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duǐ (常訛作「懟」)的本字是什麽?

2019-06-01娛樂

對於「懟」怎麽讀,去年我寫了一篇【「懟」怎麽讀?】,回答了這個問題。這要看這個字到底是哪個詞。如果它表示「怨恨」,那麽它就讀duì(四聲),但如果它表示「用言語攻擊」(現在的網紅詞),那麽它就讀duǐ(三聲)。

那什麽又叫「懟」字「是哪個詞」呢?漢字「懟」現在用來表示漢語中兩個不同的詞,一個是duì(四聲),意思是「怨恨」,另一個是duǐ(三聲),意思是「用語言攻擊」。其中,第一個詞在詞典裏可以很容易查到;第二個詞其實也能查到,只是這個詞大家都只會說不會寫,不太容易查到,連【漢語大詞典】都沒收這個詞。不過,在漢語方言詞典裏還是能查到的,比如【漢語方言大詞典】。但是,詞典裏duǐ不寫成「懟」,而是「㨃」。其中北京話和西南官話,duǐ就表示「用語言攻擊」。

這就涉及語言學的兩個概念:「詞」和「字」。這是兩個不同但又相關的概念。「詞」是「語言」,「字」是「文字」,「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詞」是音形義三者的結合,而「字」是表示其中「形」的符號。但漢字又是一種表意的文字,它本身就代表一定的意思,這一點跟表音的拉丁字母不同(至少現在看不出拉丁字母有什麽意思)。不過,現在的常用漢字,很大一部份(有一種說法是75%)其實都是形聲字,也都是表音的,但這個音是不是現在普通話的讀音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這一點跟表音的拉丁字母又是一樣的。漢字從甲骨文算起開始確實很多是表意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寫法越來越規範、風格越來越統一,這種表意已經非常不明顯了,甚至已經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詞」和「字」之間,或者說語言與文字之間的區別很多人是搞不清楚的,包括本身就是做語言文字工作的人,更不要說對此完全不在意、也不需要關心的普通人了。從歷史來看,先有「語言」,後有「文字」。從對應關系來看,不是所有的「詞」都有「字」。二者也是可以分離、自由組合的。比如,日文裏漢字(同音詞太多,漢字區分不同詞的作用無法替代,這一點北韓文也是如此)、平假名和片假名(純拼音)混合使用;在蘇聯的影響下,蒙古國的蒙古語從原來的老蒙文(內蒙古的蒙古語還在用這種文字)改成了西利爾字母拼寫(俄語也用這種字母),沒準以後也改用拉丁字母。蘇聯解體之後,中亞國家的語言不少也已經從西利爾字母改成拉丁字母拼寫。漢語拼音也是一種文字拉丁化,一度想取代漢字,但沒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因為漢字已經完全適應了漢語,其他文字無法勝任這個工作。

如果二者的區別搞不清楚,就會對一些語言現象得出錯誤的結論。比如,2023年第三期【咬文嚼字】中有一篇【漢語網絡詞語產生的語音機制】裏面提到了「新詞新語」,認為:「有趣的是,還有一種語音變化是改變原詞語的聲調。例如:」duǐ(懟,4->3,表示‘語言對峙、回擊’)。原來的聲調為四聲,但網絡語言中則以讀三聲為常。」

這就是一個混淆了「詞」與「字」、語言和文字之間區別的例子。實際上,讀四聲的duì,是另外一個詞,表示「怨恨」。只是因為表示duì這個的詞的字——「懟」,雖然不相幹,但好寫好認,於是在網絡上借用來表示duǐ這個詞。於是,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網絡時代,原本默默無聞、淹沒在古書裏的duì和「懟」,借著方言詞duǐ和「㨃」又浴火重生了,而這個方言詞也迅速「晉升」為全國人人都會寫、會說的普通話詞語,只不過重新組合成了duǐ和「懟」。而原來的duì這個詞和「㨃」這個字,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繼續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當中。

也就是說,duǐ這個詞並沒有發生什麽聲調變化,而只是原來表示duì這個詞的字——「懟」被借用來表示duǐ這個詞,也就自然要讀三聲而不是四聲了。另外,根據【漢語方言大詞典】,duǐ也不是什麽「新詞新語」,而是早就存在於各地方言(比如北京話和西南官話)當中的一個詞,只是借著網絡時代的東風成為了一個通用詞,為大眾所熟知,雖然目前可能還只是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口語用詞。因此,無論從「語音、聲調變化」的角度來說,還是從「新詞新語」的角度來說,「懟」的例子都不恰當,【漢語網絡詞語產生的語音機制】似應該把它刪掉。

另外,包括著名央視主持人康輝在內的不少媒體人把duǐ這個詞讀成了四聲,這也是不對的,duǐ這個詞一直都讀三聲。「懟」這個字只是大家借用來表示duǐ這個詞的,不能反客為主,反而讓duǐ讀四聲。就好比,爹不能跟過繼來的兒子姓,只能兒子跟爹姓。當然,可以預見的是,這一「借」就不大可能再「還」回去了,因為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飯。

我們可以看到,表示「語言攻擊」含義的重組新IP——duǐ(詞)x「懟」(字)——現已在當代漢語中成為熱詞,因為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在北方方言中廣泛使用)和好寫好讀的字形(「懟」可以算是個形聲字了),不久的將來應該可以登堂入室,從一個方言口語詞成為普通話口語用詞和書面用詞。而「㨃」(字)因為字形上並不表音——這一點表現不如「懟」字,也許只能繼續在方言詞典裏表示「肢體攻擊」的含義,而duì(詞)則會因為含義生僻,大概會繼續活躍於故紙堆裏了。當然,在這個瞬息萬變、人人都是媒體、語言文字加速前進演化的流動互聯網時代,誰又敢肯定「㨃」(字)和duì(詞)就不會「鹹魚翻身」,甚至「轉世重生」呢?

重組新IP——duǐ(詞)x「懟」(字)——「懟」字到底應該怎麽讀? – 譯彩華章 活龍活現 (hua.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