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景如畫的江西景德鎮,隱藏著一處自然生態的瑰寶——江西浮梁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育區,這裏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森林茂密,覆蓋率驚人地達到了95%,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該保護區坐落於懷玉山脈的蜿蜒余脈之中,不僅是昌江水系的重要發源地,更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水源涵養區。
在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上,野生動物們找到了它們的天堂,繁衍生息,構成了一個豐富多樣的生物群落。這裏不僅是常見物種的家園,更是眾多珍稀、乃至鮮為人知的奇獸異禽的避難所。從林間跳躍的靈長類到草叢中潛行的肉食者,每一種生命都在這裏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生存篇章。
自現代化紅外監測相機技術在江西浮梁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育區成功部署以來,這一高科技手段已兩次成功捕捉到了珍稀野生動物——黑麂的野外活動珍貴影像,為科學研究與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近日,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對紅外監測數據進行細致梳理時,再次收獲驚喜:一段記錄於某隱蔽山坡上的高畫質影片,生動展現了一頭成年雄性黑麂的矯健身姿。
這頭雄性黑麂,特征顯著,頭頂雙角挺立,體態雄壯,兩角間一抹醒目的黃色棕毛如同自然賦予的徽章,昭示著其成年雄性的尊貴身份。其體長介於1米至1.3米之間,體重估測約為25公斤,是健康成年個體的典型代表。
此次影像記錄,是自2018年10月首次成功捕捉到黑麂身影後的第三次確鑿記錄,標誌著保護區在持續監測與保護黑麂族群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影片中,這頭黑麂行動敏捷,幾乎是在鏡頭前一閃而過,從山坡頂端迅速向山下移動,其速度之快,宛如林間穿梭的黑色幽靈。尤為引人註目的是,當它疾馳而過時,高高翹起的尾巴上,一抹潔白的毛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如一把巨大的白色羽扇,為這短暫的瞬間增添了幾分靈動與優雅。
據權威資料顯示,江西浮梁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育區不僅是中國野生黑麂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更是江西省內黑麂族群分布的核心區域,這裏生活著超過500頭珍貴的黑麂個體。這些影像記錄不僅是對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的有力證明,也為科研人員深入了解黑麂的生活習性、族群動態及棲息地需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訊支持,對於推動黑麂及其生態系的長期保護具有深遠意義。
黑麂與我們耳熟能詳的赤麂(俗名:黃猄)在外觀上有著幾分相似,在麂類家族中,赤麂體型最大,而相比之下,黑麂要略小一些,成年個體的體重多徘徊在20余公斤左右,體長則約為1米。
從命名中我們便可窺見一斑,黑麂的體毛主要以黑褐色為主,其間巧妙地穿插著棕黃色的斑紋,這獨特的配色賦予了它「烏金麂」的別稱,寓意著它如同珍貴的烏金般稀有而閃耀。更為有趣的是,黑麂在雌雄兩性之間展現出了顯著的形態差異,雌性個體溫婉無角,而雄性則在頭頂驕傲地生長著一對短而有力的角,彰顯著其性別特征。
盡管在麂類之中,黑麂或許並不以驚世駭俗的外貌著稱,但在動物世界的廣闊舞台上,它卻以一種別具一格的方式脫穎而出。黑麂的額頭上,生長著一簇蓬松的棕黃色毛發,這獨特的裝飾猶如一頂華麗的冠冕,為它平添了幾分「殺馬特貴族」的俏皮與不羈,也因此贏得了動物界「殺馬特貴族」或「黑金貴族」的趣稱。
然而,黑麂的獨特之處並不僅限於其頭部的裝飾。其尾巴同樣充滿了特色,尾背的毛發潔白如雪,與整體的黑褐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盡管這樣的配色在自然界中可能會讓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行蹤,但這也正是自然選擇賦予它們的獨特銘印。
黑麂,盡管體型並不魁梧,卻擁有著出眾的身材比例——身高腿長,這一體態特征預示著它們不俗的行動能力。事實證明,黑麂的確行動敏捷,奔跑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即便是在地形復雜的懸崖峭壁和山間亂石之中,也能展現出如履平地的卓越本領。
更令人稱奇的是,黑麂在遊泳方面的天賦同樣出眾,其遊泳技巧之高超,足以與鹿科中的遊泳健將如麋鹿、駝鹿等相提並論,這在麂類家族中實屬罕見。
一般而言,鹿科動物以素食為主,但黑麂卻在其飲食習慣上展現出了一絲神秘。科學家曾在黑麂的胃中發現碎肉塊,這在鹿科動物中尚屬首次發現,無疑為黑麂的食性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然而,盡管黑麂擁有高超的生存技能和頗具威懾力的外貌,它們的內心卻異常膽小,對周圍環境保持著高度的警覺。任何微小的風吹草動都可能觸動它們的敏感神經,讓它們感到不安。這種強烈的恐懼感在黑麂的行為模式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陡峭復雜的地形中,它們傾向於沿著固定的老路行進,而在平坦開闊的地帶,則變得行蹤不定,以規避潛在的危險。一旦發現威脅,黑麂會迅速躲進灌木叢中,利用環境的掩護躲避天敵或人類的視線,因此,想要親眼目睹黑麂的風采,無疑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任務。
作為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黑麂目前尚未觀察到亞種分化現象。歷史上,由於天敵捕殺和過度捕獵等因素,黑麂的族群數量一度銳減,如今僅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的部份地區,數量相對稀少。
成年後的黑麂多以雌雄成對的形式出現,活動於黃昏或清晨時分,其活動範圍雖然相對固定,但因其高度的警覺性,使得人們難以輕易發現它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