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有沒有電腦基礎知識筆記分享?

2020-02-18數碼

電腦基礎知識

一、電腦概述

1 、電腦發展史

1946 年

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

馮·諾依曼

ENIAC

根據電腦所采用的電子元件不同而劃分為四個階段

時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年代(年)

1946-1954

1954-1964

1964-1970

1970 至今

電子器件

電子管

晶體管

中、小規模集電路

大規模和超 大規模集成電路

記憶體

汞延遲線

磁芯記憶體

半導體記憶體

半導體記憶體

外記憶體

穿孔卡片、紙帶

磁帶

磁帶、磁盤

磁盤、磁帶、光碟等大容 量記憶體

處理速度(每秒指令數)

幾千條

幾萬至幾十萬條

幾十萬至幾百萬條

上千萬至萬億條

2 、電腦的特點

1)高速、精確的運算能力

2)準確的邏輯判斷能力

3)強大的儲存能力

4)自動功能

5)網絡與通訊功能

3 、電腦套用

( 1 )科學計算

電腦最基本的套用是進行科學計算,不但速度快而且精確度高。 例如人類基因序列分 析計劃、火箭、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研究設計和發射,太空飛行器從發射到進入太空軌域、

跟蹤觀測,以及衛星的準確回收,都離不開電腦的精確計算。

( 2 )數據/資訊處理

資訊處理也稱為數據處理或事務處理,泛指非工程、工業方面的所有形式的數據資料的 計算、管理和處理。它不再單純是數據計算,處理的數據量增大,且具有時間性 ,例如人事

管理、生產管理、庫存管理、金融業務處理、財務管理、電子商務、情報資訊檢索、辦公自

動化(OA)、圖書資料以及報表統計等都屬於這方面的套用。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到資訊的時代,面對積聚起來的浩如煙海的各種資訊, 為了全面、深 入、精神地認識和掌握這些資訊所反映的事物本質,就必須用電腦對資訊進行組織和管理。 目前數據處理在電腦的套用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廣泛套用於辦公自動化、企業管理、事務 處理、情報檢索等方面。

( 3 )過程控制

自動控制也稱過程控制、即時控制,是指不需要人工幹預的控制,即利用電腦為核心 的控制系統。自動接收、采集生產或控制過程的各種物理參數,按設計好的程式對被控制對

象進行自動控制、自動調節,或對其進行監視報警、自動停啟。許多領域都離不開自動控制。 例如,在機械工業中的數控機床,電力系統的自動控制,環境保護的監測系統等。

( 4 )電腦輔助系統

電腦輔助系統是指以電腦為工具,配備專用軟件輔助人們完成特定的任務,以提高 工作效率和工作質素。

a、電腦輔助設計(CAD)技術是將電腦的工程計算、邏輯判斷、數據處理功能和人 的經驗與判斷能力綜合利用起來,形成一個專門系統, 用來進行各種圖形設計和圖形繪制, 對所設計的部件、構件及系統進行綜合分析與模擬仿真實驗。它是近幾十年來形成的一個重 要的電腦套用領域。目前主要套用於汽車、飛機、船舶和宇航等大型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 中,CAD 技術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b、電腦輔助制造(CAM)技術是指利用電腦對工程制造、生產器材的設計、控制和

管理,實作無圖紙設計和加工。

c、電腦輔助學習(CAL)技術是指利用電腦來輔助教師教學,輔助學生學習的自動

系統。它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儲存於電腦內。即可以使教學內容生 動、形象、逼真,還可以模擬演示一些高難度的實驗和場景,透過互動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知 識,並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使學生能夠輕松自如地從課件中學習知識。 d、電腦輔助教學(CAI)技術、電腦管理教學技術,電腦輔助教育技術、電子設

計自動化技術等在教學、管理等領域給人們提供了諸多方便。 其中,CAI 技術是為適應資訊化社會對教學的要求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即

利用電腦模擬教師的教學行為授課,學生可以與電腦互動災習並檢測學習效果,是提高

教學效率和教學質素的新途徑。CMI 是使用電腦從事學生個別化教學活動的管理。CBE 主要

包括電腦輔助教學系統。EDA 是利用電腦中安裝的專用軟件和介面器材,用硬件描述語言

開發編輯芯片,將軟件進行固化,從而擴充硬件系統的功能,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執行速度。

( 5 )網絡通訊

電腦技術和數碼通訊技術發展並相融合產生了電腦網絡。透過電腦網絡,把多個獨 立的電腦系統聯系在一起,把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組織的人們聯系在一起, 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透過網絡,人們坐在家裏透過電腦 使可以預訂機票、車票,可以購物,從而改變了傳統服務業、商業單一的經營方式 。透過網絡,

人們還可以與遠在異國他鄉的親人、朋友即時地傳遞資訊。 ( )人工智能

6

人工智能中用電腦模擬人腦的學習、推理、判斷、理解和問題求解等智能活動,輔助 人類進行決策(如專家系統)人工智能是電腦科學研究領域最前沿的學科。 近年來已套用

於機器人、醫療診斷、故障診斷、電腦輔助教育、案件偵破、經營管理、模式辨識、智能

檢索和機器轉譯等方面。

( 7 )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電腦技術、通訊技術與音像技術相互結合的產物。它是一種集文字、聲 音、圖形、影像、動畫及影像等各種資訊於一體的資訊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是指人和計算 機互動地進行上述多種媒介資訊的捕捉、傳輸、轉換、編輯、儲存、管理,並由電腦綜 合 處理為表格、文字、圖形、動畫、音訊、影片等視聽資訊有機結合的表現形式。多近幾年來,

多媒體技術已廣泛套用於商業、服務業、教育、廣告宣傳、文化娛樂、家庭等方面。同時, 多媒體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有機結合還促進了虛擬現實、虛擬制作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可 以在電腦模擬環境中,感受真實的場景,透過電腦仿真制零件和產品,感受產品各方面 的功能與效能。 ( )嵌入式系統 並不是所有電腦都是通用的。有許多特殊的電腦用於不同的器材中,包括大量的消費 電子產品和工業制造系統,都是把處理器芯片嵌入其中,完成特定的處理任務。這些系 統稱為 嵌入式系統。如數位相機、數碼攝影機以及高檔電動玩具等都使用了不同功能的處理器。

8

4 、電腦的分類

( 1 )按電腦使用範圍分類 按電腦使用範圍可分為通用電腦和專用電腦兩類。 ( 2 )按電腦處理數據的類別分類 電腦按處理數據的方式可以分為數碼電腦、模擬電腦和數碼和模擬電腦三類。 ( 3 )按電腦的規模和處理能力分類 規模和處理能力主要是指電腦的字長、運算速度、儲存容量、外部器材、輸入和輸出能 力等主要技術指標,大體上可分為巨型機、大型電腦、小型機、微型機、工作站和伺服器等幾類。

5 、未來電腦的發展趨勢

( 1 )電子電腦的發展方向 巨型化、微型化、網絡化、智能化 ( 2 )未來新一代的電腦

模糊電腦、生物電腦、光子電腦、超導電腦、量子電腦

6 、電子商務

伴隨著電腦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是一種嶄新的商務手段,它從根本上改變傳 統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方式和流通方式。電子商務充分利用了資訊網絡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打 破了時空局限,向所有交易主體提供先進的交易模式和平等交易機會,大大減少了交易的中 間環節,縮短了交易時間,節省了交易費用,從而提高了商務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也將改 變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電子商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創造著新的商務環境,作為 一種全新的商業管理方法,電子商務也將會引發生產、管理、政府職能和法律制度等產生一 系列的巨大變革。這無論對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將是新的機遇和挑戰。

電子商務是套用現代資訊科技在互聯網上進行商務活動。 從本質上講,電子商務是一組 電子工具在商務過程中的套用,這些工具主要包括:電子數據交換( EDI),電子郵件(E-Mail),

