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張藝謀的電影越來越難看?本尊把原因說透了,他竟這樣定義導演

2024-08-31娛樂

有沒有覺得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越來越不好看了?至少我的這種感覺,是從2018年的【影】之後開始的。

先後操刀過奧運會、冬奧會開閉幕式和多次重大晚會的張藝謀被尊稱為「國師」,而在電影領域則一直是美學表達的翹楚,直到2018年的【影】,黑白水墨質感的畫風,依然承襲了張藝謀這一顯著創作特點。

但【影】之後,張藝謀變了。

他開始向主旋律快速靠攏,2020年的【我和我的家鄉】擔任總監制。接著【一秒鐘】歷盡周折終和觀眾見面,漫天黃沙、簡單質樸。

之後張藝謀仿佛上緊的發條,開始高產起來。搭建了半個哈爾濱中央大街的【懸崖之上】,我願稱之為張藝謀近期創作巔峰,劇本、節奏、表演細節的把握,場景和道具的考究都達到很高的高度。

在那之後,張藝謀拍電影越來越不講究、品質越來越差,但票房卻越來越好。

他在籌備冬奧會開閉幕式的間隙,和女兒聯手拍了【狙擊手】,這部電影拍攝周期不到一個月,非常快,場景也相對單一,和以往作品的美學表達背道而馳,卻拿到了6億票房。

接著是2023年的【滿江紅】,票房超過45億。張藝謀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在我看來創作上卻極盡敷衍,不但徹底丟掉美學,甚至對畫面品質一點也不在乎,【滿江紅】差不多通篇都是夜戲,但為了省事兒,張藝謀采用夜戲日拍,導致幾乎所有場景的光線都是錯誤的,這麽明顯的問題,攝影出身、拍了一輩子電影的張藝謀不可能看不到,他只是不在意罷了。

接著是早就拍完的【堅如磐石】,大光圈淺景深,不但為模糊取景地,更是為了置景省事兒,為了過審大量修改,刪減的七零八落;而今年春節檔的【第二十條】,則完全靠法制題材和雷佳音、馬麗的表演撐著,畫面濃濃的電視劇質感,到了這 一部 ,張藝謀已經完全放棄了自己多年來堅持的美學表達,怎麽快怎麽來、怎麽賺錢怎麽來。

是什麽讓他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七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張藝謀自己道出原因。

他在台上的一席話,說好聽點是站在產業的高度,高屋建瓴;說難聽點,就是站在電影商人的角度,唯利是圖。

張藝謀表面上是說振興產業、扶持年輕人、講好中國故事,實際上句句不離市場、句句不離賺錢。

他說電影要收回成本盈利,才會構成良性迴圈的產業過程。如果一個導演一直虧損就拉不到投資,就沒有辦法繼續創作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圍繞「導演是什麽」說出的時長1分鐘的內容:

導演是什麽?說白了導演的工作就是拿別人的錢,完成自己的想法,再給別人一個交代。本都虧了,你怎麽交代?在全世界,很少也有導演自己掏錢拍電影的,這樣的例子,如果有一個兩個,賣房子賣車(拍電影)的例子,那一定也會成為影視佳話,也傳個好幾十年了。所以電影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一個產業,我們要適應新的時代變化,講好中國故事,也就是說,這個故事不僅你自己喜歡、你自己覺得它好,更要人民群眾喜歡,還得要大家自願買票進影院看,這樣才會構成一個良性迴圈,導演也才會獲得更多的機會來創作,也會讓更多的年輕人和新力量,有機會湧現出來,長江後浪才會推前浪。

坦白說,張藝謀台上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沒錯,近幾年電影市場持續低迷,電影人依然沒能走出寒冬,盡管張藝謀始終有電影拍,跟著他的工作人員也持續有工開,但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導演是拿別人的錢完成自己的想法,再給別人一個交代。這句話應該是被張藝謀拿來當座右銘了吧!折射到創作上,就是盡可能的用低投資撬動大票房。

【狙擊手】是這樣,父女二人一共拍了不到一個月,有限的「野生」場景就把故事講完了,拍攝成本很低(張藝謀開出多高的制作費是另一回事兒),電影盈利十拿九穩。

【滿江紅】是這樣,夜戲夜拍的話,得打多少燈、多花多少時間?最大程度壓縮成本,給投資方省錢,夜戲日拍!

【第二十條】也是這樣,電視劇的質感、毫不考究的運鏡、快馬加鞭的拍攝,利益最大化才好和投資老板談後面的專案。

但問題在於,當下的行業裏,幾乎都是這樣求快、求省錢、求多賺錢的導演,想當年那個堅持美學表達的張藝謀是多麽難得啊!我們需要這樣的導演、需要這樣的張藝謀,而不是現在變了的張藝謀。

多說一嘴,張藝謀監制的電視劇【雪迷宮】就快開播了。出品方放出現場花絮,張藝謀抽空探班,在導演椅上坐定,旁邊還有一個空位。不管怎麽讓,男一號黃景瑜都不敢坐上去,另一位演員則迅速從椅子縫穿過離開現場。張藝謀的江湖地位和藝術造詣,讓他在現場不怒自威,天然形成一種壓迫感,真的很希望張藝謀接下來的作品質素,能配上他如此強大的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