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有哪些能展現城市特色的博物館值得一去?

2023-03-29旅行

位於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博物館分為雙峰和龍井兩個館區,它們都藏在西湖龍井核心區茶園之中。其中,雙峰館區以中華茶文化與龍井茶為展覽主線,龍井館區講述的是全世界,例如日本、斯裏蘭卡、印度、俄羅斯等地的茶文化。

在春天的杭州到訪茶葉博物館,我自然和絕大部份人一樣選擇了講述龍井與中國茶文化的雙峰館區。

背靠吉慶山,面對著五老峰,東臨茅家埠水系,西臨裏雞籠山,中國茶葉博物館算得上群山環繞。為了避開擁堵的交通,我從黃龍出發步行六公裏前往茶葉博物館,路上起初人潮擁擠,隨著不斷深入景區,人越來越少。這一路,我遇見落英,遇見竹林,遇見古木枝葉纏繞,明知到目的地是博物館,卻恍然有尋找避世桃源的錯覺。

路邊開始出現零星的小片茶園,茶園規模逐漸變大,我知道目的地終於近在眼前。群山環繞中的一整片,立著「西湖龍井茶示範區」的牌子,這片茶園就位於茶葉博物館正門口。正午時分,春日陽光已經開始熾熱,茶農們開始給茶樹蓋上黑色的遮陽布。

忙碌的茶農並沒有改變這裏的閑適氣氛,茶園邊環繞著溪水潺潺,溪邊零散立著幾株櫻花,一樹一樹的雪柳如瀑布傾瀉。我穿過茶園,走到博物館門口,發現這盈盈流動著的溪水串聯起館區整個水系。

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池塘邊石頭上烏龜伸長脖子曬著太陽,茅草屋頂的茶室帶著濃郁的唐宋遺風,茶室邊巨大的櫻花樹花瓣緩緩落下,茶葉博物館的庭院一派秀美。

中華茶文化展館

走進中華茶文化展廳,我迎面就看到兩層樓高整面墻的水幕,水幕後的石壁上寫著巨大的「茶」字,石壁邊布景放著茶壺茶盞。這個展廳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和茶俗五個章節來敘事。

從茶樹起源開始,到茶葉茶樹的標本,到茶葉的品類,到再加工茶——茶葉與再加工茶有各種實物展示,總共展示有一百多種茶葉,我在這裏找到許多罕見的緊壓茶,一個個觀察了許久,看那些形態各異的茶餅裏呈現的不同茶葉脈絡紋路。

走廊裏擺放著來自五十年代皖南山區的四桶茶葉揉撚機,使用它可以破碎茶葉細胞,便於沖泡時茶汁的浸出,還可以使茶葉卷曲成形,我忍不住動手體驗了一下可卻毫不得法。

茶文化展廳裏有許多可以動手體驗的環節,特別是在揉撚機所在走廊之後的房間裏,那裏有一整套互動裝置,讓人體驗茶葉的顏色、茶葉的香味、茶湯的滋味、茶葉的功能。

茶鮮葉中的香味大約有80多種,綠茶中有260多種,紅茶中有400多種,這些細微的難以想象的香氣,在親身體驗過之後變得直觀;茶湯的滋味可分為多酚類、茶黃素、咖啡堿、胺基酸類、茶皂素、果膠這六大類,這樣專業的名詞,在親自嘗過之後才能夠理解。茶葉博物館的互動區域把枯燥的至少變成了玩樂,我混在一群十來歲的孩子中間玩得不亦樂乎。

最喜歡的是一個鬥茶的雙人遊戲。鬥茶是兩個人輪流操作顯示器,註水七次,用茶筅擊拂七次,比較湯色和水痕呈現的效果。當然這一切都是在螢幕上操作,不是真實進行點茶,但即便是這樣也讓我粗淺理解了點茶之難。

中華茶文化展廳中最引人註目的,自然是那些出土文物,茶壺、茶杯、茶托、儲茶罐、茶碾、茶匙、茶則,從古到今與茶相關的器皿。從魏晉時代的陶盆,到宋元明清的瓷器紫砂,古人說「器為茶之父」,看著這些器皿,我仿佛就能在腦海中勾勒出不同年代的茶飲用方式演化——

東漢瓷竈,由火膛、煙囪和帶著耳釜的竈體組合而成,當時已有了「煮茶」的風俗;南朝青釉點褐彩茶托,飾有十一瓣蓮花紋樣,邊沿裝飾著褐色紋彩。

唐代的器皿開始變得華麗,鎏金的茶碾、茶羅子、三足台、金銀絲結條籠子,還有玉璧底茶碗與花口茶碗,它們質地貴重做工精巧,是唐代宮廷茶風的歷史見證。

宋代有龍泉窯青釉暗刻花六棱執壺、景德鎮窯青白釉刻團花紋盞等等名窯珍品,溫潤如玉簡雅非凡,更有被稱為茶具「十二先生」的全套展品,以器皿展現出全流程茶宴禮儀。

「十二先生」中,那一件吉州窯玳瑁釉盞特別引起了我的註意,它以黑釉為基礎,通體都有玳瑁紋路,它是宋代雅致審美基礎下的特有的絢麗。工作人員解釋說這種吉州窯玳瑁釉,需要先用含鐵量較低的瓷土燒制一次,而後用不同的釉掛上再燒制一次,釉層流動著自動填縫,形成了這樣的紋路。

