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TVB 的藝人演技精湛專業為什麽只有少數人來內地發展?

2021-10-26娛樂

TVB藝人來大陸生存更難

  • 演技不抗打
  • 訓練班出來的難逃 程式化 / 模式化 的味道,TVB 大多數人 演技真就一般,明顯比面癱好(奈何人家有流量或顏,顏值正義面前,TVB藝人……), 但和國內真正的實力派比 ,要麽差距很大要麽沒什麽優勢( 可替代性) :

    就算是頂尖的一撥,例如,胡杏兒79年的,演技遠不如78年的郝蕾和秦海璐(【白鹿原】實際表演導師、金馬獎評委);佘詩曼76年,蔡少芬73年,比74年的劉琳,76年余男差不少;鄧萃雯66年的不如同年的蔣雯麗、67年徐帆;黎耀祥64年的,比65年的王誌飛、66年的王誌文、78年張譯?

    TVB所謂「演技精湛」是普通觀眾 不會質疑演技 ——「 的真好」,而大陸的好演員, 會讓人質疑其身份(甚至是評委們) ——「他 就是 xxx」,「她真的是演員嗎,她生活中就是xx吧」……

    能演到被質疑身份的大陸好演員太多了,觀眾甚至都不一定能叫出名字——

    大陸演員港式演法,

    參考郝蕾【少年黃飛鴻】的十三姨,用的就是一看就演技很好的方法(她自己親口提過,這部劇是合拍劇?因而故意調整了演法)

    或宋春麗老師在【儂本多情】中的 炸裂式演技讓劉嘉玲黯然失色

    視後鄧萃雯出演過2011版還珠格格的皇後,和原版一對比,真不見得出彩,不說先入為主,不說配音嘴型對不上,單說一個嚴重的形體問題—— 鄧習慣性晃頭搖肩扭脖子扭腰, 振幅偏大, 表情太過 (各種擡眉瞪眼, 演的太用力了——主子根本不會也不需要這麽一本正經、眉飛色舞和多年忠仆一個勁講解 ),耳環頭飾晃個不停(不合規的訊號),很難相信這是貴為皇後母儀天下的日常姿態,典型的肢體表演無說服力(專業?),更是達不到真聽真看 真感覺 (聯想一下花樣年華中 穿旗袍 的張曼玉的儀態)

    這一系列肢體小動作配合眼珠溜來晃去已經頗具TVB程式的味兒了,對角色理解也看得出其閱歷學識有限

    戴春榮 老師真的做的很好, 身體一直是端著的 (耳環原始作用就是約束女性行為的),每每轉頭晃頭, 動作都較微、慢 ,一方面體現從小被規訓的 貴族背景 ,另一方面 皇後的威嚴 也無聲地表達出來,這就是 的區別。

    好的演技如微風細雨,潤物無聲

    扇巴掌導致頭飾耳環亂晃,但是即使是發怒,皇後上身基本定住,頭更不會亂晃亂搖

    需要理解這巨大沈重頭飾的深層意義

    就這輕輕的一晃頭,一來一回再一下 回正( 力道漸次變弱),將深宮女性的無奈、悲哀,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的不幸命運感表現的無比高級又淋漓盡致

    服飾既是裝飾,也是束縛

    日本演員田中裕子 在陸劇【蒼穹之昴】中飾演 慈禧太後 ,儀態、眼神、神情、台詞(即使說日語,節奏重點都很到位)無可挑剔,將慈禧塑造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這才是真正的 功力深厚,演技精湛

    據說是影視圈公認的最佳慈禧

    其實香港一梯隊演員,蕭芳芳,葉德嫻,梁朝偉,張曼玉等最好的演出,恰恰最接近大陸實力派演員風格——沈穩內斂,懂得收,極其細致、生活化。

    女人四十,拿了柏林影後

    TVB 吃幹抹凈工 作模式導致演員們普遍忙著趕戲, 沒被好導演細致打磨過, 靠自己摸索積累些經驗,路子走錯了(往往圖省事就會走錯道兒 變得慣用模式套路 ,加之圈子小很容易傳染)都不一定意識得到,大部份人被這影視工廠在繁重的流水線操作中榨幹榨枯, 創作後勁不足

  • 大陸從來不缺好演員
  • 演員這行從來 僧多粥少 ,大陸更不例外!TVB人來了比演技輸老戲骨,比流量更輸偶像明星,「何德何能」?

