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植物界全系列】棕櫚目—省藤亞科(下):酒椰

2024-06-22科學

棕櫚目—省藤亞科(下):酒椰

4.鉤葉藤屬

鉤葉藤屬(學名:Plectocomia)是棕櫚科下的一個屬,為攀援狀、有刺的棕櫚類植物。該屬共有約2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及大洋洲。中國有4種,分布於西南部及南部。

(1)形態特征

攀援藤本,一次開花結實後即死去。葉鞘管狀,不具囊狀凸起,有針狀刺;葉羽狀全裂,葉軸頂端延伸為具爪狀刺的纖鞭;羽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漸尖,無刺,兩面綠色或背面白色;無托葉鞘。雌雄異株,雌雄花序相似,從最上部的退化葉腋中伸出,二回分枝,穗狀,下垂;一級佛焰苞管狀,二級佛焰苞為內凹的苞片狀,遮掩著小穗軸;雄小穗軸上花較多,雌小穗軸上的花較少,均具小苞片;雄花每2朵並生於小穗軸上的每個凹痕處;花萼具3齒裂,花冠幾倍長於花萼,深裂成3個鑷合狀排列的花瓣,雄蕊6枚,花藥直立,具平行的藥室;雌花大於雄花,花萼深3裂,花冠長於花萼,退化雄蕊6枚,基部合生;子房球形或卵球形,被鱗片,3室,3胚珠,通常只有1室發育,花柱很短,柱頭3,通常很長,鉆狀;果實球形,果皮薄,被多數小鱗片;種子球形或扁球形,胚乳均勻,胚基生。

(2)鉤葉藤

鉤葉藤(學名:Plectocomiapierreana),為棕櫚科鉤葉藤屬下的一個植物種。僅見於猛臘及麻栗坡境內海拔800-1 4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

產中國雲南南部和東南部局部地區。藤莖質地較差,很少利用。泰國西北部亦有分布。

5.酒椰屬

酒椰屬(學名:Raphia),棕櫚科的一個屬。約28種,產熱帶非洲。中國引種栽培l種。

(1)形態特征

莖粗壯,單生或叢生,無莖或喬木狀。葉大型,羽狀全裂,雕存;羽片具單折,線形,多數,中脈及邊緣具短刺;葉柄短至很長,無刺。花序大型,從靠近頂端的葉腋間抽出,下垂,或聚生成直立、粗壯的復花序,一次開花結實後即死去;雌雄花同序,常常是多次二列分枝的穗狀花序,雌花序在下部,雄花序在上部,雌雄花分別著生在小苞片裏;雄花的花萼管狀,淺3裂,花冠明顯長於花萼,基部管狀,具3片細長三角形或有時刺狀的裂片,雄蕊6-30,花絲狹紡錘形,連線於花冠的近基部,離生或合生成肉質管,花藥細長,無退化雌蕊;雌花的花萼管狀,多少截形或淺3裂,花冠長於或幾不長於花萼,下半部為管狀,上部裂成3個三角形的裂片,退化雄蕊在花冠上合生成環,具6-16個不整齊的齒,花藥箭頭形;雌蕊3心皮,花柱短,柱頭圓錐狀,3裂。果實大,卵球形或橢圓形,頂端具殘留柱頭,外果皮被凸起的覆瓦狀排列的大鱗片,中果皮粉質,含油。種子1顆,胚乳嚼爛狀,胚側生。

(2)酒椰

酒椰(學名:Raphia vinifera)為棕櫚科酒椰屬下的一個種。原產非洲熱帶地區。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南寧以及台灣有引種栽培。

產地生境

酒椰原產處受熱帶大陸氣團及熱帶海洋氣團影響,幹濕季分明,11至翌年3月為幹季,12月是最幹旱月份,4-10月為雨季,雨量分布均勻,6月為最潮濕月份。土壤為有機質含量較低的磚紅壤。故酒椰是在高溫、高濕、溫差小,土壤貧瘠的環境下生長。引至中國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後,緯度升高11.5-13.5℃,氣溫顯著下降。以1月份為例,兩地溫差在11.4℃,氣溫有達到4-8C的低溫,酒椰僅幼葉呈枯黃色。冬季抽生的葉片因低溫生長極慢,以適應低溫氣候,而生長最佳季節為3-4月,平均氣溫30-32‘C。

主要價值

幼嫩花序割取汁液可制一種棕櫚酒;樹形優美,是很好的綠化觀賞樹種,特別是果實獨特,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葉子耐腐,可用於蓋屋頂,羽片中肋可作編織材料,剝取羽片下表皮可制成「拉菲亞纖維」。

6.西谷椰屬

西谷椰屬(學名:Metroxylon)是省藤亞科省藤族,也是西谷椰亞族(Metroxylinae)的唯一一個屬。約包含7個物種,原生於新幾內亞到太平洋群島一帶,其中碩莪樹(Metroxylon sagu)被引種到馬來群島各地,用以生產糧食西米。

西谷椰子(學名:Metroxylonsagu)又名碩莪樹,屬棕櫚科西谷椰屬,是一種原生於東南亞馬來群島的植物,以生產西米(碩莪澱粉)而知名。

(1)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為單子葉植物中少有的木本類群。樹幹叢生,植物株高可達20米,直徑60厘米。莖幹表面平滑,有的帶刺。在最頂端長有大肉穗花序葉,葉片長7米,羽片約120片,每片長1米。頂生肉穗花序一次性開花結果。鱗果球形,直徑5厘米。果實很少能萌發種子,其繁殖主要靠老莖基部的吸芽或枝條。

(2)產地生境

本種原生於摩鹿加群島至新幾內亞,現分布於馬來半島、泰國、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所羅門群島及聖塔克魯茲群島等[3]。生長在沼澤地。

(3)主要價值

西谷椰子常用於生產西米。其主幹被削去外皮後,其內髓被攪碎,並透過洗滌方式從碎屑中提取澱粉。西米澱粉在當地經常用於煮食面食、制作麪包、布丁等,充當增稠劑,在新幾內亞塞皮克河流域,以西米粉制成的薄煎餅更是當地人的主食。在檳城,碩莪也可加上木薯粉及水加以攪拌,再以沸水煮滾,冷卻後成塊狀的透明條,再切成小塊,加入蝦米、豆芽及辣椒醬炒香,成為類似炒粿角的碩莪炒。在婆羅洲和印尼東部,西米以糊的形態食用。

此外,西谷椰子的小葉可用來編織草房,其耐用度可達5年以上,其曬幹的葉軸可制成草房的墻壁及天花板;其相對輕盈的樹幹也可以制成木筏。其果實也像蛇皮果一樣可以作為水果食用。其頂生花序被稱為「碩莪頭」,可作為養豬的飼料,寄生於碩莪樹幹內的碩莪蟲——亞棕象甲(Rhynchophorus vulneratus)幼蟲也是砂拉越原住民的傳統食物。

作為農作物,當地人經常以根蘗繁殖的方式來栽種西谷椰子。在開花前或開花初期,其澱粉含量最高,也是當地人的采收時期。

7.鱗皮椰屬

鱗皮椰屬(學名:Eugeissona)為棕櫚目棕櫚科的一屬,系省藤亞科之下的一個單系群,也是鱗皮椰族(Eugeissoneae)僅有的一屬,只產於東南亞的婆羅洲、泰國及馬來西亞,其下共6個物種。只產於東南亞的婆羅洲、泰國及馬來西亞[2]。其下共6個物種,雌雄同株。在當地其通常被稱為野生婆羅洲西米。其葉片被用作屋頂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