電子公告系統(BBS),網誌(Blog),條碼(Barcode)、影像處理、智能卡等。而套用的前提 和基礎是完善的現代通訊網絡和人們的思想意識的提高以及管理體制的轉變。IBM 認為電子商 務=Web+IT+Business。它所強調的是在網絡計算環境下的商業化套用,是把買方、賣方、廠 商及其合作夥伴在因特網(Internet)、企業內聯網(Intranet)和企業外部網(Extranet) 結合起來的套用。HP 認為,電子商務是指從售前服務到售後支持的各個環節實作電子化、自 動化,它能夠以電子手段完成物品和服務等價值交換。 電子商務是現代資訊科技和現代商業技術的結合體。對它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看法: 1)狹義電子商務

狹義電子商務(E-Commerce)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的一種方式。主要指資訊服務、 交易和支付。主要內容包括:電子商情廣告;電子選購和交易、電子交易憑證的交換;電子 支付與結算等。 2)廣義電子商務

廣義電子商務(E-Business)是利用 Internet 能夠進地全部的貿易活動。從電腦與商 業結合的角度,電子商務就是透過電子資訊科技、網絡互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使得交易過 程的電子化。簡單地說,電子商務就是在網上將資訊流、商流、資金流和部份的物流完整的 實作。

廣義電子商務不僅包含電子交易, 而且包含在 Internet 基礎上構造的 Internet 、 Extranet、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等。

電子商務在其本質上是一個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依靠傳統企業商務,透過高新技 術來

實作的全面工程。

按照不同的標準,電子商務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別。目前比較流行的標準是按照參加主體 將電子商務分為如下幾類: 企業間的電子商務 企業與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 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 非商務的電子商務 企業內的電子商務

7 、資訊科技

( 1 )資訊科技的定義

資訊科技的狹義定義:資訊采集、加工、儲存、傳輸和利用過程中的每一種技術都是信 息技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資訊科技的定義:套用在資訊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的 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面的技巧和套用;電腦及其與人、機的相互作用; 與之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種事物。

目前世界範圍內較為統一的定義:資訊科技一般是指一系列與電腦等相面的技術。

資訊科技不僅包括現代資訊科技,還包括在現代文明之前的原始時代和古代社會中與那 個時代相對應的資訊科技。不能把資訊科技等同為現代資訊科技。 ( )現在資訊科技的內容 一般來說,資訊科技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資訊基礎技術、資訊系統技術和資訊套用技 術。 1)資訊基礎技術:是資訊科技的基礎,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開發和制造技術。

2

近幾十年來,發展最快、套用最廣泛、對資訊科技以及整個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影響最 大的是微電了技術和光電子技術。 2)資訊系統技術:是指有關鍵資訊的獲取、傳輸、處理、控制的器材和系統的技術。感

測技術、通訊技術、智能技術和控制技術是它的核心和支撐技術。 3)資訊套用技術:是針對種種實用目的,如資訊管理、資訊控制、資訊決策而發展起來 的具體的技術群類。如工廠的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家庭自動化、人工智能和互聯通

信技術等。它們是資訊科技開發的根本目的所在。

8 、現代資訊科技發展趨勢

( 1 )數碼化 ( 2 )多媒體化 ( 3 )高速度、網絡化、寬頻帶 ( 4 )智能化

二、資訊的表示與儲存

1 、數據與資訊

數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符號表示。數值、文字、語言、圖形、影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數據。

資訊是現代生活和電腦科學中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匯。一般來說, 資訊是對各種事物變 化和特征的反映,是經過加工處理並對人類客觀行為產生影響的數據表現形式。 人透過接受 資訊來認識事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資訊是一種知識,是接受者原來不了解的知識。數據 是資訊的載體,資訊是對人有用的數據。

電腦科學中的資訊通常被認為是能夠用電腦處理的有意義的內容或訊息,它們以數 據的形式出現。

數據與資訊的區別:數據處理之後產生的結果為資訊,資訊具有針對性、時效性。資訊

是有意義的,而數據沒有。

2 、電腦中數據的單位

電腦中數據的最小單位是位。儲存容量的基本單位是字節。8 個二進制位稱為 1 個字節。

( 1 )位

位(bit)是試題數據的最小單位,在數碼電路和電腦技術中采用二進制表示數據,代 碼只有 0 和 1,采用多個數碼(0 和 1 的組合)來表示一個數,其中的每一個數碼稱為 1 位(bit) ( )字節 一個字節(Byte)由 8 位二進制數碼組成(1Byte=8bit)。字節是資訊組織和儲存的基本 單位,也是電腦體系結構的基本單位。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 ( )字長 電腦一次能夠同時處理 8 個二進制數。 人們將電腦一次能夠並列處理的二進制數稱為該機器的字長, 也稱為電腦的一個 「字」。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腦的並列能力越來越強。電腦的字長通常是字節的整倍 數,如 8 位、16 位、32 位,發展到今天停開機的 64 位,大型電腦已達到 128 位。 字長是一個重要指標,直接反映一台電腦的計算能力和精度。字長越長,電腦的數 據處理速度越快。

2

3

三 、數制的基本概念

1 、數制

十進制(Decimal):任意一個十進制數可用 0、1、2、3、4、5、6、7、8、9 十個數碼符組合的數 字字串來表示,它的基數 R=10 二進制(Binary):任意一個二進制數可用 0、1 兩個數碼符組合的數碼字串來表示,它的基數

R=2 八進制(Octal):任意一個八進制數可用 0、1、2、3、4、5、6、7 八個數碼符組合的數碼字串

來表示,它的基數 R=8 十六進制(Hexadecimal):任意一個十六進制數可用 0、1、2、3、4、5、6、 7、8、9、A、B、C、

D、E、F 十六個數碼符組合的數碼字串來表示,它的基數 R=16 電腦采用二進制數制,這是因為○1 、簡單可行,容易實作○2 、運算規則簡單○3 、適合邏輯運算

2 、各種數制間的轉換

( 1 ) 二進制轉換八進制 整數部份由右向左 3 位 3 位分段,不足 3 位用 0 補齊 不足 3 位用 0 補齊 如:1010101111B=1257Q 001 010 101 111

421 421 1 2 5 ( )二進制轉換十六進制

421

421

7

2

整數部份由右向左 4 位 4 位分段,不足 4 位用 0 補齊

小數部份由左向右 4 位 4 伴分段,不足 4 位用 0 補齊 如:1010101111B=2AF 0010 1010 1111

8421 2 2

8421 10 A

8421 15 F

1111101011011B=1F5BH 0001 1111 0101 1011

8421 1 1 ( )二進制轉換十進制 按權展開相加 如:1000110B=70D 1×2 6 +0×2 5 +0×2 4 +0×2 3 +1×2 2 +1×2 1 +0×2 64 0 0 0 4 2 0 110001B=49D 1×2 5 +1×2 4 +0×2 3 +0×2 2 +0×2 1 +1×2 0

8421 15 F

8421 5 5

8421 11 B

3

0

小數部份由左向右 3 位 3 伴分段,

32

16

0

0

0

1

( 4 )十進制轉換二進制 整數部份除 2 取余倒排列 小數部份乘 2 取整順排列 如:215D=11010111B 100D=011001B 5.5D=101.1B ( )十六進制轉換二進制 將十六進制數轉換成十進制數,再用 8421 來組合進行相加,若出現在等式中的數就是

5

1,否則就是 0。 如:A=1010B A=10 10=8+2 8421

1010

2AFH=1010101111B 2 A 2 10 8421 8421 0010 1010 ( )八進制轉換十六進制 透過二進制轉換 如:(65) 8 =(35) (65) 8 =(110101) 2 6 5 421 421 110 101 (110101) 2 =(35) 0011 0101 8421 8421 3 5

F 15 8421 1111

6

16

16

四 、電腦中字元的編碼

1 、西文字元的編碼

電腦中的資訊都是用二進制編碼表示的。用以表示字元的二進制編碼稱為字元編碼。電腦 中常用的字元編碼有 EBCDIC 碼和 ASCII 碼。IBM 系列大型電腦采用 EBCDIC 碼,微型機采用 ASCII 碼。 ASCII 碼有 7 位碼和 8 位碼兩種版本。國際通用的是 7 位 ASCII 碼,用 7 位二進制數表示一個字元

