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你認為中國的哪個景點是此生一定要去看一看的?

2024-08-30旅行

要我說,還是應縣木塔。

說到山西的旅遊,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隨著古建熱的興起,今年的山西又火了一把。

山西是國內國保古建最多的省份,很多歷史和建築課本上響當當的建築,在這裏都有遺存。

此前,受限於宣傳和交通,很多國保古建,即使改造成了景區,相對來說遊客寥寥。

然而今年山西徹底出圈,曾經門可羅雀的永樂宮、小西天、應縣木塔,現在可以說是熙熙攘攘。

不過提到應縣木塔,不少遊客在去過應縣木塔後,由於塔身保護的原因,只能進入木塔的一層觀看,此後紛紛發出所謂的「避雷帖」:

來回2小時,景點10分鐘,讓人大失所望。

那麽,應縣木塔到底值不值得去?這樣的古建景區應該怎麽看?我前兩天剛好去了一趟,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為什麽是應縣木塔

1932年,梁思成在初秋寫下了如下的文字:

「這座寶塔從四周原野上拔地而起,高約二百英尺,天晴時分從二十英裏外就能看到。由夕陽返照中見其閃爍,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對於這塔的拜見禮」

這座被稱為世界三大奇塔之首的木塔,在過去的千年間,經歷了200余次炮轟、地震、雷雨侵襲,卻依然屹立不倒。全塔全木結構,完全可以說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次偉大奇跡!

在北方,有一首古老的民謠廣為流傳:「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

民謠裏的應州塔,就是應縣木塔,本名「佛宮寺釋迦塔」,始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

千年以前,如此規模與復雜程度的建築,堪稱一項超級工程。在遼代當時,必定只有動用國家力量才能實作。

但現在這座木塔因何修建,已經成了謎。

傳說應縣木塔由遼興宗的蕭皇後倡議興建,並由田和尚奉敕募建,歷時近三十年才完成。而在塔的大殿內部,大量龍型圖案的出現,也讓這裏變得不一般。

雖然沒有史料留存,應縣木塔的實際作用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但考慮到當時的應縣屬於遼國的範圍,距離戰事不斷的遼宋邊境只有20千米。

或許這座木塔的建造主要目的之一,和定州的開元寺塔類似,也是出於軍事考量。但從時間上來看,當時宋遼之間已定下澶淵之盟,料敵的說法的,也不可靠。

當然,木塔建造的歷史,已經淹沒於歷史之中。

150年後,金末元初詩人元好問在1244年遊訪渾源南山玉泉寺時,行至山腰涼亭就能遠眺西南方向百裏之外的應縣木塔,他在記遊詩中寫下了「金城百裏才一俯,半尖浮圖插蒼煙」。

看到應縣木塔的那一刻,仿佛我們也穿越了千年。

如何前往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的應縣,從大同上高速後一路南行,到達懷仁南出口下來,再走一段國道就能到,總共的車程大概約1小時。

對外地來的遊客來說,應縣木塔停車一般都會被導航到北停車場,不過如果不是暑假或黃金周前往,我是不建議把車停在這裏的。

這個停車場距離應縣木塔景區超過了1公裏,停車走過去距離過遠,雖然有擺渡車,但也不太方便。

相對來說,把車導航到應縣木塔東門的凈土寺,旁邊就是免費的停車場。停好車後穿過金鳳城美食街,步行幾分鐘就到了木塔腳下。

當地的出租車和包車司機很多也都把車停在這裏。停在這裏還可以先逛凈土寺,然後再去應縣木塔。

而如果沒有租車自駕前往應縣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在大同報團或搭乘景區直通車前往應縣木塔。

來都來了 該怎麽看

來都來了,不能白來。既然來到應縣木塔,應該怎麽看,才能避免「車程2小時,景點10分鐘」的槽點出現呢?下面就是重點了。

首先,先看建築。

說到古建,一定會有朋友會想到日本的京都,不過和京都的一系列古建築相比,應縣木塔算是貨真價實的「千年古建」。

這主要也和兩國的古建保護理念不同有關:中國主張「能不動就不動」,而日本則倡導「邊用邊修」,甚至會拆了原地用原材料重建。

簡單來說,國內大多是修繕,而日本是重建。

而世間僅存的八座遼代木構中,應縣木塔是唯一的高層建築;如果以可登臨的古代木構高層建築而論,它是無可爭議的存世孤品。

到了現場,當你看到這座67米高的木塔時,那一瞬間已經很震撼,真的能切身感受到它的古樸厚重。就算沒有講解,視覺沖擊也很大,文化底蘊直沖眼球和內心。

應縣木塔屹立千年間,歷朝歷代都有修繕。

塔身為八角形,外五層內四層,共九層,高達67.13米,相當於現在的20層高樓。史籍曾記載過高度超過百米的木塔,可惜早已蕩然無存、難以考證。

古代工匠們沒用一釘一鐵,全靠鬥拱、枋、梁等構件相互支撐,靠榫卯咬合形成穩定的結構體系,千年不倒。

統計,應縣木塔共使用54種240組不同形式的鬥拱,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使用鬥拱最多的塔,堪稱「鬥拱博物館」。