明代展品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青花瓷,茶葉小罐、茶杯、茶壺,都勾勒著花鳥等紋路,花紋精巧青花淡雅。

到了清代,各種器皿在前人基礎上演變得繁復、華麗、多彩。青花釉裏紅山水人物紋茶葉瓶,與明代一樣的青花,卻不是明代那樣的工筆勾勒,而是寫意的山水畫;米黃底五彩花鳥盞托,同樣是青花勾底基礎上加上了各種彩色花卉;

豆清底粉彩魚藻紋蓋碗,金魚輕巧可愛;粉彩過枝瓜蝶紋蓋碗,藤蔓從蓋子蜿蜒到碗的內外,靈動著充滿春天的氣息;寶石藍料器蓋碗,高飽和度的寶藍色玻璃是一種超脫於古代世界的色彩,提示著時間開始進入現代。

除了這些器皿之外,跟隨著時代的變化,展廳裏還穿插著各種茶學專著、詩詞歌賦和與茶相關的生活化場景和歷史故事的描述與展示。例如大航海時代裏的中國茶出口之路巨型場景、晚清茶葉運單號、清朝宮廷茶宴與曲藝茶館模型、直至近現代茶學科技著作與茶業科技。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一展廳的結語,這樣寫到。茶文化的演變就這樣從各個時代的生活細節中勾勒出來。

西湖龍井展館

如果說茶葉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那麽西湖龍井就是深深融入了杭州人的生活,是杭州人的驕傲。西湖龍井的意義遠超出「茶」這一經濟作物本身,它擁有著極豐富的文化內涵。多少文人墨客曾在西湖品茗留下動人詩篇,許多名人軼事都與龍井茶息息相關,龍井茶無愧為杭州當地的文化載體。

喝過許多次龍井茶,也拜訪了許多茶園茶村,從片段中感受著西湖龍井,直到我走進西湖龍井展館,才算是真正系統地了解了關於西湖龍井的前世今生。

西湖龍井產於西湖群山之中,至今有1200余年的悠久歷史。最早的龍井茶,傳說是北宋高僧辯才和尚組織僧人開辟茶園種下的,當時種的茶主要供寺內僧人飲用,也用來招待寺廟的香客。龍井眾所周知是茶名,它其實也是泉名、寺名,龍井寺如今依然存在。陸羽在 【茶經八之出】中寫道:「錢塘生天絲、靈隱二寺」,說杭州當時的茶出自寺僧種植的茶園。

西湖龍井茶產區,分為一級保護區(核心產區)、二級保護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內的龍井茶基地,東至南山村,西至靈隱、梅家塢,南至梵村,北至新玉泉,為西湖龍井茶基地的一級保護區,西湖區龍塢、轉塘、留下、周浦的龍井茶基地為西湖龍井茶基地的二級保護區。

如今西湖龍井的品種主要分為三種,名為「群體種」的原生品種采摘時間較晚,由群體種選育而成的「龍井長葉」和「龍井43」發芽更早產量也更高。

不同形態規格的炒茶鍋在展廳裏整排擺放著,我終於也有機會摸上一摸——走訪茶園的時候時常看到炒茶師在忙碌,也或者有空鍋在門口放著,好奇想上手卻不敢——一切需要繁瑣的手工藝的東西,總讓人不由自主心懷敬意。

西湖龍井的制作,主要步驟有攤青、殺青、回潮、輝鍋。攤青,指的是新鮮的青葉在晾篩中攤放6-7小時,讓水分蒸發,葉子變得柔軟,青草氣和苦澀感都變少,然後進行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殺青。殺青就是用高溫手工炒茶,讓鮮葉中的水分蒸發,讓茶葉最初定型,殺青後的茶葉處在半幹的狀態。

殺青之後,把茶葉放回陰涼處進行大約40-60分鐘的攤薄回潮,這個步驟可以讓茶葉中的水分重新分布。然後,把茶葉再次放回鍋裏炒,進一步除去水分、再幹燥,也讓茶葉增添香氣,這一步驟被稱為輝鍋,至此龍井茶初制完成,此後還要經過分篩、收灰、分裝,才能成為我們能買到的西湖龍井。

這一排炒茶鍋邊的墻上掛著炒茶手法的說明,「抖、抓、捺、甩、壓、推、磨、扣、搭、塌」十大手法,看描述依然覺得玄妙莫測。

自然龍井展館裏也有茶具和其它茶相關內容展示。從唐越窯青釉盞開始,到五代越窯青釉葫蘆瓶、宋龍泉窯青釉瓜形壺、明紅綠彩獅子戲球紋四系瓶、清紅底梅花紋碗、清青花蓮心茶葉瓶,訴說著西湖龍井茶千年歷史;清代【龍井見聞錄】殘本、民國茶莊價目表這樣生活化的展品展示了杭州人與龍井茶相依相存的故事。

參觀完這裏,順著走到展廳最後的茶室裏小坐品茗,感受著茶香更感受到西湖龍井與杭州的山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