的編碼,共有 2 7 =128 個不同編碼值,相應可以表示 128 個不同字元的編碼。

ASCII 碼是美國標準資訊交換碼,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指定為國際標準。

電腦內部用一個字節(8 個二進制位)存放一個 7 位 ASCII 碼,最高位置為 0。

標準的 ASCII 碼字元集中,字元的 ASCII 碼值有以下規律:

○1 、標準 ASCII 碼用 7 位二進制位表示一個字元的編碼,其不同的編碼共有 128 個。

○2 、一個字元地標準 ASCII 碼占一個字節,其最高二進制位總為 0。

○3 、在 ASCII 碼表中,根據碼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排序依次是空格字元、數碼符( 0-9)、大

寫英文字母(A-Z)、小寫英文字母(a-z)。

○4 、同類別的字母的 ASCII 碼值按 A-Z(或 a-z)的順序依次遞增 1。比如:‘B’的 ASCII 碼

值比‘A’的 ASCII 碼值大 1;‘C’的 ASCII 碼值比‘B’的 ASCII 碼值大 1。

○5 、小寫字母的 ASCII 碼值比其對應的大寫字母的 ASCII 碼值大 32(十進制數)或者 20H(十

六進制數)。比如‘a’的 ASCII 碼值是 97(十進制數),則‘A’的 ASCII 碼值是 97-32=65(十進

制數)。若‘a’的 ASCII 碼值是 61H,則‘A’的 ASCII 碼值是 61H-20H=41H。

2 、漢字的編碼

ASCII 碼只對英文字母、數碼和標點符號作了編碼。為了用電腦處理漢字,同樣也需要對漢字

進行編碼。這些編碼主要包括:漢字輸入碼、漢字內碼、漢字字形碼、漢字地址及漢字資訊交換碼等。

( 1 ) 漢字資訊交換碼(國標碼)

中國 1981 年頒布了國家標準—【資訊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代號「GB2312-80」,即 國標碼。 國標碼的相關概念: ○1 、常漢字及其分段:國標碼中共有 7445 個字元編碼,其中有 682 個非漢字圖形字元(如:序 號、數碼、羅碼數碼、英文字母、日文假名、俄文字母、漢語拼音)和 6763 個漢字的程式碼。 漢字程式碼中又有一級常用字 3755 個,二級次常用字 3008 個。 一級常用漢字按漢字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二級次常用字按偏旁部首排列,部首順序依筆畫多 少排序。 ○2 、兩個字節儲存一個國標碼,其中每個字節的最高位都為 0。 ○3 、國標碼的編碼範圍。國標碼中的所有漢字和字元的每個字節的編碼範圍與 ASCII 碼表中的 94 個字元編碼相一致。 ○4 、區位碼:把 7445 個國標碼放置在一個 94 行×94 列的陣列中,陣列的每一行稱為一個漢字的 「區」,用區號表示;每一列稱為一個漢字的「位」,用位號表示。區號範圍是 1-94,位號範 圍是 1-94。 ○5 、區位碼和國標碼之間的關系:區位碼是一個 4 位十進制數,國標碼是一個 4 位十六進制數。 將區位碼轉換為國標碼的具體方法是:將一個漢字的十進制區號和十進制位號分別轉換成十 六進制數,然後再分別加上 20H,就得到此漢字的國標碼。 。例如:「中」字的輸入區位碼 是 5448,分別將其區號 54 轉換為十六進制數 36H,位號 48 轉換為十六進制數 30H,即 3630H; 然後,再把區號和位號分別加上 20H,得「中」字的國標碼:3630H+2020H=5650H。 ( 2 )漢字輸入碼 為將漢字輸入電腦而編制的程式碼稱為漢字輸入碼,也叫外碼。 全拼輸入法和雙拼輸入法是根據漢字的發音進行編碼的,稱為音碼;五筆字型輸入法根據漢字的

字形結構進行編碼的,稱為形碼;自然碼輸入法是以拼音為主,輔以字形字義進行編碼的,稱為音形

碼。

( 3 )漢字內碼(也叫機內碼)

漢字內碼是為在電腦內部對漢字是行儲存、處理和傳輸而編制的漢字程式碼,它應能滿足儲存、 處理和傳輸的要求。一個漢字的機內碼也是用兩個字節來儲存,其中每個字節的最高位都為 1。漢字

的國標碼與其內碼有下列關系:漢字的內碼=漢字的國標碼+8080H

例如:已知「中」字的國標碼為 5650H,則根據上述公式得:「中」字的內碼= 「中」的國標碼

5650H+8080H=D6D0H。

( 4 )漢字字形碼

經過電腦處理的漢字資訊,如果要顯示或打印出來閱讀,則必須將漢字內碼轉換成人們可讀的 方塊漢字。描述漢字字形的方法主要有:點陣字形和輪廓字形兩種。電腦中, 8 位二進制組成一個 字節,它是度量儲存空間的基本單位。可見一個 16×16 點陣的字形碼需要 16×16/8=32 字節儲存空

間;同理,24×24 點陣的字形碼需要 24×24/8=72 字節儲存空間;32×32 點陣的字形碼需要 32×

32/8=128 字節儲存空間。

( 5 )漢字地址碼 漢字地址碼是指漢字庫(這裏主要指整字形的點陣式模庫)中儲存漢字字形資訊的邏輯地址碼。 ( 6 )其他漢字編碼

BIG-5 碼是通行於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的一個繁體字編碼方案,俗稱「大五碼」。

五、電腦系統的組成

主機

外設

系統軟件:

CPU

內記憶體

運算器 ALU:起數值運算作用 控制器 CU:起控制作用 隨機記憶體(RAM)

硬件系統

唯讀記憶體(ROM)

外記憶體:硬碟、U 盤、光碟、軟碟、磁帶 輸入器材(Input):鍵盤、滑鼠器、掃描器 輸出器材(Ouput):顯視器、印表機、繪圖儀

電腦系統

作業系統:Dos、Linux、Windows XP 語言處理系統:C、VC、VB 數據庫管理系統:VF、Access 等 服務程式:如診斷程式、偵錯程式 (用來管理、監控和維護電腦資源的)

軟件系統

通用套用軟件:Office、WPS 等

套用軟件:

專用套用軟件:使用者程式 (是為解決使用者具體實際問題的軟件)

運算器 ALU:主要功能是對二進制數碼進行算術運算或邏輯運算。

運算器、字長、運算速度是的是衡量整個電腦效能的重要指標。 控制器 CU:基本功能是根據指令計數器中指定的地址從記憶體取出一條指令,對其操作碼進行譯碼, 再由操作控制部件有序地控制各部件完成操作碼規定的功能。 記憶體:記憶體是電腦的記憶裝置,主要用來保存程式和數據。

記憶體分為記憶體和外存兩類。

中央處理器只能直接存取儲存在記憶體中的數據。

外存中的數據只有先調入記憶體後,才能被中央處理器存取和處理。 輸入器材:主要作用是把人們可讀的資訊轉換為電腦能辨識的二進制程式碼輸入電腦,供計算

機處理。

目前常用的輸入器材有:鍵盤、滑鼠器、掃描器、條碼閱讀器等。 輸出器材:主要功能是將電腦處理後的各種內部格式的資訊轉換為人們能辨識的形式(文字、 圖形、影像和聲音等)表達出來。 常見的輸出器材:顯視器、印表機、繪圖儀和音箱等。

六、微型電腦的硬件系統

1 、微型電腦的硬件及其功能

( 1 )中央處理器(CPU)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ALU)和控制器(CU)兩大部件,它是電腦的核心部件。

CPU 的效能指標決定了由它構成的微型電腦系統效能指標。 CPU 的效能指標主要有字長和時鐘主頻。 字長:表示 CPU 每次處理數據的能力。當前流行的 Pentium 4 的 CPU 每次能處理 32 位二進制數 據。 時脈:CPU 的時脈。以 MHz(兆赫茲)和 GHz(吉赫茲)為單位。如當前流行的 Pentium 4 的時脈可達 3GHz。 ( 2 )記憶體(Memory)

記憶體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設在主機中的記憶體簡稱記憶體,也叫主記憶體,用於存放當前執行的程式和程式所用

