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重新復習一下,大多數情況下手機type-c裏面走的是什麽,是數碼訊號。電腦只能看得懂0和1,智能電話本質上沒區別。可是問題是耳機/音箱可不認數碼訊號,人家只認模擬訊號,所以這中間還需要有一個數模轉換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簡稱DAC),國內喜歡不嚴謹地叫做解碼;數碼訊號被轉換成模擬訊號後,面對不同的耳機/音箱又要有一個相對適合的放大電路(其實不一定是放大,也可能是縮小)來適配耳機/音箱。
傳統的3.5mm手機孔透過手機內部音效卡(音效卡基本上就可以看作解碼耳放一體機)輸出模擬訊號,不好的地方是要多開一個孔,破壞外觀整體性,另開個孔也要占用現在智能電話越來越緊張的內部空間。所以蘋果帶頭取消手機孔,其實也不是不能理解,除了必然地推動藍芽耳機市場外,也為以後各種新的功能模組加入騰出空間,讓手機更輕薄,這個思路沒問題,利弊就見仁見智了。
另一方面,取消3.5孔的手機難道就不需要解碼耳放模組了嗎?當然不是。第一種情況,它們只是將解碼耳放模組作成「轉接線」的形式外置了。還有一些type-c口耳機是把模組整合在耳機上。他們實際上只是沒有用另外一條轉換線,但是本質上結構是一樣的。
第二種情況是type-c介面從音效卡輸出模擬訊號。這種情況是真的就只需要耳機介面作成type-c介面或者用一個單純的轉接線就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本身type-c又走數據啊又走模擬訊號,沒處理好的話內部環境幹擾估計還是會影響音質。事實上目前某些type-c輸出模擬訊號的手機底噪問題都沒解決……而且某些國產手機為了省空間幹脆就直接用的高通芯片封裝的數模轉換模組,比起獨立的高效能數模轉換器那還是差了不少。蘋果取消耳機孔是為了賣藍芽耳機,而且lighting口是比起type-c更適合輸出模擬訊號的,可國產安卓機子到現在也沒推出幾個靠譜的藍芽產品,音質問題也壓根沒得到解決,所以某種意義說是國內廠商跟風也沒問題。
發燒級耳機一般來說都會配備獨立的數模轉換器和耳機放大器。在發燒級領域,一般做耳機的技能點是點在耳機上面,數模轉換器和耳機放大器一般交給專門做這些的廠家來負責,耳機廠家除非為了自己某些重要產品來做一個配套的解碼耳放來分一杯羹以外,很少會涉及這方面,技術積累自然也不如更相對在這方面專業的廠家。
所以人家為什麽不好端端的做一個符合現在普遍標準的耳機呢?畢竟如果耳機本身整合了解碼耳放模組,再外接獨立的更好的解碼耳放就麻煩了,成本也自然會提升。而且,這是完全沒有多大的需求的。而如果耳機不整合模組,只做一個type-c介面,那就只能給這幾個耳機用了,適應力瞬間變窄,還不如帶一個轉接線來得實在。
何況,現在對音質有追求的都去買隨身播放器甚至台式器材了,誰會在那些器材上開個各種意義上都多余的type-c口呢?給手機用,你手機音質配得上發燒級耳機嗎?給HiFi手機用,能比得上專門播放器的HiFi手機成本得高多少,有那個市場嗎?
安橋已經試過把自家的播放器和手機結合在一起,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查銷量怎麽樣。
但是,支持type-c模擬訊號輸出的手機也並不是因為推力不足所以才沒HiFi廠家支持。推力要做夠完全沒問題,手機內部電壓和電流都足以給一個高效能的解碼耳放一體機供電驅動耳機,你可以看看紅蜻蜓/Apogee Groove插在手機上的驅動能力,主要還是廠家願不願意做的問題。
之前評論區有倆木工朋友非要揪著「解碼」這個詞不放說我不懂裝懂,甚至還要寫答案來掛我,所以原答案有挺長一段文字是反駁他們的。現在事端已經平息,所以刪去了大篇幅無意義的廢話。當然因為我本身興趣只是在音訊發燒這一塊,原回答關於耳機硬件的部份確實有錯誤,感謝各位朋友的指正。也感謝聲波飛行員群裏諸位攻城師、技術大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