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開放式耳機真的比封閉式強很多嗎?

2021-10-13數碼

開放式耳機有它的優點,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所以這類耳機只適合一部份使用者群體~

開放式(藍芽)耳機 —— 它屬於藍芽耳機陣營裏的一個 細分品類

首先這類藍芽耳機適合不習慣佩戴入耳式、半入耳式耳機的使用者。有的小夥伴佩戴入耳式耳機感覺耳朵(耳道)難受,無法長時間使用;戴半入耳式耳機又容易掉……那麽開放式(藍芽)耳機就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我們在進行跑步、徒步、騎行等運動時,如果佩戴入耳式耳機,就聽不到外界的環境音了,因為入耳式耳機物理隔音效果很好,這就增加了使用者在部份運動場景下的危險性,就算耳機的〔通透模式〕做的再好,也有一定影響。甚至包括開車時也是如此~

戴著開放式藍芽耳機,在不通話時就接近「沒有佩戴耳機」的體驗,不會影響我們聽到車輛周圍的環境聲,也不影響我們和車上其他成員交流。

我個人在很多有關耳機的文章、回答以及評論區多次提到過選購耳機時的一項重要考慮因素 ~ 佩戴舒適度!

道理非常簡單,別管啥價格的耳機,做的再漂亮、功能再強再多,要是戴著不舒服那也白搭。

你想想,戴一段時間耳朵就難受……誰還願意繼續戴?還談啥音質?

所以為了追求更好的佩戴舒適度,一部份耳機使用者放棄了〔入耳式耳機、半入耳式藍芽耳機〕,選擇了〔開放式藍芽耳機〕這類產品~

以上 4 款開放式耳機我都長時間使用過~

但實話實說,就是我在回答開頭談到的 —— 開放式耳機也有其不足之處 —— 因為開放式耳機就是為了〔舒適度〕而向〔音質、噪音幹擾、漏音〕作出一定妥協的產品。

我們不妨展開來聊一聊:

主流藍芽耳機產品陣營有〔入耳式、半入耳式〕,半入耳式如下圖~

這類藍芽耳機佩戴舒適度較高,但會有明顯低頻泄漏的情況,同時因為與耳道之間有空隙,所以佩戴時可以聽到外界的噪音,也因此無法很好的做〔主動降噪〕。

雖然市面上也有帶主動降噪功能的半入耳式藍芽耳機,但效果都不咋地。

另外這類耳機對於一部份使用者來說確實佩戴穩定性不佳,走路戴還可以但運動的話可能會掉落(有的使用者可能一邊容易掉,另一邊沒事,因為左右耳道形狀不同)。

入耳式耳機如下圖~

佩戴時耳塞套與耳道貼合,密封性更好且耳機的腔體更深入耳道。這類產品可以擁有更好的低頻表現,本身的物理特性優勢又可以對外界噪音(尤其是高頻噪音)進行良好的隔絕。

廠家降噪技術深厚的話,能做出非常優秀的主動降噪效果。

但入耳式耳機也有缺點,就是佩戴舒適度往往不佳,而且戴久了耳道可能會出現潮濕、升溫等情況,不利於耳道健康。

除了以上兩種最常見、使用者數量最多的藍芽耳機,還有〔頭戴式、耳掛式、頸掛式、骨傳導〕等藍芽耳機,現在又有了〔開放式〕藍芽耳機~

這類產品大多采用耳掛設計,重量分擔在耳朵上部、後側,發聲腔體在耳道外側,所以舒適度沒問題(前提是重量分布、耳掛設計符合人體工學)。

但也正因為其發聲腔體在耳道外,所以先天性就有幾個問題無法避免~

  • 低頻泄漏
  • 漏音(幹擾到他人)
  • 沒有密封性所以能聽到外界噪音
  • 所以這類耳機剛出現在市場上時僅僅適合一少部份使用者在特定場合佩戴 ~ 比如不習慣戴入耳式耳機的使用者,戴半入耳又容易掉……那麽在戶外活動時就可以戴開放式耳機,或者一個人在室內(不會因為漏音而幹擾他人)時也可以戴。

    但同時,為了舒適度就要向〔低頻泄漏、環境噪音幹擾〕妥協了。

    這就像一部份使用者只能戴〔半入耳式耳機〕,因為入耳式戴著難受。那麽半入耳式耳機也存在一定的低頻泄漏問題,但遠遠沒有開放式耳機那麽明顯罷了。還有主動降噪,佩戴半入耳式耳機也得放棄這個功能。

    目前做開放式耳機的大廠正在努力解決〔低頻泄漏、漏音、密封性不佳〕的問題,比如針對漏音現象采用用定向聲場技術、用低頻增強演算法等音訊技術來抵消耳機的部份低頻泄漏。

    雖然開放式藍芽耳機的使用者群體相較於入耳式、半入耳式藍芽耳機的使用者群體要小很多,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耳機使用者註重佩戴舒適度,相信未來幾年裏這類耳機產品的市場占比會逐步提升的。

    如果您對開放式耳機感興趣,可以關註下面的文章,我將目前市面上的 4 款旗艦級開放式耳機進行了詳細的全方位對比,或特許以給您提供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