的數據,屬於臨時記憶體。

另一類是屬於電腦外部器材的記憶體,簡稱外存,又叫外部記憶體,也叫輔助記憶體(簡稱輔

存)。外存屬於永久性記憶體,存放著暫時不用的數據和程式。

一個二進制位(bit)是構成記憶體的最小單位。通常將每 8 位二進制位組成一個儲存單元,稱 為字節(Byte)。 度量儲存容量的基本單位是字節(Byte)。

8 個二進制位(bit)=1 字節(Byte)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

○1 、主記憶體(MM) 內記憶體分隨機記憶體(RAM)和唯讀記憶體(ROM) ★ 隨機記憶體 RAM

隨機記憶體也叫讀寫記憶體。 RAM 又分為靜態(SRAM)和動態(DRAM)。

SRAM:整合度低、價格高,但儲存速度快,常用來做高速緩沖記憶體。 DRAM:整合度高、價格低,但存取速度慢。 RAM 的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其中的資訊隨時可以讀出或寫入,當寫入時,原來儲存的數據將

被沖掉;二是加電使用時其中的資訊完好無缺,但是一旦斷電或意外關機, RAM 中的

儲存的數據就會消失,而且無法恢復。

★唯讀記憶體 ROM

唯讀記憶體只能做讀出操作而不能做寫入操作。 ROM 中儲存的資訊是永久性的,即使關機或斷電也不會遺失。

ROM 又分為可編程的唯讀記憶體 PROM,可擦除、可編程的唯讀記憶體 EPROM 以及掩摸型 唯讀記憶體 MROM。 ★高速緩沖記憶體(Cache):協調 CPU 與主記憶體之間速度不匹配,提高記憶體速度而設計的。

雙核處理器是指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 CPU 芯片中,從而提高電腦能力。 「雙核」的概念最早是由 IBM、HP、Sun 等提出的。目前,Intel 公司的桌上型電腦雙核處理器有 Pentium D 、Pentium EE 和 CoreDuo 三種。 ★內記憶體的效能指標

記憶體的主要效能指標有兩個:容量和速度

儲存容量:指一個記憶體包含的儲存單元總數,它反映了儲存空間的大小。 存取速度:一般用儲存周期(也稱讀寫周期)來表示。存取周期就是 CPU 從內記憶體中 存取數據所需的時間(讀出或寫入)記憶體之間的最小時間間隔。 ○2 、輔助記憶體(AM)也稱外存 與記憶體相比,外部器材記憶體的特點是儲存量大、價格較低,而且在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以長期保 存資訊,所以又叫永久性記憶體。目前最常用的有磁盤、光碟和 U 盤。 ★ 軟碟 3.5 英寸雙面軟碟的容量為 1.44 兆,它每面有 80 個磁軌,每個磁軌劃分為 18 個磁區,每

個磁區的容量為 512 字節。盤面上的磁軌是一組同心圓,磁軌的編號是最外 圈為 0,並依次由外

向內逐漸增大,最內圈的編號最大。雖然每一磁軌的周長不同,但每一磁軌的儲存容量是相同

的。磁盤的存取單位是磁區。3.5 英寸軟碟片片角上有一黑色滾軸的小方口,當小方口被關閉(不

透光)時,盤片所處的狀態是可讀可寫;當小方口被開啟(透光)時,盤片所處的狀態是只能

讀不能寫(也就是說防寫)。

★ 硬碟

由一組盤片組成,常用作外部記憶體。硬碟一般以 MB 或 GB 為單位,現在硬碟的容量一般 達到 80GB-160GB。與軟碟相比,硬碟容量大,轉速快,存取速度高,一般固定在機箱內。 ★ 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新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通常稱 U 盤。 USB 流動硬碟和USB記憶體是可移動的記憶體。USB 的中文名為「通用序列匯流排」。USB1.1 標準接 口的傳輸率是 12MB/s,USB2.0 的傳輸率是 480MB/s。USB 具有熱插拔與隨插即用的功能。在 Windows 2000/XP 下,使用 USB 介面連線的外部器材(如流動硬碟、U 盤等)不需要驅動程式。 USB 介面連線的外部器材不需要另外供應電源。 ★ 光碟 分為唯讀型光碟 CD-ROM、一次性寫入光碟 CD-R(也稱 WORM)和可擦除型光碟 CD-RW。 ( 3 )輸入器材(ID ) ○1 、鍵盤(Keyboard) 鍵盤通常包括數碼鍵、字母鍵、符號鍵、功能鍵和控制鍵等,並分放在一定的區內。

○2 、滑鼠器(Mouse) 滑鼠有三種類別:機械滑鼠、光學滑鼠和光學機械滑鼠。

○3 、其他輸入器材 掃描器、條形碼閱讀器、光學字元閱讀器(OCR)、輕觸式熒幕、手寫筆、聲音輸入器材(麥克

風)和影像輸入器材(數位相機)等。 ( 4 )輸出器材(OD )

顯視器和印表機是電腦中最常用的兩種輸出器材。 ○1 、顯視器(Monitor) ★ 顯視器的分類:常用的有陰極射線管顯視器(簡稱 CRT)和液晶顯視器(簡稱 LCD)。

★ 顯視器的主要效能 像素(Pixel)與點距(Pitch):微機上使用的顯視器的點距有 0.31mm、0.28mm 和 0.25mm 等規格。一般講,點距越小,分辯率就越高,顯視器的質素也就越好。 分辯率:分辯率是衡量顯視器的一個常用指標。它指的是整個螢幕上像素的數目(列和行)。 顯視器的尺寸:它以顯示器的對角線來度量。 視訊卡:目前 PC 機上使用的大多數是 VGA 視訊卡,同時也有 SVGA 和 TVGA。 註意:VGA 不是視訊卡的型號,而是顯示的標準。 ○2 、印表機(Printer) 按印表機工作方式分,印表機可分為序列式印表機和行式印表機兩大類。

按印表機打印原理可分為擊打式和非擊打式印表機兩類。 評判印表機的好壞主要從打印速度、打印質素、有無噪音這三個方面來衡量。 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擊的械點陣印表機、噴墨印表機和激光印表機,其中最好的是激光印表機。

2 、電腦的結構

電腦硬件系統的五大部件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在處理資訊的過程中需要相互連線 以傳輸數據。電腦的結構反映了電腦各個組成部件之間的連線方式。 ( )直接連線 最早的電腦基本上采用直接連線的方式,運算器、記憶體、控制器和外部器材等組成 部件之中的任意兩個組成部件,相互之間基本上都有單獨的連線路線。 ( 2 )總線結構 總線就是系統部件之間傳送資訊的公共通道,各部件由總線連線並透過它傳遞數據和控

1

制訊號。

根據所連線的部件的不同,總線可分為內部總線和系統總線。

○1 、內部總線是同一部件(如 CPU 的控制器、運算器和各寄存器)內部之間的連線總線。 ○2 、系統總線是同一台電腦的各部件,如 CPU、記憶體、I/O 介面之間相互連線的總線。 系統總線(按訊號的性質劃分)又分為數據總線(DB)、地址總線(AB)和控制總線(GB),

分別傳遞數據、地址和控制訊號。

總線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標準,如 ISA、EISA、PCI 和 AGP 總線等。 總線體現在硬件上就是電腦主機板。主機板上配有各類插槽和介面,主機板的主要指標包括: 所有的芯片組、工作的穩定性和速度、提供插槽的種類和數量等。

3 、微型電腦的技術指標

○1 字長:是指電腦運算部件一次能同時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字長越長,作為存 儲數據,則電腦的運算精度越高;作為儲存指令,則電腦的處理能力就越強。通常,字 長總是 8 的整倍數,如 8 位、16 位、32 位、64 位等。如 Intel 486 和 Pentium 4 機均屬 32 位機。

