明顯的邊界感,彌散程度良好。橫縱均有一定距離不過橫向會開啟得更多一些,聲音的「高度感」中規中矩,相對來說還是平面一些。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良好。解析能力五百元內第一檔,有一些額外的「解析感」增強。動態出色,瞬態良好。

DTC480:包裝與設計 | Package, Accessories & Design

作為一同上市的產品,DTC480 的包裝和整體外觀則與 Titan S2 看上去關聯不是很大,更像是 Alpha 3、隼或者禪系列的那個風格。包裝比較小巧,是一個深藍色的長條。配件包含一條 USB-C to USB-C 數碼音訊線和一個 USB-C to USB-A 小轉大插頭。Lightning 音訊線可以在購買時一同搭配,但是包裝內預設是不附帶的。

DTC480 和過去的 DTC 基本上風格類似,都是棱角分明。大小在雙口小尾巴瑞屬於控制得當的類別,同樣是雙 CS43198 方案,它要比單口的 AK HC2 還要小、短不少。通體為鋁合金 CNC 制造,底板的圖案和面板上的棱也與 Alpha 3 給我的印象很接近,看上去很有辨識度。

側面有音量和控制按鍵,鍵程適中反饋良好,另一側則是 LED 指示燈,亮度不算搶眼。

DTC480:功能配置與輸出效能 | Features & Output Specs

DTC480 搭載了 Cirrus Logic 的兩片 CS43198 作為解碼芯片,提供了對於 DSD256(DoP 128)和 384kHz/32Bit 的 Wave PCM 解碼。內建了獨立的有源晶振和 LDO。

平衡口高輸出電平可到 4Vrms,32歐姆的阻抗下平衡端依然可以達到 130dB 的訊噪比(單端 125dB)表現和小於 0.0002% 的 THD+N,動態範圍也可以上探到 130dB。畢竟是 43198,參數方面不用擔心。

支持 UAC 1.0 和 2.0 雙協定,自然很多遊戲機的適配都不在話下,你可以透過長按+鍵再連線器材來切換至 UAC 1.0。32歐負載下可提供 65mW / 150mW 的輸出功率,對於絕大多數耳塞甚至部份低阻頭戴耳機來說都是綽綽有余的。五檔濾波器也可以透過雙鍵長按來進行切換。增益切換則透過雙鍵短按來切換。

DTC480:聲音主觀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搭配耳塞:達音科 Alpha 3、達音科 Titan S2、達音科 隼 Ultra、QoA Aviation、索尼 MDR-EX1000、SeeAudio Bravery、聲音記憶 SM2 2023、寧梵 ND12、寧梵 NE4、阿思翠 Lyra Clover、阿思翠 AM850MK2、TimeEar TEJ-99;

搭配耳機:索尼 MDR-MV1、索尼 MDR-CD900ST、拜雅 DT900 PRO X、森海塞爾 HD400 PRO、拜雅 DT150、Cella Balans V、AKG K430、鐵三角 ATH-R70X。

上述耳機中,顯然 DT150 和 R70X 這類高阻大頭戴還是差口氣,但是大多數的耳塞和低阻頭戴式能夠驅動至良好響度飽滿度的。面對極低阻抗的一些動鐵耳塞也不會有可感知底噪。在中檔價位小尾巴中屬於較好的素質與推力表現,搭配適應力與同樣雙 CS43198 的 HC2 相比要更廣一些。

風格上,DTC480 走的是比較註重速度感的路線,中低頻聽上去結實但是有些淩厲感,殘響很幹凈,沒有特別濃厚的氛圍感。中下盤的能量不會非常充沛,但是彈性很好。人聲位置較近,沒有引入過多染色,大體上聽上去是比較精幹的。對於線條不會有特別的強化,相對比較平順。不過這個平滑程度也會導致顆粒感會偏小一些,對於粗厚人聲和大提琴的表現有所影響。高頻通透程度良好,大體上的平滑程度不錯。聲場的邊界感會明顯一些,對於一些現代錄音友好程度較高。

在相近的300-500元雙 CS 方案的這些雙口小尾巴中,它相比 DEW4X 等型號要清淡快速一些,相較於 Space 的動態會更好。在風格搭配上適合於搭配隼 Ultra 銅管、SW2、Titan S2、ND12 等,而 EA500LM、SG-03S 等適合搭配 DEW4X。隼 Ultra 藍管、EX1000、SM2 以及 AM850MK2 等適合搭配 BHD Pro。Space 則適合於沒什麽明確風格適應,相對清淡的玩家。

總結評價與玩法建議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Titan S2 適合於大多數流行和泛電子類別曲目,對於搖滾和爵士的表現在五百元檔屬於比較突出的一個,金屬、大編制和一些慢節奏民謠不是非常適合。小編制器樂的表現出色。對於錄混音質素不佳的部份 anisong 包容性中規中矩。它的人聲風格是符合現代大多數流行樂風格需要的,對於流行錄音大體上的雜食是 Titan S 一代就有的特色,S2 在這個基礎上有了更加出色的總體素質,是一個合理的換代升級。

Titan S2 在氛圍套下的風格正好可以和 DTC480 進行一個不錯的互相搭配,對於 DTC480 我會認為它在中檔位的雙口小尾巴瑞是一個體積控制出色、功能與效能無明顯短板的 EDC 式的產品。對於達音科自己的耳塞使用者來說是個比較合理的標配,橫向比較起來也是個可以在500元內找到廣泛受眾的東西。

KingTsui, TDS Studio.

May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內容全部自主創作,請勿抄襲內容、套抄行文結構等,保留一切權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