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的關註,原答案只回答了題主給定條件下的自救問題,對海洋救生介紹不多。
這次又補充了一些船難事故和海上救生知識,附在後面。
多圖預警!
太長寫不完。先把補充的目錄放在這裏,每天寫目錄中的一部份。
一、船難落水:1、補充重大船難,2、如何棄船跳海(1)穿救生衣(2)自制簡易救生衣,3、船用救生器材簡介
二、落海後的漂浮:1、有救生衣,2、無救生衣,3、遊泳有用嗎
三、海水浴場的安全問題:1、海灘戲水,2、海中遊泳,3、不要盲目救人
四、問題探討
1、為什麽落海後不作不必要的遊泳(橫渡海峽)
2、人在冷水裏死得這麽快?(遊泳能否取暖,冬泳)
聲明:
非航海專業,沒有四小證五小證,答案僅供參考。
轉載須經本人同意。
====12月27日原答案
題主的提問恐怕沒有意識到在海中落水的嚴重性,透露著樂觀的情緒。
我們假設一個人在今天落水:今天中國黃海、東海北部的水溫在4~10℃左右,根據海洋救生知識,在這個溫度下的理論存活時間為
3小時
。即使按照這個
理論存活時間
(不考慮風浪)的最樂觀估計,寒冷將在短時間內導致他死亡。這個時間會顧得上吃喝、遊泳嗎?根本來不及考慮題目中1、2、3、4的情況。
事實上,題主的問題勾起了我非常難過的回憶。一年多前的2013年11月,廈門大學的一位
海洋學教授
郭豐老師在出海考察期間落水犧牲(落水5人,死亡2人)。我以郭豐老師溺水的事件來說明海中落水後人的生命有多脆弱。
事故的情況如下。
人員:
1、郭豐副教授從本科開始就在廈大海洋系學習工作直至副教授,
海洋知識遠多於普通人,非常熟悉
失事海域
。年富力強(
45歲
)。作為海洋研究者
水性至少不會太差
。落水時沒有救生衣(慘痛的教訓),但
手裏有單獨浮具
;
2、另外四名落水者是船老大39歲、研究生23歲、船員35歲、幫工63歲(遇難),公用浮具;
3、落水前船長打電話求救,指出了大致的落水海域。
海域:
福建漳浦六鰲虎頭山
近岸
外海(離岸邊不超過2公裏)。落水時間中午12點(
光線好
),
水溫21
℃(理論存活時間大於12小時)。
風浪較大。
救援:
1、船只搜尋
30分鐘,1艘搜救船(船老大電話通知的那艘)趕到,搜尋30分鐘沒有發現;
90分鐘,十幾艘搜救船分片搜尋,搜尋到浮具(浮具比人醒目),發現除了郭豐教授以外的4人,1人已經死亡;
撈起四人後,發現郭豐的浮具,人已失蹤(後來推算,在此時已經遇難);
在遺體發現前的七天內,有幾十艘的船只在海面上不間斷搜救尋找。
2、沿岸搜尋、無人機、潛水員
第二天(20日)中午,開始沿
岸邊搜尋
(藍天救援隊、發動村民等);
第五天,出動省測繪局的
無人機
搜尋(應該還有海洋國重室的另一艘無人機);
據我回憶,應當出動了
潛水員
。
3、理論預報
海洋、環境學院和國重室提供了海域的海流資料,幾位做海洋模型的老師手上有現成的區域模型,迅速推算了隨海流漂移的範圍,用以指導搜尋。
出於感情的原因,他們給出的漂移路線預報是建立在郭豐老師落水後依然存活,正在進行自救的基礎上的。後期結合發現遺體的地點分析表明,郭老師是在落水短時間後死亡。
結論:
海水使體溫下降(20度的水很涼了),降低人的體力和思維能力。風浪造成的起伏消增加水者的體力消耗,造成其嗆水,增加了搜救者發現落水目標的難度(人露出水面部份被浪擋住)。孤獨會蠶食求生意誌和信念。我實在不敢想象人一個在落水後的痛苦、恐懼和煎熬。
此次事故的落水條件不算差,遠好於問題中給出的條件,搜救力量如此及時和強大,但仍然有2人死亡。郭豐教授在有體力、有浮具、有經驗、溫度海況良好的情況下,尚且難以獨自堅持90分鐘,我們可以據此評估自己落水的後果。
希望這起悲劇能向各位說明落海後獲救的不易。
郭老師走好。
廈大教授出海環評遇險失蹤 船上1死1重傷廈大副教授郭豐失蹤5天 無人機出動只找到研究生的包
失蹤的廈大副教授郭豐遺體 在漳海邊找到被運回廈門
後面摘錄了海上救生小常識,結合事故來看,字字珠璣。
附錄:人在不同水溫條件下的生存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