○2 時鐘主頻:時鐘主頻是指 CPU 的時脈。主頻以兆赫茲(MHz)或吉赫茲(GHz)為 單位。一般說,主頻越高,速度越快。

○3 運算速度:電腦的運算速度通常是指每秒鐘所能執行加法指令數目,常用百萬次 /秒 (MIPS)。

○4 儲存容量:儲存容量分為記憶體容量和外存容量。這裏主要指內記憶體的容量。

○5 存取周期:就是 CPU 從內記憶體中存取數據所需要的時間。此外,還有電腦的可靠

性、可維護性、平均無故障時間和效能價格比也都是電腦的技術指標。

七、電腦軟件系統的組成

所謂軟件是為執行、管理和維護電腦而編制的各種程式、數據和文件的總稱。

1 、軟件的概念

軟件是電腦的靈魂,沒有軟件的電腦毫無用處。 軟件是使用者與硬件之間的介面,用 戶透過軟件使用電腦硬件資源。 ( )程式 程式是按照一定順序執行的,能夠完成某一任務的指令集合。 程式就是一組電腦指令 序列。 ( 2 )程式設計語言

1

人們用以同電腦交往的語言叫程式設計語言。

機器語言:在電腦中,指揮電腦完成某個基本操作的命令稱為指令。

指令就是給電腦下達的一道命令,它告訴電腦要做什麽操作、參與此項操作的數碼

來自何處、操作結果又將送到哪裏。

所以,一條指令必須包括操作碼和地址碼(或稱運算元)兩部份。

操作碼指出該指令完成操作的類別,地址碼指出參與操作的數據和操作結果儲存的位置。

一台電腦所擁有的指令的集合稱為電腦的指令系統。

直接用二進制程式碼表示指令系統的語言稱為機器語言。

指令系統也叫機器語言。機器語言是電腦唯一能夠辨識並直接執行的語言。

組合語言:組合語言也叫符號語言。用組合語言編寫的程式稱為組合語言程式,電腦

不能直接辨識和執行它。必須先把組合語言源程式轉譯成機器語言程式(稱目標程式),然後

才能被執行。這個轉譯過程是由事先存放在機器裏的「組譯程式」完成的。叫組譯過程。

組合語言是一種把機器語言「符號化」的語言。

高級程式設計語言: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式稱為高級語言源程式,電腦是不能直接識

別和執行高級語言源程式的,也需要把高級語言源程式轉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才能執行。

( 3 )行程與執行緒

作業系統中的重要概念有行程、執行緒、內核態和使用者態。

行程(Process):是作業系統中的一個概念。行程,顧名思義,是指進行中的程式。即行程 = 程式 執行。 行程是程式的一次執行過程,是系統進行排程和資源分配的一個獨立單位。或者說, 行程是一個程式與其數據一道在電腦上順利執行時所發生的活動。簡單 地說,就是一 個正在執行的程式。一個程式被載入到記憶體,系統就建立了一個行程,程式執行結束後, 該行程也就消亡了。行程和程式的關系猶如演出和劇本的關系。其中,行程是動態的, 而程式是靜態的;行程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式可以長期保存;一個程式可以對應多個 行程,而一個行程只能對應一個程式。 有時候行程又稱任務。 開啟行程:ctrl+Alt+Del 行程是正在記憶體中被執行的程式。 執行緒(Threads):實際上它是行程概念的延伸。執行緒是行程的一個實體,是 CPU 排程和分派的 基本單位。它是比行程更小的能獨立執行的基本單位。執行緒 基本不擁有系統資源, 只擁 有在執行中必不可少的資源(如程式計數器,一組寄存器和棧),但是它可與同屬一個進 程的其它的執行緒共享行程所擁有的全部資源。一個執行緒可以建立和撤銷另一個執行緒,同 一個行程中的多個執行緒之間可以並行執行。 使用執行緒可以更好地實作並行處理和共享資源,提高 CPU 的利用率。CPU 是以時間片 輪詢方式為行程分配處理時間的。 如果 CPU 有 10 個時間片,需要處理 2 個行程,則 CPU 利用率為 20%。為了提高執行 效率,現將每個行程又細分為若幹個執行緒(如當前每個執行緒都要完成 3 件事情),則 CPU 會分別用 20%的時間來同時處理 3 件事情,從而 CPU 的使用率達到了 60%。 內核態和使用者態:電腦的程式有特權態和普通態之分。特權態即內核態,擁有電腦中所 有的軟硬件資源;普通態即使用者態,其存取資源的數量和許可權均受到限制。 關系到電腦根本執行的程式應該在內核態下執行。(如 CPU 管理和記憶體管理) 只與使用者數據和套用相關的程式則放在使用者態中執行。(如檔案系統和網絡管理)

+

2 、軟件系統及其組成

電腦軟件分為系統軟件和套用軟件兩大類。 ( 1 )系統軟件 系統軟件是指控制和協調電腦及外部器材,支持套用軟件開發和執行的軟件。

系統軟件的主要功能是排程、監控和維護電腦系統;負責管理電腦系統中各獨立硬件,使得

它們協調工作。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電腦、儲存、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式,對檔進行排序、 檢索,將程式語言轉譯成機器語言等。 系統軟件分為以下幾種: ○1 、作業系統(OS):是直接執行在電腦硬件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件,是系統軟件的核 心。作業系統的作用有兩個,一是方便使用者使用電腦,是使用者和計算 機之間的介面;二是統一管理電腦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電腦 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電腦的效率。 作業系統包括五大功能模組:處理器管理、作業管理、記憶體管理、器材管理、 檔管理。 作業系統按其發展過程,分以下 6 類: 單使用者作業系統:單使用者單任務作業系統,如 MS-DOS;單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 如 Windows 2000;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如 UNIX。 批次處理作業系統:又叫多工作業系統。 分時作業系統:UNIX 是國際上最流行的分時作業系統。 即時作業系統:就是立即、馬上的意思。如自動訂票系統、銀行業務系統。 網絡作業系統:如 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NT、NUIX 、Linux、Netware。 微機作業系統:Linux、DOS、 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

○2 、語言處理系統(轉譯程式):如 C、Visual C++、Visual Basic 等的編譯系統。

○3 、服務程式:比如診斷程式、偵錯程式。

○4 、數據庫管理系統:如 FoxPro、Visual FoxPro 、Access 、Sybase 、Oracle 等數據庫

管理系統。 ( 2 )套用軟件 套用軟件是使用者可以使用的各種程式設計語言,以及用各種程式設計語言編制的套用

程式的集合,簡單的說,套用軟件是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式系統稱為套用軟件。

分為套用軟件包和使用者程式。

常用的套用軟件有如下軟件:

辦公軟件套件:金山公司的 WPS、微軟公司的 Microsoft Office 2000/2003/2007/2010

多媒體處理軟件:Adobe 公司的影像處理軟件(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

Premiere、Page-Maker

UIead Systems 公司的繪聲繪影

Quark 公司的 QuarkX-press

Internet 工具軟件:Web 服務軟件、Web 瀏覽器、檔傳送工具 FTP、遠端存取工具

Telnet、下載工具 FlashGet 等。

還有其它類似於財務軟件、學籍管理系統、金山詞霸、繪圖軟件( AutoCAD)、和編輯

程式等都是套用軟件。

八 、多媒體簡介

1 、多媒體的概念

所謂媒體(media)就是資訊的表示和傳輸的載體,通常指廣播、電視、電影和出版物等。

與傳統媒體相比雙多媒體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 多樣性:多媒體資訊是多樣化的,同時也指媒體輸入、傳播、再現和展示手段的多樣化 。 ○2 整合性:所謂整合性是指將多種媒體資訊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共同表示一個完整的多媒體信 息,使文字、圖形、聲音、影像一體化。 ○3 互動性:傳統媒體只能讓人們被動接受,而多媒體則利用電腦的互動功能可使人們對系統