    別被流量、娛編帶偏三觀,還真以為大陸稀缺演藝人才? 笑話! 像影帝王景春、影後詠梅這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大師級演員太多了!

    TVB藝人們在他們面前,頂多算是 有電視劇經驗的演員 ,「演技精湛」「 專業 」真的談不上。

  • 戲路狹窄
  • 內地很多題材,香港演員都不一定拿的下來,比如演個大陸的市井百姓,沒有 常年生活體驗 打底很難駕馭,一演就出戲。

    如台灣省老戲骨李立群,出演大陸電視劇【娘要嫁人】也 力有未逮之感

    一個很小的例子,差點翻車

    梁家輝出演【黑金】周朝先, 台灣省背景 黑道大哥,顯然他知道自己不能 照搬 香港生活經驗, 照抄 港片黑道大哥,於是 提前赴台生活 搜集大量背景資料,寫下十萬字人物小傳 才有底氣演好 這個人物,所以他能跳脫「 演來演去味兒都差不多」的陷阱。

  • 語言關
  • 聲台形表的台,大部份TVB演員是不過關的,拍戲說粵語,一來對戲的大陸演員聽不懂,不得不記雙份台詞,二來中間的互動反應大打折扣,三來配音口型對不上,品質下降,四來劇組效率拉低是肯定的( 制片人尤其會慎重考慮用他們 )。即使說港普,依然不免讓人分心出戲,類似胡杏兒這種一口標準普通話少之又少,況且標準了又如何,拿來行銷可以,和內地演員比,這只是及格。

  • 重點還是 資源
  • 有資源沒演技也可以上,沒資源的大陸好演員(比如張頌文、富大龍、顏丙燕) 大有人在 ,TVB藝人在港沒資源,來大陸人生地不熟又水土不服,可不更難了麽

    PS:

  • 郝蕾在早期的YHY( 2003 年婁燁作品)中就很出挑,風格非常像 2017年 柏林影後 金敏喜, 松弛自然如呼吸一般看不到 痕跡
  • 金敏喜封後作品【獨自在海邊的夜晚】

    其實應該說金敏喜很像十多年前的郝蕾

    更不用說23歲演【少年天子】和潘虹對戲不落下風,敢直接杠導演兼編劇劉恒「壞人知道自己是壞的還會去做壞事嗎」「恐懼式的表演是我在二十多種方法裏選擇出來的比較普通的一種」最後導演被她演出效果打動,心悅誠服

  • TVB的 模式化演繹 可以從黎耀祥【戲劇浮生】 多年才悟 的一些心得窺見一斑:
  • 很多 演出時常用的反應變為理所當然,慢慢地演員就離生活愈來愈遠。

    這件事情,令我反思,原來哭出來未必一定好。一些傷感的戲,哭未必是對的做法。 演員要知道怎樣看待一個人物,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演技和看法, 好好地用演技描寫一個人物,那絕不是單純的喜怒哀樂演繹

    要做一個「生活化」的演出並不容易, 首先要演員明白什麽是「生活化」,亦需要演員懂得什麽是「生活」和如何去「生活」。 「生活」就在你我的旁邊,但不是人人都能夠看得見,看得見亦未必能夠把「生活」揪出來,昇華為令人明白的演出。

    黎叔是難得悟到了 演的多、經驗豐富不一定是好事 ,有時候還會成為障礙——TVB對演員高強度的壓榨往往會讓他們變成只會演戲但不會生活的「木偶」,而這 正是演員大忌

    TVB藝人要 來內地闖蕩 ,橫亙在面前阻礙不少,包括 匱乏的內地生活經驗 ,大陸歷史、社會、政治、文化常識等等,所以他懂得要來內地發展,先 來內地生活。

    黎耀祥的視帝頭銜其實也算流量了

    大陸拍的劇,四處溜的眼神、身體動作、對手交流節奏,能看到很明顯 TVB式表演痕跡

  • 周星馳的喜劇真是獨一份,一騎絕塵的存在,像星爺這樣 完全風格化 (因而沒有任何 可替代性 ),可能是香港藝人在大陸的 最佳出路