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哪些事你去了北歐才知道?

2020-01-02旅行

看了一堆沒人提酒精管制這麽特色的東西???那我就講一講吧。

瑞典所有3.5度以上的酒精飲品國家專營(或者特殊執照的餐館),我們一般俗稱酒局,瑞典語「 Systembolaget」。 瑞典20歲以上才能喝酒,而且大部份餐館你都買不到真正意義上的「酒」(別跟我說3.5度以下的也是酒...然後酒吧賣酒的執照非常貴,導致偌大的斯德哥爾摩,酒吧數量完全無法和南邊同規模的城市相比,人均酒吧數量在歐洲排倒數。

長這樣,裏面全是酒,大超市

這玩意兒有好有壞,先說好。

  1. 對國家來說增加大量財政。 因為瑞典農業在古代並不發達,而老百姓又喜歡酗酒,導致大量糧食被用去釀酒且社會風氣差。18世紀的國王阿道夫 佛雷戴歷( Adolf Friedrich) (這人其實是德國人)決定將酒精生意收歸國有。類似於中國的古代鹽鐵專賣,收獲了大量的稅收。
  2. 對個人來說訂酒很方便。 你可以發郵件打電話下單訂稀有的酒,比如日本酒,茅台等等都能專門給你訂到,只是花點時間。當然,錢就是另一碼事了。整個系統高度電子化數碼化,在歐洲已經相當難得了。
價格是瑞典克朗,x0.7=人民幣,2022年的汾酒賣人民幣350左右

3. 鑒賞友好 。對於不懂酒的人尤其是不懂紅酒的人,會非常貼心的為你提供適合什麽場合,佐餐應該配什麽,應該冰鎮還是常溫飲用,大概是什麽口感等等。即使是最不懂酒,只把酒當飲料的人也能看明白。線下的店也是一樣,店裏面的員工都是接受過專業培訓有酒類知識的人,能夠很快為你挑酒。

他們有專門的品酒師來為每一款酒寫評價和食用建議
標準也是統一的

4. 品質有保證。 因為全國統一營業,沒有價差也沒有質素差距,都是一樣的。

------------------

接下來就該說不好的了:

  1. 貴貴貴貴貴.. .以隨便一瓶我喝過的法國產的紅酒為例。
884克朗合歐元77歐元

然後我隨便搜了一下這瓶酒和年份,找了一下有個德國商店正在賣

45歐元 一模一樣的東西

等於說這瓶酒在瑞典要比在德國貴二分之一了。。。。

這是因為瑞典不僅酒精專營,而且還設定非常高的稅。這裏摘錄瑞典稅務局2024年最新的酒精稅收標準,我直接谷歌機翻了,不想看的可以跳過。

簡單易懂對吧

這麽看可能還是不夠直觀,那我直接上這個圖。 圖中可以簡單看出,瑞典啤酒的稅率是德國十倍 我的德國同事都說瑞典酒吧的啤酒基本是德國價格的兩倍喝著還跟馬尿一樣。

歐洲啤酒稅地圖,歐盟內部只有愛爾蘭,芬蘭高過瑞典

2. 營業時間非常抽象,完全不像喝酒的地方。 瑞典酒局的營業時間是周一到周五早上10點到下午7點,周六只開到下午三點,周日不開門。這就意味著你如果想喝酒,基本不能是臨時起意,而是得提前想好或者在家裏備好。因為大部份人都不會在白天飲酒,而晚餐以及之後的傳統飲酒時間,酒局早已關門。周六也是一樣,如果你想朋友周末聚餐喝酒,你得算好時間先去買好。更不幸的是如果你生活在小地方,酒局可能離你需要開車幾十分鐘以上,因為全瑞典只有不到400家酒局(1000萬人口),聽上去不少,但是記好了,這是在這個國家唯一可以買酒帶回家的地方(餐廳與酒吧禁止酒精外帶),還覺得多嗎?

斯德哥爾摩100萬人買酒只能從以上這11個商店

我在2020年的時候因為一些人生挫折染上了酗酒的習慣。因為我經濟上並不吃緊,所以價格對我來說是次要的,我為了隨時有酒喝就直接在我的別墅下方挖了一個小型酒窖儲藏了數十瓶各類葡萄酒。

結果不到一年時間就被我全部喝光了。我現在還記得那個冬天的晚上,當我在房間裏寫程式碼的時候突然酒癮犯了,照常去酒窖拿酒,結果發現已經空空如也。這時候我就體會到了國內所謂「酒蒙子」的感覺,越是喝不到越想喝。當時一看表已經晚上淩晨一點多了,根本不可能有地方買酒。於是我決定開車去酒吧喝酒,結果發現最近還開著的酒吧離我開車30分鐘。。我一時是坐立難安,最後微信裏找了個還沒睡覺的夜貓子朋友去他家搞了一瓶酒喝,當時見到他他反復問我出什麽事情了,為什麽這個點來找他喝酒,是不是有什麽大問題。。。我當時告訴他,不,灑家只是單純想喝。。我當時一路真是把酒局罵了幾十遍,我說這鬼地方沒有人,沒有好吃的,連tm酒也喝不到。。

後來生活慢慢好了之後就不太喝了,現在基本已經戒酒了。剛剛大概在賬戶裏看了下,20年開始到現在我在酒局的消費接近10萬克朗了。。

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你很難在瑞典找到酗酒的人。 酒局的存在保證了大部份人都能清醒地,有計劃地進行飲酒。我認為這確實是一件很成功的社會改良措施,遠的不說就看波蘭和德國的醉漢,對社會的負面影響還是很明顯。

順帶一提,挪威,芬蘭也執行和瑞典完全一樣的政策,酒精由國家專營,芬蘭的稅率和酒精政策甚至比瑞典更加嚴格,逼的芬蘭人坐船去愛沙尼亞喝酒。什麽,你說丹麥呢?我從不認為丹麥是真正的北歐國家,他們更像德國。

這足夠北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