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產業互聯網圈子動不動就提數碼化轉型,再趕時髦點就是「中台」、「供應鏈4.0」、「賦能」、「人工智能」…… 傳統企業的IT建設理念一下子進入一個混亂的時期,各種新理論滿天飛,產業互聯網的確在發生革命,但這種變革實質上更多的是解決企業內部價值鏈協作系統如何適應外部多變環境的問題。
正如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企業的供應鏈也需要逐步發展與演變的過程,在文章開始前,我們先簡單梳理一下供應鏈1.0到供應鏈4.0發展的每個階段。
階段一:
供應鏈1.0是企業內部功能整合過程階段。在此階段功能齊全但資訊不通,供應鏈還局限在企業內部,部門墻的存在導致采購、生產、物流、銷售等部門資訊不暢通;
階段二:
供應鏈2.0是局部數碼化階段。這時企業的核心任務是提高響應市場的效率。企業須整合供應鏈上各職能部門,解決營運系統內部協作問題。企業對於該領域的部份內容已經具備了數碼化管理能力,但是局部的數碼化管理並無法跟其他數碼化管理工具共享互通,企業墻仍存在;
階段三:
供應鏈3.0是進入數碼化全面貫通階段。實作了企業內部的數據整合以及縱向整合,供應鏈合作夥伴的協同,庫存管理、倉儲、運輸等均實作了流通;
階段四:
供應鏈4.0便是智慧供應鏈階段。在該階段,數碼化不再局限在企業內部,而是向供應鏈上下遊整個產業鏈延伸,進而實作端到端的價值鏈數碼化整合。包括供應鏈上下遊企業、服務商、提供商、金融服務等實作一體化整合,形成整體價值鏈的網絡體系,包括全流程的數碼化透明化管理,走向智能化的發展道路。這一階段關鍵任務是推行供應鏈規劃,推行數碼化創新平台,上下遊生態建設。
傳統企業與供應鏈4.0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1、改善透明度和可視性
供應鏈4.0的更新,能引入更智能、更具資訊性的流程和器材,讓數碼供應鏈在透明度和可視性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改進。這個過程可以將行業的一次線性特性轉變為更加模組化的特性。從此,參與者不再是一系列連鎖事件和流程的一部份,每個都可以作為網絡中更多的單個點或節點。
2、降低交易和營運成本
更智能、更具參與性的供應鏈4.0系統,意味著各方可以采取行動更快地發現問題和弱點。在供應鏈中,大數據平台也將有助於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生產力和系統更完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以定期改進現有的營運,使其更加精簡和有效。這具有降低相關成本的效果。
3、重新定義采購決策的新方法
隨著制造業的發展,只對供應商和生產商結構的經典理解將無法生存。供應鏈4.0可以顯著改善供應鏈中的溝通和協作,這其中會產生一種新的采購決策新方法:供應鏈將采用考慮風險數據和未來產品開發最佳化潛力的合作夥伴模型,而不是產品價格驅動的模型。
瞄準靶向,調整戰略
在當前市場競爭的背景下,企業要想實作自身的發展,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單靠企業自身內部的改良運作已經不能完全適用,要著眼於企業在整個供應鏈過程中的地位和與其他企業的協作關系,需要建立一個能夠促進企業穩步改進的供應鏈運作模式,並不斷改進和調整。
企業需要重構個人化智能化戰略,理清戰略邏輯,然後分析市場和產品流趨勢,凈化智能供應鏈的差異化競爭力。供應鏈4.0戰略將使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過程的增值需求,基於整個價值鏈的精益制造,透過物聯網、服務計算、雲端運算等資訊計算和制造技術的融合,形成智能供應鏈平台,同時,配合大數據策略重構智能供應鏈平台,建立仿真能力和供應鏈預警。
實作全系統、全生命周期、多向感知、互聯、決策、控制,硬件和軟件制造資源和能力的執行和服務,實作人、機、物、資訊的整合、共享、協調和最佳化,最終形成生態系。
精準發力,實作供應鏈4.0戰略落地與升級
供應鏈4.0戰略切忌空談數碼化,企業進行戰略落地之前首先要清楚企業供應鏈的核心問題,雲朵匠根據以往調查企業供應鏈戰略落地的咨詢案例中,常常發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存在以下缺陷:
1、戰略層:
缺乏一套系統、可操作性強、具備前瞻性的供應鏈體系規劃和發展思路;
2、管理層:
(1)供應鏈管理的組織架構、團隊建設及供應鏈管理部的定位需要梳理與改進;
(2) 缺乏一套系統的、可操作的供應鏈管理業務流程。
3、業務層:
(1)產、供、銷嚴重脫節,片面的強調不惜一切代價滿足銷售與客戶的需求,從而造成庫存居高不下,供需無法整合,企業營運風險加大;
(2)缺乏全域性的采購策略與品類管理,片面強調最低投報價法,未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
(3)對客戶需求缺少統計與分析,未建立科學合理的需求預測模型,及預測準確率績效評價流程;
(6)庫存管理與庫存控制混為一談,未建立庫存分析與管理模型,因而造成客戶急需的產品缺貨,而非急需的又有很多庫存。
4、支撐層:
(1)未建立圍繞客戶訂單交付的績效指標體系,如品質水平、成本高低與交付時間;
(2)對所出現的產品質素、未準時交付及成本缺乏競爭力的問題缺乏根本原因分析,因而未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以保證相同問題不會再次出現;
