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中埃聯合考古隊獲多項新發現!一起走進埃及孟圖神廟→

2024-06-12科學

三千多年歷史的埃及孟圖神廟,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2018年起,中國和埃及成立聯合考古隊對埃及孟圖神廟遺跡進行考古發掘,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考古隊首次遠赴埃及。尼羅河畔塵封3000多年的古老神廟正緩緩褪下神秘面紗,重現往日圖景。

埃及孟圖神廟遺跡考古獲多項新發現

從2018年起,中國和埃及成立聯合考古隊,對埃及孟圖神廟遺跡進行考古發掘。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獲悉,中國考古隊已於近期完成了赴埃及考古的階段性任務,揭露出孟圖神廟中一座小型神殿的整體輪廓,新發現一處建築地基,另外還找到了兩塊殘留著銘文和浮雕場景的石塊。

位於埃及南部的盧克索古城,在古代叫做底比斯,曾是古埃及最強盛時代的首都。一般而言,開羅附近以金字塔群吸引世界的目光,而盧克索一帶就是神廟的世界,這裏匯集了古埃及卡爾納克神廟群、帝王谷等古埃及文明精華,被譽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中國埃及聯合考古隊發掘的孟圖神廟,就是盧克索地區最負盛名的卡爾納克神廟群的重要組成部份。本次發掘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持續兩個月,這也是2018年以來專案組赴埃及考古的第6個季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賈笑冰:整個孟圖神廟的建築群是由幾大部份構成的,最主要的當然就是孟圖神廟和瑪阿特神廟;還有西南角的奧西裏斯神殿,有6座,我們把這6座小神殿當中的第4座結構輪廓基本上清理出來了。

除了首次完整揭露出第4神殿的整體輪廓,在出土文物中,考古隊發現一座石頭祭壇,銘文雖然殘破,但可以辨識出是第30王朝法老內克塔內布一世的登基名,成為考古專家破譯小神殿營建順序的年代標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賈笑冰:我們又發現了用石條砌築的長方形的像水池的遺跡,在之前發掘的所有的奧西裏斯神殿裏,我們沒有見到過。建築布局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它背後的人的理念變化。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歷史上經歷過各種不同的朝代更替,一般劃分為早王朝、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晚期階段等多個時期,共計31個王朝。中國埃及聯合考古隊發掘的孟圖神廟,始建於約公元前1391年至1355年,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商代,古埃及正處於新王國時期,這一時期是阿蒙霍特普四世、圖坦卡蒙、拉美西斯等著名法老生活的年代。

本季度的考古發掘中,考古隊在孟圖神廟與瑪阿特神廟的結合處,新發現了一座未知建築的地基,尤其是修建地基所用的兩塊砂巖石塊上,殘留著銘文和浮雕場景,而銘文很有可能是第25王朝塔哈卡法老的王名圈,同樣成為考古專家斷代的重要參照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賈笑冰:這個新的現象會完善我們對孟圖神廟遺址群的平面布局、營建順序、功能的認知。隨著時代不同,它在變化,實際上背後透射的是古埃及社會,至少從新王國時期一直到二十五二十六王朝,甚至於更晚的到三十王朝,埃及古代社會變化。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又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點。

孟圖神廟 古埃及文明的匯聚地

近年來,隨著中伊雲化交流日益緊密,兩國在考古領域展開合作。2018年開啟的孟圖神廟中埃聯合考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考古隊首次遠赴埃及進行考古發掘。首站選擇孟圖神廟,是因為這裏堪稱古埃及文明的一處匯聚地。

在古代埃及泛神論的文化背景中,孟圖神具有太陽神、創世神,以及戰神、守護神的內容。專家介紹,在埃及古王國時期,孟圖神被視為天空中圍繞著太陽神的天神之一,常以人身鷹頭的形象出現。孟圖神最早出現在約公元前24世紀的古王國第6王朝。

到了第11王朝,來自底比斯的法老孟圖霍特普二世重新統一了上下埃及,孟圖神信仰在第11王朝時曾一度達到頂峰,這一時期的法老均以孟圖神命名。從第12王朝起,太陽神阿蒙信仰逐漸發展,最終在第17王朝徹底取代孟圖神,成為底比斯地區的主要信仰。持續上千年的孟圖神信仰,成為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一環。

在底比斯古城,供奉孟圖神的神廟遺址主要有四座:艾爾曼特、梅達姆德、陶德和卡爾納克神廟北部,它們分布在古城的四個方位,共同拱衛著底比斯,被考古學家稱作「底比斯的庇護聖所」。作為卡爾納克神廟組成部份的孟圖神廟,由於位於底比斯腹地,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40年,法國學者曾對孟圖神廟進行過考古發掘,此後零星考古斷斷續續進行,2018年,中埃聯合考古隊抵達時,孟圖神廟遺址已荒廢40多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賈笑冰:中埃兩國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燦爛。我們這樣多姿多彩的世界,它是怎麽形成的?中國在其中起了什麽樣的作用?這個都需要跟世界文明做比較,我們要在世界文明的這種大的視野格局下來看待中國文明,來理解我們中國文明。

古埃及文明轉譯標準化工作加速

中埃聯合考古隊透過發現遺跡遺物,孟圖神廟完整的平面圖正在逐步繪出。除了考古發掘本身,中國考古團隊還因實際需要,創新性的開啟了古埃及文明的「中文化」工作,也就是對版本眾多的轉譯進行標準化,形成統一的話語體系,為今後的古埃及文明研究打造一個基礎平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賈笑冰:埃及對壁畫的描述,對它一些特殊器物的描述,一個王就是埃及的法老,有5種名字,每種名字都有不同的叫法,方方面面是一個自成體系的東西。把它轉換成中文的時候,就沒有一個標準化,所以就會容易產生歧義。

基於考古發掘記錄時的實際需要,考古隊已經開始了古埃及文獻轉譯的標準化嘗試,把晦澀難懂、一詞多譯等,盡量做到規範化、統一化,給今後中國學者研究古埃及文明、深化埃及考古工作,做好最基礎的鋪墊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賈笑冰:人名有王名、官名、朝代的名字、各種器物、建築,幾個大類都在推進,但是難度很大,我們之前沒有可以參考的。隨著我們工作中遇到,會慢慢把它豐富起來。還要請國內各方面專家,我們要討論一下,把它定下來。大家以後用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樣我們的話語體系就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