進行幹預。 ○4 即時性:多媒體是多種媒體的整合,在這些媒體中有些媒體(如聲音和影像)是與時間密切

有關的,這就是要求多媒體必須支持即時處理。

2 、媒體的數碼化

( 1 )聲音 聲音是一種重要的媒體,其種類繁多,如人的語音、動物的聲音、樂器聲、機器聲等。 1)聲音的主要物理特征包括頻率和振幅。聲音用電表示時,聲音訊號是在時間上和振幅上都 連續的模擬訊號。而電腦只能儲存和處理離散的數碼訊號。將連續的模擬訊號變成離散的數碼信 號就是數碼化,數碼化的基本技術是脈沖編碼調制,主要包括采樣、量化、編碼三個基本過程。 2)聲音檔格式 儲存聲音資訊的檔格式有很多種,常用的有 WAV、MP3、VOC。 WAV 是微軟公司采用的波形聲音檔儲存格式,它是以「.WAV」作為檔的副檔名,是最早的 數碼音訊格式。 MPEG 是采用 MPEG(.mp1/.mp2/.mp3)音訊壓縮標準進行壓縮的檔。MPEG 音訊檔的壓縮是一 種失真壓縮。 VOC 檔是聲霸卡使用的音訊檔格式,它以「.VOC」作為檔的副檔名。 ( 2 )影像 影像是多媒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數據,影像有黑白影像、灰度影像、彩色影像、攝影影像等。 所謂影像,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客觀景物透過某種系統的對映,使人們產生的視覺感受。 靜止的影像稱為靜態影像;活動的影像稱為動態影像。 靜態影像根據其在電腦中生成的原理不同,分為向量圖形和位圖影像兩種。 動態影像分為影片和動畫。 1)圖檔格式 .bmp 檔:Windows 采用的圖檔儲存格式。 .gif 檔:供線上圖形交換使用的一種圖檔格式,目前在網絡通訊中被廣泛采用。 .tiff 檔:二進制檔格式。廣泛用於桌面了版系統、圖形系統和廣告制作系統,也可以用 於一種平台到另一種平台間的轉換。 .png 檔:圖檔格式,其開發目的是替代 GIF 檔格式和 TIFF 檔格式。 .wmf 檔:絕大多數 windows 應用程式都可以有效處理的格式,其套用很廣泛,是桌面出版 系統中常用的圖形格式。 .dxf 檔:一種向量格式,絕大多數繪圖軟件都支持這種格式。 2)影片檔格式 .avi 檔:Windows 作業系統中數碼影片檔的標準格式。 .mov 檔:QuickTime for Windows 影片處理軟件所采用的影片檔格式,其影像畫面的質素

比 AVI 檔要好。 .ASF:高級流格式,主要優點包括:本地或網絡回放,可擴充的媒體類別,部件下載以及擴充套件 性好等。

.wmv(Windows Media Video,Windows 媒體影片):微軟公司推出的影片檔格式,是 Windows Media 的核心,使用 Windows Media Player 可播放 ASF 和 WMV 兩種格式的檔。

3 、多媒體資料壓縮

( 1 )無損壓縮 資料壓縮可以分為兩種類別:無損壓縮和失真壓縮。 無損壓縮是利用數據的統計冗余進行壓縮,又稱可逆編碼,其原理是統計被壓縮數據中重復數 據的出現次數來進行編碼。解壓縮對壓縮的數據進行重構,重構後的數據與原來的數據完全相同。 無損壓縮能夠確保解壓後的數據不失真,產生原始物件的完整復制。

無損壓縮的主要特點是壓縮比較低,一般為 2:1 ~ 5:1。通常廣泛套用於文本數據、程式以 及重要圖形和影像(如指紋影像、醫學影像)的壓縮。如壓縮軟件 WinZip、WinRAR 就是基於無失真 壓縮原理設計的,因此可用來壓縮任何類別的檔。但由於壓縮比的限制,所以僅使用無損壓縮技 術不可能解決多媒體資訊儲存和傳輸的所有問題。

常用的無損壓縮演算法包括行程編碼、霍夫曼編碼、算術編碼、 LZW 編碼等。 ( 2 )失真壓縮

失真壓縮,又稱不可逆編碼,失真壓縮是指壓縮後的數據不能夠完全還原成壓縮前的數據,與 原始數據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壓縮方法。失真壓縮也稱破壞性壓縮,以損失檔中某些資訊為代價 來換取較高的壓縮比,其損失的資訊多是對視覺和聽覺感知不重要的資訊,但壓縮比通常較高。常 用於音訊、影像和影片的壓縮。

典型的失真壓縮編碼方法有:預測編碼、變換編碼、基於模型編碼、碎形編碼及向量量化編碼 等。

4 、多媒體電腦 多媒體電腦是一種能對多媒體資訊進行獲取、編輯、存取、處理和輸出的電腦系統。 5 、多媒體的套用 多媒體套用廣泛,主要體現在教育和培訓,商業和服務行業,家庭娛樂、休閑,影視制作,電 子出版業和 Internet 上的套用等方面。

九 、電腦病毒及其防治

1 、電腦病毒的實質和癥狀

( 1 )什麽是電腦病毒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腦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電腦病毒被明確定義為「編 制或者在電腦程式中插入的破壞電腦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電腦使用並且能夠 自我復制的一組電腦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 電腦病毒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電腦程式。 電腦病毒一般具有寄生性、破壞性、傳染性、潛伏性、隱蔽性等主要特點,但不

具有免疫性。

( 2 )電腦病毒的分類

常見的電腦病毒按其感染的方式,可分為引導型病毒、檔型病毒、混合型病毒、

巨集病毒、Internet 病毒(網絡病毒)等類別。

引導型病毒:透過讀 U 盤、光碟及各種移動儲存介質感染引導區型病毒,感染硬碟 的主開機紀錄,當硬碟主開機紀錄感染病毒後,病毒就企圖感染每個插入電腦進行讀 寫的移動盤的引導區。這類病毒常常將其病毒程式替代主引導中的系統程式。引導區病 毒總是先於系統檔裝入內記憶體,獲得控制權並進行傳染 和破壞。 檔型病毒:主要感染副檔名為.COM .EXE .DRV .BIN .OVL .SYS 等可執行 檔。通常寄生在檔的首部或尾部,並修改程式的第一條指令。當染毒程式執行時就 先跳轉去執行病毒程式,進行傳染和破壞。這類病毒只有當帶毒程式執行時,才能進入 記憶體,一旦符合激發條件,它就發作。 混合型病毒:這類病毒既可以傳染磁盤的引導區,也傳染可執行檔,兼有上述兩 類病毒的特點。混合型病毒綜合系統型和檔型病毒的特性,它的「性情」也就比系統 型和檔型病毒更為「兇殘」。這種病毒透過這兩種方式來感染,更 增加了病毒的傳染 性以及存活率。不管以哪種方式傳染,只要中毒就會經開機或執行程式而感染其他的磁 盤或檔,此種病毒也是最難殺滅的。 巨集病毒:開發宏可以讓工作變得簡單、高效。然而,黑客利用了宏具有的良好擴充套件 性編制病毒——巨集病毒就是寄存在 micosoft office 文件或樣版的宏中的病毒。它只感 染 word 文件檔案(doc)和樣版檔(dot),與作業系統沒有特別的關聯。它能透過 E-mail 下載 Word 文件附件等途徑蔓延。當對感染巨集病毒的 word 文件操作時(如開啟文件、保 存文件、關閉文件等操作)它就進破壞和傳播。巨集病毒還可以衍生出各種變形病毒。Word 巨集病毒破壞造成的結果是:不能正常打印;封閉或改變檔名稱或儲存路徑,刪除或隨 意復制檔;封閉有關選單;最終導致無法正常編輯檔。 網絡病毒:網絡病毒大多是透過 E-mail 傳播的,黑客是危害電腦系統的源頭之 一。「黑客」指利用通訊軟件,透過網絡非法進入他人的電腦系統,截取或篡改數據, 危害資訊保安。 ( )電腦病毒的清除 清除病毒的方法有兩類,一是手工清除,二是借助反病毒軟件清除病毒。

3

清除病毒:是指把病毒從原有的檔中清除掉,恢復原有檔的內容。 刪除病毒:是指把整個檔全部刪除掉。 ( )感染病毒的癥狀 1)硬碟檔數目無故增多; 2)系統的記憶體空間明顯變小; 3)檔的日期/時間值被修改成新近的日期或時間(使用者自己並沒有修改); 4)感染病毒後的可執行檔的長度通常會明顯增加; 5)正常情況下可能執行的程式卻突然困記憶體區不足而不能裝入; 6)程式載入時間或程式執行時間比正常的明顯變長; 7)電腦經常出現當機現象或不能正常啟動; 8)顯視器上經常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資訊或異常現象。