(3)企業資訊化水平的降低嚴重滯後,缺乏一個統一的資訊系統,能夠透過ERP、MES、APS等銷售、生產、供應等職能部門的數據流;
(4)業務流程設計與最佳化與資訊系統的分離,沒有體現出資訊系統對業務流程的支撐和固化作用,導致資訊系統套用效率低下。
供應鏈4.0轉型作為企業轉型的一個戰略,最終的落腳點是需要借助外力來實作的,這時候企業更是需要一個強「孵化器」能提供高度的組織自由度和靈活性以及最先進的IT系統,數商雲深耕先進制造業領域,透過上遊聯合采購、下遊集中銷售、產業整合和持續創新打造一個全行業供需資訊更加對稱、產品價格更加透明、交易更加安全高效、供應鏈金融更加便捷實惠的公平、公正、開放式的互聯網企業級供應鏈平台。
1、基於供應鏈SCOR模型進行最佳化
數商雲針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基於SCOR((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模型進行最佳化,因為SCOR模型較之於其他供應鏈最佳化模型來說,涵蓋部份廣,持續範圍大,可以透過分析診斷供應鏈健康度,分析流程上的斷點,打通企業內外部的連線,改善供應鏈的表現。
其中在SCOR模型的運作模式下,通常采用三個層面對供應鏈進行最佳化:
頂層: 在供應鏈交付可靠性、供應鏈響應能力、供應鏈敏捷性、供應鏈成本和供應鏈資產管理五個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戰略績效指標,以檢測企業供應鏈運作中的相關問題,並從計劃、采購、生產、分銷和退貨五個方面進行了供應鏈重構;
配置層: 在實作計劃、采購、生產、配送、退貨五個層面上的整體重構後,在每個層面上再進行下一步的行程設計,設計內容包括規劃供應鏈、采購庫存產品、庫存生產、分銷庫存產品、產品退貨等方面的詳細設計。在完成供應鏈改進主題框架設計的同時,對詳細設計進行了改進;
流程元素層: 在第二層總體構建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每個供應鏈流程進行詳細設定,形成一套更加合理、詳細的供應鏈運作流程。
供應鏈上下遊之間的企業想要實作共贏,就必須註重企業之間的協同作業,保證供應鏈運作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基於此,數商雲采用相應的模型方法對供應鏈流運作的過程進行改進最佳化,圍繞核心企業,透過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將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零售商甚至終端使用者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促進供應鏈運作的效率的提高,保障供應鏈上下遊企業的整體利益。
3、供應鏈模組的整合總控
數商雲基於智能技術沈澱和產品化,對各個供應鏈模組的資訊進行整合處理,升級傳統行業整體的效率和體驗;最終基於核心技術連結多方生態,共建資源共享、體系共生、生態共榮的平台,實作供應鏈資源高效匹配,能對關鍵指令進行下達、對於行動效果進行反饋的能力:
1、即時的需求感知和預測模組: 數商雲采用大數據預測和智能演算法模型,透過趨勢結合動態即時需求感知、預測市場和重塑市場,從而主動掌控洞察需求。
2、計劃管理模組: 供應鏈生態中的企業的計劃總控,包括原材料生產商、組裝廠、分銷商等的端到端計劃統籌;
3、訂單管理模組: 沒有處理的訂單將被訂單系統整合到可用系統流程,考慮到條件約束,安排生產計劃和補貨需求,即時重新計劃,實作訂單日期確認。最終結果能透過自動化能降低成本,透過細粒度的反饋可以提高可靠性和透過即時和可靠的響應來實作更好的客戶體驗。
4、物流管理模組: 物流的視覺化,物流網絡上的運力的調配、庫存的調撥等;
5、資金和成本管理模組: 全鏈路資金流的可視可控,資金的風險管理,以及供應鏈的全鏈路成本的監控和管理等;
6、庫存管理模組: 全鏈路上的庫存即時可視,根據計劃進行動態調整和管理,對庫存在網絡上進行即時有效的配置管理;
7、供應鏈風險控制模組: 風險評估、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規避等。
所有這些都是基於供應鏈的數碼化,透過大數據、BI、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區塊鏈、自動化等技術手段來進行整合,實作供應鏈的整合總控,對供應鏈進行全方位描述和管理控制。
供應鏈戰略升維競爭的命運之戰已經打響。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並不會停下腳步。唯有不斷創新,瞄準靶向精準發力,才能全面驅動企業加速駛入供應鏈4.0時代。
<本文由數商雲•雲朵匠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標明:數商雲原創>
【數商雲】專註為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系統搭建服務,長期為大中型企業打造數據化、商業化、智能化的 供應鏈管理平台 解決方案,為傳統企業搭建一站式供應鏈管理平台閉環體系,實作電商網站建設的數據互通、全鏈融合,綜合提升平台營運效率與平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