接下來,看內部。

沒錯,來看應縣木塔,50元的門票不是只讓你繞塔一周。

應縣木塔可不光是簡單地看看外面,裏面更是精彩。木塔的內部每層有不同的彩塑,最大的一尊是第一層高11米的釋迦牟尼佛像。

應縣木塔作為遼皇後蕭氏家族的皇家寺塔,以龍為主題,龍紋數量據統計多達兩千條,尤其集中於一層。

其中,大佛袈裟腹部飾有三組團龍戲金雲,周身則布滿修長如波浪的行龍。

大佛須彌座束腰前後雕有雙龍戲珠,並配有八色盤龍柱;一層南側天花板的藻井平棋上,九塊長方形各繪有一條雲龍,龍尾向前纏繞後。

你想想,什麽樣的建築,可以用這麽多的龍啊?

塔內供奉的釋迦牟尼像高達11米,形象源自古印度西北部犍陀羅早期貴族,全跏趺座,左手施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寓意消除眾生恐懼、實作祈求之願。

剛才我們說到了藻井,木塔的建築規格極高,采用了宋遼時期高等級建築流行的「鬥八藻井」。

與觀音閣、保國寺相比,遼代的鬥八藻井呈八角形,而宋代則呈圓形,各具特色。此外,塔內還繪有精美的壁畫。

包括一層內槽南北門楣上的皇後蕭氏家族供養人像、一層南北扇面墻繪的四天王像、一層內槽的六尊如來像以及一層內槽頂部兩側的飛天像。

雖然現在二層以上已經無法攀登,但從現場展示出的照片可以看到,二層塑四薩,三層塑四方佛,四層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五層塑佛及八大菩薩。

值得一提的是,應縣木塔上的牌匾也非常值得一看。

木塔有明、清、民國的古匾額54塊,每一塊都有一個故事。

比如「峻極神工」是明成祖朱棣(1406年)北征時途經此地所題,「天下奇觀」是朱厚照在正德三年(1508年)登塔時的墨跡。「釋迦塔」是金代昭信校尉、大書法家王瓛所題,「天柱地軸」則是明萬歷年間應州人田蕙所題等。

看一眼少一眼

現在的應縣木塔,可能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且看且珍惜。

地震、炮火加上年代久遠,應縣木塔本身已經有一些破損。現在的應縣木塔整體傾斜,二三層柱子傾斜嚴重。20世紀70年代至今雖有小規模維修加固,但大修一直懸而未決。

那木塔,為什麽變成了斜塔?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應縣木塔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維修,為了加固木塔本身,當時在木塔的每一層中都加入了夾泥墻和斜戧。

然而,1935年應縣在對木塔進行修復時,時任寺內主持聽從了本地一個風水先生的建議,認為清康熙年間的夾泥墻和斜戧破壞了木塔整體的風水。

於是村民們把原本用來加固的夾泥墻和斜戧,全部拆掉換上了木窗。

雖然木窗確實比原先的夾泥墻美觀,但這個判斷沒有經過任何科學論證,也沒有聽從梁思成關於待修復技術成熟之前不要進行大規模修復的建議。

此後,塔身傾斜開始加劇,並且還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扭動。屹立千年之久的應縣木塔,變成了斜塔。

梁思成對此痛斥道:這比民國戰爭中彈時的損害還要嚴重,可謂木塔八百余年以來最大的厄運。

不過如果你在木塔現場,聽到有導遊跟你說首層最外層柱子輪流休息的話,小心別被忽悠了。

應縣木塔首層最外側的24根柱子根本不是支撐整棟塔身荷載用的,只是用來支撐首層屋檐。

就算它們全「休息」了,塔身也不一定會倒。的確有部份柱底已經和柱基脫開,但也絕非會輪流落下來「休息」。

寫在最後

相對於很多大型人文類的景區來說,應縣木塔的遊覽性相對來說確實沒那麽高,能逛的範圍非常有限,木塔本身也只能在一層站一會兒。

山西的旅行不像海邊那樣直觀方便,也不像鋼鐵森林那樣震撼,它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作為門檻。如果對歷史和文物不感興趣的話,其實不建議來山西。

畢竟這些東西也不出片,如果只是為了追求熱度而來的話,可能最後也會有所失望。

但如果你對歷史文化更感興趣,又剛好來到山西,尤其是到了大同的話,錯過了這座一眼千年的木塔,後悔可能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