4

2 、電腦病毒的預防

電腦病毒主要透過移動儲存器材(如軟碟、光碟、USB記憶體或流動硬碟)和電腦網絡兩大途徑進 行傳播。 電腦病毒的預防措施具體歸納如下: (1)安裝有效的防毒軟件並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安全設定。同時,定期升級防毒軟件並經常全盤 查毒、防毒。 (2)掃描系統漏洞,及時更新系統修補程式。 (3)未經檢測過是否感染病毒的檔、光碟、U 盤及流動硬碟等移動儲存器材在使用前應首先用 防毒軟件查毒後再使用。 (4)分類管理數據。對各類數據、文件和程式應分類備份保存。 (5)盡量使用具有查毒功能的電子郵箱,盡量不要開啟陌生的同疑郵件。 (6)瀏覽網頁、下載檔時要選擇正規的網站。 (7)關註目前流行病毒的感染途徑、發作形式及防範方法,做到預先防範,感染後及時查毒避 免遭受最大損失。 (8)有效管理系統內建的 Administrator 賬戶、Guest 賬戶以及使用者建立的賬戶,包括密碼管理、 許可權管理等。 (9)禁用遠端功能,關閉不需要的服務。 (10)修改 IE 瀏覽器中與安全相關的設定。

3 、電腦使用安全常識

(1)電源要求:微型機一般使用 220V、50Hz 交流電源。 對電源的要求主要有兩個:一是電壓要穩,二是微機在工作時供電不能間斷。為了使微機在工作 時供電不間斷,一般給微機配備 UPS 不間斷供電電源。 (2)環境潔凈要求 (3)室內溫度、濕度要求:微機的合適工作溫度在 15℃—25℃之間,相對濕度一般不能超過 80%。 (4)防止幹擾,註意正常開、關機。

十、 Internet 基礎及套用

1 、電腦網絡的基本概念

( 1 )電腦網絡與數據通訊 電腦網絡是電腦技術與通訊技術高度發展、緊密結合的產物。在當前較為準確的定義為「以 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電腦系統的集合」,即分布在不同地坦位置 上的具有獨立 功能的多個電腦系統,透過通訊器材和通訊路線互相連線起來,實作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系統。 數據通訊是通訊技術和電腦技術相結合而生的一種新的通訊方式。數據通訊是指在兩個電腦

或終端之間以二進制的形式進行資訊交換,傳輸數據。 以下是關鍵點於數據通訊的常用術語: 1)通道:通道是資訊傳輸的媒介或渠道,作用是把攜帶有資訊的訊號從它的輸入端傳遞到輸出 端。根據傳輸媒介的不同,通道可分為有線通道和無線通道兩類。常見的有線通道包括雙絞線、同軸 電纜、光纜等。無線通道有地波傳播、短波、超短波、人造衛星中繼等。

2)數碼訊號和模擬訊號:數碼訊號是一種離散的脈沖序列,電腦產生的電訊號用兩不同的電 平表示 0 和 1.模擬訊號是一種連續變化的訊號,如電話線上傳輸的按照聲音相克相濟振幅連續變化所

產生的電訊號,就是一種典型的模擬訊號,可以用連續的電波表示。 3)調制與解調:普通電話線是針對語音通話而設計的模擬通道,適用於傳輸模擬訊號。但是計 算機產生的是離散脈沖表示的數碼訊號,因此要利用電話交換網實作電腦的數碼脈沖訊號的傳輸, 就必須首先將數碼脈沖訊號轉換成模擬訊號。將發送端數碼脈沖訊號轉換成模擬訊號的過程稱為調制; 將接收端模擬訊號還原成數碼脈沖訊號的過程稱為解調。將調制和解調兩種功能結合在一起的器材稱 為數據機(Modem)。

4)頻寬與傳輸速度:在模擬通道中,以頻寬表示通道傳輸資訊的能力。頻寬是以訊號的最高頻 率和最低頻率之差表示,即頻率的範圍。頻率是模擬訊號波每秒的周期數,其基本單位為 Hz。在某一 特定的頻寬通道中,同一時間內,數據即可以用一種頻率傳送,還可以多種不同的頻率傳送。因此, 停產的頻寬越寬(頻寬數值越大), 其可用的頻率就越多, 傳輸的數據量就越大。在數碼通道中,用 數據傳輸速度(位元速率)表示停產的傳輸能力,即每秒傳輸的二進制 位數。研究表明,最大傳輸速度 與通道頻寬之間存在著明確的正比關系,所以人們也經常用「頻寬」來表示停產的數據傳輸速度。帶 寬與數據傳輸速率是通訊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

5)誤碼率:是指二進制位元在數據傳輸系統中被傳錯的概率,是通訊系統的可靠性指標。數據 在通訊通道傳輸中一定會因某種原因出現錯誤,傳輸錯誤是正常的和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控制在 某個允許的範圍內。在電腦網絡系統中,一般要求誤碼率低於 10-6(百萬分之一)。

( 2 )電腦網絡的分類

電腦網絡分為三種:區域網路、都會網路、廣域網路

1)區域網路(LAN):區域網路是一種在有限區域內使用的網絡,其傳送距離一般在幾公裏之內,因 此適用於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組建的網絡。

2)都會網路(MAN):都會網路是介於廣域網路與區域網路之間的一種高速網絡,它的設計目標是滿足幾 十千米範圍內的大量企業、學校、公司的多個區域網路的互聯需求,以實作大量使用者之間的資訊傳輸。

3)廣域網路(WAN):廣域網路又稱為遠端網,所覆蓋的地坦範圍要比區域網路大的多, 從幾十千米到 幾千千米,傳輸速率比較低,一般在 96Kbps ~ 45Kbps 左右。

( 3 )網絡拓撲結構

拓撲學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從圖論演變過來,是研究與大小 、形狀無關的點、線和面構成的圖 形特征的方法。電腦網絡拜年是將構成網絡的節點和連線點的路線抽象成點和線,用幾何關系表示 網絡結構,從而反映出網絡中各實體的結構關系。

常見的拓撲結構有星型、環型、總線型、樹型和網狀等幾種。

( 4 )網絡硬件

電腦網絡系統由網絡軟件和硬件器材兩部份組成。

常見的網絡硬件器材有:

1)傳輸介質(Media):區域網路中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同軸電纜、雙絞線和光纜。

2)網絡介面卡(NIC):網絡介面卡(簡稱網卡)是構成網絡必須的基本器材,用於將電腦和 通訊電纜連線起來,以便經電纜在電腦之間進行高速數據傳輸。

3)交換機(Switch):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而交換式區域網路的核心器材 是區域網路交換機。

4)無線 AP:無線 AP 也稱為無線存取點或網絡橋接器,是有線區域網路絡與無線區域網路絡之間的橋 梁。

5)路郵器(Router):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區域網路透過廣域網路進行互聯是當前網絡互連的一種常 見的方式。路由器是實作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互聯的主要器材。 ( 5 )網絡軟件 電腦網絡的設計除了硬件,還必須要考慮軟件,目前的網絡軟件都是高度結構化的。通訊協定 就是通訊雙方都必須要遵守的通訊規則,是一種約定。 ( 6 )無線區域網路 無線局域是電腦網絡與無線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利用射頻技術取代雙絞線構成的傳統有 線區域網路絡,並提供有線區域網路的所有功能。

2 、 Internet 基礎

Internet 是一個全球範圍的資訊資源網,因此也稱為「國際互聯網」。 Internet 提供資源共享,數據通訊和資訊查詢等服務 目前已廣泛套用與科研、學習、商業、網購、娛樂等領域 ( 1 ) Internet 的起源與發展 Internet 於 1968 年經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提出並資助 ARPANET(阿帕網)網絡計

