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航天員確定,整個任務訓練過程均已結束,並且進入到「待命出征」的狀態。
根據中國航天員楊利偉披露,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將在月底進行發射,同時,發射之後,還將迎接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返回。
這不,在中國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最後準備階段,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釋出新一輪的軌域預報,那就是中國將執行中國空間站軌域的擡升,這是幹什麽呢?下面就一步一步來看看。
神舟十九號乘組定了,航天員待命出征
沒錯,對於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來說,中國早就披露了其相關性的任務,並且執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乘組也早就確定了,而這三位航天員此前一直保持訓練。
但航天員楊利偉10月已經再次披露了,乘組訓練均已經整體結束了,就差不多就是等待發射任務的執行,但有一點這裏還是需要強調一下,雖然中國多次披露了關於航天員確定,包括這一次楊利偉也沒有透露其具體的名單,這是因為中國明確規定了,不允許對外泄密。
因為航天員一旦公布,涉及的問題就很多,所以,一般來說,執行任務前數小時,中國才會進行公布,而且,這一名單應由裝備發展部載人航天辦公室按照規定程式適時宣布,相關人員必須三緘其口,絕對不能對外透露訊息。
所以,很多人都非常意外,一直都在說確定了,但又沒有看到具體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名單,只能說,給大家說這麽多已經算是很多了。
中國的航天策略與其他國家不一樣,不會那麽早進行公布,這也是正常現象。
所以,大家看到的一些航天員可能參與任務,那也只是推測性的說明,比如:有人說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指令長可能是蔡旭哲,這也是根據實際性中國執行任務的情況來說明的,的確這個概率還有。
因為從神舟十六號任務之下的情況來看,景海鵬成為了指令長,並且是神舟十一號任務的航天員。
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湯洪波成為了指令長,而他又是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航天員,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指令長葉光富,此前是執行神舟十三號任務的航天員。
所以,依照這個規律來講,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指令長,有可能就是蔡旭哲。
而在中國宣布航天員確定之後,航天員訓練的過程之中,陳冬、劉洋都出現了一些活動現場。所以,這排除法來計算,的確有可能。
但還是那句話,中國航天員公布之後才能夠確定,在沒有公布前,一切可能性都存在,大家以航天中心為準。
這不,在神舟十九號任務進入倒計時,最後階段之下,中國空間站的軌域調整數據又來了。
中國空間站:將擡升10公裏,這是為什麽?
的確,這讓很多人比較意外,這是要幹什麽?為什麽要進行中國空間站的軌域提升?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為中國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做準備。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新釋出的軌域預報數據顯示,中國空間站計劃在台北時間 時段實施一組變軌,將軌域高度擡升超過10km。
這次是神舟十九號發射前的調相變軌,為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做準備。
那很多人就要問了,為什麽發射前要進行調整?其實進一步說明就是為了發射之後,神舟飛船與中國空間站更好的對接。
當然,這個對接過程也是比較難的,需要各個環節做到「精準」,這也是為何中國在對接前,要在各個方面做好準備。
比如: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此前采取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聽起來是「自主」性一樣,但這裏面涉及的問題很多,在航天領域也被稱之為太空中的「萬裏穿針」,交會有自動與手動兩種模式。
當代的自動控制精度足夠高且穩定,但人控仍然作為一種冗余手段保留了下來。這是因為機器無法替代人在現場的臨機處置能力。
兩個飛行器非常接近時若發生異常,地面幹預的即時性比不上現場的航天員,並且航天員可以進行綜合情況的判斷和處置,更有利於保證安全。
而曾經中國的對接模式,與現階段的對接的模式也不一樣,曾經,中國在太空進行的航天器交會對接都是在水平方向,兩個航天器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對接只要控制好相對速度就可以實作,而從神十三起,徑向交會對接成為常態,飛船是從下方向上,「追」著核心艙交會對接。
那個這個「追」肯定也需要對空間站的軌域調整,這樣才能夠滿足。所以,空間站軌域調整就是為了實作更好的對接,一般情況來說,後續還可能進行調整,這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所以,大家在畫面上看到空間站的對接都非常容易一樣,但實際上整個執行任務的過程還是極其復雜的。
期待神舟十九號圓滿成功,神舟十八號返程
的確,在神舟十九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之後,神舟十八號就會進入到返程階段。當然,這一次返回地球,可能會帶一些實驗數據成果,此前中國航天員也下行過數據。
所以,這一次會不會有一些特殊性的數據實驗成果呢,這還是令人期待的。
而且從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創造的成就來看,應該不少。在返回之後,也將準備恢復身體了,畢竟在太空之中生活了大半年的時間,這需要一定時間的調整。
調整之後,這些航天員乘組,在後續還可能執行載人飛船任務,中國「老帶新」的策略沒有改變,並且未來中國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的航天員都將成為「主力」航天員。
那麽新的航天員,在未來就可能是帶領新一輪航天員參與任務的指令長,這也是值得期待的,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