目的在於:將各地不同的主機以一種對等的通訊方式連線起來 中國於 1994 年 4 月正式接入 Internet,中國的網絡建設開始飛速發展 1996 年初,基本形成 ①中國科技網(CSTNET) ②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CERNET) ③中國公用電腦互聯網(CHINANET) ④中國金橋資訊網(CHINAGBN) 其中①、②主要面向科研和研究機構,③、④想社會提供 Internet 服務,以盈利為目 的的商業性質

( 2 ) TCP/IP 協定工作原理

TCP/IP 是用於 Internet 電腦通訊的一組協定,其中包括了不同層次上的多個協定

OSI 參考模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釋出的最著名的 ISO 標準 ISO/IEC 7498 OSI 參考模型 TCP/IP 參考模型

套用層

套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傳輸層

網絡層

互聯層

數據鏈路層

主機—網絡層

實體層

如圖所示: 主機—網絡層:最底層,包括各種硬件協定,面向硬件

套用層:提供一組常用的套用層協定,如檔傳輸協定,電子郵件發送協定,面向使用者 傳輸層:TCP 協定 互聯層:IP 協定 1)IP 協定 是 TCP/IP 協定體系中的網絡層協定 主要作用 A 是將不同類別的物理網絡互聯在一起。 B 路由選擇,就是從網上某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的傳輸路徑的選擇,將數 據從一個節點傳輸到另一個節點

2)TCP 協定

是傳輸控制協定,位於傳輸層。 依賴於 TCP 協定的套用層協定主要是需要大量傳輸互動式報文的套用, 如 遠端登入協定 Telnet、簡單郵件傳輸協定 SMTP、檔傳輸協定 FTP、超文本 傳輸協定 HTTP ( 3 ) InternetIP 地址和網域名稱工作原理

Internet 透過路由器將成千上萬個不同類別的物理網絡互聯在一起,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網絡, 為了使資訊能夠準確到達 Internet 上指定的目的節點,必須給 Internet 上每個節點(主機、路 由器等)指定一個全域唯一的地址標識,就像每一部電話都有一個全球唯一的號碼一樣, 在 Internet 通訊中,可以透過 IP 地址和網域名稱,實作明確的目的指向。

1)IP 地址

IP 地址是 TCP/IP 協定中所使用的網絡層地址標識,IP 協定主要有兩個版本:IPv4 協定和 IPv6 協定,區別在於地址表示方法不同,目前廣泛套用的是 IPv4。

表示方法:32bit(4B)表示,將每個 IP 地址分為四段(1B 為一段),每段用一個十進制表示,範 圍為 0-255 Eg: 202.205.12.23 一台主機的 IP 地址由網絡號和主機號兩 網絡號 主機號 分布組成 分類:地址的第一段 A 類 0-127 B 類 128-191 C 類 192-223 D 類、E 類特殊用

2)網域名稱 用上面的數碼方式表示 IP 地址標識,對於電腦是合適的,但對於使用者,記憶一組數碼比 較困難,為此,引進一種字元型的主機命名制,這就是網域名稱 實質是一組由字元組成的名字代替 IP 地址,為了避免重名,網域名稱采用階層 Eg: 主機名.„.第二級網域名稱.第一級網域名稱 國際上,第一級網域名稱采用標準程式碼,分組織機構和地理模式兩類 COM————商業組織 NET————主要網絡支持中心 EDU————教育機構 ORG————其他組織 GOV————政府機關 INT————國際組織 MIL————軍事部門 <country code>————國家程式碼(地理網域名稱)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網域名稱註冊暫行管理辦法】規定, 中國的第一級網域名稱為: CN 次級網域名稱分類別網域名稱和地區網域名稱(共計 40 個) 類別網域名稱(6 個):AC————科研院及科技管理部門 GOV——— 國家政府部門 ORG——— 社會團體及民間非營利組織 NET——— 互聯網絡,接入網絡的資訊和執行中心 COM——— 工商和金融等企業 EDU——— 教育單位 地區網域名稱(34 個):BJ————北京市 SH————上海市 „„ 3)DNS 原理 網域名稱和 IP 地址表示主機的地址,實際上是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示,使用者可以使用主機的 IP 地 址,也可以使用網域名稱,從網域名稱到 IP 地址或從 IP 地址到網域名稱的轉換由 DNS(網域名稱解析伺服器) 完成。

( 4 ) 接入 Internet

Internet 接入方式通常有專線連線、區域網路連線、無線連線、電話撥號連線

其中,ADSL 方式撥號連線對眾多個人使用者和小單位來說,是最經濟、簡單的接入方式

1)ADSL 目前用電話線接入 Internet 的主流技術是 ADSL(非對稱數碼使用者路線) ADSL 體現在上、下行速率的不同,高速下行通道向使用者傳送影片、音訊資訊,速率一般在 1.5 8Mbps 低速上行速率在 16-640Kbps。使用 ADSL 技術接入 Internet 對使用寬頻業務的使用者比較經 濟、快速 采用 ADSL 接入,需要準備一台帶有網卡的電腦和一條直撥電話線,另需向電信部門申請 ADSL

-

業務,由相關部門安裝話音分離器和 ADSL 數據機和撥號軟件。

2)ISP 要接入 Internet,尋找一個合適的 Internet 服務提供商(ISP)非常重要 ISP 功能:分配 IP 地址和閘道器及 DNS,提供聯網軟件,接入服務、Internet 服務

ISP 供應商: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聯通、網通、鐵通„„

3)無線連線 無線區域網路的構建不需布線,因此組網便捷,省時省力,易於更改、維護 準備一台無線 AP,相當於有線網絡的集線器或交換機。是無線區域網路的橋梁

3 、 Internet 套用

(1)網上漫遊 1)萬維網 Word Wide Web WWW 是一種建立在 Internet 上的全球性的、互動的、動態的、多平台的、分布式的、超文 本超媒體查詢系統

主要的概念是超文本、遵循超文本傳輸協定 HTTP,WWW 包含很多網頁(Web),網頁用超文本 標示語言(HTML)編寫,在 HTTP 下執行,Web 都有唯一 ide 地址(URL) 2)超文本和超連結 超文本(Hypertext)不僅包含文本資訊,而且還包括圖形、聲音、影像和影片等多媒體資訊。 超連結(HyperLink)超文本中包含的指向其他網頁的連結 3)URL 全稱: 統一資源定位器,描述 Web 的地址和存取它的協定 格式:協定://IP 地址或網域名稱/路徑/檔名 Eg: HTTP:// bjwlxy.cn ftp://218.195.1.1/蜘蛛人 4)瀏覽器 客戶軟件,把用超文件標示語言描述的資訊轉換成便於理解的形式,存取 Internet 的橋梁 Eg: IE、Chrome„„ 5)FTP 檔傳輸協定 位於 TCP/IP 參考模型的套用層,實作兩個站點之間的檔的傳輸 6)瀏覽網頁 IE 的啟動、視窗的布局、工具的使用、Web 網頁的保存、我的最愛的使用 (2)電子郵件 E-mail 是 Internet 上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服務。 采用儲存轉發的方式進行傳遞,根據電子郵件地址由網上多個主機合作實作儲存轉發, 從發信源節點出發,經過路徑上若幹個網絡節點的儲存和轉發,最終傳送到目的郵箱 由於 E-Mail 透過網絡傳送,方便、快速,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費用低,很受使用者歡迎 1)電子郵件地址 每個電子郵箱有一個郵件地址,格式為<使用者標識>@<主機網域名稱> eg:[email protected] 2)電子郵件格式 ①信頭 <==> 信封 收件人:收件人的 E-Mail 地址,多個使用者之間用;隔開 抄送:表示同時可以接收到此信的其他使用者的 E-mail 地址 主題:概況描述內容的主題 ②信體 <==> 信件內容 正文內容。可包含附件<照片、音訊、文件„„>

***OutLook2010 的使用***

E-mail 客戶端軟件,如 FoxMail、OutLook、金山郵件„„ (1)賬號的設定

開啟 OutLook2010,【檔】—資訊—添加賬戶 (2)撰寫與發送郵件 (3)插入附件

郵件\附加檔\插入檔

(4)接收和閱讀郵件 單擊【發送/接收】——收件箱 (5)保存附件 (6)回復郵件 (7)轉發郵件 (8)聯系人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